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地主

第三百一十三章 燕子和葫蘆

“娘。”見周氏來了,連守信忙叫了一聲。

周氏看也不看連守信一眼,顛著一雙小腳,飛快地走到跟前。她看清了秤上的斤數,又看見了旁邊的米袋,臉色越發陰沉了。

“老爺,你這是干啥?你把米都稱給他們,咱們不過了?你自己裝好人,給人家溜須,你讓咱們一家人喝西北風去?”周氏指著連老爺,大聲道。

往常連守信來拿口糧,周氏總會對他教訓上一陣。而這次,周氏卻直接對連老爺開口了。不要以為這是周氏終于打算要放過連守信了,她只是轉換了戰略,對連守信采取漠視這種冷暴力。

連守信越重感情、心軟,越看重周氏,則周氏這一招的打擊力度越大。不得不說,周氏對連守信的了解和拿捏,是幾乎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她對兒恨得下心,下得了手,專門朝兒的弱處和軟處下手,非要讓兒完全順從、臣服,否則決不罷休。當然,等兒完全順從后,她也會偶爾施舍一些溫情。

連蔓兒瞟了一眼連守信,眼神中滿是同情。

“你個老婆,剛消停幾天才,你又瞎吵吵個啥?”連老爺不耐煩地道,“這是老四家的口糧,分家的時候說好了的,這包粽的大黃米,也是口糧里的。”

“你該干啥干啥去,咋就一點做老人的代價都沒有,你看看幾個孩都咋看你那?”連老爺又壓低了聲音,勸周氏道,“你咋就一點念想都不給人留。”

若是換做別人,聽了這些話,也就走開了。但是,周氏不是別人。

“他現在發財了,他還在乎這點口糧?狼心狗肺地。非要從我們老的嘴里挖這幾口吃的。”周氏不看連守信,也不看連蔓兒幾個,故意對著對面的墻拍掌地道,“這不都翅膀硬了嗎。看見我,都恨不得我早點死了,一個個地躲著我,怕我吃了他那。心眼狼,喪了良心的……”

連守信張了張嘴,想要說話,最終卻是無話可說。因為講道理。和周氏是講不通的。向周氏服軟,只能讓周氏進一步的壓榨他們。而和周氏說硬話,這又是連守信不忍心做的。

“爺,稱好了沒,稱好了,我們就拿走了。”連蔓兒清脆的聲音道。

不能和周氏講理,也不能和她對罵,那么只有無視她。將她的罵聲當做山歌,該干啥就干啥。這是連蔓兒幾個孩私下里總結出來的對策。

連老爺的目光落到連蔓兒的身后,隨后又看向五郎和小七。三個孩樣都很平靜。沒有憤怒、也沒有害怕,似乎沒聽見周氏的聲音。

連老爺不由得一震,周氏的話是怎樣的搓火,他一清二楚。就是有些城府的成年人聽見了,只怕也不能忍受。三個孩不跟周氏頂嘴,這個他并不吃驚。連守信和張氏,將這幾個孩教養的很好。可是三個孩臉上竟然一點憤恨都沒有,這讓他很震驚。

喜怒不形于色的人他不是沒見過,但是連蔓兒、五郎和小七,最大的五郎今年也不過才十三歲。

“稱完了,拿走吧。”連老爺回過神來,態度更加和藹了,“拿得動不,爺幫你們拿一個袋。”

“爺。不用了,我們拿的動。”五郎就道。

大家伙誰都沒有搭理周氏。

周氏對著墻一陣吐沫橫飛,卻一點預期的效果也沒有,她一下就啞了嗓。

“你個王八犢,你心真狼啊……”周氏可不是甘心被忽略的女人,她稍一愣神,就立刻撲向連守信。

連家經常吵架,多只是嘴上罵的歡,看誰嘴上功力高,自家人從不動手。即便是周氏,也從沒有動過兒媳婦,對孫兒、孫女,更不會動手。不得不說,這是比較文明的,同時也是比較聰明的做法。

周氏要動手,都只挑兒動手。連蔓兒曾經仔細地分析過,周氏這些年在連家幾乎能夠做到只手遮天,與她本能上對家庭中權限和領地的聰明和牢固把握,有著極大的關系。

兒怎么打都沒關系,但是要是打了孫、孫女,那就是徹底侵犯了她的兒做為男人的領地,也讓兒徹底跟他離心。當然,攛掇兒打兒媳婦、孫、孫女,就是另一回事了。不過,起碼在連守信這,在這上面周氏從來沒有成功過。

也許,正是因為連守信的這一點堅守,讓周氏始終不敢跨過這條界線。

周氏撲向了連守信,但是撲的并不成功。連守信因為周氏對他的冷暴力,心里不舒服,巴不得快點拿了糧食走,所以一等連蔓兒和連老爺說完話,他就對周氏和連老爺招呼了一聲,將糧食背到背上,往外就走。

