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島家族的誕生

第444章 【互相算計】

Hi,賬號:夜間第444章互相算計第444章互相算計→:、、、、、、、

九龍倉集團的會議室。

林志超主持了會議,他首先說道:“將我們手中的黃金售出,套回現金,本月就完成(10月)。”

早在去年12月,九龍倉集團便在林志超的安排下,從香港金銀貿易場及海外金商手里,投資了5000萬港幣的黃金現貨,當時的國際黃金價格是165美金每盎司。

而上個月國際黃金還是215美金每盎司,本月(10月)已經暴漲至240美金每盎司。

行政總裁托尼·丹克說道:“這個月國際黃金暴漲25美金每盎司,這筆投資僅十個月時間,我們就收益40以上。”

會議室的管理層,頓時敬佩的看著林志超。

林志超則平靜的說道:“5000萬港幣去賺2000多萬港幣,用時十個月時間,這個回報率在此時的香港,只能算是還算不錯的水平。就拿我安排九龍倉集團參與‘淘大花園’這個項目來說,我們支出的資金僅1個億,每年40的收益絕對沒有問題。”

大家頓時鼓掌起來。

原本陷入困境的九龍倉集團,此時已經是處處開花,情況開始好轉起來。

炒黃金,賺了2000多萬;參與‘淘大花園’項目,每年可賺4000多萬;就連九龍倉集團旗下的租金收入,也開始增長30以上。

淘大花園項目,是在占地22.6萬平方尺的土地上,修建4800個住宅單元和一個商場;長實、恒隆占股35、九龍倉集團占股30,總計投資9.5億港幣(地價2億補地費建筑費稅費等)。

按照一個住宅單元的平均售價為28萬港幣,再包括商場,差不多就是14億的銷售額,也就是5.5億的利潤。九龍倉集團可以獲得1.65億港幣的利潤,四年時間全部回籠,正好每年4000多萬收益。

托尼·丹克此時說道:“以前九龍倉集團只發展‘收租物業’,導致資金運轉不暢。如今租售業務同時發展,擺脫困境很快。”

這位洋人總裁,并不是怡和系的人,所以當初第一時間‘倒下’林志超。而林志超也看中托尼·丹克的能力,所以非常信任的使用他,當然海港城項目還在發展中,所以倚重這些洋人管理層。

不過,九龍倉集團并不是真正意義的洋行,所以將來也無需大量使用洋人;所以,新進的職員和管理層,將會以華人居多,順理其章完成‘換血’。當然,也不是不用洋人,只是華人比重要提高很多而已。

接下來,林瑞海做了工作匯報:“董事長,經過我們一年的規劃和分析,發現香港電車總廠(銅鑼灣)的商業前景非常大。倘若開發出兩幢一流的甲級寫字樓,再在旁邊開發出一個16層的高層購物中心,那么這個區域將成為素有零售商業區——銅鑼灣的核心商業地帶.”

有林志超的指點,林瑞海的工作方向不會錯的。

所以他的工作匯報,得到了所有高層的驚喜,畢竟一開始只是想修建一些住宅樓,簡直是暴殄天物。

林志超點點頭,但隨后說道:“這個項目緩一緩,放在八十年代去做,海港城還在開發中,集團資金也有限制。”

所有高層都點點頭,既然有這個項目在手,自然不愁它跑了。根據實際財務情況,做出最好的判斷,才是正確的。

林瑞海說道:“好的”

眾人聽著父子倆的工作交談,明白老板培養兒子之心。

實際上,今年26歲的林瑞海,已經在商業上地位很高,擔任著:亞洲航運總經理兼執行董事、九龍倉集團的副總經理兼執行董事、環球集團副總經理、亞馬遜商業地產公司副總經理(曼哈頓寫字樓)。

