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大唐

第二章 搞個發明

第二章搞個發明

陳王氏沒有化學常識,對她的驚訝陳晚榮一點也不意外,讓陳晚榮意外的是她說的話竟然如此好笑,忍著笑解釋:“娘,這不是水里長出石頭了,是一個小小的法術。”

熟悉化學史的人都知道,化學就是由煉丹術發展起來的,道家在煉丹過程中偶爾發現一個化學反應,就會吹噓一番說是學到了道法,陳晚榮這個化學專家熟知化學史,才說此說話。

要是告訴她這是化學反應,她沒有化學知識,肯定聽得云山霧罩的,不明所以。一說法術,她就能理解了。

中國古代煉丹有成的煉丹家很是自滿,自以為他們學到了別人不知道的道術,其實這些道術就是化學反應。為了自重身份,這些煉丹家還給這些“靈丹妙藥”取一些神神道道的名稱,有些人為了不讓別人窺知秘密還使用隱名,比如把化妝用的鉛粉叫“飛雪丹”,水銀就有姹女、玄水、陵陽子明,赤帝流珠、長生子、赤血將軍等五十多種隱名,硫黃有石亭脂、黃芽、黃英、將軍、陽侯、太陽粉、山不住、法黃、黃燭等三十余種隱名。

更有甚者,瞎編些神仙故事來忽悠人,欺世盜名,秦皇漢武這些雄材大略的帝王也不能免俗,入其彀中,不惜民力追求長生不老之術。

蓬萊仙山可求長生不老之藥,這些傳說故事就是因為古人沒有化學知識,對那些煉丹過程中得到的產品沒有正確的認知而想入非非。再加上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瞎編些神仙鬼怪的故事,達到他們欺世盜名的目的,最終也就演變成了神仙道術這些仙佛故事,流傳至今。

“你會法術?你甚么時間學會法術了?”陳王氏沒有化學歷史知識,在她的心目中法術是神仙的本事,兒子有這等本事她不知道是吃驚好,還是歡喜好,滿臉驚異的打量著陳晚榮。

陳晚榮怕她想得偏了,忙解釋道:“娘,我這法術不是神仙的法術,是把一種東西變成另一種東西的辦法。我這幾天就在琢磨這件事。”

化學反應就是把一種物質轉變成看似不相關聯的另外一種物質,這種解釋準確易懂,對陳王氏這個沒有化學知識的人來說很合適。

“飯好了沒?我吃了還要去給李老板送桶。”陳老實拍著身上的木屑進了灶間,不太高興的埋怨起來。

陳王氏好象擁有漂亮玩具的玩童,急于與人分享她的玩具:“快來看,水里長石頭了!”

“水里長石頭?你別胡說。做個飯都這么胡扯,你啥時間能正經點?老大不小了。”陳老實眼睛一瞇,根本不信,站著動都不動。

陳王氏有點不高興了,數落起來:“人家說正經的,你不信算了。愛看不看,下次不給你說了。晚榮,石頭咋越來越多了?”

在陳晚榮的攪動下,反應越來越充分,碳酸鈣沉鈣越來越多。

兩人的表情絕對不是作假,陳老實心下狐疑,走過來脖子一伸,看見水里的沉淀物,吸口涼氣,發出絲絲的響聲:“這是甚么怪東西?”

“這叫法術。”陳王氏現學現賣,當起了老師傅,眉梢兒一揚,頗有幾分意氣風發。

“法術?”陳老實一臉的錯愕。

陳老實驚訝,陳王氏得意,鮮明的對比,看得陳晚榮直笑,抿著嘴唇才沒有笑出來。

陳王氏不容他把后面的話說出來,給他解釋:“就是把一種東西變成另一種東西。晚榮這幾天盡琢磨這東西呢。晚榮把純堿和石灰放在盆里,就長出石頭了。你別罵晚榮,就一點純堿,不值當。”發覺漏嘴了,這才特的叮嚀一句,維護陳晚榮。

