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文化帝國

596.打草驚蛇的草

“就愛讀書”

對方表現的自然是無可無不可,也就順勢答應下來。

叫上羅戈作陪,外帶現在已經是羅太太的薇安,以及另外一個接替了薇安職務,現在正負責總裁辦的秘書總長,五人驅車前往陽一餐飲在魔都那家比較高檔一些的店面。

于是在略略等了兩分多鐘以后,陽一餐飲云橋店里的酌月廳,就被迅速安排好,迎接了兩位老總的到來。

“這個地方的裝修倒是比較見心思。”蕭明明一坐下來,就忍不住發表起了高談闊論,指著酌月廳里面臨窗的位置:“那邊應該是仿照南宋時期秦淮河上的畫舫……”

聽著這位編劇巴拉巴拉,楊一和羅戈只是對視了一眼,不動聲色在心中大笑兩聲作罷。也只有半吊子貨色才會以為酌月廳的裝修是照搬了什么秦淮河畫舫的樣式,雖然一般人也是同樣說不出來個所以然,但畢竟人家也未必會張嘴就肆意品評什么。而事實上呢,這里的裝修格局,是楊一特地請教了自己的師母,讓她老人家幫著考證了一下北宋時期二十七家酒樓之首的樊樓,所謂“梁園歌舞足風流,美酒如刀解斷愁。憶得承平多樂事,夜深燈火上樊樓”,然后依照其東南西北中五座樓宇,分別在酒店的二樓建立起了酌月,煮石,飲泉……等等五座同樣的仿古建筑,現在在魔都的飲食圈子里,陽一餐飲云橋店已經有了小樊樓的稱謂。是一些高檔商務宴會以及部分機關單位消費的頂點酒家。

所以從這一點上來看,蕭明明或許有幾分功夫,但無疑功夫還很不到家,屬于那種半瓶水晃蕩的家伙。或許到了他的專業領域寫劇本上面,對方才能夠顯現出真正的實力,但心態決定一個人所能達到的最終高度,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信口開河,被人暗暗譏誚嘲諷也是理所應當。

坐下來之后,先是表面上互相客氣了一番,等點過菜以后。才進入了正題。

本來按照一般的酒席規矩,有什么事情都是要等到酒過三巡,賓主雙方都覺得滿意以后才會說事情,但現在楊一從喬正元那邊得知了一些情況后,就根本沒有客套的意思。所以才一落座就把話題引到了正題上面,至于待會兒萬一談崩對方會不會拂袖而去。少年根本就沒有做這方面的打算。

“蕭編劇。那么我就先問一下了,不是一開始我們雙方就在合同上面說好,故事的劇情主線還有幾個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都不能有所改變嗎?為什么到了現在這個時候,聽說你們那邊馬上就要開機了,卻又回頭告訴我人物性格無法通過審核?”楊一在發問的時候。腦袋也沒有放松過,快速思考著對方這么做的用意。因為很顯然,最起碼作為這個電視劇導演的喬正元來說,從之前的電話溝通就能夠聽出來。對方是不樂意忽然節外生枝的,然而事實卻是作為導演都沒有辦法決定,那么想必是更高層次的環節出了什么問題。

“這個事情也不是我能夠決定的。”蕭明明搖搖頭,但顯然口不對心,臉上分明還有一絲沒能完全掩飾住的得意:“其實是我們廠的領導在最后終審的過程中,發現有一些地方不太合適,所以才專門提出讓我來負責劇本的修改,當然,具體要怎么樣改動一下才好,還是要參考楊董你的意見,這些也都是領導事先交代過的,所以還請千萬不要誤解什么才好。”

領導?八一制片廠的領導那么多,里面也未必都是一條路上的人,現在對方隨口忽悠一個領導的名頭出來,如果說不是在敷衍那才叫有鬼了。不過楊一并沒有表示什么,而是點點頭追問道:“但是在喬導演過來談出讓改編權的時候,你們好像不是這么說的嘛?當時喬導可是給我百分百保證,人物性格方面絕對會尊重原著。其實我想蕭編劇你也應該知道,雖然我這本《亮劍》也說不上有多么了不起,但畢竟也是上過你們《解放軍報》和《人民日報》的,上面的評價顯然都是比較正面,沒有說哪個人物的形象有些不符合當下的主流思想對不對?所以你說是八一廠的領導不滿意,那我就比較奇怪了,難道貴方不是在總政的領導下?不是接受軍委的指示?”

