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生活面面觀

正文343飲食文化八珍染指

明朝生活面面觀正文

喜歡《明朝生活面面觀》可以或通過下方的按鈕分享給更多書友。

正文343八珍染指

二月底是沈顓生日,文箐在忙著食肆重開的時候,差點兒忘了,還是陳媽提醒:“去歲小姐送了表少爺湖筆若干,今年還是多買宣紙?”

好在是周德全一直將家中諸人的事放在心上,此時給她出了個主意,道:“前些日子購得的一副畫,要不送去了?”

文箐猶豫了一下,這本來是想送給沈澄的。“那好。”

沈顓收到畫,很是高興,姜氏見文箐送得這份禮,一度曾失望于文箐再開食肆,現下也隨了兒子歡喜。“你表妹倒是真有心了。”

沈顓將畫送于祖父。沈澄待孫子走后,展畫,嘆氣。沈母言道:“這畫當日賣出去幾百貫,現下也不知是多少錢來?”終究是既歡喜又有些悵然若失,受文箐這些接濟,頗為不自然。

文箐是真個無遐分心顧及沈家人的情緒,她力求將食肆開得更上一層樓,至少不能比原來的遜色,尤其是有鄧氏在,這更激發了她的斗志。

文簡郁郁地道:“姐,這個聞香識味的名字太長了,沒典故,大哥說不好,商先生說了……”他看一眼姐姐,見姐姐一臉興趣,便繼續道,“姐,我想了名字,你看成不成?”

文箐當時取那個名字,不過是想在香與味上做文章,簡單罷了,不過讀書人,說句話寫個字,動不動就要提到論典。“比姐姐這個還好聽?”

文簡得意洋洋地昂著頭道:“那當然啦。我與華庭哥哥可是想了半天的。不如叫八珍齋。”

華嫣覺有趣,笑問:“典故何在?”

文簡抑揚頓挫地背道:“《周禮.天官.膳夫》有云:‘凡王之饋,食用六谷,飲用六清,饈用百二十品,珍用八物。’”他背完,一臉等待夸贊的表情。

文箐覺得弟弟與商輅陸礎接觸得多了,似乎越發學了他們說話行事,也開始更多的背詩論典,似乎也是好事,至少自己完全不用操心他的學習了。“果然妙。只是,姐姐卻不曉得,天下之物何其多,‘珍用八物’又是哪八珍呢?文簡可得給姐姐好好釋疑。”確實是這書她也就瞧過一眼渾然沒去看其中內容,好奇周代能有甚么八珍出來。

文簡高興地道:“姐,書上有寫呢。就是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搗珍、漬、熬,還有……”他摸了摸額頭,一時高興,就忘了后一個了,吐了吐舌頭,道,“反正書上就這些。”

華嫣贊道:“唉呀,簡弟可真了不得,還曉得這個呢,表姐都不知曉呢……我還以為就是咱們蘇州的八珍呢……”

文箐笑道:“文簡,你說的這八珍,那可是涵蓋了所有的食材了,你瞧,豬牛羊鹿等等,咱們一個小小的食肆只怕食材難尋啊。”

文簡“啊”的一聲,道:“那我再去問問商大哥與陸二哥。大哥他們也正在商量呢,姐姐,要不你去瞧瞧?”

文箐覺得這些讀書人是太關心自己的食肆了,開始不務正業了?不過也好奇他們能論出個甚么來?“你去問大哥他們,到底八珍指哪八珍,要不然,食肆里的伙計被客人問得說不出來,可就太丟人了。”

打發了文簡走,華嫣問道:“表妹,你不去瞧瞧?”

文箐見她蠢蠢欲動的樣子,自己也有些好奇,沖她擠眉弄眼,狡黠地道:“去,咱們悄悄去。”

沈顓送她的書上,記了元代北地有八珍:醍醐即精制奶酪、麝沆、野駝蹄、鹿唇、駝乳糜、天鵝炙、紫玉漿就是西域葡萄酒和玄玉漿,好似馬酒。但蘇州也有蘇州的水八珍,比如魚唇,鮑魚,鱉裙,淡菜,鰣魚等。要說是后者,倒也不難。

現下書樓中也是在激烈地討論八珍究竟以哪些為妙。若要叫八珍館,那就得有八道名菜才是,選哪八道出來……說了半天,也沒結果。.△小說閱讀網

文筵對文簡道:“咱們還真是說不好,這事最好就是問你四叔。他可是吃遍蘇杭南京還有長沙的菜,最是懂得這個了。”