如今的林氏家族,已經有五個第二代男性可以獨擋一面,成為林志超的得力助手。故此,林志超也是少了很多顧忌。

結束九龍倉集團的會議后。

林志超、林瑞海父子倆乘坐一輛車,朝著港島走去。

“真是一晃三十年時間,香港真的是每時每刻都在變化。”林志超看著車窗外的繁華景象,發出感慨。

“父親珍藏的照片、錄像,真正詮釋了香港變化之快。聽外公他們講,父親從三十年前開始,一直是對香港極其有信心,從未動搖。”林瑞海好奇的問道。

“嗯,從未動搖,但當年我們又能去哪里呢!海外歧視嚴重,內地臺島不適合,唯有香港最合適。既然如此,何不對香港有信心,并留下來建設它呢!”林志超說道。

事實如此,他對香港發展的貢獻,還真是巨大。這些年來,他的航運業養活著近一萬的白領、藍領;他開的工廠,相當于養活著3以上的人口(含關聯工廠)

而這些‘貢獻’,是前世幾乎沒有的,是從海外搶到的業務。所以相比較同一時期的香港,這一世顯然香港更發達一點。

而接下來,林志超還會發展文化戰略、科技戰略,將會為香港做出更多的貢獻。這里是他的大本營,一定要打下堅實的基礎,將來就算再怎么變,也不至于被新加坡碾壓。

區區一個幾百萬的人口城市而已,帶不動是不可能的。

“對了,亞洲航運的債務率降低如何了?還剩下多少船?”林志超隨后問道。

“現金流超過債務了,凈現金流差不多是1.6億港幣.目前僅剩下160萬噸,18艘船,其中包括5艘VLCC油船。這些船只,都租給我們忠實的客戶,短期內不宜再出售。”林瑞海頗有些臉紅的匯報道。

兩年前,他還信誓旦旦的要發展亞洲航運,沒想到父親在一年半已經開始布局減船。若是按照他的想法,這家企業以后說不定會出現大問題。雖然此時航運危機不明顯(日本輪船是經營不善),但他相信父親的眼光。

“嗯,差不多了!如今,環球航運僅剩下25艘VLCC、ULCC油船,總計噸位650萬噸。再加上亞洲航運160萬噸、華星貨柜運輸約百萬噸(實際按柜計算船東)、隆豐投資50萬噸,我們的船只也只剩下950萬噸。基本上完成減船第一步,后期根據情況繼續調整。”

“父親,聽說董浩云還在瘋狂造船,包宇剛倒是在減船了,看來大家的意見不太統一。不過一些小船東,倒是開始慎重起來。”林瑞海說道。

父親還是有影響力的,至少一些中小船東已經不敢擴張了。

“我在多個場合表示過,航運業已經出現拐點,在傳媒上也這樣描述過。聽不聽在于大家,我只是希望八十年代來臨時,香港船東可以少受一些損失。”

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圍,提醒大家,已經是林志超的大胸懷了。

回到環球集團。

林志超在辦公室里,思考著一件事,環球集團的賬上,還躺著60億港幣出頭的現金。

在19711973年,環球集團賺的錢,都被林志超納入維港投資;而從1974年后,環球集團則為林志超帶來了65億的利潤(包含炒石油的10億利潤),隨后在亞馬遜商業地產、九龍倉集團上花掉了35億港幣,剩下30億港幣。

但最近一年半,環球航運、寰宇航運出售了1150萬噸的船隊,為林志超個人又帶來36億多港幣的利潤。

實際上,僅遣散海員,林志超就多掏出兩三億港幣的現金,這些錢實際上他可以省下的,不過林志超覺得值。

這六十五億的現金,林志超準備將60億,納入家族辦公室或維港投資。

畢竟環球集團已經上岸成功,目前已經形成環球航運(含香港航空、亞洲航運等)、九龍倉集團、亞馬遜商業地產的三足鼎立局面。

倘若環球集團需要繼續發展,也不會有資金的障礙,畢竟集團負債率幾乎為零,而航運盈利兩年沒有問題。

一個月后。

林志超招來林瑞寰,詢問道:“和記黃埔的股權收購進展如何?”

