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代工行業的競爭,說到底是技術和產能之間的競爭,說白了就是資本厚度的競爭。
SS公司有舉國之力撐著,流著血也熬過了半導體衰退周期,最終站在了世界最巔峰那一小塊贏家峰巔,TMS也是靠著島內的各種力量再加上借用國際資本才一路做到代工之王。
至于intel這個江湖老大,依靠先行優勢,一路上用燒錢的方式直接燒出來PC時代的絕對王者。
相比之下AMD再如何蹦跶,即便偶爾技術上領先一次,拿出性能最強的CPU型號,產能這個致命傷也讓他們的努力很快就變成泡影。
事實上他們很快就會撐不住這個資本的游戲,2008年末就開始策劃賣身投靠石油資本。只是現在大家還不知道具體的進展。
對于柳若依來說,這是一個相當遺憾的事情,一個是大環境不允許,另外一個是動手的時機也晚了一些,否則吞下AMD的產能和業務,中鑫國際龍工廠這邊必然會大大前進一步。
不過這事想想就好,實際上是不可能的。
所以柳若依這段時間盯著半導體的發展,重點還是在自己可控的范圍內增強實力。
隨著搬遷內地的產線逐步調整到位,內地的超級超級存儲器制造工廠這個被柳若依命名FAB
DRAM工廠,已經被自己人戲稱是夢工廠(DRAM同夢dream英文就差一個字母),現在開始釋放產能出來。
初期爬坡前DDR2和DDR3月產開始突破10萬片晶圓,如此恐怖的恢復能力,得益于中鑫國際的工程師夜以繼日在進行調試,未來全部調整到位后,最終的月產能會達到40萬片12寸晶圓的加工能力!
摧枯拉朽一般扳倒島內存儲器,對于中鑫國際的員工來說簡直是一場奇跡般的戰斗,而現在柳若依將另外一個奇跡有可能打敗SS公司在存儲器領域稱霸的機會放在了他們眼前,這些工程師還不玩命一樣干。
大多數的員工都是有氣節的,有機會揚眉吐氣扳倒對手,那絕對是全力以赴不留情。
玩命工作都是小事。何況現在條件這么好,香江龍工廠又在制程上趕上了儲存器最新一代的主流水準。龍工廠和夢工廠產能合起來從名義上極有可能是會壓倒對手的。
盡管市場份額真正提升上來還不是三五個月就可以完成的事情。
當然對手也沒有坐以待斃,從消息來說,45nm恐怕很快就不是最新一代存儲器制程工藝,估計要不了幾個月的時間競爭對手就會發出更新換代的大招,坊間傳聞SS公司的32nm量產已經迫在眉睫。
存儲器是SS公司在半導體領域的根基,他當然不會坐以待斃,對于中鑫國際發起的這場血戰,已經習慣了流血堅持的SS公司,咬牙在做著各種動作。
包括將32nm制程工藝亮出來,從制程工藝上再度領先。
產能方面中鑫國際已經搶先下手布局,SS公司沒有能力也沒有必要再在上一代產能方面進行自殺式的擴張。
事實上從目前幾個頭部玩家的產能集中起來計算,這個領域普通存儲產品產能已經相當飽和了,前四名玩家產能加起來能夠超過每月100萬片!
以需求計算的話,如果平均分配大家最多有七成產能利用率!
顯然市場份額是不可能這么理想分布的,那么在這其中,必然會有玩家會倒下。
市場上SS公司,HLS,MC,EP和奇夢達中鑫現在還剩下這五強爭雄,各有各的背景和資助金主。相對來說,資本來源最差的EP現在的局勢最險惡,他同島內殘存的幾家存儲器代工商結成的聯盟非常脆弱。
畢竟被島內商界大佬從戰略上退出了存儲器后,存儲器在島內融資環境急劇惡化,從資本金角度來說,他們根本禁不住長時間的虧損。
EP在東洋也是一樣處境尷尬,雖然有財團現在還死死撐著,企圖保住東洋在存儲器領域最后的榮光,但是顯然只是靠一倆個財團這樣撐,缺乏更強大的資本和力量的話,看到事不可為的時候他們不會跟著跳坑里的。
這個就是存儲器市場血拼的大勢。
當然龍工廠在存儲器市場也有32nm制程工藝研發計劃,只是現在問題還多,暫時沒有公布出來量產的時間表,讓外部不知道進展。
迄今為止來看,這是一場硬仗。現在SS公司還占有DRAM和NAND三分之一的天下,是最大的玩家,在這倆個領域無論是市場份額還技術水平、工廠產能全部都是領先很多。
單單是將DRAM普通產品的產能提上來,并不一定就是打敗對方的充分條件,而僅僅是一個必要條件而已!
