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文化帝國

633.家庭瑣事

這位表姨也就是七舅公的女兒,他那個表弟小健的母親。(筆趣閣www.biquge.cc)因為自己兒子對家族里最最耀眼天才的楊一很是追捧,每次對方回家幾個小的就在小健的帶領下,圍住楊一要禮物說東說西,所以身為小健的母親,也就有不少機會和楊一搭訕,在家里算是和楊敏走得比較近的一房親戚了。

而這一次找上他,是因為小健和思思兩個孩子,正好都是小學升了初中,而按照他們兩人的成績,進入越鹽鎮鎮中心小學是不成問題的,而且初中本身還屬于義務教育范疇,大多數地方的規定都是就近就讀,所以這對于一心想讓自己兒女進入更好學校的表姨就不太能接受了”“。而兩家人在發動關系跑了不少門路以后,倒也找到了越州市實驗中學的一位教導主任,希望能夠走一下他的門路。

畢竟在兩家大人看來,自己孩子的分數肯定無疑是夠得上線了,只不過由于政策方面的硬性規定,這才不得不勉強選擇鎮中學,所以只要人情到位,搶在開學前轉個學校,應該不算什么。

但問題就出在這里,本來已經是說好了的事情,兩個孩子一家人給那位教導主任意思一下,然后給對方的兒子添一輛新摩托車,對方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輕輕抬手把兩個孩子收進去。可新摩托都送到了對方家里,那個教導主任的兒子已經騎了都快一個禮拜,那邊的口風卻忽然又出了變化,硬是把車子送了回來。表示這個忙幫不了。

如果一開始對方就如此表示,楊一他表姨也不至于氣憤憤非要討個說法。但現在的問題是你接了東西,而且我家孩子又不是成績上不達標。怎么出爾反爾了呢?而且就算是出爾反爾,按照那位教導主任這一級別的人物,也不至于還敢占著東西不換,只進不出。但問題是也許對方兒子就是那個暴力騎車風格,也可能是對方在得知了車子必須要送回去以后,就抓緊時間狠狠操了一回,總之一個禮拜前還嶄新的摩托車,還到他們手上的時候,就變得幾乎是面目全非了。

正因為如此。楊一他表姨楊紅,才如此氣憤難平,找上自己那個最出息的侄兒,看看他又沒有辦法討個公道。

楊一想了想,就在電話里面試著安慰起來:“三姨,其實這個事情,你也不要這么放在心上嘛,就是個學校選擇的問題,而且還是初中。根本就不要緊的。如果你相信我,那么我可以跟你推心置腹的說明一下,除了幾個全國知名的重點中學,其他上什么學校基本上都差不多。主要還是自己的用工程服。而且中學的確不怎么要緊的,甚至就連高中,也就那么回事。到了大學里面沒人管束以后,還能保持中學的自制力。才是一個人成功的第一關鍵。然后還有第二關鍵,但是和中學也沒有多大關系。那就是一個人為人處世的能力,當然,我不反對更好的學校,周圍的同學朋友也都是同一層次的人,但還是那句話,環境自能影響一個人的性格,最終決定一個人走向的,還是他自己愿意怎么變。”

那邊的那位表姨聽了這話,倒也不是完全拋之腦后,因為楊一的身份不同其他人,這個小子說些什么,完全就可以和家里那些長輩們雖說的話一樣重視。不過身為孩子的父母,他們也是有著自己的打算的,在遲疑了一陣后,楊一三表姨就說出了自己的意見:“小一啊,你說的這些,肯定是有道理的,我們不能說完全不對。但是小健和思思的情況你也曉得,可能的確是聰明孩子,但怎么聰明也比不過你對不對?所以我們也不指望,他們兩個人還能重復你的道路,那根本就不現實。還是腳踏實地好好搞好學習,然后讀完大學比較強,我們做父母的也能安心一點。”

表姨都這么說了,楊一也不能非要反駁對方的話就不對,事實上在目前華夏的大環境下面,高考的確要算是最最公平的人生進階途徑,遠比做其他事情要穩當的多,自家長輩這么想,倒也不是沒有道理。

考慮了一下后,他就點點頭:“那小健和思思自己呢?他們怎么說的?”

