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迷失在一六二九小說>迷失在一六二九最新章節列表 >迷失在一六二九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迷失在一六二九-四五六 全體大會(八)
更新時間:2023-01-21  作者: 陸雙鶴   本書關鍵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陸雙鶴 | 迷失在一六二九 
正文如下:
看更多誘惑小說請關注微信

各種鄉村

四五六全體大會(八)

在確認了他們這個集體今后將要無所顧忌的大規模開展現代教育,開啟民智之后,大伙兒就此展開進一步討論。即使不怕泄漏來歷的問題,想要真正把他們所掌握的技術傳承下去,對于穿越眾而言也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首先面臨的一個困難是作為學徒的“原材料”可不好找——穿越眾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即使在現代也大都是進入高等學府以后才開始學習,在此之前大家都要經過小,初,高的十二年系統教育,就是那些進入職業學校的,也至少有九年義務教育打下了基礎之后才分專業。

而在大明朝顯然是不可能找到中學畢業生的,他們想教學生微積分,就先得從最基本的加減乘除開始教。即使選拔出來的弟子再怎么天資聰穎,這一過程沒個七八年怕也難以完成。光想到這一點就足以令很多人灰心喪氣,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那份耐心帶小孩子的。

“如果要大規模向外傳播我們的科學技術理念,最起碼的基礎教育體系肯定不能少。能不能在我們原先那種以培養勞工為目標的短期培訓體制上,進一步加以改進呢?”

有人提出了替代的辦法,穿越眾原先并不是不重視教育,在白燕灘主基地附近甚至有一所學校。不過當初建立這所學校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培養人才,而是為了培養勞工。

負責短期培訓事宜的“郭校長”郭逸被請上主席臺發言,作為最有發言權的“權威人士”,他為老教授的集體收徒計劃提供了許多參考意見。

自從當初一時興起教那些農民工數學之后,郭逸在勞工培訓方面的地位就算是固定下來了。從最初的三五個學生,到后來幾十號人聚在一起聽大課,再到后來按批次算,一批三五十號學員……而他的教學場所也在不停擴建,從原來單間的茅草屋子擴大到幾間大草棚,再到一排磚瓦房……到如今已有一片校區。郭逸也因此樹立了他“郭校長”的名頭。

然而這種培訓一直是短期速成性質,其目的是為各個部門提供具備基本理解能力和工具操作能力的勞工。說穿了郭逸的工作是為穿越眾提供質量好一些的勞動力,而非培養技術型人才。因此傳授的內容相當淺顯:語文方面只要求學會幾百個最最常用的漢字,能看懂一般說明性文件,會寫個便條就行。數學方面只要求掌握基礎四則運算,以加減為主,對于乘除都不做太高要求,會算自己工資就行……

如此培訓出來的畢業生大約相當于小學四五年級水平,舊社會所謂的“高小畢業”,不過在當地窮人中卻能算是個知識分子了。也能夠適應穿越眾這邊大部分體力工作的需要,至于各個部門另有專業要求的技術性工人,則由他們自行培養,與“郭校長”的短期培訓班無關。

但即使是這種簡單的培訓,也讓郭逸和他的伙伴們投入了大量心血。從最初的隨便教點常識性內容就算,到后期編寫教材,提前備課……還專門去找李教授,宋阿姨等作過老師的前輩請教,如此才他們的培訓機構辦得有聲有色。

而他們也因此而得到了應有的榮譽和地位——當初一起出來旅游的這幾個網絡公司小白領豆芽菜,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稍微干一點體力勞動就頭昏眼花要暈倒的廢柴型人物。如今卻是志得意滿,走到哪兒都有人恭恭敬敬朝他們低下頭去,口稱“某某先生”……桃李滿天下談不上,滿海南倒是差不多了。

只是經過這些年的實踐鍛煉之后,郭逸看待問題也實際了許多,即使談到他所負責的領域,也不再像從前那樣自信滿滿,只是把學校里的情況告訴大家,而不是貿然提建議。

“我們的培訓班是自愿參加,周期通常只有一個半月,四十五天左右,除了傳授文字和算術技能外,主要也教他們一些島上通行的法規條例之類,以免這些人出來后兩眼一抹黑,稀里糊涂被人騙還不知道。”

“接受我們培訓的對象大都為成年人,對于學習各種知識技能,他們本身都有很強的主觀能動性,因為他們知道這些東西學了以后馬上就能用得上……只是他們的年紀普遍都偏大了。在這個時代,一般勞動人民在三十來歲就往往開始衰老,記憶力和理解力衰退,學習起來就比較吃力了。如果你們想要從這些人中間選擇弟子的話,恐怕很難挑到合意的。”

“那年輕的呢?難道沒有二十來歲,十多歲的年輕人嗎?”