她的擔心是多余的,陳老實好奇心大起,心思還沒有轉到那方面去,眼睛放光:“把一種東西變成另一種東西?晚榮,你快把石頭變成金子,我就不用起早貪黑侍候莊稼了。不要太多,給再榮整點讀書的錢就夠了。”

陳再榮讀書是家里的一大負擔,為了減輕家里的經濟壓力,陳再榮幾次想輟學,陳老實和陳王氏好勸歹說才把他送回去讀書。解決學費是他的一塊心頭石,無時無刻不在念叨著。

點石成金,誰有那本事?陳晚榮真沒想到陳老實居然有這等不切實際的想法,差點噴飯:“爹,這本事我沒學到。”把筷子放下,拿過一個瓦罐,把上面澄清的液體倒在瓦罐里,下面的沉淀物倒掉,用清水把盆子清洗干凈。

“還得靠我的手藝賺錢。”要不是他有一手木活,這個赤貧之家肯定過得更加艱難,陳老實既有幾分失望,又有幾分自豪。

陳晚榮端起瓦罐:“爹,這東西能賣錢,有了它我可以做出更值錢的東西。”

陳老實往瓦罐里一瞧,清澄得可以看見罐底,對陳晚榮的話一點不信:“水要是能賣錢,到處都是水,還不人人都在金子上睡覺了?”

這可是不水,這是火堿溶液,只需要蒸發就可以得到火堿。火堿就是氫氧化鈉,又稱燒堿、片堿、苛性鈉,用途極為廣泛,是現代工業應用最為廣泛的強堿,出現在唐朝絕對可以引起轟動。

古代用的堿主要是純堿而不是火堿,也就是碳酸鈉,又叫蘇打、塊堿、石堿、口堿,廣泛應用于印染、制革、食用。天然純堿主要存在于鹽湖中,產量有限,曾經一度限制了工業的發展,直到“人工蘇打”的問世才解決了這一瓶頸,化工才做為一門真正獨立的工業登上了歷史舞臺。

從草木灰制取的堿汁不是碳酸鈉,是碳酸鉀。樹木燃燒的灰燼主要成份就是碳酸鉀,其化學性質和碳酸鈉相近,在古代人民的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火堿的用途非常廣泛,是很好的化工原料,有了火堿陳晚榮這個化工學院的高材生就可以制出更多的化工產品。可以這樣說,唐朝就變成了他的樂園,天高允鳥飛,海闊憑魚躍,一點也不夸張。

對陳老實這個沒有化學基礎知識的老農,陳晚榮盡可能采取簡單的解釋:“爹,我放到火上去煮,等到煮干了,你就能看到里面的東西了。”把加熱說成煮是便于陳老實理解。

陳王氏脖子伸得和陳老實有得一拼,看著清澄的溶液:“這是水呢,能有東西?”

生石灰和水反應,生成了熟石灰,也就是氫氧化鈣。生石灰再和碳酸鈉反應,生成了氫氧化鈉和碳酸鈣沉淀,氫氧化鈉溶解在水里,一加熱水份蒸發掉就可以得到火堿。

這是初中化學課程,閉著眼睛都不會出錯,陳晚榮信心十足:“娘,您放心。”把瓦罐放到火爐上加熱。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陳王氏和陳老實搬過一張凳子,坐到火爐邊,睜大眼睛看著瓦罐里翻滾的沸水,準備來個不到黃河心不死,不等出結果不走了,焦急得好象饞貓盯著河里歡蹦的魚兒似的:“遮莫是沒有?”

