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錦字錄

第六十二章 維護

賀周的目光在姜云面上停了幾息,忽然笑出了聲。

待姜云略含好奇地看過去,賀周道:“殿下真是不客氣。”

明燎慢條斯理地回答:“人盡其才。”

賀周聞聲挑眉:“太子妃的麻煩夠多了,殿下就當真毫無憐惜?”

明燎輕笑:“瑾之此言,就小瞧了太子妃。”

姜云失笑,輕輕低下頭,不參與這兄弟二人間的機鋒。她手頭之事的確不少,但繁雜事務環環相扣,歸根到底,也不過一件而已。

自太子大婚起,京中發生的種種變故皆為黨爭,在日復一日的陰謀詭計并不新奇。

剝絲抽繭細察之,終究也只是朝堂歲月里,一樁平平無奇的小事。

這番話若是從其他人口中說出來,難免有爭權奪利,排擠同僚之嫌。賀周自然不是這樣的人,所以姜云選擇靜觀其變。

而賀周面上隱有風云積聚,他深深看向明燎,直言不諱:“襄王到底在查什么?”

不等對方回答,他又急于追問:“和我有關?”

明燎緩緩道:“你以為,襄王會蠢到在這種時候將矛頭指向你?”

賀周冷嗤一聲:“當然不會,那殿下何必遣我出京?”

“瑾之性情如火,偶爾卻也該緩一緩。”明燎笑著搖了搖頭,“太子妃與陵陽侯府的關系不是秘密,而瑾之也另有重任,將此事交給她,豈非皆大歡喜?”

賀周已有三分不耐,他卸了力向后一仰,再次倚住樹身:“罷了,臣領命。”

他無疑是最了解明燎的人,東宮的家務事不容置喙,明燎的決定也不會更改。無論太子言中有幾分真,幾分假,賀周都找不出質疑的理由。

旁聽了許久的太子妃這才開口:“姜云領命。”

被明燎激起的閑怒無從發泄,賀周態度陡轉,平靜地說道:“你不惜以苦肉計逼我回朝,又在多事之秋命我離京,怎么,太子殿下,終于肯相信我了?”

他竟不顧姜云在場,直直說出了本不該告訴旁人的事實。

然而時至今日,姜云早已不是在京中無家無族,無親無友的外鄉人,對賀周無意間透露出的真相,她本就有些猜測。

故而賀周話音一落,她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難怪長戍北地的少年將軍,會在賀家案發之前回到京城……

明燎沒有計較他的冒犯:“瑾之心中已有答案。”

賀周怒急反笑:“進退有度,洞察人心,不愧是太子殿下。”

明燎坦然任他指責,仿佛一切本該如此。

姜云稍稍皺起眉。

信任二字對他們兄弟而言從無異議,他們爭的已不是眼下之事,也不是賀周回京的內情。

偌大庭院再次寂靜,直到明燎扶案起身:“這件事到此為止。”

賀周提步就走,竟不等明燎允準,也不曾向他告別。

分明是習以為常的事,姜云卻忽然緊了神。

明燎只笑了笑:“走吧。”

輕風依舊如歌如訴,在兩人身邊化作春聲。

走出將軍府那一刻,姜云下意識回身望去,敞開的朱紅大門之中空曠清冷,當世名將的府邸之內,竟從來見不到伺候的人。

賀周身上的秘密也不簡單。

“太子妃在想什么?”明燎一身淡然,方才的短暫交鋒未留痕跡,“你不是第一次來,現在才起疑,是否晚了些?”

姜云坦然答道:“您不惜被賀將軍誤解,也要勸他回到邊關……”縱然左右無人,她仍先環視四周,然后壓低聲音貼近明燎,“襄王在查舞弊案?”

謝遲筠身后,有兩批人。

賀周只知這女子劍指襄王府,卻不知與謝家所涉之舊案尚未結束。

舞弊案的首惡當為賀家,而昔日幫兇之中,也還有人未曾歸案。

“未必。”明燎攜她登上馬車,坐定才答,“此事錯綜復雜,不見得能一舉切中要害。但追查下去,結果難測。”

所以他不愿讓賀周經手。

姜云若有所思地輕輕頷首,聯想到明燎的反應,浸在她眉眼之間的凝重越來越深。

“姜家……陵陽侯唯利是圖,這樣的人或許貪功,但不會無由冒進。”姜云凝神分析,“既然有利可圖,他不會怕開罪于東宮,但……”

明燎方才就想到了這一點,他淡淡接上姜云的話:“他不會做出頭之鳥。”

“是。”姜云輕聲道,“一無姻親,二無新主,他就算想做陛下的刀,也總要給自己留下后路。”

若是其他人倒也罷了,陵陽侯府樹大根深,完全不必在一條注定兇險的狹路之上埋頭奮進。一朝天子一朝臣,太子不過二十余歲,焉知沒有復起之時?

如姜家這般名門,怎么會在形勢未明之時匆忙站隊。

何況,以如今的局勢看,謀逆案對他毫無影響。且不論賀周,至少皇帝對太子的信任,沒有因此損失半分。

大雍的皇帝和太子都對賀家的意圖了如指掌,此案由誰來查,對他們來說并無不同。

若非明燎意在趁機試探旁人之心,他恐怕不吝親自動手清理門戶。

姜云的聲音越來越沉:“陵陽侯似乎認定了您絕無東山再起之日。”

“而且姜勵急于求成。”明燎眼底也漸漸浮出冷色,“襄王此舉證明,陵陽侯府和謝遲筠必有關系。”

姜云稍稍垂首:“賀將軍言之有理,姜家沒有針對襄王的理由。”

先是東宮,而后是襄王府,姜勵絕不可能同時得罪皇帝膝下兩位愛子,除非他意在謀反。

明燎平靜地開口:“瑾之對此毫不知情。襄王或許查錯了方向,但仍不能讓他搶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