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重活一回

第二十四章 大吵

今天是陰歷十五,李婆婆是一個標準的佛教信昂者,所以每一月的初一十五,李婆婆都會去寺廟,而李媽,今天則剛好跟李婆婆順便去縣城的舅舅那里檢查一下,距離弟弟的出生還有八天了。

李玉也從重生后第一次光臨李伯伯家里面,李婆婆抱著李玉向舊村走去,李玉也沒有掙扎,知道李婆婆很忙,送完了她,還要去接李媽,然后送了李媽才能趕到寺廟里去。

李玉現在眼睛都忙個不停,看著這些熟悉和不熟悉的影像,不說現在的李玉了,就是前世的李玉回來也只能模模糊糊記起一些,沒辦法,她家不管是現在住的房子,還是后來修的新房子都距離村子的聚集地有些遠了。

前世在城市呆的時間不短的李玉,在回到二十多年前的家鄉走馬觀花的看了一遍之后,不得不感嘆,其實李家壩滿漂亮的,小橋流水人家,標準的田地風光啊。

呃,如果不是家家都有的茅坑那大味兒可能會更好吧!李玉一只小手捂住自己的鼻子,村子里的聚集地可不像李玉家,就算是最近的鄰居也有那么遠,在老村,是一家靠一家,李伯伯就住在這里面,要穿過幾家的地壩,幾家的茅坑,不想聞臭都不行。

不過,對于農村人來說,那臭味雖然熏人了一點,卻是好東西啊,買肥料可是要錢的,而且肥料是要兌水的,如果兌上大糞那效果就更好了。李玉是過來人,知道化肥用太多的害處,只是這個時代,有上交款和上交糧的存在,為了增產,就算是化肥再貴也得買,李玉再大的影響都不起作用,肚飽了才有時間講別的問題。

一路上經過的田里,秧苗已經長高了不少,現在的天氣不像以后那樣全球回暖,五月份都快過了一半了還是那么的冷,倒是田里的秧苗倒是滿精神的,剛下過雨,每一家的田里都不算缺水。

不過,接下來發生的一件事情,讓李玉非常懷疑她一路來看到的這種情況,所謂的剛下雨不缺水是真的嗎?那為什么又會有這一幕呢?

話說李婆婆把李玉送到之后就忙著走人了,李伯伯他們也比較放心,現在的李玉李芳,可都是李家壩的小名人了,乖巧聽話,這么小就知道要認字,大家都說這兩小家伙將來是讀書的料呢,李玉家因為李媽懷孕,李婆婆忙農活的原因,經常都是兩個小孩子在家里自己玩自己的,所以李伯伯也不擔心,只是臨走的時候對李芳又是一大堆交待,對李玉倒是放心,摸摸李玉的小腦袋,李伯伯蹲下身子,叮囑了幾句就離開了。

村中的小孩子多,但是李芳卻奇怪的不愿意跟她們玩,原來她是嫌這些小屁孩太幼稚了,誰讓住李芳家附近的幾個小孩子都比李芳小,就有幾個男孩子差不多大,但是成天掛著兩條鼻涕,怎么看怎么不順眼,還是妹妹好。一般情況下,李芳是不太跟他們玩的,所以才博了一個懂事,聽話,乖巧的名聲,要是那些做父母的知道李芳是嫌棄她們家的兒女,不知道還會不會這樣說?

在李芳心中,最佩服的就是比她還小的妹妹,好像知道很多東西一樣,三歲左右的小孩子不但皮,而且嘴里始終能時不時的冒出十萬個為什么,但是,李芳的爸爸媽媽都回答不上來的問題,妹妹李玉卻可以回答,呃,關于對不對這問題不在李芳的考慮范圍內啦。小孩子只是需要大人的耐心和關心,她們雖小,但是卻并不是不懂誰對她們的好。

兩人在家里抱著那本一千零一夜,這本書現在已經拿到李芳這里來了,李玉的書是她堂哥李心圓重新幫她借回來的,但是兩人沒有看到兩分鐘,就聽到外面傳來不小的吵架聲,好奇心是小孩子必備的,一聽到聲音,李芳就爬下凳子,蹦達著跑出去看熱鬧了,臨走之時,還不忘記招呼妹妹呢。

李玉愣了一下,在她的記憶中,早就知道了這些農村女人罵起人來的恐怖程度,她并不太想去看,甚至不想讓姐姐李芳去看,太惡心了,會污了小孩子的耳朵。但是李芳的動作之快,她根本就抓不住,只得聽她的招呼也跟著去了。

李芳家是靠田邊住,但是對罵的一男一女在李芳家里還是看不到的,聽聲音恐怕要經過兩道田坎,翻過水渠之后才能到地頭,水渠比起李芳家的地勢要高不少,再加上田坎上長著的樹,那邊遮得密密麻麻的,什么也看不到,唯有聲音不會被阻擋可以傳到這邊來。

