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文化帝國

447.目標明確的先知

貧道花貓子

知道了母親不樂意開著臥室空調讓客廳涼快后,楊一就干脆再在客廳里也安裝了一臺,并且勒令老媽,室內溫度超過32攝氏度就必須使用。只是楊敏會不會老老實實聽從兒子的吩咐,那就是他無從得知的事情了。

而楊一的臥室,所有的東西都還按照原來的擺放,幾乎沒有任何變化。只是楊敏在收拾屋子的時候,也從來不會忘記把房間打掃的干干凈凈。

楊一回家之前,并沒有給母親提前打一個電話,兩天前楊敏打給他的時候,他還在魔都正準備會越州,但也沒透露口風說自己將要回來”“。等他到家的時候,廚房里正響著鍋鏟不停翻動的交響曲,伴以刺啦啦油煙炸響的聲音,還有那種熟悉的,只有在家里才能體會得到的獨特味道。略略抽動鼻子聞了聞,楊一就知道,這是老媽在翻炒青菜。

楊敏現在的空當很多,所以也就改變了以往的習慣,中午多做一個菜吃的豐盛一些,然后下午出門或是聊天或是從牌局上回家后,就可以簡單輕松一點,這也是中年人的生活習慣。但是今天看來,她似乎并沒有和往常一樣。

“嘿嘿!”因為太過吵鬧的廚房聲音,很好的遮掩了楊一回家的動靜,所以他也少有的孩子氣了一回輕手輕腳摸到廚房邊上,然后猛然跳了出去,果然還就把楊敏給嚇唬到了。

“你這孩子!”看著半個月不見的兒子忽然出現在面前,楊敏一只手還撫著胸口,很明顯被這個驚喜給狠狠嚇到了。但還沒過上一秒鐘,臉上那種驚恐就轉而變成了嗔怪的眼神。緊接著就是掩飾不住的欣喜和高興:“什么時候回來的,怎么也不提前說一聲?多大的人了。還搞這種事……哎呀,你還沒吃飯吧?我這晚上也沒有買菜,就是昨天剩的一點雞毛菜……”

“不用,有青菜就行,我還帶了東西呢。”楊一笑著就拿出來自己從魔都帶回來的小吃,在母親面前來回炫耀。海棠糕,蟹殼黃,鴿蛋圓子,眉毛酥……還炫耀式地捻起一塊眉毛酥。硬是要往楊敏嘴里塞。

“唔,唔……”對于自己兒子的“好意和頑皮”,楊敏想要說幾句,卻又被弄得無可奈何,只能連連仰著腦袋把楊一塞過來的東西咬下去,臉上是無比喜慶的嗔怪笑意:“行了行了,等下吃飯的時候再吃,我不要了!快走快走,趕快把桌子收拾出來。少在這邊給我添亂。”

飯桌上,楊敏只是關心著兒子這一趟出門,在外面過的怎么樣,卻沒有問更多的問題。只要一頓溫馨卻不失歡樂的晚餐即將結束時。這個以子為榮的母親才小心組織著話語,欲言又止地看向楊一:“小一,你的那個陽一文化。現在情況怎么樣了?我聽說是不是政府那邊說你們違反了法律,要進行查封?”

楊敏覺得自己這一輩子的期盼不高。把兒子養大成人,看著他娶回來一個不算漂亮但是足夠賢惠的兒媳婦。然后兩人和和睦睦地過著年輕人的小日子,有了時間以后,再給讓自己抱上孫子或者孫女,也就再沒有什么可以奢望的了。然而讓她無法想象的是,這個和自己血脈相連的鬼小子,居然在還是中學生的年紀,就已然成為了全國家長們羨慕嫉妒恨的名人,還一手搗鼓了很多成年人一輩子都無法擁有的成就,以至于讓她在剛剛得知楊一事業的那段時間,還非常不習慣身份地位的轉變,就仿佛忽然聽到了一個天方夜譚。而且在后來對兒子事業不斷的了解中,那些持續不斷的驚喜,總是在第二天一睜眼或者下午牌局的某個時段中,就這么近距離而強烈的襲擊過來。以前的那些設想,譬如日后怎么幫自己兒子準備一份老婆本,怎么樣幫著小兩口以后是小三口打下更好的生活基礎,居然在眨眼睛就不需要她去操心忙碌了。

以往出門都會笑呵呵打招呼的鄰居們更加熱情,而少數一些脾氣古怪為人詬病和她處不來的街坊,也會在看見她以后熱情地攀談幾句。

只是好不容易適應了現在的生活,卻又陡然間傳出陽一文化違規經營的問題,這一下,以往那些關系好些的,還能搖搖頭用復雜莫名的口吻勸慰她幾句,可本來就妒忌在心的一小撮人,頓時就過節般即便當面不說,可背后卻不知道怎么樣慶祝呢。

“沒有的事,只是有些政策這邊批不下來,而魔都那邊比較能夠大膽嘗試一些東西,有利于我們公司的發展,所以才想到要搬過去。”楊一笑了笑,他并不希望母親為自己的那些事情過多擔心,有些東西,即便是全部都給她坦白了,也未必能對事情本身有何益處,而只會多了一個天天憂心不已的人而已,毫無益助的事情還不如不做。

“是嗎?”楊敏就有些擔心,可是想到又有哪一家的孩子們不都是這樣呢?翅膀硬了,總會樂于在外面的天空更多飛翔,而不是時時刻刻待在幼時的巢穴里。更何況自己的兒子遠比同齡人要成熟,如果他不想說出來,那么總歸是有他自己的原因的。

想到這里,楊敏也就不再追問了,只是用異常復雜的口氣告訴他:“你也是大人了,不管要做什么事情,媽媽都支持你,就算一時半會兒不成功,也不要著急,慢慢來,你還有的是時間。”

