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生活面面觀

正文121 引導華嫣質疑

正文121引導華嫣質疑

明朝生活面面觀正文121引導華嫣質疑

明朝生活面面觀正文121引導華嫣質疑。

()第二更。

文箐手上停了一下,道:“這同我對她說,她若不樂意干,咱們另找婆子是一個道理。咱們若是全交于她一人,這般下來,豈不是全指望著她一人?她若是曉得,自然會覺得居功甚偉。改日以此為要挾,要提高分成,又要工錢類的,或者要求降價好賣得更多,又或是打著咱們的名頭,在外頭行些不矩的事,我們豈不是受制于她?到時辭了她,便等于斷了所有的銷路。”

“你的意思是要讓她明白,離了她,我們藥膏照樣有人買?”華嫣恍然大悟,“箐妹,我實是好奇,你這腦子瓜子里怎的裝得下這般多點子。你要不細說,我哪里會明白。”

鈴鐺點過頭后,更是想知道一件事,問道:“哦,真是這般不過,若是依她說的這價錢,表小姐,那咱們能賺多少啊?”

文箐笑了一下,道:“我也未曾好好細算,只是,若咱們全部花了五百貫鈔買藥材與花的話,能賣了的話,粗算一下,約摸能賺回三四千多貫鈔吧。”這當然是保守的,實際上可能是五六千貫,不過她不想說得太多,畢竟結果要等到最后揭開,才會有驚喜。

“天啦,這么多?”鈴鐺十分吃驚,適才走回來時,一路數著指頭,也沒算出結果來。

“不過是小錢罷了。還得看我們能做得出來,她能不能賣得完。鈴鐺姐,若是樂意,且趁著這冬天,可以多做一些。春節一過,就沒人買了。節前買的,女眷之間還能用來送禮,自然是價錢高。”文箐說道,“你也別發愁,或是賣不掉,咱們盡管送人好了。我瞧著,這物事送人,冬天倒也好,人也樂意要。”

“這可不是小錢了這么好的物事誰會嫌棄?只怕搶著要呢。”鈴鐺十分肯定表小姐的藥膏,又問了句,“表小姐,楊婆子不是樂意自己裝盒子嗎?為何咱們不把這事讓她來做算了?”

華嫣也道:“正是,適才我也是疑慮,咱們裝了,若是她貪小便宜,再從盒子里挖去一些,我們怎么辦?”

文箐笑道:“她要動手腳,那也可另想個小法子管住她,這都是小事了。只說裝盒這事,卻是萬萬不能交于她去做的。”

鈴鐺謹慎地道:“表小姐是怕她日后以次充好?”

文箐搖頭:“你這倒是提醒我了。她提出來,我當時哪里會想到這么細?我想的其實簡單得很。鈴鐺姐,你往日見得街上的招幌,差不多每個店家都掛了,便是沒掛的,也得給自己店起個名,不是?”

鈴鐺不解,這同藥膏有何關聯,道:“那當然。若是連名也沒有,怎生讓人來買貨?”

文箐十分鼓勵她的提問:“就是這個道理啊。若是我將這藥膏讓楊婆子去裝,那這藥膏我怎么能寫上字,說是咱們家制的?豈不成了無名無姓的了?又甚至被楊婆子說成是她家制的?”

鈴鐺一敲腦門,道:“表小姐說得甚是。我是只圖省事了,還以為楊婆子是好心幫我們呢。”

文箐笑道:“她是不是真好心,咱們不得而知。可是咱們做出來的,總該起個名,這才是要緊的。總不能楊婆子在外面一會說是這個名,一會兒說是那個名。既說這是好藥膏,便得能讓用過的人說得出來,總不能到了口頭上,都叫:‘哦,是楊婆子賣的那種藥膏,也不知道叫甚么來著。此物甚好,你且去買來試試?’”

華嫣一想,確實是這么回事。“有了名,人家就會說:是楊婆子賣的某某藥膏了。”

文箐細細給她分析道:“正是。否則人家要買藥膏,只能找楊婆子,那么我們要賣,也還是得經過楊婆子之手,否則沒人曉得這藥膏我們也能制,便是擺出去,也沒人要。這就是先前說的那句,沒了楊婆子,我們的藥膏賣不出去了。”

鈴鐺點頭,聽得表小姐繼續道:“比如我這藥膏若名叫‘香玉’,人家就有了說頭,快去找楊婆子或者某家店里買香玉藥膏。你瞧,就不用非得找楊婆子了,只要有賣這藥膏的鋪子或婆子,想買的人家便可以就近買來。”

其實,這個在市場營銷中的“品牌策略”里有提到,文箐當時學廣告設計時,更是充分了解。如今說起來,自是頭頭是道。

華嫣想通后,亦道:“正是。你那硯石上還有銘文呢。莫不是表妹非要自己裝填,便是要在盒子上作文章?”

