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文化帝國

472.不患貧患不均

正文

“也真是虧了你還記得,在外面那么多的事情,還記得給我們這些老家伙帶東西。”看著面前的正宗蘇格蘭高地羊毛毯,楊一的三舅公從見面開始就沒有合攏過嘴,大有等會兒出門以后見人就炫耀一番的架勢。而幾位姥姥更是拿著屬于各自的禮物看個不停,一邊嗔怪著貴了貴了一邊喜不自勝。

楊一就這么坐在后院里,雖然還算不上中央的位置,但也就在家里幾個話事的老人旁邊了,事實上三舅公楊天英早就說過要讓楊一坐在自己身邊,不過看著這么多舅舅姨夫,他還是選擇了不去出這種風頭小說章節。咽下一口茶后,少年才看向家里幾個在鎮上開了門店的親戚:“上次我們溪止上了新聞以后,家里的生意怎么樣?有沒有一點好的影響?”

“何止是一點影響,本來這個時節不算旅游旺季的,但那次一上了新聞以后,附近一些地方的人都跑來玩了,一連好幾個星期的禮拜六禮拜天,那些開了家庭旅社的家里面都沒有空位,想要住宿還要預定。后來又一次實在是住不下了,兩個從金陵來的旅游團又不想回市區去住,就專門過來找我們老家伙商量了,分散在各家各戶里面住了一晚上。你三表舅的那個土特產店子,一個星期的營業額就超過沒上新聞之前一個月的水平了。”老人笑呵呵地看過來,眼中盡是欣慰和得意的笑意。

旁邊的七姥爺也開口湊了一回熱鬧:“這回羅總聯系我們鎮上了新聞聯播,應該是再沒有人來搗亂了吧?我本來還說要好好感謝人家一回,結果羅總非不同意。說是因為你得了那個什么補課獎在前,借這個機會他們才能請到中央的記者在后。小一啊。你那個補課獎,到底有多厲害?怎么外國人發你一個獎了。全華夏都要高看一眼?”

聽到七姥爺發音不甚標準的詞匯,幾個孫子輩的小家伙們全都轟的一聲笑了,已經上小學五年級的小健就大聲糾正自己姥爺的錯誤:“姥爺,是布克獎,bu,第四聲,ke也是第四聲,不是你說的補課。”

看著笑成一團的親戚,楊一心里也是頗有幾分感觸。不過七姥爺的這個問題可沒辦法跟他解釋清楚,雖然說獲得了布克獎是華夏史無前例的事情,但想要靠著這個來搞定明輝集團和它身后的強大力量,卻還是顯得力有未逮。真正的原因自己和羅戈跑去跟蹤偷拍,這種事情可是不好說出來的,搖搖頭,他也就隨便東扯西拉了一番,算是糊弄過去。

這一次回家,是三舅公強烈要求。說是什么以前就有家族子弟中了秀才舉人,都要到宗祠里祭告一番,現在楊一獲得了整個華夏都沒有得過的獎項,雖然不算當下的中舉也就是考上公務員。但怎么都等同于有了大大的“文名”了,自然也是要告訴祖宗的。

對于這種習俗,楊一不知道該如何評價。似乎說好不太合適,但要說完全是封建迷信也不對。而且再想想前世的國內,后來越是隨著經濟高速發展。無信仰的現象就越是嚴重,現在好歹還有個祖宗天地可以敬畏,勉強也要算在好的傳統習俗里了。

正是基于如此考慮,楊一才同意了幾個老人的要求,一下飛機在家里休息了一天之后就趕回了老家。

就在一家人都其樂融融之際,外面忽然又來了一些不速之客,能在這個時候趕來的,自然也只能是鎮上的人。當楊一的舅媽把客人迎進來的時候,眾人才發現是楊姓宗族里出了五服的同族之人,幾乎都是各家各戶的家庭婦女,加起來約莫有五六戶人家的樣子,看見楊一在院子里就一窩蜂地涌了上來。

“怎么了,大江家里的,你們這個時候跑過來是干什么?找哪個有事?”三舅公看著一群嘰嘰喳喳的婦女,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聽到老人問話,當先的那個女人就連連點頭:“可不就是專門來找人的,來找楊一侄子有事情要說,三叔你們吃過飯了吧?沒吃我們等著就行。”

“吃過了,有事你直接說。”三舅公看著一群女人的架勢,心中很是不喜,但畢竟對方都是出了五服的人,而他又是整個楊姓里面話事的老人之一,半年前憑著和楊一的關系,在陽一旅游維護修繕過古鎮以后,更是每每在宗祠里掌握住了話語權,現在人家指明來找楊一,他也就不好直接都駁回去。

“哎呀,小一啊,你看現在我們溪止也上了新聞聯播了,全國也都曉得有我們這個地方了,以后做游客的生意只會越來越好,這些我們都是感謝你的。”領頭的女人直接忽視了院子里眾人對她們已有不滿的臉色,大聲嚷嚷道:“不過你是不是沒有想到,以后游客多了,那些家里開店的人收入自然也就多了,但是其他家里,特別是向我們這樣有人在治安隊和環衛隊里工作的人,這個工作量也都多了不少?難道你們就不給一個說法?”

