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海權

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宿敵2

拒敵于國門之外并不是最好的辦法,把對方引進來,讓他們深陷泥潭進退不得才是最好的辦法!只有當對方看到勝利的機會了,他們才不會撤離,只有當奧匈軍團已經被牢牢牽制住,他們才不容易撤退,只有當他們突入己方陣地縱深后,田勇軍團才有機會從容的完成迂回和包抄!

華夏是讓俄國人在前面頂缸,但是對于頂缸的人還是夠意思的,為了支援俄軍,他們幾乎把前線的庫存都掏空了reads;。并且還臨時追加了空中支援,就在剛才,加侖將軍剛剛得到了1個4中隊制的戰斗機大隊和2個攻擊機中隊的使用權。在這種情況下,華夏空軍能把將近100架飛機調撥給俄軍也算仁至義盡了。

第一道防線被攻破了,加侖將軍并不擔心,在他的計劃中,第二道防線也是可以拋棄的,但是前提是必須要讓奧匈軍團投入全部的預備隊。只有第三道防線才是最關鍵的,即使將部隊拼光也絕對不能失守,因為在他們后面就是關系到十萬大軍的后勤中樞和大量的前線機場。根據和華夏之間的約定,后者需要3天左右的時間來完成軍隊調集和迂回。同時據說還要等待空降兵切斷奧匈軍團的運輸線。所以從現在開始算,加侖將軍至少還需要堅守3天!

“情況如何?”施拉格親自趕到剛剛占領的陣地視察戰場。空氣中彌漫的焦糊和血腥的氣味混雜在一起讓人做嘔。放眼望去。整個戰場上布滿了各種武器的殘骸和尸體。大大小小的彈坑散步期間。如此慘烈的場景仿佛又回到了1戰中血腥的凡爾登戰場上。

“剛剛參戰的一個步兵營和三個裝甲連幾乎被打殘。對方抵抗非常頑強,傷亡出乎意料,而且我們消耗了太多的彈藥。主攻師的彈藥存量可能無法支持再打一場這樣的大戰了。擔任策應的步兵突擊也被打退。我們的士兵曾經多次沖入對方的塹壕之中,但是都被打了出來,情況十分不好。”旁邊的海頓少將回答道。

“也就是說主攻師無法承擔下面的戰斗了?我一直對你們薩爾茨堡師格外看重的,而你們也沒讓我失望,無論是開始擊潰印度軍團還是剛才的血戰都無愧于你們精銳的稱號,眼看就要成功了,為何還要在這一刻退縮?你們要是頂不住了。那么勝利的桂冠就要人別人拿走了!”事實上施拉格一直低估了對手的力量。一直認為只要再努力一把就可以獲得勝利,作為他最看重的下屬。海頓少將的薩爾茨堡師被作為攻堅的主力,老將軍一直想讓自己最得意的下屬能有所表現。

“還有兩條防線,雖然您盡可能的為我和我的部隊提供了幫助,但是。打到現在,我的一線戰斗人員損失已經接近2成,裝備損失接近3成。

怎么打?”海頓少將眼中顯出一絲苦澀。

“我可以把波西米亞師的部隊劃撥給你。這次機會難得。你要好好把握!”施拉格的做法很不地道。呂貝寧帶著自己的部隊辛辛苦苦趕到戰場,得到結果確實大量原本屬于自己的部隊被支援友軍作戰,這讓他心里十分不好受reads;。不過作為非奧地利和匈牙利出身的軍官,要是直接上來就要求替換掉已經疲敝的友軍,這樣做也是有點不地道。不過在施拉格暗示自己會給波西米亞師一個交待后,大戰在即的呂貝寧也不好過于糾纏,經過一番協調之后。獲得增援的薩爾茨堡師重振旗鼓,向著第二道防線沖去!