文簡小聲道:“我姐不想去打擾四叔。四嬸和鄧家舅舅與人合伙開食肆,我們卻向四叔討教這些事,不好呢……”

陸礎對這些吃的半點不在行,來蘇州以前,還是文箐與他在江陵吃的那一頓是他吃過最好的一頓,到得自適居,在吃食上才算開了眼。

而商輅雖是讀書頗多,可是也節儉慣了,在外頭游學大抵也不過是簡便了事。說及美食,沒甚么好主意。

文簽直接道:“席兄,你走南闖北,各地吃食都有品嘗,不如說一說?”

席韌見眾人都盯著自己,愣了,推拒不過,道:“見得美食,我也就是只顧著吃了。山珍海味,只論出個八道菜來,各人好惡不一,委實是個難事。”

文箐與華嫣在窗外偷聽著。華嫣噘了一下嘴,道:“這般人,說來說去,也沒個定論。還不如表妹的聞香識味來得好呢。”

文箐知她有心維護自己,笑道:“不知重賞之下可有勇夫?哦,我說錯了,這明明是一群智囊……”華嫣加兩個字“飯袋……”

兩人抿嘴偷笑。

沈肇瞧見二人,愣了一下,卻見文箐招手,便悄悄地走了出去。

文箐對他道:“名字若取好了,家中正好有杜家送來的甲魚,今日便讓關師傅做甲魚鵝掌這道拿菜來犒賞諸位。若沒取好,那就是白豆腐一塊……”

文箐想著取名可不是簡單的事,就算有好的名字,只怕這幫人也會思量再三才以定論。不論如何,這是腦力活兒,她著嘉禾吩咐關山將甲魚宰了,今日便吃了它。

沒想到,正是這道菜名,給這群書生們一個啟發。

文簡高興地來道:“姐,今天要吃甲魚,名字想好了,叫‘染指’”

文箐粗聽這名字,皺了一下眉,這還不如自己的“聞香識味呢”。她不停地念:“染指?染指,那是私圖不義之財?”大惑不解,追問道:“就這個?你與哥哥們查典故半天,不是糊弄姐姐我?不少字”

文簡嫌姐姐沒學問,道:“大哥說這個極好。姐,你說的這詞,原義,你可曉得?出自左傳的呢,有典故,就是吃甲魚的事兒。”

因文箐發話要做鵝掌鱉群,他們討論的話題由甲魚裙邊開始探討典故,最后一直溯源到《左傳》。《左傳.宣公四年》有記——

齋楚人獻黿于鄭靈公。公子宋與子家將見。子公之食指動,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嘗異味。”及入,宰夫將解黿,相視而笑。公問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黿,召子公而弗與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嘗之而出。

其后尚有一段恩怨,與食無關,自不提及。但鱉之美味由此而來,“染指”一詞亦出自于此,此時無意中被商輅等人獲得。文筵等均道:“箐妹這食肆,莫若起名為‘染指’。一染一吮,十分得趣,其味至此,需得吮指才罷,至美也。”

文箐聽得弟弟轉述完這一段,沒想到,“染指”這個原義就是用指頭在鍋中醮了一下。隨弟念道:“‘染指于鼎,嘗之而出。’可真正是一醮一吮啊……”想象著子公是不是個貪吃鬼。

鈴鐺聽得這話,笑道:“這甚么人啦,急成這般也不拿筷兒的?”

嘉禾拍她一下:“哪來的筷兒?以前用手抓著吃……”鈴鐺眨眨眼,半信不信,見小姐瞧自己好笑,面上就紅紅一片。“真的?”文簡已經笑得直不起腰來了。

文箐也輕輕地笑過后,對華嫣道:“表姐,染指可好?大哥一說,我咋只記得吮指呢,更是生動。”

華嫣曉得這是誰人所起名之后,笑道:“染指好這不是你說的那個大塊吃肉,大口喝酒么?”

