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生活面面觀

前傳078 方子易得藥材難尋

前傳078方子易得藥材難尋

明朝生活面面觀前傳078方子易得藥材難尋

明朝生活面面觀前傳078方子易得藥材難尋。

()七夕節那晚,她又做夢了。

依然是家里爺媽堂兄表姐們個個串來串去,有一次,又夢到學中醫的表姐在強迫所有人背藥方子,記一些常見的有用的草藥,還強調要是出外到了很偏很偏的山區,缺醫少藥的,只能靠自己,學了這個就非常有用,能幫到別人,救人一命總是好的。

有次給她的是一些瘟疫,鼠疫等等聽起來讓人害怕的藥方子。記得那時文箐還問:“肺結核不是早攻克了嗎?”

結果表姐陰惻惻地一笑,嚇唬了她幾句。直把她嚇得忙抄了二三十份方子以加深記憶。

幾日后,文箐再次從夢里驚醒來,在夢中,是她的一個同學講到農村里一個老頭因為傷口受傷,破傷風所致,一時不察,例去世了。聽得的那個癥狀同周大人的病似乎如出一轍。

她被這一嚇,突然有種福至心靈的感覺:莫非,那個,那個周夫人的肺蟲病?莫不就是肺結核?姐姐當時給的是什么方子來著,貌似說治的是得區分寒癥還是熱癥兩類,好象有四個方子?有幾個方子好象就三四種藥。還想想,需得盡快記起來。

她不停拿指頭在被子上模擬書寫,按記憶背方子,終于記得一點兒了,忙坐起來。

阿素也給驚醒了,道:“小姐,你這是怎的了?作惡夢了?”

“不是,是作好夢啦。阿素姐,快起來,幫我點燈,我寫幾個字,剛想起來,怕忘了。”文箐火急火燎地,只顧穿著衫子。

阿素聽小姐說得這么一驚一乍的,極是少見,也急急地不顧衫子是哪件了,摸索著稍一套上,點燈,取了筆墨紙硯安置好。方欲再沏點兒茶,卻聽小姐說,“只寫字,不用茶了。”阿素忙開始研墨,只見小姐坐在桌邊,皺著眉頭,一臉沉思狀。于是,也不敢多問,怕打擾了她。

文箐把記得的一些方子忙寫了下來,尤其是關于肺結核的,可是有一方子不知到底是三種藥還是四種藥,記不清了,想了好久還是記不得。最后只得停筆,待拿與郭醫士參詳去。剛要上床,又想了一個治瘟疫的方子,便也記了下來。拿了鎮紙壓好,又記得一個瘧疾的,以及其他的一些方子。寫完,直起腰來,舒口氣,高興地對阿素道:“這個是我上次無意中得的方子,也不知有無用處,剛才突然想起來了,可別扔了。先放這吧,明日再整理。時辰尚早,你我再睡會兒覺。”

說完,洗了手,又爬上床去,結果因為神經中樞高度亢奮狀態,一點兒也睡不著。同阿素說了幾句,見她困得發慌,想著她還要早起做飯,只得住口。自己躺在床上,想一些事情。在意識快入模糊的時候,她還記得:要把自己以前知道的好些常識,還有關于老崔和老爸講的那些個明朝的人與歷史事件記錄下來,要不在這里時間長了,腦子都漿糊了。說不準那些將來就能派上用場呢。

阿素被她鬧這一出,搞得迷迷糊糊的,看了兩眼那些紙,果然是些自己看不懂的方子,有心想問小姐又是哪里得來的?結果卻道是上次被拐賣時在賴家找到的幾頁殘紙所記錄。也不知這個對夫人管用不管用。

隔日,文箐見郭醫士來看診,在陳嫂送他出門的時候,忙悄悄跟了上去,道:“陳媽,母親那兒在找你呢。”

陳嫂一聽,有些急,便忙回身。文箐卻偷偷地溜出門口,叫住郭醫士:“醫士,且等等。”

郭醫士見周家小姐追出來,以為發生了什么緊要事,不明狀況,便問:“小姐怎的出來了?可是有急事?”

文箐這才明白過來,自己這般舉止太突兀了,便不好意思起來。“醫士勿要緊張,無事。只是我想請問一下醫士:我母親的病,何時可坐船?您同我說一句實話吧,我不告訴母親。因家祖重病面身,母親日思夜想,要拼了命回蘇州。不知近日可有希望?”

