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是我兒砸

第74章口試

“不愧是夫子的得意門生,哈哈哈哈。”

云及:“……”能不能安寧點兒哦?我只想靜靜。

“這個叫姜云及的,籍貫十里塘村,居然奪得了筆試第一名,真想見識一下。”

“是啊,歷來第一都備受關注,想來應該是哪位名師的弟子。”

“我聽聞十里塘有位樗夫子,是有名的博學之士,姜云及應該就是他的弟子了。”名師出高徒也不無道理,有時間應當前往請教。

“什么姜云及,我看多半還是運氣好吧,或者是上面有人,我聽聞縣令大人三番五次往十里塘跑,怕不是早就串通一氣了吧。”此話一出,人群立刻騷動起來。

“我此前也聽說過此事,莫不是這姜云及真的與縣令大人有扯不清的關系?”

這話并不是毫無道理的。但是說歸說,將縣令大人牽扯進來,不怕被知罪嗎?

“切莫過多牽扯。”一旁的人出聲提醒,萬一因為出言不遜,取消口試資格,還落得個抽鞭子的下場,那就得不償失了。

風言風語并不是空穴來風,蘇徐寧確實跑十里塘村勤了些。可目的不是為了姜云及,而是樗夫子。樗夫子閑隱在此,但他的影響力可并未消失。

榜單之下的學子們有邊點頭邊稱贊,也有不服之聲。不過他們連云及都長啥樣都不知道,也沒法多與之較量。這只是小考,真正的大考還在擁有了秀才稱號之后。所以沒有多少人會過多的關注現在的名次與成績。

能夠參加府試的學子,心性幾乎都偏向成熟與穩重,對待事物,大部分人還是能夠以理性。畢竟讀的圣賢書多了,能夠有幾分認識。

不過讀書人也有讀書人的迂腐之氣,在沒弄清楚是非之前,逞幾句口舌之利,也是他們的天性。

天剛蒙蒙亮,榜單前的人逐漸散去。榜上有名者進行最后的口試,榜上無名者,可明年再來。有的人考了兩次三次都沒考過,有的人至中年,還堅持參考。

這就是科舉考試的魅力,而科舉考試始終是為統治階級服務。正統之道在于此,才會吸引那么多人趨之若鶩。

考試費用是朝廷包攬了的,學子只需要帶上筆墨便可。如果是參加科舉的禮部試和殿試的學子。地處偏遠,朝廷還會發放物資,資助考生參考,所以再窮也不會窮考試。

三人吃了早飯,整理好衣裳,周身并無不妥之后,便去考院排隊等候口試。主考官依舊是縣令蘇徐寧,副考官是兩名州官下派來的人,他們都是飽學之士。

口試一般看人有無四肢不勤,口齒不清,義理不分,弄虛作假,畢竟朝廷還是要顏面的。

云及三人排在隊伍中,和上次幾乎一模一樣的場景。

兩人一致決定,讓云及先去試試水。他是兩輪筆試綜合第一,考官對他定會仁慈相待。先去消消考官對前面之人的火氣,云及對此無異議。

因為他們看到前面的那位考生出來時臉色可難看了,應該是遭受到了某種打擊。

“十里塘姜景言之孫,姜湯臣之子,樗里疾弟子姜云及,是你?”蘇徐寧例行公事,盡管他很熟悉云及,但公事須得公辦,考場上絕不徇私。

他蘇徐寧行的端正,坐的正直。

早上有人嚼舌根的事,怎么會逃過他的耳目。姜云及雖然才九歲,但他的天賦和能力在那里擺著,就是他有心徇私,也得有機會才是。

一群不知所謂的讀書人。

“回大人,學生正是。”云及雙手抱握抬起,有模有樣的作了個長揖。

一旁的副考官微微點頭,小小年紀的農家子有這樣良好的教養,很好。

“這次的府試,你考得第一,有何感想?”副考官問道。

云及緩緩挺直了腰桿,對于考試的結果實在是意外之喜,他自認為很是不足,也是承蒙閱卷考官的手下留情了。

“承蒙大人厚愛,云及考得第一名實屬僥幸,恰巧試卷上的題都會做而已,所寫之處皆是所背,關于經義義理并未過多觸及,所以云及得此第一乃書背的不錯所致。”

云及盡量說話謙虛,生怕自己出了什么狂言妄語,惹怒了考官,得不償失。

“書背的不錯是好的,現在很多書都沒背好,徒浪費我考棚,現在我問你,何謂唯天下至誠,方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蘇徐寧問道。

“大人問誠,此言語出《中庸》,析句為人唯至誠,方可知天命,方能擁立于天下,學生認為誠以至身,誠為人本,君子言而有信才能行走于四方,擁真朋,得人世之真諦,君王有信是御下之基本,天下有誠君王有信,王道方可暢通無阻。”

云及本沒想那么多,但是日日在樗夫子高談闊論的浸染下,這樣的話他也能隨口泛泛而談。

樗夫子畢竟是當年名響一時的京官,身上的那股被朝廷渲染過的經史策論之習氣還在,也直接的影響到了云及。

蘇徐寧點點頭,道:“你還算有幾番見識,雖說得很寬泛,但不無道理,那么本官再問你,你如何看待誹謗與嘲弄于你之人?”

云及呆呆抬眸,對于這個問題,此前并未想過,他一直順風順水,沒遇到過什么挫折,對于誹謗譏諷并無經驗。

“這……”云及猶豫片刻,他腦子里想起他娘親說過的話。“有些人因為嫉妒,見不得別人好,有的人只是表現在嘴舌上,而有的人會因此想盡一切辦法摧毀,摧毀擋在他們面前的山,不敢承認別人的優秀……”娘親這話應該是講小人了吧?

云及想了想答道:“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學生認為,敢于如此嚼舌根之人皆是嫉妒心作祟,當年,學生父親故去,村里很多閑言碎語。他們嫉妒我家有比他們殷實的家產,甚至人暗中使壞,企圖謀財害命,正是由于這樣的嫉妒,導致他們的扭曲。對于誹謗譏諷之人的無端是非,清者自清,自清而非則以理服之,再者以力震之。”

請記住本書域名:。妙書屋手機版閱讀網址:.miaoshu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