結果,周氏的巴掌沒拍到連守信,只拍到了糧食口袋上。

“干啥那你!”連老爺見了,忙大步上前,一把將周氏拉開。

連守信、連蔓兒、五郎和小七各自拖著大大小小的糧袋魚貫而出。

背后,是連老爺壓低了聲音在訓斥周氏。

“爹,快點走。”連蔓兒小聲催促。周氏要和連老爺吵,就讓他們自己吵去好了,他們快點走,就能早點離開是非之地。所謂死道友不死貧道,周氏本來就是連老爺的責任。

連守信這次也沒犯傻,步邁的飛快。

那一天,連老爺和周氏最終也沒吵起來,連蔓兒想,應該是因為他們已經離開了,周氏就是吵鬧,也達不到什么目的的緣故吧。

端午將至,天氣已經有些小熱。要過節了,孩們總是最高興的人群。

連蔓兒一家提前坐在一起,商量出了一張長長的采購清單,這天一大早就趕著小牛車到青陽鎮上趕集。

她們先將小牛車寄存在相熟的糧店。就進了集市。要包粽,首先得買粽。莊戶人家包粽的粽,大都是循環使用的。也就是說,今天用過之后。洗干凈,晾干,明年再接著用,直到不能用了為止。

可是連蔓兒家是分家出來的第一年,給了她們口糧,周氏就在心疼了,她可不會那么好心。再分給她們粽。所以她們只能買。

自家的二十斤粽,再加上鋪里打算賣的兩百斤,張氏算計著,買了好幾捆的粽。接著娘幾個又去買了雞蛋、鴨蛋。在集市里轉了一圈,將幾個籃都裝的滿滿的,娘幾個才又出來,返回了糧店里。

她們相熟的糧店是王記,因為開著早點鋪。需要的糧食量很大,她們挑中了做生意規矩的王記,約定了較為優惠的價格。作為她們的定點糧店。

連記是大主顧,掌柜的和伙計們見她們來了,忙殷勤地招呼,又是倒茶又是拿點心,聽說她們要買江米和大黃米,又忙讓她們看米。

“……大黃米就是咱本地產的,比別的地方的粘還香,……這些江米是剛到的,從江南運過來的,是今年的新米。您瞧瞧,這一粒是一粒……”

“這種上好的江米要一百二十斤,那邊那種大黃米要九十斤。”連蔓兒挑好了之后,就對王記的掌柜道。

掌柜的連忙點頭。

“馬上,馬上我就打發伙計給送過去。”

從糧店出來,她們又到了紙扎店。買了幾張彩紙,最后一站是肉鋪,跟張屠夫定好了過節要的肉,這才趕著小牛車回家。

她們要等米到了,才能開始泡米,準備包粽,不過在那之前,她們還有別的事情要做。

張氏帶著連蔓兒和連枝兒坐到炕上,將大紅的、大黃的,大綠的等幾樣彩紙展開,折疊,拿了剪刀飛快地剪裁起來。

天氣暖和了,幾扇窗戶都大開著,往外看去,是滿目翠綠,一陣陣帶著清新氣息的暖風從外面飄進來,穿著單衫坐在炕上,連蔓兒覺得愜意無比。

平安、喜樂,越來越富足,這樣的日,每一天,每一個季節都是最好的天,最好的季節。

“蔓兒,這一疊給你,都疊燕。”張氏將裁成正方形的一疊紙遞給連蔓兒,說道,又將另一疊遞給連枝兒,“這個疊葫蘆。”

“我要疊葫蘆。”連蔓兒故意道。

“愛疊啥疊啥。”張氏笑。

快到端午了,三十里營的莊戶人家,家家都會用彩紙疊些燕和葫蘆,掛在房梁下。燕,自然就是那個冬天去南方過冬,春天有飛回來的燕。葫蘆,則寓指藥葫蘆。

端午節,有的地方有佩戴艾草,或者喝雄黃酒等習俗,為的是驅蟲防病,而三十里營這里,疊藥葫蘆掛起來,為的也是同樣的目的。

連蔓兒坐在炕上疊了一會,就說要去疏散筋骨,從西廂房里走出來。

院里靜悄悄的,連家的人上工的上工,下地的下地,在家的幾個,應該是在上房也準備過端午節的東西。

連蔓兒在院里轉了一圈,將要往大門外跑的兩只小母雞趕回院里,就打算回屋。她走到門口,下意識地一抬頭,不由得大驚失色。

第四更,今天更新了一萬二,脫力,求粉紅,求粉紅。

網:,。

的書迷同時還在看:

第三百一十三章燕子和葫蘆_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