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郎他國色天香

第九十五章 書院

柯明敘這樣一說,景瑚立即又沒了方才轉身就要走的骨氣。

哪怕她年紀還小,他大約不會對她有什么男女之念,可他至少將她當作一個可以交往的朋友,想要通信的朋友。

她管不住自己,幾乎是脫口而出,“那我不去江南了,我就在燕京。我也舍不得小柯大人。”

話都說到這里,即便他原本不明白,現下也沒什么不明白了。他不由得想苦笑,小縣主情竇初開,也不知道自己是做了什么,她居然真的就對自己這樣用心起來。

自己比她大上許多,人生閱歷更是不同,她即便是對他用心,不過喜歡的也只是一些表象罷了。

方才她剛剛說要下江南的時候,他其實是松了一口氣的。交往愈多,牽掛也就愈多,到后來實在積攢的太多,便成了羈絆。

他并不想要這些,將來他想要遠離燕京。若是國無明君,他不再為官,就侍奉老師走遍燕梁山水——做他們這樣的人的妻子,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即便是明主坐擁燕梁天下,他也不再想在燕京長留。他并不適應官場謀略,也不想與投機取巧,將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政客為伍。

他只想外放出京,做幾任小官,踏踏實實的做事,不必擔心無謂的攻訐,也不必想著去算計別人。

哪一個士子沒有入閣拜相的志向,可他看過自己的祖父這些年,為官之后又看明白了許多從前不了解的事情的真相,實在讓他覺得很是疲累。

也開始能夠理解,為何老師這些年,始終都沒有過出仕的志愿。

若只是這樣,其實也算不得太壞。這終究只是他個人的志向,整個國家并不會因為他的想法而改變。

就算他不想面對那些陰暗之處,可日光之下,那些事情也存在了幾百年,既然一直都沒有改變,說明這也是為了某一種平衡。

可若是碧娘說的才是真的,永寧郡王又謀朝篡位之意,他的祖父很有可能也會成為幫兇,那所有的事情就都不一樣了。

到了那時候,他可以辭官,隱姓埋名的過一生。可小縣主不一樣,她是內宅女子,是永寧郡王寵愛了多年的小女兒,帝王的雷霆之怒,勢必會波及她,或許沒有人能保得住她。

這些道理,他都已經想的很明白。過去的兩個月,他曾經見到過孟鶴亭,到底還是忍不住,跟他打聽了她的境況。

若她一去江南,便真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再見了。有人這樣惦念他,也的的確確給他帶來過感動和快樂,即便他不喜歡她,也應該心存感激。

他們應當算是朋友,他也把她當作妹妹,偶爾問候,總不算過分。

這話既然說了出來,景瑚也不后悔,她見柯明敘沒有回應,雖然又有些失望,還是自己拿了銀子高高興興的去找了店家,而后回來站在他身邊,“小柯大人,我們去書院里吧。”

他點了點頭,與店家道別,和景瑚一起往書院的方向走。

松石書院離這里不遠,甚至都不用回到大路上,柯明敘帶著她輕車熟路的轉過幾個巷子口,很快就站在了書院門前。

景瑚抬頭,看著門上的匾額。

柯明敘就為她介紹起來,“這塊匾額還是老師的父親,也是松石書院的第一任山長親手題寫的。老師是第二任山長,到如今,還沒有選好能接任山長的人選。”

一代不如一代,是很正常的事情,景瑚并沒有放在心上。她不太懂得書法的好壞,也不敢多加評論,反而在他面前出丑,因此沒有說什么,跟著柯明敘進了門。

繞過一道影壁,面前的景色便豁然開朗了起來。院子很大,大約有兩個芳時軒那么大。中間種了一棵松樹,樹下有一塊大石,上面長了些青苔,像是一直放在這里的。

松石書院,不會就是這么個松石吧。這名字取的也是夠隨意的。

“這一棵古松與石頭,自書院在時便已經存在了。整個書院,便是圍繞這一處修建的。‘為民之意,如古松四季常青,向學之心,如青石巋然不動。’這是老師解釋的‘松石’之意。”

讀書人,總是以海清河晏,國泰民安為念,這也是很尋常的解釋。景瑚點了點頭,又好奇的看來那古松幾眼。

書院里的景色,其實也很尋常,一路走來,雖然常常和她介紹周邊的景色,柯明敘也并沒有要帶著她走進看看的意思。

今日書院放假,他們一路走來,卻也遇見了幾個士子。上前來和他打招呼,稱呼他為“師兄”。

最夸張的是,方才一個大約有三十多歲的男子,居然也稱呼他為“師兄”。

“小柯大人在書院里的排行應該很高吧?”她就沒見過有人稱呼他為“師弟”的。

柯明敘點了點頭,“我八歲就進書院念書了,因此如今書院里的學子,倒大多都是我的后輩。”

景瑚沒有概念,她只是覺得連她都是五歲就開蒙了的。“那一般的學子進書院都是什么年紀啊?”

“一般總要十四五歲吧。這也沒有定數,老師收徒,只看資質,不看年歲。方才那位胡師弟,便已經將要到了不惑之年了。”

他這樣一說,景瑚才知道原來他八歲就進了書院,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也難怪他還這樣年輕,就已經是狀元了。她忽而有了一種與有榮焉的感覺。

“那像小柯大人這樣的孩子想必很少吧?那時身邊的同窗年紀都比自己大的多,小柯大人可會覺得寂寞?”

柯明敘便道:“大家都是為求學而來,渴求學問,與年紀無關,所以倒也不覺得有什么。況且我大多數的時候也都是和老師在一起。”

“老師后來又收了一個關門弟子,就是元放,小縣主似乎與他也有幾分熟悉。他也很厲害,進書院的時候是十二歲。除我之外,他就是最小的了。”

那也沒有他厲害,他們進書院的年紀,足足差了有四歲。她總是覺得柯明敘是最好的,全燕梁最好。

請記住本書域名:biqiuge。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