兒子的確是長大了,她的感想中摻雜了欣慰,摻雜了期盼,還有父母永遠都盈于心底的關懷。更有一種看著孩子飛快地成長,而自己轉眼間就真的老了一樣的些微悵然。

伴隨著客廳最后一抹夕光的落幕,夜,到來。

“這本《京大往事》。一定要拿下來,作者現在還沒有和哪個出版社談好條件吧?”楊一看著羅戈。雖然他擁有著陽一出版里獨一無二的終審權,但其他一些瑣碎的事務。尤其是作家作者聯絡方面,卻都是羅戈在打理,這本也是胖子的長處。聽聞楊一發問,羅戈就點點頭:“作者是新京報的編輯,這本書他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定稿,因為還有很多照片資料都有待整理。不過據說他供職的報紙那邊,已經幫他聯系到了出版單位,只是他自己對我們陽一出版比較有好感,所以才試著投了稿子。如果你認為這本書不錯。那我會加大力度跟進的。”

“不是加大力度,是一定要拿下來。”楊一的口氣異常堅定:“前幾年火起來的那本雜志,《老照片》,你還有印象吧?雖然說不管是聲望還是經濟利益方面,這本雜志都獲得了不錯的豐收,但按照我的看法,也就在今明兩年之內,懷舊熱潮也就差不多了,說起來這本《京大往事》。就是懷舊系列的一種體現方式罷了。但因為它所選取的獨特視角,所以不管是本身就是京大的學生,還是普通老百姓,對于這本書的熱情都不會太差。但時間不可能超過明年的12月份,有可能到下半年就偃旗息鼓了,所以一定要搶在這股熱潮退卻之前把書推向市場。”

雖然楊一的口氣。隱隱有些羅戈上級的味道,而且對于一些尚未發生的事。少年已經不是推論,而更像某種斷言了。可被他發號施令的羅戈。卻覺得現在這種情況根本就是理所當然。

點點頭,把《京大往事》的來稿放在一邊,然后用紅筆重點標記出來。

“這本《認識馬軍仁》就算了,名人出書熱的余波而已……咦,這是,《學習的革命》?怎么這本書也投過來了?”楊一目光微凝,有些詫異地翻了翻面前的文稿。

“怎么,這本書不行嗎?還是我一位老朋友專門介紹的,人家就是知道我們陽一出版在暢銷書方面的營銷經驗很強,這才特意推薦給我們的。你是不知道,我那個哥們兒原來找上的是魔都那邊的三連出版社,原作者的版權經紀人也只指定了,只要京城和魔都兩個地方的大型出版單位。要不是我跟他交情不錯,人家看在我的面子上,哪能輪得到我們去半路截胡?”

羅戈這一番話自然有其原因,雖然陽一出版在整個98年都是國內圖書出版市場的一個現象級怪物,但論起真正的實力,比之作家出版社,三連出版社,商務印書館一類的巨頭,還是有著不小的差距。而愿意放棄和前者那些巨頭合作,卻專門找上陽一出版的,就多半都是新銳作家,最起碼也是還沒有成名作的那種人。偶爾能遇上幾個對于版稅不滿意的成名作家,那已經是可遇不可求的好事了。

正因為如此,所以現在能從三連嘴里搶下一塊肥肉,在羅戈看來,那絕對是值得吹噓的事情,代表了陽一出版的實力,以及行業內人士對陽一文化的認可。

但他極力推薦的圖書,重生的少年卻非常猶豫,似乎并不看好這本書的市場價值:“羅哥,要是放在我們被人針對以前,這本書我是無論如何都要拿下來的,不過現在的情況你也知道,我們手里雖然還握著一筆資金,但那是為陽一網絡準備的,哪怕是一百萬兩百萬,在將來都有可能是救命錢……”

羅哥雖然有些意外楊一的態度,但他倒也沒心生罅隙,不管怎么說,楊一也是為了他們兩個人的事業著想,并不存在私心的問題。只是自己看好的圖書,又是圈內的好友極力推薦且花了大力氣才拿到他面前,就這么被刷下來,這個胖子的心里終究還是有些小意見。

想了想,他也品味出了楊一沒說出來的深層含義:“你的意思是,這本書想要在市場上獲得成功,就需要我們耗費大量資源去運作?”

楊一點頭,不愧最佳搭檔,自己只是表明了憂慮,對方就明白了憂慮的原因:“就是這個意思,這本書的選題先不說,單單就從一個讀者角度來看,你會在看到這本書的第一時間就有購買它的嗎?指向性不明確,就是這本書的最大問題,職場人士?大部分已經過了讀這本書的年紀或者說沒有時間來深入研究,而給那些有孩子的家長?那我估計他們更愿意選擇《海淀附中精選題集》或者是《華師題庫》。”

男孩說的這些,當然可以算是非常不錯的不看好理由,但更為重要的原因,還在于前世中對于這本書的巨大爭議。因為楊一喜歡讀書,所以對于圖書行業的興衰,也是有過關注的,這本書在很多后來的專業網絡論壇里,都被看成是資本操控市場的典型案例因為引進者本身就是書業外部的某位人士,推出這一本書,純粹就是圖書市場逐漸開放的一次資本嘗試。雖然在當時,的確是造成了轟動一時的熱銷場面,但后來不少信息渠道都有透露,這本書的最終收益,其實是和投入不成比例的。

盡管也有人反對這種說法,并且信誓旦旦地保證這本書在市場收斬獲了巨大收益,但支持這一種說法的人,卻始終沒能拿出比較有力的證據。

基于對前世的種種印象,所以楊一不愿意在這本書上輕易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