郭醫士覺得這種事,實在為難,一直也只與陳管事夫妻二人實說過,就是夫人那里,也只是暗示了。可是看這小姐,說與不說都不好辦。本來告訴家里至親實情,是應該的,可是周家小姐人太小,絕不是一個可以說及此事的人。要是她不小心說出來,鬧得周家不安寧,可也是煩。

文箐見他不欲直言,只得說及上次被拐時,在賴二家里看到一本書,好象是什么醫,有些字也不識得,只見上面說什么濟世良方,世間少有,自己當時想著父母親的病,便隱約認了幾個。昨日里突然記起來了,也勉強把記得的寫了幾個出來,請醫士幫忙看看,不知是否管用?

那郭醫士一聽,先是不以為然,想來是鼓吹之詞,不過他見文箐一臉懇切狀,不忍心拒絕。向來醫者都喜歡收集這些方子,加上本人對方子癡迷,便不當回事接了過去,掃了一眼,發覺確實未曾見過,方子用藥極簡單,需得好好琢磨才是。隱約有些暗喜,再又多瞧了幾眼,有些失落道:“這方子倒是值得細細考究,只是有幾種藥是不好找的。”

文箐聽得,心里一涼,滿懷的希望,突然一下子又降到谷底。可是自己寫的方子,明明藥材及普通啊,于是不甘心地問道:“我看方子用的藥材簡單,還以為好找呢。不知是哪幾個不好找?”

郭醫士見周家小姐人小不懂這個,可是其對母的心意卻是于眉目間展現得一目了然,便耐心地指了出來:“比如黃精極易得,可是冰糖在這卻難求。我原來在太醫院時,聽說過,約摸是在福州一帶有產過,量是極少,就是宮中備有的多一點兒。”看文箐失望的臉色,只是又補充一句:“蘇州那兒或可找得到。”想了又想,道:“我聽說蜀中有產霜糖的,不知是否產這個冰糖?需得找人問詢才是。”

文箐沒想過冰糖在明代是不是已經有了,一時大意,只以為在現代能輕易得到的,便理所當然以為古代早就有了。確實自己太過于相多雪的然了。不禁憂心地問道:“那還有哪些不好得?”

“你的這個胡蘿卜還是紅蘿卜?也曾聽過,從胡地傳過來的吧,只是我還未曾見識過。因本地極少有人種這個。倒不是好找。有種這個的地方,可能并不當緊要物事,現在你要來卻是個寶。也不知蜀地或者其他地方有否……”郭醫士揉揉太陽穴,再次仔細地看看這些方子。

他這么一說,文箐也突然想起來,確實這么久了,還沒吃過胡蘿卜呢,原來是沒有。如果說昨晚文箐寫了方子后,是興奮不已,那此時,見得一個材料難得,另一個材料又沒有,原來的信心滿滿,此時被現代打擊得蕩然無存了。但是她不是那種極易灰心失望的人,只轉念一想,既然胡蘿卜在明代已經有了,便好辦。這個先放一邊,只要有產的,自然有賣的。有錢能買到便行。

“不知這方子倒是可能用上?”文箐思考了一會兒,又問道。先不管這藥能不能找到,這方子醫士能不能確認有用?自己是否有記錯?畢竟時日太長了,萬一記錯了,用錯藥了就反而有心幫了倒霉,周夫人的身體可受不起自己把她當小白鼠似的試藥。

“我適才看了,應該極是有用的。就是夫人用不上,其他人也未必用不上。小姐這方子可否愿意借于我抄寫了?我拿去再請人問詢問詢。”郭醫士很認真地問道,心里真擔心周家小姐要不給,自己可就得現在就記下來,拿回好好參詳參詳才是。

“自然。只要醫士覺得有用就成,盡管拿去,無需再抄了。我還多寫了兩份。”文箐想著這方子便是給他,周夫人用不上的話,只要他拿來濟世救人,自己也算是作了點貢獻,

郭醫士聽得她很痛快地同意,于是也很積極起來,抽出一張方子道:“小姐,也無需急。我且看看這個方子,藥材倒是極好找,這上面亦有用法,待我回去再琢磨一二。若是可行,屆時且去配個來,給夫人用用,看看效果如何。這方子好便好在,同如今吃的藥,也沒什么大的藥性沖突。”

