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地主

第三百一十六章 節禮

第三百一十六章節禮

首先是給吳家的回禮。黃米粽子、江米粽子、江米紅棗粽子、鮮肉粽、蛋黃粽,每樣各五個,葡萄酒兩小壇,連枝兒親手精繡的香囊兩個,另外是一籃子鮮嫩的小油菜、小白菜,還有一籃子嫩豌豆莢。

雖是夏初季節,但是莊戶人家的菜園子里,能吃的菜其實還很少。是連蔓兒想法子淘弄來這些本地少見的菜籽,家里田地又多,糞肥又供的上,一茬的小油菜、小白菜吃下來,她們就又種上一茬。

這幾籃子鮮菜,是難得的稀罕物。

然后是給王幼恒的禮。也和給吳家的禮一樣,五種粽子,每樣粽子各五個,葡萄酒兩壇,鮮菜兩籃子,另外還有兩雙千層底的鞋子。

給王幼恒的禮,和吳家的禮一樣重,甚至還厚上幾分。

“這他誰也不能比,我和咱們蔓兒,要是沒有人家,這個時候墳上的草都長的老高了。”張氏是這么說的。

王幼恒端午節依舊是要回縣城去過,所以這個禮,要提前送過去。

這次連家去送禮的是五郎和小七兩個,他們是一大早就出門先送了王幼恒的禮,接著就去了吳家,然后照常去私塾里念書。晌午,吳家準備了一席豐盛的飯菜,打發了一輛車,將五郎和小七從私塾里接到家中。

莊戶人家有句俗話,叫做“娘親舅大”五郎和小七作為連枝兒嫡親的弟弟,到了吳家,自然是要被當做上賓來招待的。

回來后,五郎和小七就跟張氏學說了吳家安排的席面。為了招待他們倆,吳家是特意在鎮上酒樓定的席面,完全沒將他們兩個當小孩子看待。

吳家這樣做,更可見對連枝兒、對這門親事的重視。張氏和連守信聽了心里都暗自高興。

“吳三哥是體面人家,講究這些禮數。”連守信點頭道。

“別的啥都好說,家興家這個排場,是看重咱們。以后枝兒嫁過去。這日子也不會難過。”張氏道。

“吳三嬸還說讓我和我哥以后晌午別回家,讓我們就近在她們家吃飯。”小七道。

“那你倆咋說的?”張氏就問。

“我哥跟吳三嬸道了謝,沒答應,說家里也不遠啥的,還說我倆有空肯定多去看三叔和三嬸。”小七就道。

張氏看了一眼五郎,對他這樣答話很是滿意。

“姐,家興哥還要給我零花錢。”小七又靠近連蔓兒。小聲地道。

連蔓兒眼珠轉了轉,心想,吳家興很機靈嗎,知道討好小七。要知道,他和連枝兒定了親,兩家來往,但是他們兩個人真正接觸的機會不會很多,討好了小七。有小七幫著傳傳話什么的,再在連枝兒面前幫他美言幾句什么的,可以最有效地拉進兩個人之間的感情。

而且討好了小七。還等于討好了他們一家人。

“你要了沒?”連蔓兒就問。

“我沒要。”小七道“我不缺零花錢。”家興哥就是跟咱姐定了親,我也不能隨便要他的錢。”

連蔓兒點頭,別看小七年紀小小,還是個小吃貨,說話辦事還是很有分寸的。

“家興哥跟我偷偷打聽咱姐來著。”小七貼著連蔓兒的耳朵,又神秘兮兮地道。

連蔓兒被逗笑了。

“……他肯定不只要給你零花錢,還買吃的給你了吧?”連蔓兒就捧過小七的臉來,笑著道“你可別讓他給哄的。啥話都跟他說,知道不?咱姐的事不能啥都告訴他。”

“我知道,姐你別老捏我臉。”小七笑著掙脫“姐,我不傻,我知道啥話能說。啥話不能說。”

除了王幼恒和吳家這兩份禮,另外還有給張氏的娘家的禮。也就是張氏說的十斤江米,正好趕上靠山屯有集,就讓村里去趕集的人給捎過去了。

這個年代,交通不便,莊戶人家大多數時候又很忙碌,距離較遠的人家,很多都是用這種法子相互捎東西、捎口信。

就是張青山和張慶年湊巧那天沒去趕靠山屯的大集,他們村上必定有人會去,將東西交給那個人,再讓他轉交,也是同樣的穩妥,當天張家就能收到東西。

這三份禮之外,今年端午,連蔓兒家還多出另外一份禮來。

“王舉人的禮,這該咋鋪排?”張氏和大家伙商量。王舉人家在三十里營子聲名不錯,只是除了少數幾個較近的本家,他們很少與別人來往。分家之前,連家與王舉人家是沒有來往的。分家之后,也就是她們的連記搬遷新鋪子,她們才和王舉人家有了來往。

