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重活一回

第十八章 勤快的李芳

“等一會唄,太陽都出來了,婆婆應該要回來了。”李婆婆可不知道李玉在家里鼓搗著做飯,她還以為家里的玉兒在挨肚子餓呢,當然要趕著快點回來才行。

“婆婆,婆婆,你回來了,快點吃飯,吃了飯我跟妹妹要去撿螺螄。”話才落沒多久呢,眼尖的李芳就發現了婆婆的行蹤,原來李婆婆才從蠶房屋那邊連出來就被她看到了,直接就叫著鬧著撲進了李婆婆的懷里。

“好好,芳兒先去耍好,婆婆去煮飯哦,吃了飯你們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婆婆啥也不算。”李婆婆微笑的摸摸孫女的頭,盡管肚子已經在抗議了,卻在看到孫女可愛的笑臉之后覺得很滿足,只有兒孫好,她累一點也沒有什么。

李婆婆提著蛇布口袋進屋,李芳看著那大大的一袋,用小手圈了一下比劃著,“玉兒,婆婆撿了好多哦,比我們撿得多那么多。”李芳邊說還用小手比著一個圈,想想覺得有些小了,又擴大一點,苦著小臉,感覺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打擊。

“那我們也努力,會撿得比婆婆也多很多。”這個時候是最好的鼓勵時間,不過李玉沒有閑心講那么多,肚子餓啊。

李婆婆先去豬圈屋里把蛇布袋子放好,主要是一定要系住,不然螺螄一會爬得滿屋都是。這才洗了手去灶屋里打算為婆孫倆做飯呢。

當李婆婆看到灶上面已經做好的紅苕稀飯的時候,有些不敢相信,揭開鍋蓋確定了之后,還以為是大兒子上來的時候幫忙做的呢。其實老大還可以,只是娶了一個惡媳婦,不見得有多壞,就是那張嘴不饒人。當然也沒有什么不好,就是什么東西都往自己家里劃拉,完全忘記她這個老婆婆是人家的媽而已。

也是,老大媳婦家里是在山溝溝里,比起她們壩子里來說,缺吃少糧的,谷子一年也難得吃到一回,沒有水田,就那旱田能種出什么來呢。一看到頭吃最多的就是面條啊洋芋啊紅苕之類,嫁到壩子里來也很努力的生活,最期盼的就是能補貼一點娘家。不說拿什么好東西回去,只希望娘家能用小麥換點大米回去逢年過節吃點。

在農村,完全是靠天吃飯,像李玉她們李家壩這種地方,是被水三面環繞,種谷子當然是理所當然,而像李玉外婆家那邊,也有一條不大不小的小河溝通過,也能勉強種上谷子,如果是李玉她大媽娘家,或者是李玉小的時候去過的爸爸好友何叔叔那種地方,谷子完全不可能有,記得李玉去何叔叔家的時候走了四個小時的山路,而還只是何叔叔家所在的何家梁那大山的一半,在那些地方,只是人吃的水都是問題,不說河了,河溝都沒有一個,那里的人到天旱的時候擔水就要花上一上午,而且只是一挑水,往往這個時候,都是全家出動,包括小孩子,水桶都加蓋,不然半路上灑出來了多可惜啊。

不過不是說山上沒有好處,山上地多,只要是勤快的人基本上餓不了肚子,即使吃的可能不是很好,而且山上材多,像李玉她們村里的人,一到冬天農閑就開始去那些地方撿材去,隨身帶著一斤米,中午就去那些人家里搭伙,那些人家里可歡迎了,白米稀飯啊,可是過年過節都不一定也享受到的呢。

“芳兒,你爸爸在上面耍了好久?”李婆婆一邊向三碗里面舀飯,一身向李芳問道,主要是擔心大兒大在她家幫忙做飯費的時間太多,回家大兒媳婦有話說。

“沒有耍好久,一會就回去了。”李芳正眼巴巴的望著上面屬于她的那只小碗呢,一般來說,李芳早飯是在她屋里頭吃的,吃的都比較早,要是李婆婆上面吃早飯晚一點的的話,她還會跟到吃二遍,只是吃不到好多,小孩子肚子小,吃得不多,餓得也早,長身體的時候又特別需要營養,所以李芳多加一頓早飯那也是正常的,李媽也不說什么,反正也就吃半碗,跟大嫂有氣,但是對芳兒這女孩倒是心疼,沒親爹沒親媽的,雖然她自己不曉得,被家人給扔了卻也是事實。

“一會就走了?那哪個煮的飯?我不是你媽。”李婆婆揉揉孫女的小腦袋,以為是大兒子走的時候特地交待的,免得晚上回去的時候大媳婦問起來,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說漏了嘴。

