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文化帝國

480.吹來

正文

說起來,老人雖然是做了一輩子的軍隊工作,但是從早年的軍事主官轉為后來的政工工作,也算得上文武雙全了,跟在他身邊的警衛員,也都是這一類型的小兵。而且老人生平最崇拜的人物,倒也并不是共和國最高那一級別中的某位將領,而是早在明朝時期的著名思想家哲學家王陽明,盡管自知窮盡一輩子的努力,也難以達到先賢的成就高度,但這并不妨礙他在完成了本職工作之外,還對一些和軍隊方面相關的學術著作進行研究小說章節。當然,除了那些比較有思想價值的著作之外,因為本身工作的原因,他也看了不少軍事作品,小說也好,回憶錄也罷,仰或是記載描寫人類歷史上歷次經典大戰的那種軍事“札記”,他也都有過涉足,不說是讀書破萬卷,可單單就軍事方面的文學作品而言,在同級別的軍隊干部中間,那也是少有人能夠比肩。

而任何東西看的多了做的久了,那都會產生一種審美疲勞,事實上對于現今軍隊宣傳系統的一些表現,他就相當的不滿意,認為現在的宣傳手段已經有些跟不上形勢的發展變化,很多東西都是三十年前在用,六十年前還在用,可能有細微的改變,但是這種改變卻不足以消除人們的審美疲勞,所以一直是有所微詞的。只不過私底下不滿意歸不滿意,但從他自身來講,也不可能馬上就拿出一個全新的東西或者是宣傳手段來推廣出去。

以前的老玩意膩味是膩味,但也代表著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

所以在最近一兩年。他看的純思想性理論性著作多了,而那些相對來說比較通俗的東西。則是接觸的少了。對于他這種身份地位,和有過革命經歷的老人來講。那些所謂的通俗文學特指軍事以及軍隊方面的通俗文學,在他看來根本就不接地氣,一點兒都算不上通俗。

只不過今天手上的這部小說,顯然不在他看不上眼的范圍之內,而且恰恰相反,在看了短短一個開頭之后,他就被這部小說給吸引了全部的注意力,以至于自己孫子在一旁胡鬧都沒有心情去管教。

書上的那個什么李云龍,還真他m的寫實啊。老人只覺得眼前一亮,就仿佛是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月,那時候自己還是個小兵呢,可卻一點兒都不妨礙自己對那些將領們可能還稱不上是將領,只是一些營團長級別的領導而已死命地崇拜,天天幻想著自己也馬上立一大功,然后也能帶著一隊人馬跟侵略者和國軍們大戰一場。好像同屬一個縱隊,但是駐扎在相鄰駐地的某個團里面,不就有這么一個類似李云龍的團長么?不過那位團長的事跡也都是聽人說的而已。并且沒有手上這部小說的主人公這么性格分明。

不是高大全的主角,在現在來說還比較罕見,但在左家老爺子眼中,卻反倒是一種異常鮮活的真實。本來就是這樣嘛。以前革命隊伍里面,雖然說也有不少的書生,但到底還是土老帽泥腿子居多。這些人要是高興起來,那就好的跟什么一樣。普通的小兵蛋子也可以和他們沒大沒小。可一旦心里不痛快了,那是逮著誰罵誰。脾氣暴躁點兒的還敢跟上級吹胡子瞪眼。

真實,真的是太真實了啊。

雖然說從這部小說的主角身上,人們除了閃光點之外還能看到很多的小毛病,譬如說小農意識的狹隘,譬如說凡是講究個一畝三分地的“地方”保護主義,而且還有脾氣不好跟狗一樣容易翻臉的壞毛病,但正是這種不間斷出現的毛病,卻讓主人公顯得異常真實,仿佛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抗戰英雄,從那個慘烈的年代撕開歷史的桎梏走到了人們眼前。而且這些小毛病,也同樣更好的襯托出了主角的閃光點,讓那些優點在小毛病的襯托之下,顯得格外灼灼生輝。

嘿嘿,一個打仗和紀律方面兩頭都冒尖兒的部隊刺頭?

這種人老爺子可是見得太多了,抗戰時期他自己所在的獨立大隊就是,后來出任軍事主官,再后來又到了政工的工作崗位上,因為時代和具體環境的不同,雖然再沒有看到這種個性鮮明的隊伍了,但最初的印象卻一直都停留在他的心里。以至于現在一看到這部小說,看到那個活生生的主人公李云龍,他就忍不住嘿嘿直笑,感覺是回到了年少時分。

“怎么樣,爺爺你覺得這本書怎么樣啊?”見自己爺爺完全沉浸在了書中的世界里,眼看著已經過了一個小時的左宙舟,終于是再也按捺不住了,趁著老人口渴摸索茶杯的空檔,男生趕緊湊過去,不停地吹起了耳旁風。

被左宙舟這么一打斷,老爺子倒也反應過來,猛然一抬頭起來,忽然就覺得怎么今天下午的陽光就這么刺眼呢,感情是自己好長時間沒有挪窩了。再然后,他就感覺到了后頸和兩個肩膀上傳來的酸澀感覺,想來是這么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老胳膊老腿兒也提出了抗議。不過心情大好之下,他也顧不上一旁老伴兒丟過來的嗔怪之色,滿臉心情舒暢地不停點頭:“不錯嘛,這本書寫的非常真實,顛覆了以往那些樣板戲設定的英雄形象,不過卻讓人覺得更加鮮活,也更容易接受這種主人公。我看吶,要是宣傳得當,這完全可以作為我們軍隊里一種全新的宣傳形象,讓已經有些脫離群眾的子弟兵,再度被老百姓接受和喜愛。”