“這兩個孩子還是比較懂事的,聽說市里面教育質量更好以后,也都同意過去上學,本來皆大歡喜的事情,就是因為那個教導主任在中間一卡,結果現在兩個小的都被弄得悶悶不樂了,思思還說她一個同學碰到她以后,說是還有小孩子在學校說他們的風涼話,你看這叫什么事?現在的小孩子啊,什么都懂,但懂得都是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聽著自己表姨的抱怨,楊一也很是無奈。

并非無奈自家親戚什么事情都要找自己說,把自己當成樹洞使用。

而且是無奈這個國家的風氣,似乎在盲目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失去了一些古老的高貴的傳統。那些先賢們總結出來的儒家文化,雖然有必須要拋棄的糟粕,但同樣也有著君子謹守風骨禮節的精華。而且前世的他在曾經瀏覽網站的時候,也看到過一些類似的報道和個人自媒體講述,一些身患殘疾的孩子,在國內免不了會受到一些同學的嘲諷和孤立,而有的人到了國外之后,卻能得到同校同學的幫助。

當然,這種報道或許帶著一些個人主觀色彩以及某些別有用心的作料,西方世界也不是天堂,這是一個正常華夏子民都公認的事實,種族歧視,膚色歧視這種事情在任何發達國家都不缺乏。不過相比較而言,那些先進國家在教育問題的處理上,尤其是針對各個身體有缺陷或者是心理不太健全的孩子的教育上,的確比國內超出一籌。

而在經濟告訴發展的新世紀前十年中,這種問題。中西方一些社會環境的對比,就愈發明顯起來。

楊一自己一心要從事文化產業。就是希望能夠以這種民族根源,來盡量扭轉一下這種風氣。所以現在聽到了表姨的抱怨和感慨,也是心有戚戚。

關系到了在學校和同學相處的問題,他本來是想說,即便是有些小孩子的風言風語,但這同時也是小健和思思的一個鍛煉機會。而且小孩子又是最不記仇的,有什么事情,只要大家說開了往往還是能夠處到一塊兒。不過考慮了一下身為父母的感受以后,他就還是點點頭答應下來,畢竟就算是要鍛煉兩個孩子的交往能力。也不急于這一時,從鄉鎮進入城市學校,同樣是對交際能力的鍛煉。

于是就對自己表姨笑道:“那行吧,我看什么時候有時間,盡快過去看看是怎么回事,要不就后天下午,我也是要回去的,表姨你直接上我們家等我就行,然后我們一塊兒去那個學校看一下。”

兩天緊張的忙碌之后。楊一就和蘇晚坐上了回自己家鄉的車子,兩人因為彼此都是趕稿需要,所以已經是半個月沒有回越州了,居然隱隱有了點兒陌生感。不過隨著熟悉的景物一幀幀從車窗外閃過。他們就發現,越州還是那個越州,并沒有太大不同。

因為今天有事情要辦的緣故。所以兩人并沒有去對方家里做一下,吃個飯。而是在送回去蘇晚以后,楊一就直接回了自己家中。

小健的母親他的三表姨。還有思思的父母,也就是楊一的五表姨和表姨夫,都等在了他的家里面,和楊敏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什么,看到男生回來,馬上都起身迎接。

“三姨,五姨,姨爹,你們都坐啊,還站起來干什么?我又不是外人,還讓你們這么客氣。”楊一就連連擺手,雖然他自己也知道,隨著陽一文化的越來越大,他的身份終究是要發生巨大的改變,那些以往還會笑著很是隨意叫喚自己名字的長輩們,也將伴隨陽一文化的愈發龐大,而用更加重視,甚至到了最后是敬畏的態度對待自己。或許那種敬畏他們會稍微遮掩一下,但卻是絕對能夠料想到并且實際存在的。

那邊兩個孩子的父母,全都堆著笑,嘴上雖然是夸獎,但已經隱隱有了些奉承的味道:“小一你這么忙,還要因為兩個小家伙的事情來回跑,真是太麻煩你了,我們這算什么,幾句客氣話而已。”

pángbiān那位姨夫就接口笑了起來:“三姐這話不對,跟小一本來就不用說客氣話,一家人這么客氣做什么?你看小一自己都不講這個客氣,這才是自己人的做法。”

在家里聊了幾句,大致上弄清楚了事情的經過,以及幾個當事人的情況后,他就點點頭:“那我們現在過去吧,看看那邊是怎么說的。”

到了越州市實驗一中以后,因為正在上課的原因,所以整個校園都顯得靜悄悄。如果是在一個多禮拜前學校招生時間里,那行政樓這邊就肯定是到處都熱鬧一片的情況,現在沒了那些家長們的包圍,才算是回復到一個學校應有的樣子。

當然,那些希望自己的子女或者是親朋好友子女來實驗一中就讀的人,一般來說都是有些官職和地位,但卻做不到一手遮天程度的人,負責真要是有權勢,打個電話過來就能夠搞定了,不至于還親自跑一趟。甚至還有一些干脆和楊一這兩家親戚一樣,都是子女成績不錯而且又小有家資的人,所以想要打探打探,看看能不能為學校捐贈點兒什么東西,然后換個入校的名額。

不過那些人大部分估計都已經如愿以償了,沒能達成心愿的人,也不會在開學一個多禮拜后還繼續糾纏。而楊一表姨這樣的情況,顯然是非常特殊的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