按照柳若依的倍增計劃,落后產能是不可能增加了,現在至少需要25億美元以上才能完成45nm制程產能的倍增。
同第一條45nm制程產線相比一方面研發費用可以省下來了,另外設備也可以根據需求進行合理調配,加上技術更新換代快設備降價了一些,相對來說投資就比之前的少了不少。
不過這個投資規模對于一般的股東來說,仍然是天文數字,也就是柳若依現在土豪得嚇人,才能源源不斷地以25億到50億美元這樣的數額不斷投入進去。
人民幣現在升值以后,匯率也是接近1:7樣子,也就說柳若依至少又砸進去幾百億人民幣的投入。
換到柳若依的上一個時空,內地根本沒有那個資本能夠提供這樣的資本投入,大基金都不可能無限制投入幾千億在這個上面。
所以這是柳若依帶給這個世界的變化已經開始變得越來越大了。
資金充沛,張如金他們可以進行快速的技術迭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縮短了同領先者之間的距離,這樣柳若依的投資也就會更短的時間投入進去形成生產力。
說起來柳若依承諾的300億美元投資,到了今天,才1年多的時間基本上都已經提前投入進來了,遠比當初計劃要快得多,一方面是張如金團隊非常得力,可以快速把龍工廠建立起來。
另外就是因為擊垮島內存儲器行業得到了意外收購一波島內產能機會,前前后后差不多就花掉了100億美元。
不過這樣也使得柳若依的中鑫國際,可以用較少資本就得到了同SS公司抗衡的產能。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東洋那邊恐怕就會搶先下手搶購一部分了。
可惜他們猶豫了,在這個殺得血肉橫飛的市場,現在根本看不懂存儲器未來的方向究竟在哪里?也看不透究竟什么時候才能渡過這個危機時刻。
真金白銀要掏出來容易,但是賺回去就難了,所以他們背后的資本也在遲疑,從而讓柳若依快刀斬亂麻一般快速讓張如金出手收拾了局面。
盡管給出的價錢雖然不高,有趁火打劫的意味,但是相對來說也比較公道,如果破產后拍賣恐怕一半都不到。
這也是東洋人猶豫的原因之一,拿下來并不是太便宜,能不能用上還不知道,所以就錯過了。不過這個機會東洋人永遠失去后,未來的局面其實已經奠定。
東洋人在存儲器領域出局在柳若依看來基本上是注定了,靠剩下的幾條島內存儲器產能和自己國內不大的一部分產能,現在恐怕連中鑫國際五分之一都不到了。
連產能都不行,還怎么進行流血式抗爭?
45nm產線按計劃正在擴容,32nm的產線已經將擴容提到日程上,28nm和22nm的攻關所需要設備和儀器全部到位。
有錢就是這么任性,可以一邊跑步前進,一邊研發新工藝。
對于龍工廠來說,現在就倆件事情最重要:擴充產能,研發技術!
MIPS和太陽微系統收購,高森半導體的成立和進軍視頻解碼市場,未來都會為中鑫國際帶來大量的加工訂單。
尤其是MIPS柳若依的期望最大,這是她朝著移動通訊領域進軍的關鍵性大招,存儲和處理器是移動通訊終端核心組件,以現在數億部的現實市場和未來更加龐大的市場。
完全值得柳若依投入進去拼一下。
張如金雖然將她代入了半導體這個天坑,但是并非就一定沒有生路。
至少隨著局勢的發展,和柳若依對這個行業越來越了解,加上柳若依對于移動通訊市場發展的趨勢,看得比當今任何一個預言家都要準確和深遠。
最基本的是她還有富可敵國的海量資本可以調用!