深不腳淺一腳的追著李芳,但是,顯然,李玉對李芳的程度估計錯誤,不,是對她自己的程度估計錯誤,她家住在山上,山上的路旁都長滿了樹,就算下一點雨,也不是很稀,走路都不會很滑,但是李芳家住田壩,田邊雖然也種了樹,卻要么就是比較小,要么就是樹枝比較少,這樣不會遮了秧苗,影響收成。

這樣一來,那么沒有樹陰的遮擋,一到下雨天,田坎上都是稀泥巴,走在上面要是不踩穩就會跌一個狗吃屎,恰好,李玉就是那種前世忘記了怎么走這種路,這一世還沒有學會的人,怎么可能追得上在這里長大的李芳呢?恐怕就是鄰居才學會走路的小孩子也比她那龜爬似的速度快一點吧。到最后,李玉也有自知之明了,她不追了,行不行?反正人肯定在前面吵架那里看熱鬧,又不會找不到,慢點就慢點吧,要穩才行,現在可是兩邊都是水田啊,要是摔倒了那就慘了,說不定還會因為壓壞了人家的秧苗被罵呢,誰知道這兩邊的田里有沒有那一家恰好是前面那兩個人才是一樣的人家的呢?

李家壩只有兩個生產隊,兩個隊都各自有一個大大的堰塘,生產隊養魚,到每年過年的時候都有魚分,而現在,這兩個極品人才就在堰塘的兩邊對罵開了,那里面的內容簡直是涉及到對方的祖宗十八代,那嘴里面噴出來的臟話,恐怕整個堰塘都可以被他們污染掉,最關鍵的是,對罵的是一男一女。

這也讓李玉看了眼界,原本她一直以為只有女人罵人才兇了,這個時候才知道,男人要是罵起人來了,才是更恐怖,至少,他是說什么說都不會介意的主。

堰塘邊的人越來越多,李玉發現,好多都是一隊堰塘那邊的,要知道,兩個堰塘就算是人走,也要個十來分鐘才能走到,呃,是晴天,不是現在這種天氣啦,這兩人聲音的穿透力,恐怕是整個李家壩也少有幾個聽不到了吧。

聽了半天,李玉總算聽出來了一個前因后果,不過,正因為聽出來了緣由,李玉更是郁悶的慌,你說,這些都是啥人啊,才剛下過雨多久啊?地上都沒有干透呢?怎么竟然有人為了一點秧田水開始對罵呢?

原來事情是這樣的,當事人之一,王月蘭,當事人之二,李成材,王月蘭家的田在李成材家的下面,據李成材描述,年年他家的水田都會被人放水,今年的雨水并不算太多,特別是前幾天,那太陽啊,簡直都快把秧苗成曬干了,好不容易盼到這兩天下雨,又怕水集太多了,水一停就來看一下情況,卻沒有想到他家的水被左右開了兩道口子,雨是下了不少,水卻沒有看到。這一下還得了,農民種莊稼都是靠天吃飯,誰知道這兩天老天爺會不會再給面子啊,要是不再下雨,就他田里那薄薄一層的水,恐怕連兩天都堅持不過,他怎么能不火呢?

而另一個當事人王月蘭卻說,她比起李成材都后來,連是什么狀況都沒有搞清楚,卻討得一陣好罵,她根本就不知道是誰開的口,她說下了雨這么多水,誰知道是哪個不安好心的人,她家的秧苗也慘啊,那一田水汪汪的,淹得連頭都看不見了,就算秧苗喜水,這樣泡兩天也會吸收過剩啊,泡死了咋辦?

呃,這些都是李玉聽出來,整理出來的,要是按照那兩人不堪入耳的說詞,一句話中往往罵人的比起實際內容都多的說法,恐怕沒幾個人聽得習慣。至少李玉都有敗走的打算。

“芳兒,我們回去嘛!”李玉從回來之后都沒有叫過李芳姐姐,李芳倒也不介意,可能是因為在她心目中,妹妹比較利害吧。

“不要嘛,再看一會兒。”李芳兩眼睜得圓圓的,那一臉的好奇,半點也不像不感興趣的樣子,李玉忘記了,李芳的媽媽,她的大媽也是這一類人,呃,當然不是指跟現場的兩個人一樣啦,是指她的性格,在李家壩也是出了名的潑辣,罵起人來可以罵個半天不停息,而且同樣是一旦招惹,肯定要涉及人家的祖宗八代的主兒。

“芳兒,回去了。”第一次,李玉板起了臉,使勁扯了一下李芳的衣服,轉身就離開了。李芳嚇了好大一跳,看著李玉離開的背影,嘟著嘴依依不舍的跟著走了。原本在她們一起看熱的李芳鄰居胡媽看著兩人離開的背影,在跟里嘀咕著,“這玉兒,年紀不大,脾氣硬是不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