文箐過去拉了她的手道:“這真是知我者,唯表姐也。我想得正是如此。如此一來,有了名聲,咱們鋪子里亦可以賣開來,甚至,或是楊婆子賣得不得力,她有差池,我們亦可多找幾個走大戶人家的婆子來,讓她們幫我們去賣,也給她們抽成便可以了。”

華嫣這下子徹底明白過來。“你不想讓楊婆子定價,難不成也是同樣道理?”

“有一部分原因吧。若是我不想法子,全部任由她去施為,那日后再找其他婆子,自然會一人說一個價,豈不是亂了套?故而,我說價錢要由我來定,自是不想讓她們隨意降價,否則咱們這藥膏有人降了,另一個也比著降價,到最后,咱們就沒辦法掌握了,藥膏只會越來越賤。”

文箐這般深入淺出的講解,便連鈴鐺亦聽得十分明白,不停點頭。末了道一句:“唉呀,可惜啊,只能冬日賣。若是一年四季都能用,那可是好了。”

“性急吃了熱食呢。鈴鐺姐,這藥膏還沒做得,你便想這些了。”文箐其實想得更遠,見她有些不好意思,又打擊了她熱情,忙又立出一句激勵士氣的話來,“莫發愁,且看看在杭州賣的如何再說。興許日后到了蘇州,或者到得北地,又不一樣呢。”

華嫣自嘆弗如。縱得給自己十個膽,如表妹一般不怕事,可是沒有她這般腦子靈活,這般能想會做,又能如何?

不過對于表妹講的這些事,卻是暗暗記在心里。

鈴鐺得了這暗示,信心倍增。道是自己定要認真制好藥膏。

文箐笑道:“那藥膏倒好說,眼下倒有件急事,你且快同你姆媽說了。且去找那小劉掌柜,只說我喜歡那木雕盒子,問是哪里買得的,我這里做藥膏,且需得好多。只是,你莫要同他說我們是用來賣的。”

鈴鐺眨眨眼,一臉疑惑道:“為何說不得?”

文箐另有想法,道:“這都沒制成,難不成就說要賣?到時賣不掉,豈不是鬧個大笑話,傳出去多不好。再說,若是沒有那盒子,咱們且得找個器物裝了,方才好賣。總不能真指望著楊婆子幫我們去找,咱們求她幫忙越多,只會欠她情,哪里還好意思同她說買賣?盒子上的花樣,也得挑一挑,不是?若是真要賣,還得請人專門趕工雕琢,可是得抓緊了。”

其實,楊婆子上門,她也是沒料到這般快。有些細節都沒想到,如今同華嫣鈴鐺一一講解起來,才發現她們問的,亦是自己當時沒來及考慮的,還有許多細節需得再三斟酌。

也真是“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有些事,同人聊一聊,不寄希望于有人能幫著解決,可是得了旁人的提問,討論討論,自己的方案無形中也漸趨周全。

鈴鐺聽得表小姐這話,自是覺得十分有理,很是佩服,眨著星星眼帶著笑,一條一條地記下表小姐的吩咐事項。

文箐想著小劉掌柜的事,覺得有必要暗里提示一下華嫣。便嘆道:“不論何種事,賣藥膏做藥膏也好,又或是開鋪子賣別樣也好。你瞧,咱們是出不得門,家里人自是鈴鐺姐這般可靠,盡可以放心。只是……”

華嫣抬眼看向表妹,等著她下文。鈴鐺正要開門,準備下樓去忙藥膏的事,尖著耳朵,卻沒聽到后面的話,好奇地問:“只是如何,表小姐?”

文箐面上隱隱露出憂色,道:“只是,凡與錢財有關,便是一個‘利’字,切忌全部靠某一個人,從而最終受制于人,自己便沒有了話語權。就算最后無奈,比如這藥膏的事,若是提前未想到,改日楊婆子做大,時日一長,我卻奈何不得她。不提供藥膏于她,我自己亦是賣不出去,而且,她賣得久了,難免就多方打聽這制作的藥材是何樣的,如何一個法子。她若旁敲側擊,鈴鐺姐與吳嬸哪里能斗得過她這種有心之人,故而,最后是眼見著人家發財,我們自己倒是坐困潦倒,還說不得人。”

