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海權

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宿敵

加上這些額外的重火力后,俄團同級別部隊所擁有的遠程火力和反裝甲力量一躍超過奧匈軍團。而坦克和坦克殲擊車方面還要比奧地利人差一些,不過俄團是處于防御狀態,裝甲單位少一些問題不算太大。

“又要和奧地利人打了,不知道十多年過后,他們到底有什么進步。”加侖將軍的話語中充滿了希望也包含了一絲忐忑。這一戰是俄國給華夏的投名狀。打得好壞直接關系到未來華夏對俄支援力度。容不得他不上心!

要說奧匈和俄國的歷史積怨那可是非常悠久的,從三皇同盟時代,德奧俄三國結盟的時候,奧俄兩國就看彼此不順眼。奧匈帝國處心積慮的想要吞并巴爾干半島,而俄國沙皇則要做南斯拉夫人的保護者。雙方都對這個歐洲的火藥桶十分感興趣。很早開始就明爭暗斗。而1戰的時候雙方更是在東線打得昏天黑地。到現在,俄國人打心底還是看不起在東線屢戰屢敗的奧地利人,而一向眼高于頂的哈布斯堡王室更看不起已經沒落的俄國。而在機緣巧合之下,經過華夏武裝的俄團終于再一次和宿敵相遇了!

“歷史上蘇聯的名將們,可千萬別讓我失望啊!”就在雙方即將交手的時候,遠在北京的徐杰頗有惡趣味的自語道。這個位面俄國將領沒有理由比歷史上更差,愿意很簡單。這個位面可沒有大清洗,而且1戰中能打的將領大部分都保留了下來,他們的見識和經驗不可能比歷史上更差。

俄國人沒有讓徐杰失望。化名為加侖將軍的布柳赫爾和他的部下們精心為施拉格準備了一個巨大的陷阱。而在獲得了華夏額外提供的遠程火力后,加侖將軍更有信心了。而此時他的對手也十分有信心,因為就在幾個小時前,奧匈軍團中最為精銳的呂貝寧將軍指揮的波西米亞師終于到位了,這支來自于奧匈帝國內最為強悍的工業省份的部隊裝備水平要遠高于其它部隊。(波西米亞就在現在的捷克境內。捷克的工業水平就不用說了吧。)隨時可以投入戰斗。施拉格實在想不到對付到底有什么力量可以擋住3個精銳師的攻擊!眼看就要到摘桃子的時候了,施拉格自然把作為炮灰的土耳其人扔到一邊,最終的勝利和榮耀一定是屬于帝國和皇帝陛下的。土耳其人還是在一旁收攏戰俘打打下手吧!

然后,奧地利人一頭扎進了俄國人為他們準備的火網之中!精銳的奧匈軍團作戰方式很有當年德國暴風突擊隊的風范。奧地利人沒有德國人那么多坦克可供揮霍,所以在發展裝甲部隊的同時,也沒有放下步兵突擊戰術,精銳步兵配合支援火力突破對方防線的戰法是奧匈陸軍重要戰術之一。而今天,奧地利人終于有機會在對手身上練練手了。在裝甲部隊發動攻擊的同時,精銳步兵也將在一側發動攻擊,牽制對方的兵力。

早在正式進攻之前,現行出發的工兵和突擊隊員就開始在夜色的掩護下去掃清障礙。他們攜帶探雷器、爆破筒和虎頭鉗等工具潛入俄國前沿,開始破壞那些惱人的雷場和蝮蛇鐵絲網,并且安排好爆破筒,準備開辟出一條通道。

一名工兵在用探雷器發現了一枚地雷后小心的將浮土扒開,然后雙手摸索著找到這枚地雷的起爆引信。這枚地雷的點火裝置在背面,如果想要排除需要翻轉過來,在確定這枚地雷的引信位置后。他試著把這發地雷翻轉過來,結果絲毫沒注意到地雷邊緣連著的那根鋼絲。伴隨著一聲脆響,在鋼絲的拖動下,這枚地雷下部的另外一發跳雷被觸動,一個黑黝黝的東西跳了起來,不到1秒鐘后從上空噴下來的大量鋼珠將這名士兵和周圍的同僚打成了篩子!

俄國人部署的詭雷和各種觸發照明彈打得奧地利人措手不及。甚至于他們還將吃過的罐頭盒掛在鐵絲上,只要動作稍微大點。這些罐頭盒就會發出刺耳的聲響。隨后就是一道道探照燈光束和密集的彈雨!奧地利人一晚上的折騰不但沒取得什么進展,反而在俄國人的防御下撞的頭破血流!

