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文化帝國

932.新聞價值

所屬目錄:

貧道花貓子

網站首頁:

男生并沒有太過在意報紙上的一些報道,并非他不重視媒體宣傳,哪怕自己是比較偏愛“靜”的一個人,可為了公司事實上也就是自己的理想考慮,必要的宣傳肯定是不可或缺的,在這一點上,楊一早就有為了陽一文化“豁出去”的打算,不就是個人信息的曝光么?早在決定要進入文化行業以后,他就有了這種心理準備。

現在之所以不在乎《計算機報》上面的報道,原因只有一個,因為這家媒體和陽一文化關系并不一般,兩者早早就通過東方臺里一個中間人的聯絡而搭上了線,陽一文化一旦有什么it以及互聯網行業內的動作,通知的媒體一般就是《計算機報》,而后者在報道和形象宣傳上面,也都會給陽一文化做出最正面的宣傳。所以早就知道這份報紙上會怎么說以后,楊一當然不會有太多興趣,去關注對方的報道。

不過楊一不關注,可考慮到這份報紙在目前國內it領域內,某種程度上算是權威媒體的原因,所以整個行業里面,關注這份報紙的人還是相當多的。上到行業內部一些可以被稱為行業領袖的人物,下至在校大學生群體甚至還有初高中生里的電腦愛好者,基本上都對這個報紙有所關注,因而在《計算機報》發出了這一片綜合性報道以后,知道陽一文化的人,也從《石器時代》受眾本身,直接擴展到了對電腦和互聯網感興趣,但不一定愛玩游戲的人群中間。

隨著這一次好幾家業內媒體的宣傳。總之陽一文化和《石器時代》,再度聲勢大漲了一次。原本還多游戲推廣渠道觸及不到的人群。也都知道了這個新興的公司,以及公司的高層。

十一月2日早八點半。《經濟觀察》的辦公大樓里面,正在召開一周一次的主編及以上級別高層周會上,一群華夏經濟學媒界的新聞人,正在討論接下來一周的工作要點。而報社社長拿出來的第一個議題,就是單位派出記者,針對陽一文化所推出的網絡游戲,進行一個采訪。

“陽一文化?這是個什么公司,以前沒怎么聽說過啊。”在得知了第一個議題以后,《經濟觀察》上最重要的一個板塊。《今日商情》的主編趙德海就疑惑起來,按照常理來說,社長這種級別的單位老大,一般是不怎么直接參與議題的,都是聽完下屬的各個建議和匯報以后,最終綜合總編和副社長的建議,來做出決定就好,可今天自家領導卻一反常態,上來就拋出了這么個話題。讓他馬上就覺得詫異起來。

旁邊《政經要聞》的主編,也是《經濟觀察》的當家欄目主編杜斯遠,旋即微微一笑,沖自己的老同事搖搖頭:“老趙啊。消息落伍了不是?虧你還是《今日商情》的主編呢,以前你總是愛說我,污蔑我把注意力都放在上層建筑那邊了。被板塊建設給‘荼毒’了,現在看看你自己。好像和我一樣都偏離了群眾嘛。這個現象可要不得啊!”

兩人是老同學老同事,所以之間說起話來。也是言笑無忌,有了機會就要打擊對方一下。這會兒也同樣如此,在發現自己老同學居然都不知道陽一文化以后,杜斯遠馬上就抓住機會,狠狠擠兌了自家老同學一把。

兩人玩笑了一句后,報社副社長才擺擺手,示意大家都看過來:“老杜你也是,有了空就跟老趙不對付,我看干脆給你們兩個一人弄個專欄,專門打對臺好了,肯定很精彩。行了,現在說正經事情吧,這個陽一文化我想大家有的人已經聽說過,不過大多數同志還是不太了解。這也不奇怪,畢竟這個公司也就成立了還不到三年,很年輕,而且之前也沒有什么影響國內經濟領域的大動作……”

