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錦字錄

第三十一章 指點

姜云把自己的猜測說出,眾人皆以為這或許正是此事之關竅。

人逢絕境之所言多半不假,幕后之人手段狠辣,之所以不以利誘,反而恃狠威逼,想來他想要的,便是這一份“真”。

這幾名女子見了外人,反應竟如此劇烈,可想而知她們究竟經歷過什么。對方的手段不算精妙,但焉知他沒有后招?若這只是一個開始,那還有多少人將因此受難!

明燎與明瀾眸中皆有滔滔之怒,京城之中,天子腳下,竟有人做出如此惡行。無論此人想做什么,都不該將主意打到無辜百姓身上。

此為大忌,已然觸及底線。

姜云緩緩說道:“還有一事。”

她慢慢地將目光轉向殿外。佛堂之外天光大亮,昭昭白日攬照初春,僅僅幾步之遙,便是一派欣欣向榮之景。

姜云的模樣極為認真,像是要將這道光刻進心里:“這位大娘說,我身上有佛光。”

妙空也不見了先前的溫和:“這幾位女施主,不像是中毒的模樣。”

若說方才的他是渡難的佛陀,此時的妙空怒目圓瞪,便是懲惡之金剛。

其他人都順著姜云的目光瞧過去,他們和姜云一樣,也在尋找可能會有的機關。若這婦人并非胡言亂語,也不是被某些毒物蒙昧心神,那就是對方使了巧施手段,才給旁人造成這般錯覺。

唯獨見慣了這般伎倆的賀周冷笑一聲:“沒那么復雜。”

他的聲音愈發冰冷,儼然是動了真怒:“對付普通人,最多一兩日就足夠了。把她們困在不見天日之所,斷水斷食,再挑個日頭盛的時候放出來,遇上任何人都能看出一身明光。”

眾人齊齊陷入沉默。賀周所言之事,他們大多未曾見過,但僅聽描述也知道那該是何種慘像。縱然在場的皆是心智堅定之人,卻也難免為之震驚。

明瀾略一思索:“護國寺依山而建,大殿所在之處正攬霞光,從山路之上仰觀正殿,的確容易形成誤會。”

他不忍繼續,但旁人已然明白明瀾要說什么。此乃建寺立塔之時常用的技巧,并不算難以看破。能被這樣的手段唬住,便證明她們的心智,已經徹底糊涂了。

賀周又道:“我們人手不多,當下只能暗訪,以免打草驚蛇。其余護衛已經把住山門,追查可疑之人。若對方混跡于香客之間,并無逃竄之意,恐怕只能等她們醒來再行指認。但此事不宜傳揚,興師動眾,恐生異變。”

他所言之意,眾人心中有數。前幾日的祥瑞風波尚未平息,此事若再泄露,又不知將傳成什么樣子。

姜云跟著分析道:“賀將軍言之有理,但,對方也可能根本不在寺中。”

明瀾也露了三分鋒利:“她們未必見過幕后之人的真面目。而且此人行事狠毒,縱然見過,以她們的傷勢與心智來看,也未必能記住多少。”

在場的都是穩重人,護國寺的僧侶也多半不是尋常人物,各方都在打聽這幾名女子的來路,然而至今不見回報,想來便是根本無人與她們同行。

今日來的是儲君、重臣,縱然再低調,這一座山寺里也有無數雙眼睛,沒有多少人能逃過他們的追查。

幾人你一言我一語,將此事的內情拼湊大半。他們心里清楚,此事絕非輕而易舉能夠查清。

在場身份最高,年紀最長的明燎,除了最初的詢問之外,竟然再沒有說過一句話。

直到旁人結束討論,不約而同地看向他,明燎直接做出決定:“太子妃隨孤面圣,瑾之且留于寺中。稍后請來大夫,將她們的傷口重新包扎,暫且將這幾人安置于襄王府。二弟在府中聽候消息,等陛下傳召。”

他說得果斷,眾人只停了一瞬便紛紛領命。明燎的安排面面俱到,算到了種種可能,也照顧了在場所有人,包括傷者,亦包括襄王。

明瀾垂首低聲道:“謝殿下。”

明燎應了一聲,攜姜云當先離去。賀周的目光在明瀾面上掠過,也不曾再多說。

馬車來得徐徐,走得匆匆,姜云幾乎能聽見簾外驚風。

她看向已經恢復平淡的明燎:“您信襄王?”

明燎失笑:“他不至于蠢到自毀前程。”

姜云輕嘆:“殿下明知我并非此意。”她慢騰騰地斟了一杯茶,見明燎無意,就低著頭淺抿一口,而后才說道,“襄王既出現在護國寺,此事便不會是他所為。然而或許將有許多線索指向襄王府,不知他會如何處置。”

他是個極佳的栽贓對象。

明燎沒有接話,靜靜地看著她。直到姜云下意識繃直身子,他才意味不明地問道:“緊張?”

姜云后背更僵,他似乎總能看穿人心。

明燎輕笑:“沒什么可怕的,待見得多了,也就習慣了。”

姜云低垂眼簾,往常她不會與明燎爭辯,但這一句話,姜云卻忍不住反駁:“殿下見得多,可曾習慣了?”

她堅定地說道:“殘忍嗜殺,欺辱百姓,為一己之私牽連無辜,殿下可能習慣這樣的事?”

明燎神色深沉,眉目間愈發冷淡:“這就是成為太子妃的代價。”

姜云皺著眉,正要開口,卻被明燎直接打斷:“倘若這幾人中,有誰因此身故,姜云,你就要背上她的命。”

“待何時你習慣于背負旁人的性命,才算是大雍的太子妃。”

姜云的話頓在喉嚨里,她意識到自己錯會了明燎之意,明燎之言也深而緩地墜入她心底。

她不習慣的不是生死,而是無辜之人因她而死。

在明燎銳利的眼神中,姜云深深闔目:“謝殿下指點。”

明燎倒有些不以為然,最近對他道謝的人未免太多,然而……他半倚在坐上,忽然笑出了聲:“你道襄王為何謝孤?”

姜云答道:“您給了他一個自證清白的機會。”

此事與明瀾絕無關系,但他現身護國寺,卻也顯得頗為唐突。雖然明燎不曾將行程公之于眾,但也沒有刻意隱瞞。知太子會于近日拜訪妙空大師,諸王與百官本該避嫌。

遵從太子之命,保護涉事之人,安安靜靜地等皇帝傳召,與襄王而言,算是最好的選擇。

明燎低嗤道:“他在謝孤,給了他推脫婚事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