才放下去,哪里會有,沒想到兩個老人家如此耐不住性子,陳晚榮忍住笑,抽動鼻子:“什么東西這么臭?好象是東西燒糊了。”

“臭?啊,鍋里!”陳王氏終于從急于得到實驗結果的專注中回過神來,偷瞄了一眼陳老實,怕他發火,小跑著沖進灶間。

“煮焦了?”陳老實先是一愣,繼而就是埋怨:“你這人,叫你煮飯,你要亂跑,煮焦了還吃甚?”站起來,繃著一張臉去了灶間,莊稼人總是心疼糧食。

陳晚榮率先一步趕到灶邊,揭起蓋子一瞧,鍋里的水都干了,鍋底都給燒紅了,放饅頭的竹籬邊上正冒著青煙,要是再燒下去就會燃起來。還好,饅頭沒問題。(鄉下農村蒸饅頭不是用蒸籠,而是用一塊干凈的竹籬。原因很簡單,四口之家用蒸籠太麻煩。)

陳老實略松一口氣,抱怨一句:“種點莊稼不容易。”

陳王氏自覺有點理虧,也不去和他頂嘴,向旁邊挪了兩步,離他遠點,這才忙著撿饅頭,陳晚榮幫著把菜端到桌上。陳老實舀了三碗小米粥,端上桌。

一盆饅頭,三碗粥,一碟咸菜,這就是午飯。陳晚榮心想作早餐還合適,當午飯不合宜。要不是陳晚榮病了幾天特的開小灶,只有吃小米飯的份,哪里能吃上饅頭。

陳老實白了一眼陳王氏:“晚榮才好,你也不給煮點肉,補補身子。”

他這是一番好意,只可惜他忘了家里的境況不好根本就沒有肉,陳王氏瞪了他一眼:“沒肉我拿甚么煮?把你身上的肉割下來,行么?”

這話是在罵陳老實是豬,陳老實這才記起要供陳再榮讀書,家里省吃儉用,十天才吃一回肉,那還是因為陳再榮回來,既打牙祭又給他補身子,叨咕一句沒底氣的話:“我不就說一下嘛,你用得著罵么?”

“爹,娘,給!”陳晚榮聽了他們的話,心里暖暖的,拿起兩個饅頭一人遞一個,適時化解二人的爭吵。陳王氏應一聲,歡喜的接過。陳老實嘴里嘮叨一句:“放著,我自己來。”伸手接過了。

事兒雖小,但是其中的親情誰都明白,喜在心頭,寫在臉上,陳老實臉上泛起了光輝,陳王氏臉上更是綻出一朵花兒。

“晚榮,你也吃。”陳王氏夾一個饅頭遞到陳晚榮面前。陳晚榮謝一聲,接過吃了起來,只覺這不是平生不知道吃過多少次的饅頭,而是山珍海味,就是山珍海味也不會如此有味。

圍桌用餐,融融氣氛,深深親情暖著陳晚榮的心頭,這種感覺無比溫馨!

吃完飯陳晚榮幫著收拾碗筷,把個陳王氏樂得一個勁的夸他能干。陳老實摸摸頦下凌亂的胡須:“娶媳婦可以省錢了。哎!”后面的話沒有說也明白,那就是家里窮,害得陳晚榮娶不上媳婦。

收拾完碗筷,陳晚榮這才去看火堿,水也蒸發完了,白色的晶體出現在瓦罐里。

陳老實很是吃驚,吸著涼氣,發出絲絲的響聲:“我這眼睛不中用了,這么多東西都沒有看見,人老了。”他不知道溶解的意義,還以為自己老眼昏花了。

溶解在水里,再好的視力也看不見,陳晚榮安慰他:“爹,不是您老了,這東西在水里是看不見。”

“這是甚么東西?”陳王氏右手食指伸出,就要去捅一下。陳晚榮忙把她的手格開:“娘,摸不得。這東西很厲害,能把手燒個洞。”

陳王氏眨巴著眼睛,打量著陳晚榮,很難相信有那么神奇,可是陳晚榮一臉認真,絕對沒有騙她,遲疑了一下這才問道:“真的?”

“娘,我哪會騙您呢。”陳晚榮把火堿用筷子挑了些裝在瓷瓶里,往懷里一揣:“爹,送桶我去。”

陳老實拍拍腦袋,有點糊涂,問道:“你拿這東西做甚么?”

3Z全站文字,極致閱讀體驗,免費為您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