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五零之一家親

112章出發前的準備

楊天旺繼昨天之后,又一次體會到心肝兒肺都疼的感覺。

雖然俞國偉已經很努力了,但是在往回要東西的過程并不是很美好。

李家一共有四床被褥,將將只收回來了兩套。

衣服鞋襪之類的,也只收回來了幾套。

不過幸好的是,一家人的棉襖棉褲全都收回來了。

又簡單的收拾了一下家里的東西,一上午就過去了。

宋父領著老拐頭,拉著大清騾子車去大隊部的糧倉把李家的糧食拉了回來。

中午吃完飯,一群人坐在堂屋里,商量著怎樣才能把這些東西運走。

俞國偉說:“這樣吧,一會兒在村里找兩輛牛車加上大青螺子車,就能把所有的東西都裝下了。

咱們下午三點多鐘的時候出發到公社住一宿,我去給你們找三輛牛車,你們直接坐著牛車回紅旗公社。”

宋父一聽贊同的點了點頭回到:“這個方法行得通,這樣娘,大嫂,一會兒你們兩個多蒸一些干糧,咱們留著路上吃。”

李姥姥說:“行,正好家里還有一點白面和苞米面一會兒我和秀娥把他們全都做了,這樣的話肯定就夠路上吃。”

說著李姥姥就進了里屋,里屋的房門就這樣開著,堂屋里的人一眼就能看到里屋的情形。

只見李姥姥蹲在了靠近墻根兒的一個木頭箱子邊上,她把箱子推到了一邊。

下面露出了三塊木板,把木板拿了起來之后,就隱隱約約看到在下面有一個小地窖。

李姥姥順著入口就走了下去,不一會兒就拎著兩個布袋子上來了。

上來之后李姥姥并未急著封上地窖的入口。

而是叫來了楊秀娥讓她去蒸饅頭,之后就又端著那盞簡易的煤油燈下了地窖。

大約過了半個小時,李姥姥站在地窖里喊道:“志遠你和子瑜,你們兩個過來一下。”

宋父回到:“來了娘。”之后就和李子瑜下了地窖。

接著就見地窖入口處陸陸續續的被東西給擺滿了。

宋曉玲和李子安見狀就急忙上前把東西往邊上挪了挪,把出地窖的路給讓出來。

經過一夜的休息,李健的腿已經好多了。

他見家里已經收拾差不多了,就準備出去找牛車。

俞國偉知道了他的意思后,就和他一起去了。

地窖收拾的完了之后,宋父三個人就上來了。

李姥姥說:“這些東西都是我知道要出事的時候藏起來的。”

宋曉玲一看好家伙,還真不少呢!

兩床被子,3袋子沒有拖殼的小麥,還有一些玉米,高粱之類的糧食。

李姥姥三個人最后搬上來的是一個木箱子,樣式普通,長度一米,寬度半米

應該是個簡單的陪嫁箱子,具體是什么木頭的宋曉玲也看不出來。

李姥姥把木頭箱子打開,里面只有一個藤箱,別無他物。

李姥姥說:“子瑜,去看看你娘蒸沒蒸完干糧。”

宋曉玲說:“姥姥,我也會做,一會兒讓大舅媽和你一起收拾東西,我去做干糧吧!”

李姥姥說:“玲子不行,你還太小了,做不了飯。”

宋曉玲說:“沒事兒的,姥姥在家我也總幫我娘做飯,而且我餅子貼的不錯哦。”

宋父這時也附和道:“沒事兒的娘,玲子會做就讓她去干吧,一會兒我和她一起。”

李姥姥一聽就放心的點了點頭說:“行,那就麻煩你們了,志遠。”

宋父說:“沒事兒的,娘都是一家人,客氣那些干啥!”

說完,宋父就招呼著宋曉玲去了廚房。

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楊家坪的村民做事還沒有太絕。

李家東西雖然丟的差不多了,但是廚房里的大鐵鍋,卻沒有被搬走。

宋曉玲昨天在做飯的時候,都覺得不可思議,李家的東西丟了不少,為何獨獨大鐵鍋,這么貴重的東西沒有被拿走?

問過李姥姥之后,宋曉玲這才知道楊家坪這塊兒有一個說頭。

除非是有血海深仇,要不然誰也不會輕易去碰這家的鍋。

鍋相當于一個人家的底線,如果你把人家的鍋砸了就相當于讓人家沒日子過了。

都是普普通通的農民,頂多就是喜歡占些便宜,所以并不會做的這么絕。

宋曉玲父女兩個,到了廚房的時候,看到大舅媽,楊秀娥已經把面和好了。

宋曉玲就說:“舅媽,這里交給我和我爹,你進屋去幫姥姥收拾東西吧。”

楊秀娥說:“那咋能行呢玲子,你太小了干做不了,就這點活兒,我頂多一個小時就能整完了。你去告訴你姥姥,讓她先歇著,一會兒我去收拾。”

宋曉玲說:“舅媽你就放心吧,這我也會干,我在家經常幫我媽做飯的,不信你問我爹!”

宋父這時趕緊接口說道:“是啊,嫂子這里交給我們吧,有我看著玲子你就放心吧。”

楊秀娥想了想說道:“行,志遠那你們一定要注意安全吶。”

打發走了楊秀娥,宋父就把廚房的門關上開始把風,宋曉玲就把和好的面粉收進了空間里。

用意識把面做成一個個碗口大的面餅,那真的是分分鐘的事兒。

做完之后,就開始燒火~烀餅子。

一個小時以后,宋曉玲就做完所有的餅子了。

所有的餅子都在蓋簾(用高粱桿兒穿的家家都有好幾個所以沒人拿)上晾著。

二人就回到堂屋,準備幫著李姥姥收拾收拾。

剛走到門口,還沒進屋就聽到大門口有響聲。

宋曉玲回過頭來看到是李健和俞國偉二人回來了。

宋父問到:“大哥,怎么這么長時間啊?”

李健回到:“別提了,現在這一個個的躲我都敢躲瘟疫了。”

宋父又問:“那雇到牛車了嗎?”

李健說:“到是雇到了,就是多花了幾個錢兒。”

宋父皺著眉說道:“這些人太現實了。”

宋曉玲說:“好了,大舅在乎那些干啥,反正你也要搬走了。

他們這樣干正好銀貨兩訖,誰也不該誰的。”

李健本來還很生氣,聽了宋曉玲的話笑著說道:“哈哈,我們可愛的玲子竟然還知道銀貨兩訖。”

宋曉玲被李健的打趣羞紅了臉。

“哼,壞大舅不跟你們說了,我要進屋找姥姥去了。”

宋曉玲進屋后,看到李姥姥他們正在收拾東西,趕忙上去也幫著一起收拾。

比預計的時間早,不到兩點鐘,李家所有的東西都收拾完了,當然,這其中還包括了李家菜地里的所有蔬菜。

巧的是這時李健花高價顧來的牛車也到了李家門口。

一陣忙碌過后,李家全部家當被搬到了一輛牛車之上。

李姥姥一家人站在大門口,望著這間住了幾十年的房子。

李健說:“走吧娘,在不走到公社天就黑了。”

李姥姥感慨地說道:“大兒啊,我們搬到楊家坪也快30年了。雖說不是故鄉,但是這么多年來也是有感情的。”

李健也感慨的回到:“是啊娘,要不是逼不得已,誰會拋家舍業的離開自己熟悉的地方去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