“老虎不發威,你當我是病貓啊!”原本打算以較小代價獲得勝利的施拉格被俄國人的防御弄得灰頭土臉,既然小手段用不上,那就拉開架勢打一場吧!第二天天一亮,殺氣騰騰的奧匈軍團就發起了進攻!在4號坦克和胡蜂坦克殲擊車以及各種突擊炮的簇擁下,成群的奧匈士兵乘坐各種車輛展開了攻擊。

俄國人顯然比伊朗人沉得住氣,如果單純從忍耐性上來說甚至比一般的華夏陸軍都要強,他們如同隱藏在草叢中的狼群,耐心的等待著對手的上面,就算旁邊有一條蛇怕了上來他們依然會不為所動,即使毒蛇的毒牙就在自己的脖子上徘徊!這些老練的獵手也不為所動!

整個陣地靜悄悄的,透著一股讓人琢磨不到的詭異。無論是開始的遠程火力壓制還是進攻發起后奧地利人在700米外經過數輪壓制射擊都沒能讓俄國人有所動作,在此期間不時有碉堡或者掩體被摧毀,但是即使看著周圍的戰友被炸成碎片,在軍官的彈壓下,也沒有一個人擅自開火,單純就憑這點,加侖將軍的部隊就值得別人敬佩!對方出乎意料的詭異讓奧地利人不知所措。當雙方距離拉近到400米,步兵開始下車準備作戰的時候,對面的俄軍陣地如同一只突然蘇醒的巨獸一般突然爆發了!

各種炮彈組成的彈幕如同波浪一般一的涌向奧匈進攻部隊,炮彈和子彈在人群和車輛直接攢射著跳躍著。位于最前面的4號坦克首當其沖!在如此近的距離上火炮都可以擊穿4號坦克脆弱的炮塔和守下裝甲,炮彈爆炸和撕裂裝甲的聲音不絕于耳。為了充分發揮手中武器的戰斗力,俄國人在對方的炮火壓制和抵近射擊中隱忍不發。直到拉近到極近的距離才給予對手致命一擊!

在這樣的距離上,俄團的火力密度甚至超越了華夏!在正面的坦克被密集的火炮擊毀后,剩下的步兵死的更是一塌糊涂!相當一部分步兵剛剛從半履帶車或者卡車上下來還沒來得及展開就被如同鐮刀一般的大口徑機槍攔腰切斷,沒有足夠裝甲輸送車的奧匈步兵十分脆弱,單純大口徑機槍就可以徹底壓倒對手。m2型機槍的嘶吼聲響徹戰場,威力巨大的機槍彈輕易的撕扯著碰到的卡車和半履帶車,燃燒彈和穿甲彈交替布置的彈鏈完全做到了軟硬通吃。不到300米的距離上,半履帶輸送車脆弱的裝甲也擋不住鋼芯穿甲彈的攻擊!

一個個步兵小組剛剛展開就被密集的彈雨打成一蓬血霧。一條條火紅色長槍在奧匈軍團進攻隊形中捅出一條條血肉胡同。除了直射火力之外。位于主陣地后方的各種口徑榴彈炮也開始射擊。十幾秒鐘后,一團團巨大的火球和高聳的煙柱在后續部隊的陣型中騰起!

雖然被對方凌厲的火力打了個措手不及,但是施拉格也不是沒有防備的,在進攻矛頭后方。伴隨進攻的自行榴彈炮和重迫擊炮迅速進入攻擊狀態開始對暴露出來的俄軍火力點實施壓制,同時坦克也開始釋放煙霧掩護部隊暫且后撤。2個師的奧匈精銳部隊加上額外配屬的部隊讓施拉格有充分的本錢和對方拼消耗!對面不是華夏軍團,他倒想看看對方有多少火炮可以和自己對換!