“不要一說就這么高屋建瓴嘛,爺爺你就看一下,這本小說的前途怎么樣,要是大家都喜歡的話,你能不能給這本書做個宣傳,我覺得軍隊里面肯定能火起來。”左宙舟急不可耐地問自己爺爺要待遇了。雖然對于很多事情還不甚了解,但他也知道。要是爺爺能站出來為這本書說上兩句話,那么身為“資料整理者”的自己。那也是能搭上一條超級順風船的。

左老爺子聞言考慮了一下,就在左宙舟急的快要上火時,忽然回頭賞了他一個沒好氣的眼神:“怎么對于這本書,你就這么著急上火呢?可不要告訴我這本書是你寫的。”

老太太在旁邊笑著看自己孫子的窘樣,也不說話,倒是左宙舟一陣期期艾艾之后,居然很是理直氣壯地拍拍胸口:“爺爺你可別小瞧人……”然后聲調從氣勢十足的高昂陡然降低了好幾個音階,一下子變得不那么自信起來:“雖然說我不是作者,但可是為真正的作者提供了很多寫作素材的!人家已經說了。這本書出版發行以后,會特別在作者下面注明資料收集整理人的名字,所以說這本書也有我的心血,不行么!”

老爺子聞言眼睛也大了一圈,像是在看火星人一樣,可隨機就噗嗤一笑,很是玩味地搖著頭不說話了。

轉眼間就到了12月的月底,想起前世里,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開始流行起來的圣誕節。楊一就覺得還是現在比較好,雖然在東南沿海的一些一二線城市里,也開始出現了過圣誕節的苗頭,但這種苗頭終歸還只是小范圍內流行。比如一些外企的白領階層,一些家境較好的學生中間,想來那些中西部的內陸城市。應該是還沒有這個習慣的。

不過他倒也沒有打算,仗著自己重生者的優勢。就去打壓這些國外的舶來品,有些東西比如說暢銷書。他知道是什么因素造就了它們的火爆,但對于莫名其妙就成為了華夏人必過節日的圣誕節,這個節日是如何興起的,他就不明白了。就算有著超越時代的眼光和見識,也只能依稀說出一些模糊的理由,比如說經濟的發展消費水平的提高之類。而這種大形勢的走向,恰恰是他身為重生者也無法改變的。

所以不能改變,就等著日后的享受好了,楊一石民族文化的提倡者,但顯然并不信奉民族文化沙文主義,所以對于圣誕節情人節一類的洋玩意兒,也就是想到了就感慨一下,并沒有其他的打算。

他現在的注意力,全都放在離年底的圖書大派送上面,再過三天,就是新的一年,而在元旦伊始之日,陽一文化在越州最后的狂歡就將上演了。以后即便隨著陽一文化航母集群的壯大,可能還有產業會落戶越州,回到這個陽一文化誕生的地方,但那也是曾經滄海難為水的。有些事情,過去了就過去了,永遠找不回來。

“楊總,楊總你是不是找了什么公關,怎么你的《亮劍》還沒有正式出版,《解放軍文藝》上面就在為你的書宣傳造勢了?”興沖沖找過來的,是陽一出版的老夫子趙書仁,因為楊一身份的特殊,所以一般情況下由楊一撰寫的作品,都是不經過出版社編輯部那邊,而是由羅戈或者是伍石負責操作,拿到印刷廠那邊直接付梓出版的。可現在他卻腳下生風般沖了過來,顯然也是有什么事情給激動到了。

“您老喝口茶,坐下來慢慢說。”看著趙老夫子揮舞著手上的一本雜志,少年不由得啞然失笑,這位老人當編輯也是大半輩子的時間了,看一旦看到圖書業和出版業有什么重大新聞,仰或是陽一出版又發現了什么好書,他都會滿腔熱情地找上自己聊上一陣,也算是把一輩子心血都投入這個行業的人,是值得敬佩的。

“楊總,你可別說這件事情你不知道,剛剛我問過羅總了,他說《亮劍》是他去印刷廠那邊負責的,可宣傳方面并沒有插手,就連上了《解放軍文藝》,都是我跟他提到了他才知道!那你說,我不來找你還能找誰?”趙老夫子平時在工作場合下,都是稱呼楊一為楊總的,顯得很是正式,不過私底下,兩人倒也有些忘年交的架勢。現在看楊一還是一副老神在在穩坐釣魚臺的模樣,老夫子頓覺這家伙的嘴臉如此可惡,簡直存心吊人胃口。

“我看看上面怎么說的……”

趙書仁雖然“惡狠狠”地瞪著楊一,但無奈老人一輩子和書本打交道,怎么都表現不出來那種兇神惡煞的氣勢,發現自己這一套對少年不管用以后,他也只能沒好氣地端起茶杯,靜待楊一看完報道再說了。(。。。)

(在線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