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運小農女

第二百四十章 青平縣(上)

(女生文學)

六月二十日一早,天蒙蒙亮,袁氏便起來了。

刷鍋洗碗,燒火做飯。

趙善川一家子吃了早飯,紛紛收拾立整后,全家人坐上套好的牛車去趙福祥家門口等待。

趙福祥正坐在屋里和李氏等人吃飯。

見趙善川一家人過來,忙出聲問道,“老二,吃過早飯了?家里熬了骨湯,快喝一碗歇歇。”

趙善川見狀,忙擺了擺手,“不了,爹,娘,我們出來吃了飯,就不進了,在門口等你們就成。”

說著話,趙善川本本分分的坐在牛車上未移動。

趙福祥見狀,忙和李氏對視一眼,不自覺的,兩人都抓緊速度吃飯。

沒讓趙善川等太久,很快,趙福祥架著家里的騾車,載著李氏和趙善行一道出來了。

“爹,小五兩口子呢?他不是說也要去城里瞧瞧,咋不見人?”

見沒看到趙善宇和周錦,趙善川忙撓了撓頭,問了嘴趕車出來的趙福祥。

趙福祥沒說話,一旁的李氏倒是補了一嘴,“小五兩口子前些日子剛進了趟城,晃了一圈回來就說自己尋了個不錯的買賣,這不,今日早早去了于里正家,還沒回來,怕是不會進城了。”

“算了,不用管他,”趙福祥趕著騾車與趙善川并行,“眼下家里又不是沒有趕路的牛車,他們兩口子想去,自己就去了。”

趙善川琢磨這話也對,算上從上哇村帶出來的和路上買的,家里一共五頭牲畜,除了小四,每人都分了一頭,平日要用個車啥的,也確實方便。

何況草甸村距青玉縣不過二十里的路,成人來回只需要半天,趕車只半個時辰左右,這么一想,倒也不用非湊到一起進城。

“爹,小五那邊既沒事,那咱們就快些走吧,”

趙善川說著,臉色還帶著一抹要進城的興奮與激動,“我聽說,這幾日,青平縣城開了一個叫什么博覽會的活動,好家伙,比青平縣的集市還熱鬧,到處都是賣東西的不說,好些還是從郡府城和更南面帶過來的,咱們眼下得了空,可要好好瞧瞧。”

“是嘞是嘞,娘,我聽村里的其他人說,那個叫什么博覽會的地方還賣那種特別好用的布料,不僅輕薄,穿在身上還很舒服,”袁氏一邊說著還不忘伸手比劃,“頭兩天,我們隔壁家的那位嫂子還特意拿給我瞧來著。”

不僅如此,這段時間,村里的人進城的不少,同時也買了不少城里的好東西回來。

袁氏有的時候過去忙活,都會被這些買了新東西的婦人逮住拉著顯擺,好家伙,把她饞的夠嗆。

所以自從得知今日她也要進城后,袁氏帶了不少的銀錢,目的就是想多買些。

“你說那布料,我也瞧見了,確實不錯,家里的人確實需要做身新衣服,”李氏點頭,心說南面這面的溫度都很高,所以從家里帶過來的棉襖羽絨什么的在南面確實沒有北面適用。

何況他們一路逃難過來,穿在身上的衣服的都破損的差不多。

眼下進城,確實該好好采買采買,收拾收拾。

李氏當下便決定了,今日除了有關鋪子的租賃和去鐵匠鋪定制工具的事,她也要好好逛一逛那什么博覽會,爭取多買些回來。

對了,到時順便看一眼兩個閨女,也有送的出手的物件。

接下來的這一路,眾人都是一直交談。

也就半個時辰的路,竟也快速的過去了,尤其是他們坐牛車,感覺要更加輕松。

早在去草甸村的時候,他們就來過青玉縣。

只不過那個時候,他們只是看了外面,并沒有真正的走進去。

所以眾人雖然感受到了青玉縣的龐大與氣派,但到底沒什么實質性的感受。

不像眼下,他們排隊進城,走在青石板鋪鑄的小路,看著街邊兩旁高層建筑,干凈整潔的街道,以及身旁衣著整潔的叫賣攤販,這一切的一切……都讓他們沉迷。

原來,這就是青玉縣!

