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蒂成雙

202 舊事(二)

葉氏有些猶豫,只是想著前幾日定遠侯府那一幕,卻是明白這位瑞王妃是打定了主意不讓小孫氏好過了。

她雖然的侯府多般助力,卻與大房交好罷了。至于小孫氏,她也是瞧不上眼的。況且她當年與賀氏私交甚好,顧青婉只是想知曉往事,她不過是如實相告,也不礙旁人什么。

嘆了一口氣,葉氏到底是想賣一個好,只遮掩道:“這話我不知當講不當講。”

顧青婉神色一頓,便轉頭看著葉氏:“既然嬸娘已經開了口,自然是要言無不盡的。”

“那一日,我聽本家一位太太閑話,她提及你母親又有了身孕。正巧我前段時日歸寧,與你母親三個月不曾見過了,便遞了帖子去府上尋你母親說話。”葉氏瞇著眼,一邊說一邊回憶著,語氣中卻帶了一絲尷尬,“那時正是夏日,我素來脾胃弱,吃了幾顆蜜餞青梅腹內便有些疼。”

“等我回來,看到不單單是外間,便是院子里伺候的人都沒有了。雖然覺得奇怪,卻沒有多想。正想打簾子進里間,便聽到你父母在說話。”

確切來說,只有顧明禮在講話。

“木已成舟,多說無益。表妹是清清白白的女子,又是母親嫡親的內侄女,如今這般已經算是委屈她了。”顧明禮語氣緩和了一些,“你如今是雙身子,好好養著就是了,這件事情母親已然知曉,由她老人家出面再好不過。”

葉氏那一支與定遠侯府走的親近。況且與定遠侯府又是連著宗的本家。那位客居在侯府里的表姑娘,因顧老太太常帶著她走動,本家里哪一位太太不知曉。

雖然只聽了顧明禮幾句沒頭沒尾的話,卻哪還有不明白的道理。

她心驚之下,也知曉不能再聽,便匆匆避開了。

直至等了一刻鐘,又遠遠見顧明禮出了院子,葉氏這才敢進了錦匯堂。

顧明禮前腳走,葉氏后腳便進來,賀氏便猜曉葉氏定然聽了些話去。是以葉氏一進來。坐躺在貴妃榻上的賀氏便笑道:“讓弟妹見笑了。”

葉氏見賀氏臉上淚痕猶在。心下有些不忍。

她也是正室,進門比賀氏還早了一年,可如今膝下只有一個姑娘。為了生下一個嫡子,為了婆婆不再以無子為借口往顧明哲身邊塞人。葉氏這兩年尋了不少偏方。但凡香火靈驗的寺廟都做過布施。

可相比賀氏而言。她卻覺得自己幸運了許多。

不管如何,他們夫妻二人都是相近如賓。可賀氏與顧明禮中間,還隔著一位青梅竹馬的表姑娘。

方才顧明禮那番話。分明是想納了孫柔。竟然不顧原配身懷六甲,只越過了她請顧老太太做主,可見是等不得了。

許是心灰意冷,賀氏倒也不在意什么家丑不外揚了:“方才弟妹也聽到了,二老爺是想抬她進門做貴妾呢。如今就要死要活了,若是等她有了一兒半女的,哪還有我們娘倆的容僧處。”

“我是小地方出來的人,到底是沒見過世面,這世家的規矩,卻原來是這個樣子,真是讓我大開眼界了。”賀氏摸了摸自己的肚子,臉上帶著嘲樊色,語氣卻十分堅決,“但凡我活著一日,絕不會同意這樁事。大不了就鬧開算了,看是我沒臉還是他們沒臉。”

葉氏也被賀氏話中的狠意嚇了一跳,只能緩緩開導著。

賀氏到底是雙身子,加上又被氣了一場,沒一會兒便有些力不從心。葉氏見如此,只叮囑賀氏好好休養,便告辭出府了。

沒過幾日,顧明哲便收到外任的消息,葉氏跟著他去任上,自然是要在家中收拾金銀細軟,也不得空去探望賀氏。

“后來,我收到你母親的一封信,算算時日,應該是臨盆前幾日寫的。”葉氏沉吟了好一會兒,“信中提及因她態度強烈,又身懷六甲,顧老太太那段時日也不曾提起納妾之事。可沒想到快到臨盆時,顧明禮又開始咄咄相逼。”

“你母親懷疑,那時小孫氏與他已經有了首尾,且珠胎暗結,因此才這般急不可耐。”葉氏嘆了一口氣,又抬頭看了一眼顧青婉的神色,“只是她那一胎太過兇險,平日保養的又不夠,如何還能管其他的事情,只能拖著等孩子生下來再回娘家做打算。”