很快施拉格就發現對方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線之間空隙有點大,平均距離足有8公里左右的寬度。如果再加上第一道防線原本的寬度的話,那么位于后方的奧匈軍團遠程火炮部隊的射程就不夠了。和加侖將軍設想的不一樣的是,奧匈部隊的重炮數量極少,只有8門,關鍵還是要靠斯柯達加農炮。所以如果想要進攻的話,那就必須讓后方重炮部隊前移。而重炮群的前移伴隨著各種補給車輛和保障部隊的移動。還需要構筑新的陣地。這可是需要一段時間的,而且更重要的是移動期間不能支援部隊作戰。那就只能等,移動過去后,自己新的炮兵陣地就有可能處于對方的重炮群打擊之內,這可是牽引火炮,不是自行火炮,一看情況不對可以依靠裝甲和機動能力跑路。二十多噸的火炮要收起并且連上牽引車跑路可是一個大工程。“空軍不是說還有一個聯隊嗎?我們有制空權不怕的。”施拉格最終拍板道。

于是乎,在經過短暫猶豫之后,龐大的奧匈軍團再次向前整體移動。伴隨著呂貝寧少將的到位,施拉格紙面上的5個師終于全盤入場!而與此同時,田勇的部隊也在加緊準備,在彭毅保證南面的古德里安戰斗群不會給他造成太大麻煩的時候,田勇終于可以一心一意的對付奧地利人了。

如果說前面的戰斗已經可以用山呼海嘯來形容的話,那么接下來奧匈主力和華夏全力支持的俄團之間的交戰完全就可以用火星撞地球來形容了。在第一輪攻擊中施拉格就投入了整整4個營的兵力!上百輛各種坦克和坦克殲擊車組成的巨大楔型陣型如同一柄巨斧一般砍向對手。而在他們后面則是更多的步兵和支援車輛,考慮到俄軍的戰術,奧匈軍團刻意控制了突擊速度和距離。整個軍團在距離對方1000米左右的地方停下并且開始壓制射擊,而隨行的迫擊炮小組則在坦克后面下車展開。重榴彈炮更是早早的放下了炮架隨時壓制對方可能出現的火力點。施拉格首下的部隊果然稱得上精銳之名。陣型轉換并沒有造成太大混亂,經過變陣之后,整個攻擊正面更加寬闊。

奧匈軍團打的比以前更穩重。他們不厭其煩的引出一個個火力點,然后集中優勢火力將其消滅掉。他們的進攻鋒線看似寬闊分散了兵力,但是同時也讓射程較近的俄軍迫擊炮有些吃力。這樣一來依靠大量迫擊炮來拉平火力投射量差距的俄軍立馬感到不適,集中部署在堅固炮巣中的迫擊炮群根本無法覆蓋整個戰場正面,這樣一來總有一些奧匈進攻部隊可以撕開己方的薄弱環節。奧地利人可以從容的在戰線上打進去數個楔子,然后一點點深入,直到動搖整個防線。

奧地利人拿出來罕見的水磨工夫來處理在他們看來最后一條防線。得到波西米亞師支持的海頓少將出手闊綽。甚至將部分榴彈炮拉平來對付那些該死的碉堡。部署在中部的重迫擊炮無法兼顧兩翼。而最終海頓就從這里入手,大量的加農炮和榴彈炮被集中在兩翼。各種火炮打出的彈幕在陣地上來回翻滾。密集的彈雨將整個陣地來回犁了好幾遍才停止,隨后在坦克和步兵戰車的支援下大量揣著沖鋒槍的奧匈士兵開始跳下塹壕逐個清理殘存的俄軍官兵。

不過很快,在磨掉對方的前哨陣地后,面對主陣地的具備360度環射能力的90高炮。奧地利人又犯愁了,說射程,這東西打的不比榴彈炮近多少。說穿甲威力,幾乎碰上的坦克都是死路一條。而且這些火炮都放置在事先構筑好的炮巣之中。正面寬大的護板已經擋住了大量的彈片,四周的胸墻也足夠高。頂部還有一個蓋子,榴彈類武器除非直接命中,否則不會造成太大的傷害,而且為了防止彈藥殉爆,火炮和彈藥存放地點還有一定距離。中間有折線狀的交通壕連接。俄國人即使多陪一些炮手,也絕對要把各種隱患杜絕。發射藥封裝在專門的木盒中,外面還有鋼套包裹。不容易引燃。