說法?還有找自己要說法的?

楊一陡然聽聞對方的這種訴求,一下子倒是怔了半天,不過在考慮了片刻之后,就點點頭:“各位大媽說的也有道理,這樣吧,我回頭跟負責旅游開發事務的羅總談一下,看看鎮上環衛隊和治安隊的工資待遇,是不是也相應地提高一下。”

男生本以為自己給出的答復,就足夠誠懇了,畢竟說起來工作量好像真的多了不少,可認真算一算,古鎮上的基礎環衛設施本身就不比魔都那種大城市差,垃圾桶這些東西幾乎就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而且公廁的數量和位置也都無比合理,加上餐飲住宿等服務項目的人家家中,也都有處理個人衛生問題的地方。所以認真算起來,環衛隊的工作量其實也真沒加重多少。至于治安方面。來溪止旅游的游客當然是不會主動鬧事的,而鎮上有全是知根知底的熟面孔。可以說幾乎家家戶戶都認識,也不可能擾亂了自己做生意的地方,甚至于其他那種大一些的城市里面,外來人口構成的偷竊團伙,也無法再鎮上找到生存空間,所以治安方面的任務也是不重的。

可現在工作量并沒有加大多少,自己又已經承諾了增長工資,本以為那些人就會偃旗息鼓高高興興收場了,卻沒料到為首的那個依舊不依不饒:“加工資?那以后還不是一輩子掃地的命。治安隊那邊有面子一些,不過也就是個保安而已。比起自己家里有一份產業做點小生意的,我們這些人就太苦了啊,家里的孩子完全看不到前途。”

前途,什么時候我還要包管你們家里人的前途了?

楊一在心中冷笑,可臉上卻沒有絲毫的表示,反倒是滿臉純良無害的笑容:“那大媽你說,你們是什么個想法呢?”

一聽少年有松口的意思,其他人還算了。三舅公第一個坐不住了,雖然說他不能再處理宗族事務的時候偏向自己本家人,可也不能眼睜睜看著外人來擠兌欺負自己家最有出息的孫輩,所以不等那些婦女接話。他就當先瞪起了眼睛:“大江家里的,你把話說清楚你們是什么意思?當時各家各戶分配經營項目的時候,你們自己說還要下田忙不過來。想要自己家里的兒子姑娘到隊上工作,現在才半年不到。就又不愿意了?哪有自己選的路轉個身就反悔的?”

那位“大江家里的”婦女,聽了楊一三舅公這話。心忖我那個時候還不是以為什么環衛隊治安隊,以后都是陽一旅游的人,算是大公司里的正式員工了?結果現在搞了半年,就是個臨時工性質,雖然說只要鎮上一直搞旅游,他們的飯碗就不會丟,但這個飯碗里面的油水也太少了點吧。憑什么你們就每天都有進賬,我們家的兒子姑娘就要守著一個死工資?

不過這話她們也不可能當眾說出來,畢竟大家名字前面還都頂著同一個姓氏,說出這些話了,難免要遭人議論。

所以在互相交換了一個眼神后,那個女人就連連擺手道:“三叔,我們也不是這個意思,當初的路的確是我們自己選的,但是現在有更好的路了,但凡為人父母,哪個不希望自己的子女過得更好一點你說是不是?其實我們的想法也很簡單,小一他們公司不是要搬到魔都嗎?聽說在那邊還搞了幾個什么大倉庫,你看反正都是出力氣打工,何必還從外面招人呢?就用我們本家人不是更好?”

雖然都是當工人,可一個是在鎮上掃掃大街維持一下治安,可到了魔都那邊,哪怕同樣還是給人打工,但好歹算是陽一文化的正式編制了嘛。聽人說陽一文化的正式員工待遇,那可是一般單位的白領都比不了的。

而另一邊楊一聽了對方的要求,頓時也有些明白了她們的意思。

想法倒是不錯,可問題的關鍵在于,即便那些人去了以后的陽一物流,工資待遇也未必就比現在更高。畢竟眼下的環衛隊和治安隊,那可都是領取雙份工資的,鎮上給一份,陽一旅游還會開一份!自己連不是一個姓的外人,都給了那么好的員工待遇,又怎么可能委屈了自己人?

其實這些人找上門的真正原因,還是看著其他人家的生意眼紅而已。

想到這里,雖然心中隱隱有了些厭惡,但至少在臉上,楊一還是笑著給對方講明情況:“大媽,有些事情我可是要事先說明的,其實就算是去了魔都那邊,工作待遇也不一定就會比現在高……應該說肯定不會比現在更好,你要是不信,我可以把陽一文化普通員工的工資表都拿來,你自己看一下就知道了,難道我給外人的待遇還能比給自己人的更好啊?而且還有,在倉儲系統工作,那個辛苦可不是現在在鎮上能比的,就算周末的時候人多一點兒,但回了家大哥大姐們也都能吃上自己家里的飯菜睡一個舒服覺對不對?可出了門就沒有這么好的待遇了。”(。。。)

(在線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