鈴鐺慌忙發誓保證:方子絕不外傳,法子自己同姆媽也絕不說出他人聽。

華嫣在一旁道:“你表小姐又不是說你如何了,不過是拿你舉一個例子,瞧你緊張成這樣。快下去忙吧。”

文箐亦安慰道:“鈴鐺姐,我自然是放心你與吳嬸的。不過那方子的事,保密也是應當的。你且同吳嬸好好說說,只是可莫說成我疑你們了,生了誤會便不好了。”

鈴鐺道:“曉得。表小姐,小姐放心,我這便下去同我姆媽說此事,哦,是同我家里包括我二弟都要說了。要不然,楊婆子經常來往家里,若是哄了我二弟,那可說不準。”

她越說,越覺得有可能,急匆匆下樓去。

華嫣罵道:“她啊,想起一出是一出,就這脾性,拿她還沒辦法。”

文箐笑道:“這種性子也好,有一說一,不藏話,不憋氣,不用你防著。比那種悶葫蘆好。”

華嫣聽了一下里間動靜,好似銀鈴在給楫兒唱小曲,便安心下來,道:“箐妹,你方才那番話,我琢磨著,可是意有所指?”

文箐故裝驚訝狀:“啊?”

華嫣小聲道:“我昨日聽你講起帳本的事,亦是想過一晚上,適才聽你之言,也實是驚心。如今細細想來,果然如我姆媽所說,我們對小劉掌柜便是托付了一切。我尋思著,這不正如你所言:如若他不是忠心為我,豈不是我家將受制于他?”

文箐看著地面,嘆道:“我不清楚劉家的事。不過我先時總得聽過一句:‘防人之心不可無。’更莫要授人以刀柄,他日直指自己。”

華嫣見表妹不否認自己的猜想,也拿不定主意,嘴里道了句:“劉家會這般么?劉家……”

只是她越說,亦是是越發沒底氣,惶惶不安。

這般情景,倒是讓文箐心生愧意,可是奈何那些壁角的話,真個死無對證,能讓她如何坦白?同華嫣說了,她也當不得家,更不是個會作偽、虛與委蛇的人,反而更易打草驚蛇,只要讓她與沈吳氏有了防范之心,便足矣。“但愿劉家是個好的,表姐。”

這話聽在華嫣耳里,更是一震,沒說別的不妥可是勝過直接回答。道:“箐妹,可是想到哪里有不妥的?你那日說甚么身處廬山不自知,是不是我們家便是這般?”

文箐笑道:“我那不過是笑話了。姐姐莫要當真。我來也不過幾日,哪里能說三道四的。總之還是那句話,害人之心不要有,防微杜漸總是不會錯的。我只是想著姐姐同我講的家變的事,若是沒家變,那些下人哪里會趁機下手渾水摸魚?你瞧,一旦涉及到他們工錢不保,或者來日生活所計,便有了貪圖之意,不顧主仆恩情,反而落井下石。由此可見,人心難測,難測人心啦……”

華嫣聽完,緊捏著帕子,兀自出神。過了會兒急道:“我要同我姆媽講講。這幾日,我越發睡不安穩了。我且問問鋪子到底怎么個情況。再不然,我去抱了帳本過來,你幫我瞧著那帳可是好了。”

只是沒等她過去,沈吳氏倒是自行過來了,竟是抱著帳本,顯然這是母女心神相通。

華嫣才與她說得兩句關于楊婆子要買藥膏一事,沈吳氏心不在焉,只道:“箐兒,中午吃飯時,嫣兒說得你極懂帳本。你且將這鋪子帳講解些與你姐姐聽。我是看得一頭霧水。小劉掌柜的可是馬上要回蘇州,我才安排了那邊要還債的事……”

可是她后面的話還沒說話,便見得鈴鐺蹬蹬地上了樓,進門喘了口氣后,道:“奶奶,那個,太太那邊的舅老爺……家的……過來了,送年禮來了……”

她這般,說得不清不楚,文箐沒聽明白,只是華嫣卻責備道:“你不會喘勻了氣說啊。”

鈴鐺“我……我……”地仍喘大氣,紅著臉,低著頭,深吸著氣。待要再重復一遍,卻見得沈吳氏皺了一下眉,道:“舅老爺家的?”一下子便起了身,道:“你快去前面奉茶,我馬上去太太那里……”

華嫣有些頹然地坐下來,小聲一句:“還不如不來呢”

文箐小小地吃了一驚:哪里有這般嫌客趕客的?沈老太太娘家人,按說小輩的應該小心孝敬才是,怎么華嫣倒是如此埋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