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錦

第050章 哪里來的奇葩太醫

調制薯莨水,只是染整香云紗的第一道工序。

既然薯莨水已經熬煮成功,馬上就可以進行第二道工序,浸泡和曬制。

繡坊的后院,原先擺上的那些個大染缸里,如今都裝著的是熬煮成功的薯莨水。

看著那一個個大染缸里,滿滿當當裝著都是薯莨水,回過頭看了一眼跟在自己身后的曾繡娘。

看她那副得意模樣,猜想這曾繡娘是打算大搞一場,拿下了嶺南香云紗在四平街的市場了

只見曾繡娘吩咐底下侯著的織工,去庫房把紡織出來的香云紗胚布搬了出來,準備把那些胚布,浸泡在裝了薯莨水的大染缸中。

“姑娘,如今這薯莨水已經熬煮成功,馬上就可進行浸泡香云紗了。但咱們這繡坊的后院,畢竟地方小了點,若這香云紗攤開之后,只怕是不夠施展拳腳的。”

“不知姑娘可和夫人說了,要了京郊的那塊草場過來,這樣把香云紗浸泡薯莨水過后,也好在那塊草場上進行曬制和過泥。”

曾繡娘抬頭看了一眼身旁的,見默不作聲,仔細看著院里織工繡娘忙活著手中的活計,只得畢恭畢敬地開口問了她。

沒回過身來,背對著曾繡娘,就回道。

“草場的事情我已經和夫人商量過了,待我去孫媽媽那邊拿到鑰匙,我再差人把鑰匙給你送過來。今日你們就把繡坊里的這些個熬煮好的薯莨水,運去京郊的那塊草場。”

薯莨水不能過夜,熬煮好的薯莨水,必須在一天之內使用完。

若是薯莨水過了夜,薯莨水中的色素,就會沉淀下來。

到時候染整出來的香云紗,顏色就會比較淺,較大的顆粒還會堵住了紗綢的孔眼,導致染整出來的香云紗,不輕薄,也不透氣。

擔心曾繡娘會在浸泡香云紗的工序上出了差錯,又叮囑了句。

“待會出門的時候,曾管事差人去買幾個較長的馬料水槽過來,浸泡香云紗的時候,就不用在大染缸里頭進行,在馬料水槽之中,這樣你們浸泡的時候,也無需弓腰駝背。”

“浮起來的胚布紗綢需要不斷按入薯莨水中,一定要確保紗綢的每一個絲孔都沾染上薯莨水的汁液,否則這批香云紗的染整,算是前功盡棄了。”

聽著說了這許多,曾繡娘只能點了點頭,畢竟染整香云紗這樣的事,她自己也做不來了,只能吩咐下面的人去做。

所以姑娘說話的時候,她跟著點點頭就行。

看著曾繡娘一副對自己敷衍了事的模樣,就知道她必不會事事親力親為,定是把她的這些話,轉告給下面做事的織工繡娘們。

既如此,這回她就讓眼前這曾繡娘,親自去體驗一番染整香云紗的辛苦。

“曾管事,我一個姑娘家家的,也不好得老往外頭跑。待繡坊把染整香云紗所需的物件,搬去草場之后,我不能時時去草場查看染整進度,還請曾管事,代我去草場督看著底下人的染整進度。”

“染整一批香云紗,至少得十天半個月,我半個月后再來驗收。若到時候什么地方出了紕漏,我可是要拿你問罪的。”

聽這么說,那曾繡娘,登時就慌了,面色大變。

她是繡坊的管事,這么能去草場,督看著底下織工繡娘的染整進度呢?

不妥不妥,實在是太不妥了!

看出了曾繡娘面上的猶豫,就知她必定還有話想要對自己說,沒等曾繡娘開口,她就開口先道。

“曾管事,你不必擔心。待你去了草場那邊住持大局后,我讓孫媽媽過來繡坊,替你管幾天。”

“這些日子你就老老實實待在京郊的草場,和底下那些個織工繡娘們,一起染整香云紗吧!”

曾繡娘張了張嘴,想要說話,可是一時之間,她也不知該說什么是好。

點了點頭,適才回道。

“姑娘,小人曉得了。還請姑娘放心,小人一定會好好瞧著那些個織工繡娘染整香云紗的。”

回了宋府,趙氏那邊就喊了李婆子來請她過去一趟。

說是宋蕓請到太醫到了府中,想請過去搭搭脈,看看身上這股子從娘胎帶出來的異味,有沒有法子祛除。

“姑娘,此番入府的是太醫院的王太醫,王太醫醫術精湛,和當今的太醫院院判張太醫師出同門,想必對治療姑娘身上的頑疾,必有獨到的法子。”

“王太醫是大姑娘和太子妃娘娘說了姑娘身上的頑疾后,太子妃娘娘可憐姑娘,大姑娘才把這王太醫請進府的。”

“待會姑娘見到那王太醫,可不能失了禮數。”

李婆子走在前面,給引著路,口中仍絮絮叨叨個不停。

前頭走著的李婆子,和白荷那副情深意切,絮絮叨叨的模樣,別無差別。

敢情這府里伺候的人,都把她當做天真無知的小朋友一樣對待。

到了趙氏待客的小花廳,李婆子和白荷守在了外頭,一人進了花廳。

花廳之中,趙氏和那王太醫,已經攀談了許久。

王太醫對身上那股子異味的起源,也熟知了七七八八,只是他如今還拿不定診治法子,想等進來,再細細詢問一番。

大大方方地給王太醫見了禮,坐在了趙氏下首的繡凳上,對面坐著的,便是那位身著太醫院官服的王太醫。

“王太醫,這位便是小女。小女久居府中,不太懂京中的規矩,若有不到之處,還請王太醫見諒。”

當著的面,趙氏少不得再和那王太醫,又客套了一遍。

那位王太醫,也跟著客套起來。

無非就是夸贊了幾句的氣質上佳,容貌極好,是京中難得的美人胚子。

一番客套過后,王太醫終于開口問了坐在自己對面的。

“宋二姑娘,在趙夫人的話中,下官知道了姑娘身上的頑疾,是打娘胎帶出來的,流水似地請了那么多大夫入府,給姑娘診治,就是不見痊愈。”

“所以下官斷定,二姑娘的病,絕不在表里,而是在內里,需得慢慢調理,才見氣色。”

“前朝宮中有一位公主,生得也是同二姑娘一樣的病,自打生下來,身上就帶著一股刺鼻異常的味道。皇帝遍尋天下名醫入宮給公主診治,最后是一位名醫用自己的眼淚做了藥引,攙在了藥皂中,公主洗后,此病才消!”

“二姑娘身上的頑疾,大可以嘗試嘗試這個法子,以人眼淚入藥引,制成藥皂,以藥皂洗之,必能祛除。”

用人眼淚做藥引,制成藥皂,洗后可以祛除異味

這太醫是個什么奇葩?

花好月圓夜看多了

她倒是想要有一個任賢齊那樣的太醫來給她治病,可問題是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