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俏七零

第七十四章 驚喜

第七十四章驚喜

第七十四章驚喜

作者:微微安心

下午的時候倆人才到達韓家沖,還好之前就有先見之明,準備了干糧在路上吃了。到易家還有很長的路,出門也快一個月了,易慧芬還從來沒有離家這么久過,這會兒也急著趕回家,謝絕了楊家的留宿,她只是短暫的休息了一下就告辭回家了。

到家后自然受到容姐的熱烈歡迎不提,她帶的零食也使她再次獲得了“姑姑最好”的贊譽。不過最大的驚喜還在等著她,二伯告訴她說,前幾天兔子下崽了。

因為一直都沒有動靜,最近大家都比較疏忽了。再加上最近家里都起早貪黑地忙著抓黃鱔,除了每天例行公事地丟一些菜葉進去,這兩只野兔子已經久不關注,直到那天母兔揣了窩才被爺爺發現。一看還真不少,有8個小崽子,像個小老鼠似的粉嫩嫩的,眼睛都沒有睜開,閉著眼睛吱吱叫著。

大概是剛抓回來的時候受了驚嚇,過了一段時候兔子們發現日子也蠻好過的,不愁吃不愁住,每天還有人伺候著。這不才定下來心來繁育后代。結果第一窩就不少,想起兔子的孕期只有一個月,繁殖周期也只有4050天,就算的任它們自由發展,算2個月一窩一年也不少了。楊小貝喜笑顏開地蹲在兔籠面前看了好久,把兩只兔子都盯得焦躁起來了才意猶未盡地走了。

晚飯當然的豐富的“大餐”,農家除了過年時候的年豬,一年四季是絕少買肉的。平時都是自家菜園子里有啥吃啥。要是有客人來了,天熱的時候好解決,河邊湖泊,扛著魚叉去一趟,多多少少會有收獲。雖說是公家的,但是大家打幾條自己吃沒有人會說什么。至于冬天,不是有臘肉嗎?如果是貴客,那就少不了要把家里的老母雞殺掉一只了。俗話說“女婿上門,老母雞嚇掉魂”,說的就是實情。現在鄉下人都沒有買菜的概念,再說了,就算你想買菜,也沒人賣啊!

現在正是青黃不接的時節,菜地里的白菜蘿卜都已經老得不能吃了,新種的菜才把種子下下去。現在也沒有后世那么多豐富的蔬菜品種,所以大家平日里都是以咸菜、腌菜、蘿卜干、魚干這些干菜下飯。難得在這個時候吃上一頓新鮮肉,雖然是為了節省分成好幾份燉蘿卜干吃,大家也都非常滿足。二伯母呵呵笑道,“都說臘肉好吃,叫我講還是新鮮肉最好吃啊!”可不是,臘肉從臘月開始一直要細細地吃到來年四、五月份,天熱了實在放不住了才會吃光它,再好吃的美味也吃不出來了。

爺爺一邊喝著小酒——有好菜必喝酒,這是在辛苦工作之余最大的享受了。誰讓自家的女兒孝順,能想法子讓家里賺錢不說,去上個學還要給自己帶煙帶酒回來呢?他心里面美得很,也難得對平時沒好聲氣的兒媳婦開開玩笑,“不是鮮肉和臘肉的區別,是有和沒有的區別吧!”

爺爺只上過幾年私塾,但是他的睿智是楊小貝一直都記憶猶新的。記得小的時候家里剛剛買了電視,為了追劇她那是連吃飯都端著飯碗,看得倆眼珠子恨不得鉆進電視里面去。爺爺實在看不過去了,說道,“演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一語驚醒夢中人。她才驚覺一切都是假的,只是表演出來而已。從那以后她的理智就回來了,在全民追劇的時代,唯獨她從來也不感興趣。就像爺爺說的,為了一些虛假的東西哭和笑,太傻。

后來條件越來越好,大魚大肉都吃膩味了。當老媽抱怨怎么現在的菜都不如以前好吃了,爺爺意味深長地說:“人這一輩子只有米飯不會吃膩,等飯都吃膩了,也就活到頭啦!“。爺爺就是這樣,無論窮苦還是富裕,他從不怨天尤人,也不會得意忘形。什么物質上的要求都不在意——除了二兩燒酒,一鍋煙袋,就別無所求了。

所以楊小貝記得給他帶了一把葉子煙,還有一瓶好酒回來。姑姑們也是這樣,每次回來看爹的時候都會買一些煙、酒。讓爺爺在辛苦勞作之余也享受一下。但是作為“小女兒”,這還是他第一次收到這樣的孝敬,感覺特別欣慰。算計著明天把抓獲的鱔魚留個兩斤燒給孩子們吃。本來平時這都不算個啥,但是現在不是要賣到一塊錢一斤嘛,什么東西不好吃偏要吃這口?所以哪怕到現在都抓了百來斤了,自家卻一次也沒有留下來吃過。

家里這些油鹽醬醋的小事不提,現在已經是3月底了,氣溫暖和起來,也到了播種的時候。特別是楊小貝帶回來的這些據說是國外的蔬菜瓜果,由于特別精貴,更是得到了家里十二萬分的精心培育。

山里的土地肥力有限,楊老漢老早就把地都翻好,熟土也都準備起來,用農家肥灌透后再挑到地里均勻地灑下去。不比后世的復混肥科學配置各項營養比例,現在的肥源就只有農家肥,堆得多了容易把種子燒掉,所以要費很多功夫去處理它。等地里準備的差不多了,特地等楊小貝回來再把種子種下去。畢竟都是沒有種過作物,還是要它看著放心一些。

楊小貝哪里會真的咱們種這些作物?她只會吃,特別會吃!但吃再多也不能夠給她任何提示。唯一能有所幫助的還是之前包裝袋上面的一些說明介紹。她又全部給爺爺說了一遍,至于實際怎么操作,那還是要依靠爺爺豐富的經驗來慢慢摸索。

現在自留地里還種著麥子。只有先把種子都種在菜園子里。別的還好說,唯獨西瓜要的地盤大,菜園子明顯種不下。還有玉米,哪怕一小袋也蠻多的,而且玉米種植的時候間距大,需要更多的地盤。但是麥子要6月才會成熟,怕是等不了的,爺爺比較愁這個。這個問題恰恰是楊小貝少數能夠回答的。

后世很多人家種西瓜都是“套種”,就是在麥田里掏出一隴來,先把西瓜種上。等西瓜長到要牽藤的時候正好麥子熟了,可以給西瓜騰出地方來。這也是農民們在類似的矛盾中想出來的好辦法,有時是套種棉花,或者別的作物,不耽誤農時也不耽誤地,十分經濟。楊小貝在外面見得多了,自然知道了這招。

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