林瑞寰立即認真的匯報道:“這個月(11月),受到利息上升、金價急跌,及政府賣地欠理想等因素的打擊下,恒生指數從10月30日的700點,開始急速下跌,如今僅隔20天時間,恒生指數已經只有483點。趁著市場的恐慌性,我們在這20天吸納大量的和記黃埔股票,目前已經持有和記43.8的股權。”

這個月初旬,金價突然暴跌,從240美金每盎司的國際金價,暴跌至195美金每盎司。林志超上個月讓九龍倉集團‘見好就收’,也算是‘逃過一劫’。當然,很快又會上漲回去的,不過僅是林志超知道而已。

林志超點點頭,說道:“繼續收購,長實集團的資金實力充足,完全有實力將持股提升至49。”

林瑞寰說道:“好的,父親!若是持股達到49,我們長實集團在和記黃埔的話語權將大大增加,而和記黃埔的支薪管理層則變得沒有太大的權利。”

林志超笑道:“若論權利,我早可以拿捏韋理等人。不過對于和記黃埔,是不能操之過急的,應該徐緩漸進的模式接過管理權。這個事情你暫時不用管,那邊有我看著,最遲幾年時間便會真正納入長實系。”

林瑞寰說道:“好的”

他很是佩服自己的父親,獨自一人前往和記黃埔這個全是英籍高層的企業,重要的是,外面都傳言林志超在和記黃埔備受尊重,已經和英籍管理層有較好的默契。

待林瑞寰離開辦公室后,林志超滿意的點點頭。

長子成熟穩重,是個守家的好繼承人,等到八十年代,他就卸任總經理職位。當然,林志超依舊會操控長實集團發展,不會允許出現——前世的鄭家純,上臺幾年,又得讓老子出來擦屁股。也就是說,林志超雖然讓出總經理職位,但所有大項目都會過問,一經不對勁,立馬就會喊停。

畢竟,他是董事局主席,一切以他的命令為準;只有在董事長不干涉的情況下,總經理才能做出自己的決定。

不過在林志超看來,林瑞寰不可能是鄭家純那樣的‘二代’,各方面都非常優秀。可能缺的是,主持一家大型集團的經驗而已。

在個人事情上,林瑞寰做得也非常合林志超心意,他現在已經是兩個兒子的父親,在家庭上維系得非常好。

目前,林志超已經有四個孫子,都是清一色的男孩子。看樣子,林氏家族遺傳了林志超的基因,生男孩幾率較大,女孩子基因較小。

下午。

林志超參加了和記黃埔的高層會議,他在會議上主動了解了關于‘和記電訊’的進展。

這時候,韋理說道:“林爵士,和記電訊成立的事情,我們都是同意的。但現在的問題是,和記黃埔還有很高的債務,所以只能暫時緩一緩。”

林志超看向李察信等人,發現他們躲閃了一下林志超的目光,便知道韋理又私下找這些人進行了某項默契。

不過韋理的理由,確實讓人無法反駁。和記黃埔目前的凈負債是10億港幣,去年凈利潤是1.5億港幣,危機不算解除。

林志超思考了一下,決定暫緩一下也沒有什么問題,哪怕是八十年代初開始發展,都來得及。畢竟前世的世界上第一款商業手機是1983年在美國出售,而香港則是在1985年推出手提電話。

“既然和記黃埔如此缺錢,我這里有個投資項目,講出來大家參謀一下!”

韋理說道:“請講!早聽說過,林爵士不僅是經營之神,還是一位投資大師。”

他是該給尊重的地方給予林志超尊重,畢竟林志超是英女王授予的爵士,且經營之神的美譽是公認的。但該排斥林志超的地方,他也盡量排斥,特別是減少林志超和自己競爭管理大權。

要知道,韋理的年收入是和記黃埔的2.5,也就是1977年和記黃埔賺1.5億,韋理的獎金就是400萬左右。

這才是真正的打工皇帝!