“婆婆,我肚子好餓,等會再說要不要得啊?”李玉本想要是婆婆一開始就知道了也就算了,不過,既然她是誤會是大伯煮的飯那就先不說吧,她這樣的小孩子煮飯其實是很危險的,燙到哪里了都不好,更何況還要爬上爬下,摔到那里更是問題,所以李玉可沒有打算主動招認啊,以免李婆婆擔心。

李婆婆撈了酸菜,新泡上的酸菜已經可以吃了,比起去年的陳酸菜來說,沒有那么酸,而且要脆得多,送飯是好東西,足足一大碗,李芳吃的酸菜比飯都多,不過,也就是現在,再過些時間酸菜就越來越酸了,而且會越來越咸,基本上就是真的下飯了,只吃少量一點,就可以吃一大碗飯呢。

吃完飯收拾了之后,李婆婆又開始忙了,反正農民一天到晚都可以找到活做,要是一天不上地里轉一圈,心里都不舒服一樣。李婆婆現在也非常放心兩個孫女,比起村上別的淘到沒邊的野孩子,她們簡直都可以做為模范了。

李婆婆才一走,李芳就拉著李玉開始撿螺螄,也不用走太遠,就在屋前屋后就可以了,要知道,李玉家里可是住在山上啊,最不缺的就是螺螄生存環境之類的,山是能少了石頭縫,樹啊草啊之類的嗎?

其實很多人家地邊田角的螺螄都會自己去撿,就算自家不要也是同樣需要撿的,因為那螺螄對于嫩葉可是非常感興趣的,種的花生啊包谷或者是各類豆子,葉子才不出幾天靠地邊的就被螺螄給啃掉了葉肉,就留下光光的葉脈在農作務上面。農作務就是農民的生命,像螺螄這種做法怎么可能不屬于害蟲的行列呢。

今天換了一塊地方,主要是李玉家雖然在山上,但是上山下山還不是她們這兩個小不點可以做到的,也就只能在田邊地角之類的地方尋找一翻,氣得李芳嘟著小嘴,想起哥哥李心圓經常像個猴子一樣爬上爬下,這個時候就羨慕萬分,暗暗發誓以后一頓飯一定要多吃一點好快點長大才行。呃,村里的大人想要小孩子多路一點飯的時候經常說的,多吃飯才長個兒。(土語,長得高的意思。)

螺螄長得快,而且她們那小胳膊小腿的,也只是撿了十分之三都不到,每天一轉,李玉家周圍就夠她們撿了。

李玉一邊撿螺螄一邊看著前面的李芳,山上可不平整,包啊坑啊之類的不少,小孩子粗心,很容易傷著,所幸她們只是在屋前屋后,要是真的像李芳期盼的那樣上山那還得了。因此,早上的時候李芳本來是想扯著李玉去遠處的小路,那里可以繞上山,那條路平坦,不像是李玉家旁邊的三條路,全都開在石頭上面,小孩子家家是沒門了。

不過李玉可沒有答應,山上危險,隨處可見的石頭樹枝長草這類的,走在路上也不安全,特別是李芳又不是很安份,要是不小心摔一下可不只是摔個跟頭那么簡單,很有可能直接從山上滾下來,到時候跌在哪里留下個疤什么的可不行,女孩子都是愛美的,小的時候什么也不懂,等到長上了才知道后悔。

今天的收獲比起昨天也少不到多少,看樣子兩人是撿出經驗來了,什么地方有螺螄什么地方沒有都十分清楚,其實生手最主要的還是李玉,李芳雖然小,可是她是生活在農村,再加上這兩年來都生長在山上,這些東西反倒清楚得多,李玉是有成熟的靈魂沒有錯,只是這個靈魂在城市生活的太久,農村的這些東西早就忘記得差不多了,比起李芳反倒還不如。

回到家里,第一件事當然是要用螺螄喂豬,幸好兩人撿得不多,在農村,喂豬也不是隨時都可以喂的,是需要挑時間的,一般都是跟著人來,一天三頓不拉下就好。農村的豬足足要養一年,也才大概二百多斤而已,其實很大一部分時間豬吃得并不是很飽,這也造成了它長得慢的主要原因。

也許農民是餓怕了,經歷過那樣的日子,再加上每家都要交不少的上交糧,剩下的糧食都存在那里。很少人會用來養豬,這是樣花成本的,現在的人還沒有認識到副業的重要性,準確來說,是還在的副業市場在農村還不是那么的發達,農村人都是向錢看齊,什么值錢就做什么,而且喜歡跟風,呃,這是指膽大的,有些膽心的就是老是處于觀望狀態,經常性的錯過的最好時期。

扯遠了,她們家的豬使用這種養法,李玉基本上可以確定,到六七月份的時候,不說三百斤,兩百多斤肯定達得到,前提就是一定要喂飽,而且旱螺螄也不能全喂,量少還看不出來什么,量多的時候就會拉稀,要混著豬草喂,喂之前最好用水洗一下,旱螺螄的泥也不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