雖然前面好一番鋪墊,不過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重點還在后面,要不也不會被當作是一周工作會議的首個議題,被這么慎重其事地單獨提出來。果然這位副社長在頓了頓以后,馬上就丟出轉折:“但這一次不一樣了,先是今年7月份,這個公司弄出來的那個什么漫展,之前我們還覺得雖然是全國獨一無二的活動,但畢竟整個行業盤子太小,蛋糕根本就做不大,所以經濟領域里面的影響力有限,就沒有過多報道,但現在看來,就算是我們這種專業媒體人,也有看走眼的時候……嗯,這一點等下再說,先說這一次的議題主要內容,因為這個陽一文化,不久之前推出了一個網絡游戲,經過信息室的一番跟蹤和分析,發現對方的這個游戲,造成的影響力非常大,至少對于國內的網民來說,可是引發了相當的關注。而且后續影響可能還會繼續擴散,最終形成一個新興行業興起的跡象,我們《經濟觀察》既然自認為是國內最好的經濟類媒體,那么針對陽一文化做一個專題報道,就必須要提上日程了。”

聽到副社長這么說,不止是趙德海和杜斯遠,還有其他幾個欄目的主編,譬如《公司產業》和《觀察家視角》的編輯,就也都微微點頭,認可了領導的這個看法。

但也不全是同樣的意見,至少《財經投資》欄目的主編田言,就對自己單位如此重視一個搞游戲的公司,很有些不太理解:“王社,你說要去采訪這個陽一文化,我絕對不反對,不過還要搞個專題報道,是不是就有些夸張了?畢竟對方弄出來的這個動作我也知道,就是個游戲而已,《計算機報》不是報道了一些相關的資料嘛?好像這個游戲的什么實時在線人數,平均下來也就十多萬的樣子,我覺得這個數字應該不算什么。”

的確,對于一個見慣了經濟領域里面,動輒要以百萬千萬甚至是億為單位,來計算的投資額度,區區十多萬用戶看起來還不一定都是付費用戶的數量,的確不太能引起一個國內專業經濟類報紙主編的興趣,田言很擔心自己單位跟那些個三流小報一樣,但凡有點兒噱頭就跟蒼蠅一樣,一窩蜂涌上去報道,也不管那些事情究竟有沒有新聞價值,還是為了經濟效益而做出的搏眼球制造噱頭之舉。

幾個報社里的大佬,也都知道一些田言的保守性格,在金融經濟領域,一家有廣泛影響力的媒體,的確需要這么一個老成持重的人,來當新聞板塊的主編,給那些報道把好關,所以笑了笑以后,《經濟觀察》的社長就咳嗽兩聲,然后解釋道:“這個事情,一開始我們也是不準備大張旗鼓去做的,但因為周元昌周老師特意推薦過陽一文化,覺得這個公司現在正在做的游戲產業,很可能是未來國內互聯網的重要一極,所以我們才集體通過了這個議題。”

“是周老師?那我沒有什么問題了。”從單位領導口中聽到了這個名字以后,之前還很是疑慮的田言,仿佛瞬間變了個人一樣,馬上就毫不猶豫地點頭通過了上級的意見。他從來都不是一個刻意媚上的人,但現在卻馬上換了立場,顯然這個周元昌周老師,在眾人心目中的影響力很大。

只是雖然同意了這個議題,但作為保守派,對于任何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總是比較感興趣的。所以點頭同意了這個決定以后,他又遲疑著疑惑道:“不過周老師的專欄,一般來說都是重點去關注傳統經濟領域,還有現在比較火熱的對外貿易政策上,怎么忽然轉到了互聯網經濟上面?”

“這一點我也不太清楚,不過我個人倒是知道一些小道消息。”《經濟觀察》的社長在笑了笑以后,就少有地玩了一出神秘:“你們也都知道,周老師在京大光華管理學院還有任職,他現在兼任的那個什么,現代企業家mba博學班教授,就是給一些成功企業的創立者或者是高級經理人講課,那邊說是正好認識了陽一文化的董事長,兩人談了一次以后,好像周老師就開始關心人家了,說是還要破格錄取那個董事,當他的研究生還是怎么回事。”

“嗯?還有這種八卦?我記得周老師現在在京大的職務,是博士生導師吧?他這可不附和規矩啊。”

“有點兒意思了,不止是京大的經濟學博導,還是中央政研室的顧問吧?怎么,難道那個陽一文化的董事,還是什么不世出的經濟學奇才不成?”

一群人都是做新聞出身,對于這種業內人士的八卦,就沒有不感興趣的。尤其事件的主人公其中一個還是國內有名的經濟學大拿,這就更讓在座眾人來了興趣。一個個開始七嘴八舌地八卦起來,按照后世網絡上的說法,就是歪樓歪的沒邊兒了。

“是不是經濟學奇才我不清楚,不過就目前了解到的情況,陽一文化的這個創始人,還真是比較有料。我就說一點,人家現在好像也就才十八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