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金融大亨

第六百八十五章 壽山田黃石

第六百八十五章壽山田黃石T

“高叔叔過譽了!”面對高昱元的贊譽,林宇微微一笑,卻是表現得不卑不亢,應對得體,面子上恭敬客氣,但骨子里卻透出一股傲氣,隱然和高昱元分庭抗爭,竟然絲毫不落下風,真不知道他年紀輕輕,何來如此氣度?

這一番風范,很是讓一旁的人訝然不已,相互對視了一眼,均是目露嘉許之色,年紀輕輕就如此不同凡響,高傲與謙和齊聚一身,待人接物滴水不漏,這與生俱來的氣質,真是學不來的,不愧是備受大家關注的首都第一公子哥。....

高昱元就呵呵輕笑,顯然林宇的恭謹之意,讓他大為欣悅。而老首長能夠提及自己,也讓他覺得很是面上有光,和聲道:“小宇實在太客氣了。唉,你外公身體可好,我差不多有半年沒去看老首長了

“勞煩高叔叔掛念外公身體還算不錯,只不過就是有些想當年打仗的事情,之前就沒少跟我提高叔叔的事跡。”林宇忙道。

高昱元拍了拍林宇的肩膀,說道:“好,有時間記得來我家里坐坐。”

林宇也很是恭敬道:“有機會去了南津,一定會去高叔叔家叨擾一番!”

寒暄幾句之后,高昱元也將身邊的人介紹給林宇,基本上都是京津軍區的領導,不是軍長、師長就是參謀長,個個對林宇也很是親切和熱情。

林宇一一與諸人打著招呼,言語中或謙遜或恭謹或親切或隨和,這個人有一種天生的領導魅力,不知不覺間,將所有人地視線都聚攏在他的身上,似乎在無意間看著他一個人如魚得水的表演一般

陳華龍在一旁笑意和藹的旁觀著,雖然在眾多人面前的交際應酬里,林宇多少還有些不足,但言談舉止中大致齊備大將風度·對于他的年紀來說已經算是很不易了。

高昱元既然到了,也就預示著壽宴即將正式開始了。不過在壽宴之前,照例是各位來賓贈送壽星禮物的時候,大家都紛紛向陳華龍送上了各自的禮物和祝福的吉利話。//

或許是早有叮囑·禮物大都不是很珍貴,不過卻也很難得,有古書、字畫,也有槍械,還有用子彈殼粘貼鑲嵌的各種造型的東西,比如地圖、飛機、軍艦等,很有特色·看得出來,大家對于這些禮物都很是上心。

“陳叔叔,我有一個朋友搞到一塊壽山田黃石,說是雕刻印章的好材料。我對此也不大懂,今天就借花獻佛。”

一直等到其他人的禮物都送得差不多了,林宇這才從口袋里掏出一股紅綢小包裹,雙手呈上。

“哦?壽山田黃石?很稀有啊!”陳華龍雙眉一揚,詫道:“你朋友是怎么搞到的?”

壽山石是我國傳統的“四大印章石”之一·主要分布在福州市北郊與連江、羅源交界處的“金三角”地帶。其中以田坑石最為名貴。壽山田黃石質地溫潤可愛,有“石中之王”的美譽,是是最具代表性的石種·藝術價值極高,也極為名貴,是治印、雕刻的最佳材質。不過經過上千年的開采,名貴的田黃石已經越來越罕見了,極為稀少。

中華瑰寶——壽山石,中國傳統“四大印章石”之一。分布在福州市北郊晉安區與連江縣、羅源縣交界處的“金三角”地帶。若以礦脈走向,又可分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因為壽山礦區開采得早,舊說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礦區的田底、水澗、山洞開采的礦石。經過1500年的采掘,壽山石涌現的品種達百數十種之多。壽山石已成為海峽兩岸經貿往來、文化交流重要的橋梁之一。

壽山石在寶石和彩石學中·屬彩石大類的巖石亞類,它的種屬,石名很復雜,約有一百多個品種。按傳統習慣壽山石的總目一般可分為“田坑”、“水坑”和“山坑”三大類。

環繞著壽山村的是一條涓涓流水,就在這涓涓繞村行的壽山溪兩旁的水田底層,出產著一種“石中之王”壽山石。因為產于田底·又多現黃色,故稱為田坑石或田黃。田石以色澤分類,一般可分為田黃、紅田、白田、灰田、黑田和花田等。

田黃石是田石中最常見的,也最具代表性的石種。田黃的共同特點是石皮多呈微透明,肌理玲瓏剔透,且有細密清晰的蘿卜紋,尤其黃金黃、橘皮黃為上佳,枇杷黃、桂花黃稍次,桐油黃是田黃中的下品。田黃石中有稱田黃凍者,是一種極為通靈澄澈的靈石,色如碎蛋黃,產于中坂,十分稀罕,歷史上列為貢品。