“唉,又要求二舅幫我重新寫牌匾了。”文箐對弟弟道,“晚上吃甲魚,只是‘聞香識味’四個字需得做一藏字詩來,要不然,以前的食肆白開了,客人哪曉得這就是同一家。”

染指的牌匾文箐自己設計了出來,染指兩字隸書左頂頭,右側下角則是一個胖腦袋油光滿面吮著一個指頭一臉陶醉樣兒。

別人的家的酒樓是“和豐”“順泰”,結果周家孩子弄出一個“染指”,方氏擔心了半天,最后見得牌匾,方松了口氣,道:“好,要不然,只看兩個字,人家以為賣胭脂搽指甲的。這下曉得是吃的了。”

關氏笑道:“不止是吃,而是個吃貨,瞧這腦袋,胖乎乎圓鼓噥咚流著口水……”

后來,李氏私下里與彭氏道:“怎么瞧著象文箐四叔呢,他要站在匾下,可是……”

這種巧合,實在是當初文箐沒想到的。不過周同較之四年前所見,早就瘦了很多,原來的一張圓臉,如今民漸見了些棱角,肚子是下去了一大半,終于能見到腳了。

雖說背后不議論人,可婦道人家卻是管不住嘴。李氏曾私下里拿周同與曾棨作比較。曾棨任詹事,永樂元年的狀元,現下雖過世了,卻正是文筵的岳家祖父。其文才過人,其策論十分好,太宗喜之,欲委以重任。只是曾棨體胖,盛夏中汗出如雨,為上惡,于是經年不升,與周敘同僚。李氏便暗里說周同若腿未折,得了進士,只怕也得不了今上青眼,白搭。

如今,周同自己任山長,自是操心書院事務,歸家則又要面臨鄧氏嘮叨,心情不好。鄧氏嘮叨的不過是錢財。

她的生意不好,沒想到文箐的“染指”一開,其客比之自己那間食肆要多出一半不止。以前李氏生怕文箐是賠本賺吆喝,哪想到這句話應在了鄧氏姐弟身上。他們接手了文箐食肆的鋪面,雖換了招牌,可還是有不少人誤以為是同一個鋪子,畢竟郭董氏亦會做香酥鴨,湯點都與以前一模一樣,差別不甚大。

但菜式上或許變化不大,只是掌柜的鄧知弦卻是計劃落了空。人來人往吃喝不斷,其中一半以上是他的狐朋狗友,這些人吃得一次,嘗了甜頭,二回來,或是少許錢,或者就是整個吃白食,帳面上略有盈余,又被鄧知弦那群朋友一吹捧,邀去了賭牌尋歡作樂了。

鄧氏雖管著弟弟,時時派丁氏去探問,只是奈何她自己不能去店里盯著,如此一來,上梁不正,下染不管歪不歪,至少主將不得力,難免就有人耍懶,生意哪里好得來?到鄧氏手里分到的五成利,自然也沒有原先想象的四五千貫鈔一個月,不過是一千來貫鈔已算是萬幸了。

三月,文箐的“染指”一開業,文箐將香味散播的招兒來個了故伎重施,這一招,鄧知弦怎么也沒學會,自然吸引得運河邊行商皆聞香而動,停船靠岸,賓客盈門,人人都曉得當日的“聞香識味齋”另謀鋪面重新開張了。

文箐推出的“軟紅清蓮”,一天就一道,需提前訂餐,早訂便得;若當日酪足,則多出一道來則采取拍賣的方式。正是因為看得見卻吃不到,于是越發想吃一口嘗嘗的心理,使得“染指”食肆客流不斷。

褚群甚至于十分慚愧,自己沒出主意,不過是幫著打理,卻分得一成半的利,要不是小姐琢磨出這些法子來,怎會讓賓客留連忘返?

嘉禾想不明白:關師傅做的烤鴨已然不錯了,為何小姐還不推出來賣?

文箐指點道:“過猶不及。一道菜,咱們琢磨出來,很快就有旁的人家學了去,亦會做得出來。如此,客人很快就不會再來咱們這里了。”

嘉禾這下是知道小姐打的什么主意了。“因此,小姐這次先推出旁人家沒有的酪糕,而菜卻以鵝掌鱉裙獨戰鰲頭?其他的菜再一月或者一旬再推出來?”

文箐道:“孺子可教也。不過咱們的鵝掌鱉裙,取名卻要叫‘戲水’。”

杜家是漁戶,在開業前替文箐四處收鱉,先前文箐說絨衣過幾年將減少,他家生怕文箐不再養鴨,惶惶不安。后來借鈴鐺之口與華嫣提及此事。

華嫣笑云:“他們家只怕是粘上你了。你不怕?”