“雖比不上夜庭郡繁華,但也不差,尤其是,這里比之長樂縣,簡直天壤之別……”

趙福祥忍不住感慨出聲,而他的話,也得到了眾人的贊同。

無一例外,眾人的神色中滿滿都是驚艷。

但他們很快反應過來,站在道路中央不好,看了眼周圍,趙福祥忙帶著人來到了一處拐角。

趙善行反應過來,沒有廢話,直接說明情況先行離開。

此次他跟隨眾人進城,最大的目的就是學堂考試。

在這一段時間里,趙善行也沒有閑著。

不僅已經找好了學堂,并且還花了銀錢在青平縣城買了一處一進的房子。

不出意外,他今日過來,短時間內也不會再回草甸村,他要留在城里學習,以便參加今年九月份官府學堂舉辦的入學考試。

直到來到這里,趙善行才恍然明白過來,這里的學堂與北面學堂的巨大差異。

單說雙方入仕的時間,就完全不一樣。

北面可以說是完全的研習前朝科舉選拔,且殿試要三年一次。

而在南面,光是進入官府創辦的學堂學習,至少四年,若是想要走的更遠,便要六年。

這也和南面的科舉改革有很大的關系。

這場科舉改革暗中持續了十多年,也是從五年前開始,南面的統治者將其放在了明面上。

眼下若是能成功進入官府的學堂學習,那么這類學生,就會四年制和六年制兩種學習方式。

只要通過四年制并且合格的學生,就可以擔任部分官職入仕,只不過這類學生,擔任的多為一些基層小吏,很難有更好的發展。

如果繼續學習,通過六年制且合格的學生,則是會進入朝廷,這一類人,則會有的更遠,甚至封侯拜相。

而想要進去官府學堂學習,首要的一點,就是要通過每年的九月一場考試,只要是考過的人,才能入學堂學習。

這只是第一步,進入之后,還有更為嚴格的測試等著他們。

只有通過學堂的所有測試,并且拿到能參加結業考試的資格,然后通過每年七月份的結業考試,才能算得上這一年學習合格。

且,學堂學習,每一年,都有一次這樣的考試。

如果七月份的考試不通過,那就需要本人留級一年,繼續學習這一年的內容,明年考核。

這其中,還有三年不過者,直接清退處理。

這也可以說明,官府的學堂真的要求嚴格。

趙善行學習很好,但因為他并沒有取得什么秀才身份,所以他只能先參加今年九月份官府學堂舉辦的是入學考試。

成功通過,再讀上小一年,然后和明年七月份的結業考試,當然了,因為年紀限制,他和學堂里的其它考生一起考的是四年制的結業考試。

都通過,他可以繼續學習,然后參加后面六年制的結業考試,然后順利進入南面的官場。

當然,若是不成,他便只能努力一年,明年繼續再考取。

對于秀才頭銜,趙善行雖偶有后悔,要因此耽誤一年時間,但他也知道多來這一年,他也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對今后進入官場更加有利。

尤其是,南面考核的知識側重算術與演算,但策論與謀算也并不會忽略,他直接參加,并不一定會過。

眼下,時機剛剛好,這樣的發展也符合他的心理預期,他倒是沒有什么失落。

對于趙善行的打算,趙福祥等人都是知道的。

所以,在聽完趙善行說的話之后,李氏盡管不舍,也只是多囑咐了兩句讓趙善行好好照顧自己,又言語到銀錢不夠,記得回家取用。

趙善行點頭稱是,同時笑著安撫李氏和趙福祥兩人。

一旁的趙善川見狀,也適當的也關心幾句,兄弟兩人順勢說了會話。

見聊的差不多了,李氏這才打斷眾人的對話,執拗的將人送到巷子口,面露不舍的目送其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