在高炮部署在一起的還有大量的迫擊炮。這些火炮依靠地勢部署在反斜面陣地上。一般榴彈炮的落角也不夠大所以很難打到。為了對付步兵,俄國人這次也算是下了血本了,不僅機槍數量要比上一道防線要多,甚至于奧地利人還從喧囂的戰場上聽到了機炮的轟鳴。厄利空20mm機炮達到不咋地,威力不咋地,但是奈何重量很輕。和m2機槍一個級別的。這些東西拉平之后別說人了。除了重型裝甲單位之外一律擊穿!成片的步兵和輕型車輛在50大口徑機槍和20mm厄利空機炮的轟鳴中被撕成碎片。迫擊炮對著后續敵軍噴出密集的彈幕,將下一個攻擊集團打成了數段。而90mm高炮的怒吼更是讓所有坦克謹慎的保持1200左右的距離。奧匈軍團的攻擊如同一柄長刀砍在竹子上,剛劈開一個頭,就被死死的卡住!

“我們可以先撤下去,用遠程火炮一點點的清理對方暴露出來的火力點,然后再向前推進,在對方多重火力的打擊下,我們的步兵和戰車損失太大了。就差最后一步了,沒必要犧牲太多。”看著眼前不斷騰起的黑煙和進攻鋒線上那一溜被摧毀的坦克,呂貝寧建議道。

“正因為就差最后一步了,所以我們才要快!有多少次戰役是因為最后一步的失敗而滿盤皆輸?如果滑鐵盧之戰中,格魯希元帥能搶在普魯士軍團到達之前和拿破侖匯合的話,那么恐怕歐洲將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吧。”施拉格十分干脆的回絕了呂貝寧的建議,他心中的焦慮是不能和別人說太多的。當面之敵不是華夏軍團,而古德里安雖然被華夏空軍壓制并且遭到了小規模的抵抗,但是并沒有碰上華夏預備隊,那么現在問題來了,華夏預備隊在哪?他們在干什么?伴隨著時間的流逝,奧匈軍團看似距離勝利越近,但那是同時也距離死亡更近!

如果有充分的時間,施拉格也愿意慢慢磨死對手,但是現在顯然不行。“部隊稍事休整,讓空軍準備一下,我們今天一定要突破這道防線。讓空軍掩護重點支持兩翼。我們避開對方的火力支持點,先打開缺口再說。”最終施拉格提出了一個折中決定。

當奧匈的轟炸機終于翱翔在戰場上空的時候,雙方同時松了一口氣,施拉格是因為空軍終于兌現了承諾,保證的支援一點都沒打折扣。而加侖將軍則是敏銳的體會到奧匈軍團經過長時間的戰斗后已經疲態盡顯。加侖將軍不懂空軍,但是身邊的華夏空軍聯絡員卻很清楚的告訴這位俄國將軍,根據情報上現實的奧匈空軍規模和最近的出勤頻率,綜合考慮戰損和物資儲備情況,奧匈空軍除了必要空中掩護外,目前在空中飛的轟炸機幾乎是奧匈空軍6成以上的可用轟炸機了。而且即使這種狀態,怕也維持不了幾天了。

奧地利人提前打出了手中為數不多的幾張王牌,加侖將軍還是很滿意的。不過即使有空軍加入,加侖將軍依然不向放棄這條防線,他還準備了一個后手呢!“現在施拉格的部隊相對比較集中,正面一直保持4個營左右的兵力用于攻堅,這次對方有空軍援助,單純依靠防線無法阻止對手的攻擊。所以我打算在對方劈入陣地并且開始向縱深發展的時候,用裝甲部隊從兩翼對他們的兩翼展開攻擊。他們的坦克數量不是很足,中路比較多,兩翼比較少,這是一個機會!”

畢竟工事在堅固也擋不住飛機扔下的250kg的炸彈!上百公斤的在附近爆炸,除了鋼筋混凝土掩體有可能擋住之外,其它的一切灰灰,在地面的引導下,奧匈帝國裝備的ju88和ju90兩種轟炸機輪番俯沖投彈,將幾十噸炸彈傾瀉在狹窄的正面上,炸彈掀起的浮土幾乎將整個地表外貿都改變了。炸彈爆炸后形成的深坑密密麻麻的分布在目標區域,再配合遠程火炮的打擊,短短十多分鐘內就將目標區域的火炮和機槍毀傷5成左右,本來已經不堪重負的防線立即處于崩潰的邊緣。而隨后等待俄軍的是奧匈帝國新的一輪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