白田石是指田石中白色者,質地細膩如凝脂,微透明,其色有的純白,有的白中帶嫩黃或淡青。石皮如羊脂玉一般溫潤,越往里層,色地越淡,而蘿卜紋、紅筋、格紋卻越加明顯,似鮮血儲于白綾緞間。石品以通靈、紋細、少格者為佳,質地不遜于優質田黃石。

田石中色紅者稱為紅田石。生為紅田有兩種原因,一為自然生成一身原紅色;一為人工煅燒而成后天紅,天生的紅田石稱為橘皮紅,是稀有石種。

壽山村外原有一座“廣應寺”,建于唐光啟三年(884)。寺中僧人時常采集田黃石,研磨成粉末給周圍百姓治病,未用的石頭儲于寺內,日積月累,寺中積攢田黃無數。元末戰亂,廣應寺因曾收留過朱元璋而被元兵付之一炬,連同僧人辛辛苦苦積攢起來的田黃石也沉默于火中,田黃石經火炙后又埋入土中。造化弄人,數百年的日曬雨淋、水分浸蝕不但沒有讓這些深埋于廢墟之下的田黃石黯然失色,特殊土壤的滋養反而賦予了它們更為絢麗生命,既保留了田黃石原有的優良品質,更進一步成就了其溫潤如古玉的厚重質樸的獨特魅力。此時的寺坪田不再僅僅是簡單的石頭,更像是歷經風云變幻后的智者,它們靜靜的守護著廣應寺這片飽經滄桑的土地,記錄了歷史,見證了歲月的變遷。廣應寺明洪武和崇禎年間,兩次焚毀、重建,反常的環境因素,是形成寺坪田獨特的演變條件。其中明代毀于大火兩次,也是寺坪石形成的最主要時間。明時寺坪石的數量頗多,到廣應寺附近采集寺坪石也成為文人雅士的風尚,寺坪田的身價逐年上漲,很久以前就已經是“易金十倍”了。

壽山村東南有山名坑頭山,是壽山溪的發源地,依山傍水有坑頭洞和水晶洞,是出產水坑石的地方。因為洞在溪旁,石浸水下,故又稱“溪中洞石”。水坑石出石量少,佳質尤罕,因此今日市場上所見水坑石佳品,多系百千年前的舊物,故有“百年稀珍水坑凍”之說。水坑石是壽山石中各種徑凍石的薈萃,主要品種有水晶凍、黃凍、天藍凍、魚腦凍、牛角凍、鱔魚凍、環凍、坑頭凍及掘性坑頭等,色澤多黃、白、灰、藍諸色。

壽山石原石的收藏早在明朝初年以前就已經開始。因為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建于唐光啟三年(887年)的壽山村“壽山廣應院”被焚于火。火后在“廣應院”的故址留有許多壽山石,以后被稱為“寺坪石”。所以明=徐火勃的《游壽山寺》詩寫:“草侵故址拋殘礎,雨洗空山拾斷珉。”“斷珉”指被“廣應院”僧人收藏過的“壽山石”。但其時收藏“壽山石”原石可能不是為藝術欣賞,而是為了雕琢之后制造器具。明末,曹學銓發現并開始收藏田黃石,至清代,“壽山石熱”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于是在收藏壽山石雕品的同時,也掀起收藏壽山石原石的熱潮。壽山石原石除了可以加工成價值連城的壽山石工藝品外,其本身的質地、紋理、顏色以及所派生的文化都極具收藏的價值。比如說壽山石中的田黃石,因為有“易金十倍”的價值,收藏一塊田黃石,便是一個資產的“保險箱”,也可以說是財產數量的象征。因此從古至今不斷有“千金買田黃”或是“萬金買田黃”的例子,但更多的收藏是為了藝術的欣賞。現代壽山石收藏家仍有許多熱衷于原石的收藏。

1982年,美國—個教授“萬金買田黃”,便是買了一塊2兩重的田黃原石材。臺灣有一個收藏家,專門收藏壽山石中的“芙蓉石”。中國畫家齊白石有“百石富翁”的佳話。他則窮搜廣采,收藏了一千顆,而且是質量上乘的“中國三大印石”之一的“芙蓉石”,被人戲稱為“千石王子”。

壽山石雕品始見于南朝的石俑,但雕技粗糙,除了作石俑殉葬外,不見有收藏的例子。梁克家的《三山志》說,宋代壽山石開始大量開采,并用于雕刻,精美者作為貢品發運汴梁,成為宮廷的玩物。(看最新更新章節,請俠客,或直接輸入)

(看精品小說請上俠客,地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