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小資生活

第4章 11歲的生活

到了學校,劉沁走進教室,然后在黑板旁邊的墻壁上找到了自己的座位,然后拿出課本,準備早讀。

裕山小學的排課時間是從早上6:30到10:20,中午12:30到4:30。早上一節早讀再加上四節課,下午是三節課再加一小節晚讀。

好容易熬到了中午放學,劉沁吁了口氣,要一個成年人上小學生的課,真是一件很無聊的事,總覺得時間過得很慢。記得四年級的時候班長陳楓跳級去五年級去了,到時跟在他屁股后面也跳級吧。

這樣小學生活就少一年了,而且劉沁是八歲讀書的,起步比城里的孩子晚了一年,跳一級,正好。那昨晚決定好的低調的計劃是用不了了。

在農村里的孩子一般都是九歲十歲讀書的,甚至有些家長還寧愿孩子多呆一兩年幫家里看牛看家啥的。每天只需孩子把牛拉到河邊或小山丘的草坪上拴好,然后孩子們就可以隨意地玩鬧了,只要讓牛吃飽了,大人就不會管你玩什么。

這樣的話,一個孩子頂一個勞動力,這樣一年下來,小牛就能長成大牛來賣錢了,一只牛,一千幾百塊的,在2000年前都是一筆大數目。

而且在農村,也不指望孩子考大學,只需要他們識幾個字,會算數,不被騙就行了。小學畢業或者有些小學沒畢業,家里就找了親戚朋友帶去廣東打工了,一年也能賺那么幾千塊。打那么幾年工,家里就能蓋樓房了,而且幾年后也差不多20了,也可以結婚了。

劉沁八歲就讀書,并不是說劉爸劉媽覺悟高,不過是一個烏龍造成的。某天,劉媽何花帶劉言去交學費,在路上遇到了劉蘭的媽媽帶著劉蘭弟弟去學校,一問:“劉蘭他媽,這么早呀,趕著帶小兒子去報名哪?”劉蘭她媽媽一聽,咧嘴笑了:“是呀,這不,開學了,這小子吵著要和姐姐一起上學呢。”

劉媽何花一聽可不得了,這小弟弟可是和自己女兒一歲的,他們都上學了,自己女兒也不能落后了。不過等劉媽交了學費回來才知道劉蘭他媽是開玩笑的。可學費都已經交了,總不能退回來吧?于是才有了劉沁八歲上小學這件事。

跟在陳楓后面跳級,至少有個槍頭鳥了,沒有那么出風頭。既然決定了,那得回去和她堂姐堂哥借一下課本來看了,畢竟離九月份開學可沒多少個月。

不過平時也不用表現得那么積極出色,保持低調,只要每次考試都考好就行了。而且期考快來了,一定要考好,考好了才能說服校長讓自己跳級啊。

打算好后,劉沁腳步也輕快多了,回去的時候照例要去菜地摘點青菜,現在空心菜正是長得茂盛的時候,隨便給點水和肥料,陽光再充足點就長得很好了。

昨天夜里下了場雨,就算再不好的菜,看著也是水靈靈的。不知道為什么,劉沁就算再心煩,一看到長得水靈靈的菜,都會覺得很開心,所有的郁悶煩憂都會被拋開。

摘好了菜,劉沁沿著小溪邊走,準備到大龍眼樹下洗菜,剛走到那邊就看到自己奶奶在那洗衣服。劉沁走近了才發現,她奶奶把他們三兄妹的衣服也拿來洗了,看著她奶奶一邊洗一邊捶背。

劉沁突然覺得很心酸,上一輩子,奶奶一直洗他們的衣服洗到了劉沁五年級。之后有點小病小痛,就不再幫他們洗了,劉沁那時也把奶奶的衣服接過來洗。但是堅持不了多久,就嫌棄劉奶奶的衣服上有些屎尿,于是就不洗她奶奶的衣服了。后來劉奶奶沒辦法,只好在感覺好點的時候洗洗自己的衣服了。

不過劉沁她嬸嬸也沒有把劉奶奶的衣服接過來洗,估計劉奶奶當時很傷心吧。劉沁現在想起來,覺得自己真不孝。上輩子就算了,現在既然看到了,就不會再讓這種不孝的事發生了。

劉沁趕緊跑過去,“奶奶,我來洗吧,你去那塊大石頭那坐坐,順便幫我摘下菜呀。”劉沁怕劉奶奶拒絕,趕緊把菜放到了大石頭下,然后一把接過劉奶奶正在洗的衣服。

“好好好,小七長大了,懂事了。”劉奶奶臉笑成了一朵菊花,而且聽話地坐在石頭上摘菜了。

“小七啊,回去奶奶給你四塊錢,你今晚買斤豬肉回來加菜吧。”劉奶奶笑著說。

劉富足和何花雖然去外面打工了,但家里不能不顧哇。于是每兩個月都會寄三百塊錢回來孩子,但讓劉奶奶收著。怕孩子亂花。

現在的米是六到八毛一斤,一個月三個孩子再加上奶奶的口糧,大概也要一百斤。兩個月就去了一百四左右了。生活中需要用錢的地方太多了,劉奶奶一分錢恨不得掰開成兩分用,精打細算才能偶爾吃上點肉。

回想起21世紀的吃食,和現在根本就不能比。在21世紀,做個面是花樣百出,而且還要加蛋加肉加海鮮才覺得美味。在此時面食是拿來當菜的,下一把面,加點青菜,就能當一盤菜肴了,不過這也是偶爾才能吃到的。

洗好了衣服,再把青菜也洗干凈了,祖孫二人合力把衣服提回去了。

---------------------------------------------------------------------------------------------------------------------------------------------------------讀文前,俺說個話,俺一次寫文,請大家多多支持。有票投票,沒票就給俺留個言吧,給俺一點動力,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