300億美元不夠,那就再砸300億美元進去!
以華夏人的聰明才智和現在這個熱火朝天的干勁兒,柳若依找不到理由砸不出一個明天來。
香江的數碼港計劃,在她的推動下重啟,現在已經開始吐露生機。
作為一個特殊地位的香江,具備了資本自由和技術自由的兩大內地無法具有的特殊地位,其實上一個時空當初如果接受了張如金的半導體計劃,又能夠得到四大家一家的傾力,未必就不能成功。
這個時空的柳若依橫空出世,正好在世界從PC向移動通訊轉折的關鍵性節點。
以柳若依雄厚的資本為依托,重新打造數碼港從時機上的確是香江最后的一次進軍科技產業的機會。
龍工廠、電盈一軟一硬雙輪驅動,現在孵化出一大批上下游配套企業為這倆大巨頭進行生態鏈配套,直接相關的工作崗位就超過3萬個之多!
而且現在每個月都在新增工作崗位!
柳若依打造的亞太研發中心,準備將世界領先的技術通過香江的亞太研發中心進行聚集,消化吸收形成能力后再向內地進行擴散,利用內地海量的技術人才進行大規模復制!
這個套路一旦成型,那么發揮出來的威力絕對是高麗這種所謂“宇宙大國”根本不可能阻擋的。
事實上在柳若依前一個時空中,高麗人就是按照這個套路在發展,吸走了大陸內地科技產業中利潤最豐厚的一塊。
SS公司能夠成為世界級領先企業,正是靠著龐大的內地市場加上內地廉價的工程師資源才完成的。
在這方面,東洋人顯然就輸了一籌。
柳若依雖然不知道上一個時空中SS公司的這個套路,但是她清楚未來,明白當前這件事的關鍵點,找到了香江這個極好的支點進入行業,所以誤打誤撞中已經走上了這條路。
這是半導體行業的擴張。
同樣,在3G無線通信領域,HTC
G1的成功為電盈在東南亞初期的推廣啟動,發揮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高端!速度快!還有WhatsApp這種溝通聯系的神奇軟件內置,最重要的是預交兩年服務費,這個高端手機可以便宜一半拿到手!
東南亞電盈的the
ONE不是靠,而是靠初期種子的口碑引爆了市場,最初預訂的50萬部G1,原本以為應該是香江市場消化。
誰知道投入到東南亞市場后,不出倆個月就銷售一空,為電盈東南亞theONE帶來了50萬初期用戶。
由于用戶量有限,用戶的上網速度體驗非常好,手機本身也給力,加上柳若依提前內置的WhatsApp的確給力,在溝通上比電話信息更持久,比短信又更方便,這種未來就會稱霸一統天下溝通方式,當然沒有受到什么阻力就成為熱點。
甚至有人是專門為了這個功能找電盈購買G1,因為目前除了G1的Android系統有這個軟件,其他軟件都還沒有這個應用。
盡管高維互聯工程師已經在努力開發iOS版本和塞班版本,但是作為次一級優先級項目來說,至少還有半年時間才會推出來。
有了這個成績,加上初期用戶對于網絡優化進行了實際測試驗證,讓運維部門信心很足,第二批100萬只G1訂單將會以每月20萬只以上的速度供貨。
而按照柳若依指點的G1
lite和G1
plus倆個分檔次的新機型已經開始了測試驗證,不出意外的話年中可以批量出貨了。
等到價格殺進2500元區間的G1
lite出來,同4000元的G1和5000元以上區域的G1
plus就形成了一個強大的智能手機產品矩陣。
投資HTC的好處在這個時候就完全凸顯出來了,有了這個終端公司的產品配合,柳若依的電盈業務推廣和高維移動互聯的新生態就完美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