“只是卻沒想到,九死一生生下了存珂,到底是沒熬過去。”葉氏聲音也低落了幾分。

顧青婉盯著戴在腕上的一只羊脂白玉鐲,半晌不曾言語。那鐲子是賀氏陪嫁之物,玉質細膩,色澤純凈,是有價無市之物。

聽聞當年賀氏這鐲子十分喜愛,因為是常戴之物,小孫氏到底不敢堂而皇之的取用,只存在私庫里。

顧青婉出閣之后,這只鐲子便戴在了她的手上。不管換了什么頭面,這鐲子十之八九都是不離身的。

她用食指緩緩的摩挲著鐲子,一開口便讓葉氏有些心驚:“不知我母親寫給嬸娘的那封書信,嬸娘可還留著。若是留著的話,可否給了我,也算是一種念想。”

便是做念想,也很不必留著母親給舊友的信件。

葉氏雖然心中有些嘀咕,也知曉顧青婉要那信件不僅僅是做念想罷了,卻還是應了下來。

該說的不該說的都已經說了,也不過是多送出一封信罷了。

顧青婉見葉氏點頭,臉上便露出了歡喜之意:“上次歸寧,卻不見青泠妹妹,算一算虛歲也有八歲了罷,嬸娘合該帶著她走動走動。”

葉氏所出一子二女,長女三年前便出閣了,長子比顧存珂要小一歲,次女顧青泠還年幼,最得葉氏喜愛。

果然聽顧青婉提及顧青泠,葉氏的面上也多了幾分笑意:“上回本也帶著她一道去的,卻沒想到吹了一場風,身上有些不爽利。”

顧青婉便又把宮中賜下來的小玩意分送了顧青泠一些,只道下次帶顧青泠一道過來坐坐,又用了席面之后,才客客氣氣的送葉氏回府。

葉氏從回府那一日便惴惴不安的等著,生怕這個瑞王妃又弄出什么駭人的舉動來。卻沒想到連等了幾個月,竟然是一絲消息都沒有,不由得心下納罕。

這是后話,暫且不提,便說顧存珂即將童試了。

童試要過縣試和府試,縣試是在每年的二月舉行,連考五場,而府試則要等到四月了。院試是三年兩次,恰巧明年便有一場。只等顧存珂過了四月的府試,便直直奔明年的院試去了。

顧存珂在賀家小住,顧青婉又沒有詔令進宮,又不敢細想鄭瑞這一次的差事,便只得了空閑便往賀府跑,平日里又打發人往賀府送這送那的好不熱鬧。

二月二十六日,是顧青嫣出閣之日。

顧存珂縣試,桂葉也是二月底出閣,顧青婉惦記著這兩件事,倒是把顧青嫣給忘記了。若不是寶鈿提醒了一句,她差點就來不及添妝了。

只是顧青婉剛給了小孫氏一個沒臉,又怎么會在顧青嫣添妝時湊熱鬧的,便只托寶鈿和金釵送了一匣子首飾去了定遠侯府。

寶鈿和金釵是顧老太太身邊的丫鬟,她們二人是家生子,老太太獨獨把她們二人賜給顧青婉,明眼人都知曉要她們去做什么。

她們二人是聰明人,本就有些猶豫不定,等顧青婉把她們一家子都從顧老太太手上要了過來,便一心伺候顧青婉,不敢再生出多余的心思了。

只是顧老太太當然不會這么想,雖然不高興顧青婉打發兩個丫頭回來添妝,到底是把她們二人叫到檀松院里,細細打聽了一番。

寶鈿和金釵便揀了衣食起居這些無關緊要的說了,顧老太太想聽的,卻是一句都不曾透露。

見那兩個丫頭確實和自己離了心,顧老太太又氣又恨,卻也無可奈何,只能蔫蔫的打發她們走了。

寶鈿和金釵回府之后,倒是把顧老夫人的話原封不動的學了一遍,顧青婉只是笑笑,卻也不理會了。

及至顧青嫣回門,定遠侯府又打發人上門來請,又在前幾日把顧存珂也接回了定遠侯府。顧青婉想著若是顧青嫣回門之日她都不去的話,少不得別人要編排出來什么了。

要知道,顧青嫣可算是結了一門好親事。她夫家可是理國公府,嫁的是理國公府的嫡長子謝子然。

偏偏這謝子然,與顧三姑娘還有一段不得不說的姑娘。

雖然當時顧老夫人已經勒令封了所有人的口,可到底知情的人不少,她躲了添妝里,躲了顧青嫣出閣,若是連回門都不去的話,眾人怕都會以為她還在黯然神傷呢。

寶鈿和金釵是顧老太太身邊的大丫鬟,對那件舊事,卻還是隱隱知曉幾分。雖然知曉顧青婉的性子,卻還是有些惴惴的。

顧青婉便笑了起來:“快啟程吧,有人正等著看戲呢,若是咱們不去的話,她們可是會失望的。”

金釵吶吶了半晌,都沒說出話來。

“走吧,既然她們想看戲的話,我便排一場大戲給她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