而今年(1978)將會更高,若是到了八十年代初,和記黃埔的利潤達到三億,韋理的年收入將接近千萬。

林志超并不想給韋理太久的時間,畢竟他擅長的是股權結構重組、資產重整,并不擅長經營。和記黃埔自今年開始,實際上得靠經營來發展了。

“最近黃金大跌,我當然讓長實集團拿出1億港幣抄底黃金,從香港金銀貿易場、本地倫敦金市等渠道,購入現貨黃金。和記黃埔可以同樣拿出1億港幣抄底,算是作為一項金融投資。”

韋理正打算嚴正拒絕,畢竟前任祈德尊就是炒金融產品,而丟失和記黃埔,并讓企業陷入困境的。不過他很快收回喉嚨的話,因為他想到一個可能打擊林志超聲望的事情。

“這金價暴跌,萬一繼續下跌該怎么辦?”韋理故意說道。

李察信也皺眉道:“1億港幣對和記黃埔是不少的資金,投資非核心業務,一旦損失,會讓和記黃埔剛剛好的局面,會出現不利情況。”

林志超說道:“投資黃金,比投資股票牢靠的多,這項投資我很有信心。若是能增加非經常利潤,能讓和記黃埔更快的走出低谷。”

韋理趁機說道:“既然林爵士如此提議,那我們進行舉手表決這項投資吧!”

結果不用說,本來支持的不到一半,結果韋理舉手支持,隨后李察信等人也舉手表示支持,高票通過了這項決議。

林志超心里想笑,韋理想通過這種方式,讓林志超可能存在著影響力銳減、威望大跌的情況。殊不知,先不說黃金隨著伊朗政變而會上漲,1979年更是黃金年;就是這件事本身,又怎么可能對一個擁有43.8以上股權,甚至更多的大股東產生什么影響力呢?

在絕對實力面前,一切都是假的。

更何況,林志超也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增加自己的影響力,也是在算計韋理,讓他早點滾蛋。按照林志超的計劃,韋理將在八十年代前,離開和記黃埔,這樣可以省掉不少錢。

和記黃埔順利通過林志超的投資建議,拿出1億港幣投資黃金現貨,也就差不多2.5噸的黃金左右。

按照林志超的預估,明年底將賺取1億多的利潤,這樣一來,和記黃埔在明年1979年的利潤將達到3億多,大大緩解債務高筑的情況。

至于私有化旗下公司,則只能1982年以后進行了,趁著股市低谷,可以減少資金開出。

11月下旬,林志超布置了‘林氏家族辦公室’、‘維港投資’事宜。

他首先從環球集團拿出60億港幣的資金,其中18億(約3億美金)注入家族辦公室,用于林志超熟悉的股票,進行長期投資,這些股票包含麥當勞、沃爾瑪、可口可樂、耐克、肯德基等,主要是看中他們長期穩定的發展,并且有不菲的分紅。

又拿出42億港幣,注入維港投資,則用于黃金現貨投資。維港投資本來就持有200噸黃金,而這42億港幣,差不多可以買下8090噸的黃金。

此次購買黃金,林志超打算讓香港完成40噸額度,所以他再次邀請鄭裕桐協助。

兩人在新落成的新世界酒店,一起喝下午茶。

“鄭生,這次我想委托周大福替我采購20噸金條,最好在兩個月完成。”

鄭裕桐驚訝一番后,笑著說道:“我說林生呢,你這手筆大得嚇人,你知道香港一年才進口黃金110噸嘛?”

林志超說道:“這個數據只是暫時的,我相信很快香港的進口能達到兩百萬噸以上,畢竟我們作為亞洲第二大旅游地區,游客的購買力是很驚人的。老鄭若是信得過我,也可以儲備點,降低首飾的成本價格。”

鄭裕桐毫不猶豫的說道:“我當然信得過你的眼光,那好,這件事我給你辦得妥妥當當的。”

“傭金該多少是多少?”

“絕對不能收,最多收你個成本費用。上次你指點我儲備黃金,替我省了上千萬多呢”

林志超便不再勸!

周大福是香港三大珠寶品牌,也是進口黃金的大戶,若是鄭裕桐也存了兩噸,能賺好幾千萬港幣呢!

而林志超除了委托周大福外,還能從金銀貿易場、本地倫敦金市(全球五大金商參與)獲得黃金現貨。更不要說,香港的金店都有金條買賣的業務,只是成本稍高一點而已。

(本章完)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