這個帽子扣的有些狠,就連蕭明明也是臉色遽變,但好在青紅了一陣后,他很快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搖頭解釋的時候,又帶上了一絲所謂的編劇老師的派頭:“楊董這話就不對了,我們八一廠怎么可能不在總政的領導之下呢?什么時候總政的指示都是我們的行為準則,絕對不會出現有偏差的情況。至于為什么在《解放軍報》和《人民日報》上刊登過的東西,我們領導表示有些不合適,還是楊董你不了解電視劇和文化出版物之間的區別。而且這其中也涉及到廣電總局和新聞出版總署之間對于各自管轄領域內的規則不同。”

看楊一沒說什么,而是表現出一副洗耳恭聽的架勢,蕭明明就在心里冷笑一聲:“首先說已經出版發行的《亮劍》小說,雖然的確通過了新聞出版總署的審核,但在這部作品所面對的具體對象上面,我想楊總不會不清楚,主要還是一些成年讀者去購買,再其次就是我們部隊軍人,可能還會有一些中青年,以及對于軍事題材感興趣的青少年,但是最后一類讀者肯定是少數中的少數,我想這一點楊董作為一個文化企業的老板,在發行出版行業做得這么大,不會不清楚吧?”

楊一和羅戈對視一眼,就紛紛點頭,大致猜測到了對方是要用什么由頭來為難自己。

薇安也是常年跟在羅戈身邊,幫著他處理一些公司里的事務。盡管都是秘書文案類的事務,但對于出版發行行業的一些規則也都清清楚楚,聞言忍不住就腹誹那些想到這個點子的人實在是用心險惡,居然想用這種表面上看很是一回事但實則狗屁不通的理由,來阻止他們陽一文化,或者說阻止楊一這部暢銷小說改變成電視劇。這種行徑不可謂不陰險,但這個世界上大義凜然以道德作為黨同伐異武器的人,向來都是層出不窮,所以現在光是生氣也沒什么用。

果然,幾個人全都猜到了點子上。蕭明明在裝模作樣地解釋了一番后,就繼續道:“文字類出版物上是這么個情況,大家都清楚我就不說了,但現在的問題是,當文字變為影視劇以后。原本那種對于低年齡層次讀者的限制,就不可能繼續延伸到電視觀眾這邊來。我們國家老百姓以家庭為單位收看電影電視的時候。沒說還會特意回避小孩子對不對?就算是平時不讓孩子看電視,但暑期檔呢?節假日呢?所以如果忠于原著人物形象,那么為數眾多的青少年,就不可避免會接觸到這部電視,那也跟看了小說沒什么區別吧?然后要是他們也跟著模仿電視人物,一口一個他嗎的。一口一個老子、放屁,這不是會對青少年造成一些誤解嗎?樹立起了非常不好的形象。也正是基于這個考慮,所以我們領導才讓我過來一下,跟楊董好好溝通溝通。看看能不能稍微所出一些適當的改動。”

這理由找的……

楊一都不知道該怎么評價才好了。

說是沒有道理,當至少在表面看起來還算頭頭是道,就算拿到廣電新聞部門去說理,也還能在紙面上站住腳,畢竟電視的影響力的確是任何一部小說都比擬不了的,除非有后世的哈利波特那種影響力,就連掃地大媽都聽過這部小說,要不然,紙媒的影響永遠也比不上各種電子媒體。在華夏一部總印數上二十萬的書籍,就絕對能夠算是暢銷書,可整個電視觀眾群體,卻是差不多足足好幾個億。

《亮劍》的圖書再怎么火爆,也比不過以后銀屏上的受眾數量。

但要說十分有道理,那顯然也不太正確,至少這種“青少年不看書所以影響不到他們,而看了電視劇就會被影響”的說法,畢竟并沒有什么明確的證據來證實,所以也就是那些所謂的“領導”私心揣測而已。

楊一吸了一口,然后看向蕭明明:“那么按照八一廠領導的要求,是要怎么樣更改一下才比較好?”

蕭明明雖然不認為楊一會這么輕易就妥協,但還是忍不住有些微微的欣喜與得意:“第一就是主人公的性格和脾氣,可以表現的耿直爽快一些,但是耿直爽快也不是非要用罵人和跟友軍部隊起摩擦才能夠表現對不對?如果只有這些單調的表現手法,那么說明作者的描寫功力還不夠哦,需要繼續學習才行。說實話要是換了我的學生,給我看這樣的劇本,那我肯定二話不說直接打回去……”

楊一沒有直接表現不滿,這也給讓蕭明明的得意是此消彼長,說到最后,干脆幾乎就是指槐罵槐地表達起了對楊一對《亮劍》的看不上眼,斥之為“作者能力不夠,直接打回去”的那一類。

薇安和旁邊那個秘書就都勾起嘴角,如果不是現在還有兩位大老板在場,那么女人們肯定是不會聞若未聞,而是直接拍桌子站起來反擊了你又算是個什么東西?有本事先寫一本全國暢銷的劇本出來。

雖然她們是秘書不假,職責就是幫助老板查缺補漏,在需要的時候充當潤滑劑,可那個蕭明明說話未免太不知好歹,完全沒點兒天高地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