不過這一次,施拉格倒是有些試算了,俄國人的遠程火炮,甚至是榴彈炮都沒有對手多,但是在如此近的距離上交戰,成本低廉射速奇快的迫擊炮足夠分擔榴彈炮的壓力。當奧匈軍團的榴彈炮紛紛開火之后,俄軍炮兵立即開始和對方對射。俄國人有預設陣地的優勢,奧地利人則有機動性優勢。一道道火光從兩軍后方騰空而起,隨后在空中劃一道弧線向著對手飛去。

奧地利人缺乏重型迫擊炮。為了摧毀一些堅固的掩體,必須要靠重榴彈炮。雖然坦克理論上也可以通過多次射擊將其摧毀,但是對方的反坦克炮也不是吃素的。在分出一些榴彈炮用于支援前線作戰后,奧匈軍團的反炮兵火力并不比對手強!一道道煙柱在雙方后方升起,不時傳來的巨大爆炸聲意味著一個炮位或者一輛自行火炮被擊毀。但即使是這樣。雙方沒有后退,俄國炮兵親眼看著彈著點如同巨人的腳步一般離自己越來越近卻絲毫不為所動。直到被一發炮彈炸成碎片之前還打出了最后一發榴彈。

同樣,奧地利人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薄薄的鋼板根本不能給戰斗人員帶來足夠的安全感。如同雨點般襲來的彈片不斷敲擊著脆弱的裝甲,不時有些彈片撕開裝甲后者跳進戰斗艙在其中制造一場浩劫。脆弱的行走設備也經不住大口徑榴彈的近失彈。劇烈爆炸推動的彈片可以直接打穿裙帶板摧毀懸掛、打斷履帶或者讓負重輪變形。如果打中發動機艙或者彈藥艙的話就有可能直接被摧毀。

雙方炮兵在這一輪殘酷的對射中損失慘重。但是誰都無法徹底壓倒對手,戰場一下陷入了膠著之中。讓重炮部隊開火吧,我需要他們發揮射程優勢將對方的支援火力徹底摧毀。猶豫再三之后,施拉格最終決定提前投入這張王牌,這些火炮原本是打算在最后的時候遠距離攻擊華夏后勤基地和機場的,但是現在卻不得不用在這里。他知道自己的重炮無論從數量上還是從彈藥儲備上都不富裕,這是在透支自己的戰斗力!

當奧匈軍團的加農炮開始怒吼的時候,加侖將軍的臉上泛起了一絲無奈。在炮兵對決中射程決定一切,射程15km的榴彈炮和射程25千米的加農炮是沒法同場競技的,雖然華夏給他加強了一些加農炮,但是考慮到奧地利人的遠程火炮數量優勢和可能存在的重炮,加侖將軍真的不敢賭!在空中支援還不確定的情況下,這是他最大的一張王牌。

“榴彈炮部隊撤出戰場吧,這道防線已經實現了它的價值,這條防線注定受不住了,而當后續的俄軍撤離的時候,依然在前線奮戰的俄軍恐怕就只能被拋棄部分了,畢竟要留下人來拖延對手,而這些斷后之人九死一生!”雖然心中頗為不忍,但是加侖將軍顯然沒有更好的選擇了。德國人將大量的重武器集中起來除了發揮集中優勢之外,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只要這些技術裝備能保留下來,那么即使步兵損失再多,也可以很快恢復戰斗力。俄國人一直信奉大炮兵主義,所以在步兵和重火力之間,俄國人選擇了后者!

不過即使這樣,在俄國支援火力撤離后,俄國一線部隊的抵抗依然十分激烈。其戰斗意志之強讓施拉格大感意外。“俄國人的下級作戰單位十分脆弱,他們缺乏應有的自動武器和支援火力,連排級單位機槍數量遠少于我們,雖然有半自動步槍替補,但是火力依然偏弱。雖然迫擊炮數量偏多,但是大部分都是中小口徑迫擊炮。缺乏直瞄火力。但是他們裝備了大量的沖鋒槍,在150到200米的距離上火力密度十分恐怖。”戰后奧地利人這樣總結道。

不過這時候奧匈軍團還是第一次碰上這種不均衡的搭配方式,在遠程火炮成功將對方榴彈炮部隊逐出戰場后,一直被壓制的奧匈步兵興沖沖的殺入戰場,然后陷入了苦戰之中,雙方在幾十米甚至十幾米的距離上瘋狂對射,沖鋒槍的嘶吼響徹塹壕,雙方逐一爭奪每一段塹壕,在個別區域甚至反復拉鋸了數次!不錯俄軍雖然抵抗的十分頑強,但是在坦克裝甲車的支援下,奧匈軍團在付出巨大代價后最終奪取了陣地。

“將軍,我們的第一道防線已經失守。對方正在試圖穿越中間地帶。參謀長建議是否對敵軍進行火力攔截?現在德國人的遠程火炮陣位并沒有變化,他們夠不著我們的炮兵。”一名參謀小聲說道。

“再等等。戰斗才剛剛開始。”加侖將軍搖了搖頭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