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貴嬌

第三百二九章 敲定

“妾?!!”站在華太君旁邊的何氏差點沒被氣的跳起來!“你當你們孫家是天家不成?!我們卓家的嫡女,二房嫡長女!竟然納給你們家為妾?我們家大姐涵兒都是四抬鸞轎入了正宮側門的!孫家還敢要我二姐兒為妾?!”

何氏平常在華太君眼里就是個扯不清的混不吝,這會兒聽到自家閨女為妾,腦子倒是清醒異常,一句句話,比華太君說的還誅心。

不要說孫太夫人,就是孫相聽著,整個臉都黑了。轉頭白了一眼孫太夫人,而后起身往下走了一步:“不過是胡言,卓家媳婦莫要當真。”

何氏從鼻子里哼了一聲,面無表情的看了一眼孫相,轉頭看向華太君:“娘,走吧,直接進宮!”

華太君也懶得多說了,轉過頭,直接往門外走去。

剛跨過門檻兒,后頭一直沒有說話的孫云舟開口了,聲音一如往常的平靜溫潤:“等等。”

卓家人聞言,再一次停下,轉頭皆是面無好色的看著開口的孫云舟。

“還有什么事兒,莫不是再‘納’一次我們柔兒為妾?”何氏面露譏色,氣的有些臉紅。

孫云舟沒有應聲,看了看何氏,而后轉頭看向孫相:“我娶。”

“舟兒!”孫太夫人上前一步,瞪著眼睛駭道。

“祖母不用再說。”孫云舟看著孫太夫人,給了她一個安撫的眼神:“既然事情是我引起的,那便我來負責吧。能娶到卓家嫡女為妻,是孫兒的福分。”

孫相聽著孫云舟的話,而后退一步,坐在椅子上。一張老臉沉的不行。

該說的不該說的,都說了。只差一步就鬧到圣前了。現下的情況,由不得孫家在做決定了,這親,娶也得娶,不娶也得娶。

他大半輩子過了,倒霉的事兒全在今年。

見孫家人在孫云舟之后都沒有說話了,華太君目光落在孫云舟身上:“孫大郎,你是個明理的孩子,可你的話,不作數。”說罷就要轉身。

“好!”孫相沉著眼睛看著華太君,聲音帶著怒意:“就依你們的話,結兩家的親!”

“老爺!”孫太夫人見丈夫都松了口,轉頭急道。

孫相沒有看她,目光沉沉的落在華太君身上,抬起手制止她的話:“就這么定了!”

嫁入孫家就是孫家婦,這么想嫁過來,可日子怎么過還是他們說了算。

“孫相一言九鼎,既然發了話,我們也不再多為難。那便擇日請冰人上門提親吧。”華太君說著,看向孫夫人,而后又把目光落在孫相爺身上:“可不要再向前頭那樣,又是推詞。”

“老夫既然開了口,便不會作假!太君請回吧,在家里好好坐著,等提親的人上門便可!”孫相說到最后,忍不住撇開臉,看向孫云舟。一口長嘆憋在心頭。

“好,那邊一言為定。老身就先告辭了。”華太君說著帶著何氏和高氏出了去。

鬧了半年的烏龍總算在卓家的死纏爛打下塵埃落定。

出了孫府,華太君坐在車內,閉著眼靠著車背,養著神。高氏和何氏坐在華太君的旁邊。

“母親,我們這么跟孫家鬧……”何氏坐在車里還是忍不住開口了:“以后她們對柔兒會不會不好?”

華太君悠悠的睜開眼,看著何氏,白了她一眼:“不鬧?不鬧二姐兒就只能看著孫云舟娶長公主,京中誰還敢娶她?蠢!”說到最后,華太君忍不住罵了一句。

真是上輩子欠的,一個個不省心,全做些荒唐事。那么丟臉的事都要她梗著脖子跟別人爭,真是,唉……

何氏被華太君說的臉上一窘,微微低下了頭:“我這不是擔心呢嘛,若是二姐嫁過來受苦,那……”

“那就讓她當妾啊,你將才怎么不答應?你當我浸豬籠就是說說而已?嫁不出去就一塊兒拉出去沉了,免得臟了我卓家的門楣。”華太君說著將身子挪了挪,一旁的高氏趕緊扶著她,替她放好靠背的軟墊。

何氏聽得脖子一縮,立馬不敢再多言了。華太君的威嚴在卓家向來是不能撼動的。

華太君邊挪身子邊念叨:“受苦?是個主家夫人的,都要受苦。何況是孫相這樣的大家里頭,要立威,在孫家站穩腳跟,做受人敬仰的大少奶奶,還得她自個兒有能力手段。我們能做的,也就這么多了。要是在孫家被人欺辱,那就只能怪她自個兒蠢,哦,對了,還有你這個娘的不是。”說著華太君坐穩了身子,靠著車背,慢慢的閉上了眼睛:“好了,不要叨擾我了,等我歇會兒,累得很了。”

說起來,她非要將二姐嫁入孫家還有一個原因,孫家后宅就一個老太太,少了妯娌姑媳之間的勾心斗角,不惹孫太夫人就是清凈的。

馬車中恢復了安靜。

華太君閉著眼睛,想要歇息的,不知為何,忽然想到了逝去的卓夷葭。那孩子,大概是家里頭最聰慧的一個了,但卻是個薄命的。她娘倒也是會教孩子,卻也是個薄命的。華太君的眼角有些濕。罷了,都是命。

很快,人們便忘了京城里還有過的一號卓家四小姐。正如她突然的出現一般,消失的也讓人猝不及防。就像夜里一現的曇花,香消玉殞后便再無蹤跡。

北地鄭陽城,卓夷葭身子漸好,便將淳耳派去了遼北懷榮王府,暗自以趙鳳曜的名義給懷榮王療傷,對外不過是江湖郎中。

在卓夷葭轉醒的第三日,還是知曉了知書的死訊,悟濟大師的預言的確如是,她有大兇的劫,可這劫,最后竟是知書替她受的。

卓夷葭說不出心中的感覺,心頭堵著,悲傷了許久,卻是流不下一滴眼淚。她心頭又憶起了知書從前的種種,眼里一閃而過的狡黠,或者跟紅珊拌嘴的俏皮樣。

聽知畫說,知書是南方小鄉的女子,故鄉在哪里,連她自個兒都不曉得。

在這座小院的山后,有一座山。山頂上有許多紫薇樹。卓夷葭在紫薇樹下,立了知書的衣冠冢。冢牌面向南方,隔著南商的山南水北,與京城遙遙相望。就像是在望著她的故鄉。

北地的紫薇花,總是開的極艷,也開得早。卓夷葭說,就讓那一樹的紫薇花,在每年北地冒新芽的時候,陪著她看北地的風景。陪著她看京城的一世繁華。

在卓家做暗衛了多年的知書,到她離開人世,穿的最多的,就是丫鬟的青布衣,和夜行的黑衣,從未穿過姑娘家最愛的花衣裳。卓夷葭說,被山風吹過時,落在墳頭的片片花瓣,就是要繡在她衣裙上的點綴。

知書,那個待她重于自己的女子,那個常常一臉嚴肅的樣子,卻總是有一顆少女心的女子,終究還是離她而去,最后不過成為一抔黃土。

請:.yq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