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民國明珠

390后發家庭的先發優勢

麥先生嘴巴微微的張開,目光嚴肅又鋒利,一直盯著那個伙計出了門,才用手彈了一下自己的灰布長衫,嘆了一口氣說:

“如今這些伙計們,規矩是大不如從前了,不要講大清國,就算是民初的那陣子,給一毛錢的賞,伙計都是要趴在地下,磕頭謝賞的。”

小毛頭的爺爺很迎合的接了一句:

“麥先生是個文明人,最講禮數的。我們小百姓買東西,都是有一文算一文,就算是另要賞錢,也是提前講好的。”

麥先生聽了這話,才真是身心的暢快,就算盛夏天氣,冰水澆頭也不及這份舒爽。就算寒冬天氣,春風十里,也不及這份美好。

在他們喝酒的小方桌邊上,站著五六個高高低低的小毛頭。都是眼巴巴的看著,兩人把酒菜分割了一下,每個孩子一小塊,剛才出門跑腿的一個,給半塊鴨腿兒。打發這群小孩子四下散開的玩去了。

那一毛錢如果不打賞給伙計,分散給這幫小毛頭們,應該得到的效果會更熱烈一些。但是現在失誤已經造成,只好下次注意了。

總的來說,這場酒是勝利的酒,是成功的酒,麥先生詳細的科普了一遍大董鴨子吃法的巧妙,滋味的美妙,覺得他已經充分的在這戶做工人的鄰居面前,展示了應有的體面和闊綽。一只鴨子的大手筆,三種吃法的精細考究。

到天要黑不黑的時候,工人鄰居的夫妻兩個一起回來了,一個手里拎著包,一個手里捧著罐子。

“恰好路過大董烤鴨店,順便要了一只鴨子,上次吃過椒鹽的骨頭了,這次鴨架子就讓他熬成了湯,正好再炒一份青菜,就齊活了,晚飯也不用做。”

麥先生覺得自己的臉。是一種僵硬的狀態,他打著哈哈,走回自己家里的房間,站在窗戶邊上。被窗簾子半遮半擋著,看著天井里,各家各戶的準備晚飯,滿滿的煙火氣。

麥太太走了進來,拉亮了白熾燈。看見她先生站在這里,立刻說道:

“你在看窗簾嗎?咱們這些鄰居,七戶里倒有三戶是扯了新鮮的彩虹公司布窗簾,這一份錢,無論如何也是省不得了。”

麥先生立刻說道:

“你不是說現在布料是便宜的嗎?既然這樣,不多幾個錢的事情,那里省儉不出來,你明天就去扯吧。”

大約是因為吃了一下午的酒肉,麥先生胃口里堵著厲害,晚餐也沒有吃幾口。奇怪的是,不光胃口堵得厲害,心口上也十分煩躁。

吃過了飯,拖著沉重的腿兒,走去書桌那里,坐下發呆。麥太太和先生舉案齊眉,最是知心知意,所以跟過來問他:

“看你這樣子,了不得,別是生病了吧。”

麥先生擺手:

“不要緊。我只是在想一些事情!”

“想什么事情那,給我說說!”

麥太太拿了一只竹筒杯,給她先生倒了茶。

麥先生是樂于和她太太溝通一下的:

“按我近日以來的所見所謂,不管是街面上。還是我們辦公廳里的議論,這個做工的、伙計什么的,工錢提升實在是太過厲害!”

麥太太立刻接口說:

“是啊,她們的吃穿用度,和咱們也差不了什么了。”

麥先生擺手:

“吃穿也就算了,看他們的精神氣色。談話的風度,竟然也都是不錯的。”

麥太太注視著她先生的臉,麥先生看著他太太的臉。夫妻兩個沉默了片刻,忽然同時嘆了一口氣。

因為別人過得好了,他們就嘆氣了。這貌似非常不可理喻。但是深入的剖析一下人性,這簡直就是最科學的道理。

人類就是一種喜歡攀比的動物。當別人都站著的時候,你能有一把小凳子坐,那就是爽歪歪。當別人都喝稀粥的時候。你吃一碗撈面。那就是爽歪歪。當別人都在啃雞腿兒的時候,你也啃一只雞腿兒,那就沒啥幸福度。

麥家是個小有資產的知識分子文人家庭,他們屬于小文人階層,理所當然的,是應該比工人小民家庭更體面闊綽一些的。在過去的幾千年里,一直都是這樣的規則。

最后還是麥先生比較開通一些,他喝了一口茶:

“我們家,今年的日子也很是過的。”

麥太太坐直了身體,抬頭望著窗戶的方向掃了一眼:

“也強不了太多了!”

目前還是要比那些鄰居更富足一些的,可麥太太就是有些不自在,這其中有種科學的理論,叫做后發家庭的先發優勢。

一個一直保持著經濟優勢的家庭,她們家每次在是社會上更新了生活物品,都會購入。另外一個經濟略微差些的家庭,她們用跳躍的方式來購入。

前者家庭購入了一代窗簾、二代、三代、四代、五代。他們的第五代窗簾還是六成新,扔了可惜的時候。

后者家庭購入了二代窗簾、四代、六代。這樣猛地看上去。六代的窗簾要比五代先進體面了很多。

這個就是后發家庭,反而有先發的優勢的具體體現了。

民國時代,日用品的革新非常快,這個理論的表現就非常的明顯。工人家庭在每個月能夠準時足額的拿到薪水之后,生活水平立刻開始明顯的靠近小文人小資家庭了。

麥先生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在房間里來回度步了幾次,終究是有些無可奈何,他覺得自己這輩子也就是這個樣子了,不太可能有明顯的長進。這里面有另一種科學的理論,叫做職業上升的天花板。麥先生遇到了天花板,跳不上去,另一方面,原本不如他的人已經追了上來。

過了幾天,鄰居小毛頭的爺爺回請麥先生喝酒:

“地道的竹葉青兒,勁頭兒有些大,不知道麥先生能不能吃得慣?”

麥先生笑著拱手:

“怎么吃不慣,酒水還是要烈性一些的好,痛快。”

他們依舊在天井里擺著小方桌喝酒,下酒菜是一只燒雞、一盤子蜜汁藕片兒。一直喝到麥先生的臉膛有七八分的紅了。

忽然有一個關系交好的友人上門來找他:

“你怎么已經開始喝上了,早幾天不是約好了嗎,今天去老孟家里。”

麥先生用手拍了腦袋:

“是啦,是啦,你看我這個記性!”

幸好跟鄰居老爺子的酒局也算到了尾聲,麥先生拱手老爺子道別。攜手來找他的友人,出門叫了黃包車,講好了車錢,一同去另一個友人家里吃酒。

……(未完待續。)

書友:

小說章節“”由(吧)轉載于網絡。

AllRightsRe色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