文箐道:“路不是沒有,只是看他們敢與不敢。我開食肆,也不過斗的是膽量。他鴨養得少了,收入漸少,那就再養些別的,比如鱉、蟹、銀魚……日后就算食肆不是我家開,想來只要人家要吃這些,怎么會賣不掉?”

華嫣嘆服:“箐妹你主意就是多。人人都只道魚蝦鱉蟹皆為野生,誰曉得要圈一個地來養它?”

文箐輕輕一笑,這種夸贊,她也不過是后代所見罷了,要問怎么養,她亦是一無所知。古代,畢竟吃這些不多,野生的似乎也足矣,只是如果酒樓食肆里這個賣得好,其他的都會跟風做這些菜,需求自會多起來,于是原來的捕撈漁戶改成了專門的養殖戶。

杜家討了這個主意,自是謝了歸家留心著如何養殖起來。這些暫且不表。文箐卻是對杜家道:“你們一家是漁戶,討的是水上生活,想來河泊所的交際必不可少。這回食肆開張,你不妨以你家的名義邀請河泊所的兩三位差官,我讓褚群留下幾個座。日后你們與河泊所的相熟,打起交道來亦能便宜行事。”

杜家份外高興,如此一來,不僅是討好了河泊所官差,同時也讓人曉得他們背后有周家支持,自是不敢欺負來。

鄧知弦那邊伸長了脖子,著意打聽文箐的情況,文箐大大方方地將自己的菜式晾出來,開業前三天,第一天宴請的是周家、沈家諸人,并當作是給小堂弟的滿月宴,這十分討好了彭氏與周賡,當然也不忘華姍一家;次日宴請的是衙門的各官差;到得第三頓,則是將自適居中諸人皆好好地請了一頓,杜家人也榮幸地被邀請到了。

這也算是開業前的動員大會,至少人從吃得歡暢,摩拳擦掌,斗志昂揚,以文箐馬首是瞻。文箐也輕松地吐了一口氣。

食肆,開張之時,勝在其菜式品樣新奇、別具一格,味美才是關鍵。過一段時間推陳出新,不過是兩個目的,一是增加菜品,二是區別與他店,吸引新顧客,鞏固舊顧客。

到得四月底,褚群笑呵呵地道:“小姐,果然是妙。這馬上夏天了,吃甲魚的少了,卻是喝酸奶的多了。地窖里,去年藏的冰不日亦能用得上了。”他拿著帳簿前來與文箐會帳。

文箐見得帳面上的數字,十分高興。“辛苦褚掌柜了。不過咱們的絨衣也不能做了,只是草莓上市了,接下來是西瓜,甜瓜陸續,且讓關師傅好生想法子……”

褚群道:“五小姐上回提議的軟紅清蓮,下面用綠甜湯加入荷葉汁做成荷葉狀,這下就與真的荷花一般了。如今方一推出,競價卻是比原先的還好。”

因本地人喜食甜,吃上一小口酪糕,再舀上一勺甜湯,甚是美味,到得夏日,全為冰鎮的,自是十分解渴。褚群已預見了來日這道甜點的火爆。

文箐笑道:“提起這個事,文筜可上心了。前幾日來,還一再問我,開始往外賣沒有,我道需得候些日子。你可得將這道菜記清楚,到底賣了多少份,我還得與她分紅呢。”文筜也學著四姐的樣,說這個主意是自己想出來的,所以四姐若賣五十貫,她需得五貫,事實上一競拍,價格自不是這個數了。

文筜學會了有事琢磨,能想出花樣來,并且文箐采納,李氏十分高興,女兒慢慢有長進,便樂得文筜成日呆在自適居。

文箐這邊高興,有人卻是發愁。可謂是一家歡樂,幾家愁。

說一下,早前店鋪起名,大體便是以下這些字進行組和,于是有人將這些字聯成了一首詩,貼出來與大家共享:

順裕興隆瑞永昌,元亨萬利復豐祥。泰和茂盛同乾德,廉吉公仁協鼎光。

聚益中通全信義,久恒大美慶安康。新春正合生成廣,潤發洪源厚福長。

此章的飲食文化,借八珍與染指一詞,拋個磚,大家可以盡情在評論區發揮。若是有好的食肆名,請賜名。多謝

最快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