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是我兒砸

第147章考核

云及端坐在馬車內,身體卻不受控制的搖晃。云及沒法子,只好抓住車內的扶手。

怎么回事今日乘坐的馬車走的是青磚平地,怎么會如此晃動云及撩開簾子,發現周圍的景象依舊是熟悉的樣子。那么問題就出現在了車夫身上了。

云及放下簾子,按捺下心中的疑惑,轉而默背《道德經》坐在外頭的車夫見車內之人絲毫沒有反應,對他嗤之以鼻。

果真是小地方上來的人,恐怕連馬車都沒有坐過,所以才沒反應。要是富貴人家,早就找他鬧了。

云及已經將《道德經》背誦了兩遍,按理說他背一遍需要半個時辰,兩遍就是個時辰。。

據他所知,驛站到扎部不過半個時辰的路,還是走的很慢那種。云及在此掀開簾子,發現他們還在街道上走著。這個地方他和娘親昨日來過,這并不是去禮部的路。這車夫有問題,他在繞圈子。

若非自己預估了時間,恐怕已經落入了車夫的圈套。

不對,車子是禮部那邊派來的,這車夫沒有上面的許可怎會做出這樣的事云及一下子找到了點。

所以考核已經開始了嗎?我又該如何脫困才能讓考官滿意呢?

云及思考片刻,決定和車夫好好的說說話。

“停車。”云及沖著門簾外頭喊道。

“小官人,我們馬車去禮部,一刻也耽誤不得,不知公子是有何急事嗎?”車夫道。

“我昨日與我娘親在此處游覽,比之上京,我們錦州的確冷清了許多,上京什么都好,可我們錦州卻也不是蠻荒之地,我們出門乘船,少有其他代步,我觀上京騎馬者眾多,車把式走的這條路是為了避免遇到騎馬者,以免兩相沖撞嗎?”

車夫一聽,便知自己的小把戲藏不住了。但他又不能實話實說,只好撒個小謊:“小官人果真是聰明絕頂。”

“車把式有心了。”云及在心里翻了個白眼,將窗簾掛起。車子還在行進當中,就看接下來了。

既然已經被識破,自然就不可再走老路,車夫規規矩矩的將車子停在了禮部的專門辦公院子。這車子里的人實在太過于警覺,他是招架不住了,且看后面。

“小官人,到了。”車夫率先跳下了馬車,隨后從車里抽出一把凳子,放在馬車旁。

云及順著從車門處走下來,落到地上。他站定后,抬頭看上方的匾額,上著兩個大字“司禮”。

這便是禮部了。

云及打開包袱,拿出里面的盒子,雙手托著。門內立即有人出來,站成兩排。

今日云及所穿的衣裳是黎清設計裁剪,姜氏縫制的交領青衣,標準的學生裝扮。仔細看衣裳的繡飾是經過細心處理的,袖口邊的繡紋暗暗藏著,叫人不太能看得出來,但又覺得與其它的不一樣。

云及一步一步走上臺階,走近門內。

“大人,錦州姜云及到了。”小吏拱手垂腰通報道。

左青葵大手一揮,道:“讓他進來。”

這屋子里放置了四五把椅子,還有茶幾桌案,顯然不是為一個人而準備的。

左青葵朝里屋喊了一聲:“都出來,我們等得人到了。”

里屋走出來四個年輕人,長相各不同,卻身著一樣。這身衣裳代表著他們的身份,他們穿著的是國子監監生常服。

“老師。”

四人一齊向左青葵行禮,左青葵半瞇著眼睛揮了揮手道:“免了,按計劃行事,若是這姜云及表現的好,官家也是要見上一見的,別再我們這兒除了紕漏,叫官家生了氣。”

“是,學生知曉了。”三人落了座,左青葵坐在正中間,正C位。

“錦州姜云及到。”外面小吏高喊出聲,隨著他聲音的落幕,云及的身影逐漸出現在門口。

他一進門,手上的盒子便被一旁的小吏給接了過去。小吏將盒子打開給左青葵看了一眼,確認了云及的身份。

小吏又將盒子給閉上,放在一旁。這道旨意待云及考核完畢之后是要帶回去的,只不過令牌須得留下。

“草民姜云及拜見禮部尚書左大人,左大人安。”云及跪在地上給左青葵磕了個頭,隨后站起身來,又給左青葵作了個揖。

左青葵心中的小人兒正在點頭,不過他表面上依舊嚴肅。

之所以云及不問候其他人,是因為他們沒有穿官服而是穿的一身青衣,想來都是一樣的人了。

“你就是姜云及?年十歲,已經拿到了秀才身份?”還未等左青葵發言,一旁的學生一號就已經按捺不住心中的小激動率先甩出了話來。

“學生正是。”云及道。

云及被五個人形成了半包圍,一個人站在中間,起初他還有點小局促,后來逐漸變得放松起來。

娘親說過要淡定,處變而不驚,他一直牢記著呢。

“小小年紀,真是后生可畏啊。”學生二號忍不住夸贊道。他已經四十二歲,歷經二十余年的苦讀,才走到了如今這么個位置,做個監生。卻沒想到青出于藍勝于藍,他這個前浪就這么被拍死在沙灘上了。

“咳咳。”左青葵見自己的學生如此猴急,不由得汗顏了一把。這樣的場合,明擺著誰先開口說很多話誰輸了嘛。

這幾個不懂事兒的,看來是嫌棄作業布置的不夠多。

見自己逾越了,監生們趕緊住了嘴,將即將飛出喉嚨的話都咽下去。

“姜云及,接下來我問你答。”左青葵道。

云及道:“是。”

聽蘇徐寧大人說童子舉不是筆試嗎?怎么到他這里成了面試?云及壓下心里的困惑,全身心應付起左青葵的問題。

“那你聽好了,《論語》《孟子》等先圣之書你都讀過多少?”

“學生對先圣經典均有涉獵,對其的理解卻不算透徹。”云及道。

“哦?為何如此言?”

“學生三歲啟蒙,五歲開始讀先圣之書,第一本便讀的《論語》,因為年歲淺,只通背了,后來才慢慢對其進行理解,學生看書不少,消化起來并不容易,何況先圣之道足以終身有所頓悟,所以學生認為自己對它的理解不算透徹。”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xbiquge,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