鑒于王舉人家的富貴,連蔓兒家這個禮送重了,她們財力有限,若送輕了,不好進王舉人家的門。

“照常送吧。”連蔓兒想了想就道。連蔓兒并不想巴結王舉人家,跟王舉人家來往,也就是簡單地維持來往。

可別小看這維持來往,這會幫她們免除不少的麻煩。所謂縣官不如現管,王舉人作為本村的士紳,影響力是不容小覷的。

但是連蔓兒家的鋪子,也并不需要靠著他王舉人。因此這個禮不需要太重,但也不能輕了。

“……五種粽子,每樣五個,另外再送兩籃子鮮菜、兩小壇葡萄酒吧。”連蔓兒想了想,就道,比照吳家和王幼恒,很家常的往來,但是比送給吳家的少了兩個香囊,比送王幼恒家的少了兩雙鞋子。

香囊和鞋子不能隨便送,連蔓兒家和王舉人家,還沒那么親近的關系。

一家人商量了一會,就這樣定了下來。

張家的節禮捎過去,第二個集上,張青山就讓人給連蔓兒家捎了一籃子的杏子回來。至于王舉人家,依舊是連守信去送的禮,王舉人留連守信吃了飯,還派人送了回禮。

一匹大紅的焦布,一對官窯的富貴牡丹的膽瓶。

這兩樣,即便放在官紳大家。也是很擺得上臺面的物件,而在普通的莊戶人家,更是極精致、稀罕的東西。

來送回禮的管事,還說起連守信送過去的鮮菜。說是王舉人和太太都很愛吃。

“咱們這疙瘩沒這個,難為你們神通廣大的。”

連守信并不笨,立刻就接上了話,說是家里的菜園子里還有,王舉人家愛吃,只要說一聲,這馬上摘最新鮮的送過去。

那管事就高高興興地走了。

張氏愛那對膽瓶的樣子漂亮。興沖沖地擺在了新鋪子的里屋,擺了一天,她就舍不得了,要收起來。

“等秋下咱新屋子蓋好了,就擺新屋子里。”張氏道。

連蔓兒笑著攔住了張氏。

“娘,這都擺出來了,就擱在這擺著吧。”連蔓兒道“娘。你現在看著這個稀罕,等以后,咱這樣的東西肯定不少。比這更好的東西還多的是那。”

到時候不需要人送,她們自己也買的起。

五郎也點頭,覺得膽瓶就擺在那好看。

“娘,你看我哥都點頭了。只要我哥考中了科舉,以后怕沒人給你送好東西?”連蔓兒就笑道。

“那敢情。”連蔓兒這么說,張氏就更高興。

“哥,你可要加把勁,咱娘就指望你了。”連蔓兒回頭就朝五郎笑“今天魯先生給你出的題目,文章做出來了沒有?”

“差不多了。我這就去謄寫出來,請先生評講去。”五郎說著話,匆匆地走了。

“你哥自己知道用功,不用人催,這點讓人省心。咱也別過分催逼他。”張氏說道,他心疼兒子。

“娘。我就給他提個醒,這個叫督促、督促不是催逼。”連蔓兒笑道“哎呀,昨天小七還挨了先生的手板了。”

一時間張氏的臉色有些復雜。

“我去摘菜去,今晚上給魯先生加個菜。”張氏這么說著,也出門去了。

連蔓兒就在屋里抿嘴笑。和任何一個平凡的母親一樣,張氏心里疼孩子。但是她知道,不能溺愛,所以對于魯先生怎么嚴格教導五郎和小七,她都會忍著什么也不說。但是,一個母親的私心,她總想更加厚待魯先生一些,讓魯先生揮板子的時候,能對五郎和小七心軟一些。

但是,張氏不知道,她這樣做,卻得到了恰恰相反的結果。

因為張氏什么也不說,她看兒子挨板子時的焦急神情,以及之后加厚的飯菜,讓魯先生很感動,并決定加倍報答,因此對待五郎和小七更為上心,當然也更為嚴厲了。手板不打則已,若是打了,就非常的實在,絕不會是高高抬起、輕輕落下。

端午節前三天,連記就開始賣粽子了。

連記的粽子是每個二兩,重量只多不少。黃米棕每個三文錢,江米棕每個四文錢,江米紅棗粽子九文錢兩個,鮮肉粽、蛋黃粽每個是五文錢。

來鋪子里吃早點的,很多就買了粽子當做早點吃,也有的還會多買兩個帶回去當點心吃。黃米棕和江米棕同樣受歡迎,但是鮮肉粽和蛋黃粽卻是最先賣完的。

因為過節,鋪子里的生意比往常還要忙碌,不過鋪子里的伙計們都很高興,過節了,連記給他們發了福利。

(第三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