重生為官

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有苦難言

“我會轉達您對齊老的問侯,有機會您也可以去拜訪齊老,齊老雖然早已退居二線,但對國內的發展還是十分關心的,我每次去見齊老,他老人家都會對基層情況詳細詢問,不過我畢竟官低位卑,了解的也不是很全面,如果江書記去見齊老,齊老一定會十分高興!”許立把話說到這也算是給江忠民留下了機會,如果江忠民真的誠心投靠齊家,必然會緊緊抓住這個機會。

江忠民聽了許立的話十分高興,可他也有著他的顧慮,投向齊家固然有好處,可自己的老領導會怎么想?其他人又會如何看自己?再說現在面對的是文天和許立,并非齊老本人,有些話江忠民也只能是點到為止,不能過于交底。

“我明天準備去京城一趟,如果有機會我會去拜訪齊老的!”江忠民原本就已經訂好了明天的機票,這次人事調整可以說是關系到自己未來的前途,江忠民當然也要親自進京去拜會自己的老領導,看老領導是否會給自己指點一條明路,而拜會齊老則是臨時起意,如果老領導那邊真幫不上忙,也許齊老能幫自己說句話。

江忠民說完許題一轉,笑著對許立道:“許市長這次應該能進常委了吧?我和文省長馬上就要離開遼海,以后遼海可就要看你的了!”

對于江忠民所表達出的善意,許立微微一笑,道:“江書記。請喝茶!”許立為江忠民倒了一杯茶水。遞給江忠民。

江忠民接過后,點頭道:“謝謝!”

“江書記太抬舉我了,沒有了您這個班長和文省長這位副班長在遼海,我們這些人也是心里沒底啊!”

“雖然要離開遼海了,但這里可是我的根,我會關注遼海的,不管誰到遼海任職,總要給我們這些人一點面子吧,希望不要將遼海搞得太亂,不然我們這些人愧對全省百姓對我們的信任啊!”

江忠民不像文天。文天的根說到底是在松江,那里才是他的根基,別看現在松江省委書記、省長都已經換了,但沒人敢小看文天在松江的影響力。這就是文天最大的資本。就算是中央領導也不能不考慮這一問題。

而江忠民自大學畢業后,就被分配在遼海某高校任職,后來棄教從政,可還是在遼海,雖然后來被調到南方任職多年,可他依舊將遼海看成自己的根據地,但他也明白,今年自己已經六十多了,這次離開遼海恐怕再也沒有機會回來,如果不提早謀劃。自己在遼海苦心經營多年的關系網隨著自己的離開恐怕會徹底繃盤,那時自己可就更沒有了與其他討價還價的余地。

文天聽出江忠民的意思,他就算被調離遼海,恐怕依舊不會輕易放手遼海。別看自己來遼海一年多時間,在與江忠民的爭斗中好像占盡了上鋒,可那是因為有其他各位常委的幫忙,但即使如此,文天也十分清楚,自己的話頂多在各省直部門有些影響力,要說在遼海各市縣的威望。除了和連外,其他縣市黨政領導班子基本都是江忠民一手提拔的,自己還真有點指揮不動。

“中央領導對此應該也會有所考慮……”文天本來是在勸江忠民放寬心,可此話一出卻讓江忠民一愣。

江忠民猛然醒悟,自己這次可不是被提拔重用。中央領導既然決定將自己調離遼海,又豈能讓自己的影響繼續施加在遼海?而新上任的省委書記和省長既然能在這個關鍵時刻充當救火隊員。被派到遼海,不管怎么說都是有一定背景的,中央領導又豈會眼看著他們在遼海吃虧,必然會有一定的扶持,沒有自己給下面人撐腰,他們豈是新任省領導的對手?恐怕用不上半年,這些人或被拉攏、或被打壓之后,遼海將再也沒有人會記得自己。

“唉!”江忠民搖頭嘆了口氣,道:“我聽說這次調整的不僅僅是你我二人,遼海黨政兩套班子恐怕還會有所變動,這是在為新上任的人鋪路啊!你還好,至少還有許立留在遼海,可以照顧一二,可我的那些朋友恐怕將是新領導班子立威的首要目標,是我耽誤了他們!”

江忠民一旦離開遼海,省委秘書長當然不可能還是現在的呂萬秋,不論誰上任都不會信任前任留下的親信,而在常委中除了呂萬秋,江忠民的人就只有工會主席欒平。原本有江忠民坐鎮遼海,欒平還能在常委會上說上話,可沒有了江忠民,欒平這個排名最后的常委,手中本就沒有什么實權,說出的話更不會有人在意,反而有可能成為第一個被針對的目標,只有將欒平撤下去,新上任的領導才能盡快將自己人安排進常委。那時如同一盤散沙的江忠民一系必將在極短的時間內徹底消失在人們的視線當中。

“江!不管誰到遼海當這個班長,也不可能抹殺了您的功績,正是在您的領導下,遼海的經濟、社會才呈現出了蓬勃發展的勢頭……”文天當然也明白江忠民的苦處,但眼下來看,這卻與自己沒有什么關系,只要許立能牢牢團結吳維等人,不管誰來遼海當班長,輕易間也不敢對許立等人動手,畢竟他們幾人已經在常委中占了五票,如果雙方真撕破臉皮,最后倒霉的還不一定是誰。

江忠民沒有開口,而是拿起了桌邊的煙盒,點了一支煙。文天和許立都能看出江忠民所表現出的疲態。任何人遇到這種大事,都會感到勞心勞力,更何況是江忠民這樣一位已經六十多歲的老人!

客廳中陷入了短暫的平靜,江忠民也需要再理順一下思路。自己這次來本是打算與文天合作,在兩人被調離遼海前給自己一些老部下謀一個好位置,在遼海多布一些暗子,可沒想到聊著聊著話題越來越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