“既然對母親有用,那就太好了。有勞醫士費心了。哦,我這里還記得有關一兩個瘟疫和鼠疫的方式,不如醫士一并拿去看看,可是對的?我怕記錯了。”文箐又遞出幾張治療其他病癥的方子來。

郭醫士聽得周家小姐這般慷慨,已經喜不自禁了,忙接了過去,道是回去一定好好參詳考量,再寫信請自己的老師也幫著著看看去。末了,拱手作了個揖禮,認真地說了說病情:“小姐,這方子要是可行,我必不私藏,定會轉于其他醫者。你這可是幫了天下受災的人了,真是菩薩心腸。夫人的病一定會好的。至于能否回蘇州,眼下過西陵峽只怕會增加痛苦,途中顛簸不堪,只會讓病情加重,屆時只怕就是回天無術。夫人原是慢癥,周大人這一走,卻心慮過重,轉成了急癥,所以兇險了些。小姐這份孝心,還需得從夫人心緒上排解,這心思去了大半,病就會緩和好些。”

文箐聞言,忙點頭。送了大夫出去,偷偷抹了淚,回了房,用濕毛巾揉了眼,不讓人看出痕跡,低頭卻想自己以為可以解決的事。

阿素還是細心地發現小姐的不同,便不停追問。文箐便問她可曾見過冰糖或者胡蘿卜。

阿素蹙眉想了想,方才道:“這些我倒是真不清楚,需得問我母親才是。不知這些又是作何來用?”

文箐便道:“剛才我找了醫士,將我昨日默下來的藥方子于他,他粗看過,道是還需得細琢磨,也許對母親的病極有用。只是方子里缺幾味,其中就有這兩項。”

阿素聽得這般說,此番多有是關切無比,忙去找了陳嫂。回房便道:“冰糖,這物事極難得。早先老太爺有痰癥時,老爺從成都府托了好久的人,方弄得幾斤。不過只要有,咱們便是多花錢就是了。那個胡蘿卜,倒是不好找。聽說早先年也吃過一次,不喜其味,尋常人家據說也是用來養豚的。”

文箐聽得最后一句,真正是哭笑不得,果然如醫士所說:有人把這個當草,居然用來養豬,自己如今卻把當無價之寶,難得之極。想著想著,也黯然。在古代,好多吃的都沒有,其實真如陳嫂所言,便是那幾樣菜,吃來吃去罷了。原以為的辣椒,其實就是花椒。辣椒,這個時候還沒影兒呢。原以為胡椒是胡人大量播種,必是傳至中國了,結果沒想到一問,方知:明代每年成船成船地購進這胡椒,文箐對于農事,是一竅不通,只覺得想不開:太落后了!

至于想吃個土豆,紅薯,玉米之類的,那在大明還連聽都沒聽說過呢。文箐這才想到,土豆叫洋芋,紅薯以前也叫番薯,想來都是從大洋彼端傳過來的。玉米記得也是印第安人那里傳播開來的?

文箐確實不知道,這三樣,都是明中后期才傳到中國,彼時她到哪里找去?她應該慶幸的是她穿越到明代了,要是秦漢,那可吃的更少了。

文箐憂心忡忡。后來還是阿素安慰道:至少還有方子,醫士既說是可以試用,想來必是好的。

經她這么一勸說,文箐也覺心安了一些。畢竟肯定了周夫人原來得的便是肺結核,這個猜想是成立了。

果然,隔兩日陳管事去抓藥時,多了一劑藥,配方為:“白茅根、蒿草根各二錢,大蔥、側柏葉各一分。”交于陳嫂時,道是大夫讓把其他藥停三天,吃這個試試,過兩天再來探脈。

文箐一聽此事,便知自己提供的方子被醫士采用了一個,其他的估計也是藥難尋只得作罷。于是天天就是祈禱能管用,但愿能管用,其他的藥也能早日找得見。

以上關于各種蔬菜,在明代確實如此。古代生活真艱辛啊。

上月看新版的電視劇《水滸傳》,鏡頭一拉開,便是大片的玉米地,其后在多種農家小院中,都掛著玉米棒子。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