有人立刻追問,郭逸卻是兩手一嘆:

“年輕的有,但是他們的心思往往不在這方面。我們不止一次發現:有些作父母的,自己學習這些東西很認真,卻不愿意讓他們的孩子跟我們學。在攢下錢以后他們更樂意把孩子送到私塾去,或者是合伙湊錢請個落地士子,還是教授子女四書五經八股文那套東西。”

“而那些十幾二十歲的小伙子,在我們這里學會幾百個常用漢字,覺得自己已經加入了‘讀書人’的行列之后,往往也跑去私塾等地方學習,有時候寧肯交錢去旁聽私塾,也不愿繼續到我們這里上課。”

郭逸說到這里時隱約帶著一絲憤懣,但他卻很清楚其原因之所在——其實會場中任何一個對于明朝人心理狀況較為熟悉的人,如老李教授,阿德,龐雨等人都能理解,出現這種事情再正常不過了。

——在大明朝,只有學習四書五經那類東西才能參加科舉,跳上龍門當官。即使做不了官,考個秀才就能免稅,走在鄉間也高人一等。短毛所教的那些知識雖然實用,在老百姓眼里畢竟沒有傳統四書五經來的“高貴”。

穿越眾這幾年來也針對這方面進行了一些努力,比如上回胡雯和王璞聯手在瓊州府搞的“公務員考試”,就是以他們短毛的知識體系作為主要選拔標準。考出來的幾十名學員都被授予了證書,同時被招納入各處官府擔任吏員,在鄉間很是引起了一番轟動。

只是一兩次這樣的行動還不足以影響大局,現在海南民間管瓊海軍培訓出來的學員叫做“二先生”——也算是穿長衫能讀書會識字的先生了,但終究比傳統科舉老儒差點,只能排第二。這是中國千百年封建社會所形成的習慣性認識,不可能在短短幾年內就被改變。

“這么說即使建立起小學,恐怕也沒多少家長愿意把小孩子送來上學了?”

龐雨皺眉道——對于穿越眾來說當然是希望能從兒童時代就開始培養未來的接替人。不過現在看來,要本地居民自愿加入他們的教育體系很難——那些愿意,并且有這個財力在六七歲年紀就對小孩子開始啟蒙教育的人家大都是官宦門第,要不就是富商之流,他們不會選擇短毛的教育體系,而肯定是走傳統科舉路線。

“也不是絕對沒有,至少臨高附近因為我們的教育而翻身致富,從而對我們的任何主張都無條件信任的佃農平民有不少,讓他們把孩子送來估計問題不大。另外,上次北緯從山東救回來那批小孩子現在也大都安排在學校里,專門為他們建立了一個少兒班……”

說到這里時郭逸忍不住看了北緯一眼——這哥們兒把一大幫子小孩子救回海南,是好事沒錯。孩子們剛上岸時大伙兒都對他們表現出了最誠摯的同情。然后都說小孩子應該上學,于是就把這幫孩子統統送進了郭逸的學校。

現在“郭校長”不但要管那幫孩子的教育,連他們吃喝拉撒統統都要負責,為此不得不專門請了幾個女護工,開銷大了很多。當然辦這間學校的錢向來都是大集體支付,郭逸從不用擔心手頭會緊張,但增加的無數麻煩卻依然讓他大感吃不消。

“如果你們要選徒弟的話,我建議就先從這批小孩子里面挑吧。這其中倒是有些歲到十來歲的,正是接受能力最強的時候。在我這里無非是接受大鍋飯式的集體教育,如果你們愿意帶在身邊單獨教導的話,也許將來可以成為很好的助手。”

聽到這番話,大伙兒各自盤算起來,有些人覺得帶小孩太麻煩,畢竟這個年紀的孩子接受能力雖強,但也是最愛調皮搗蛋的時候。但有些人倒不在乎這些,有個孩子在身邊反而熱鬧些。而且這年頭普遍成人早,十來歲小孩教個三四年就可以獨當一面了。將來即使學不會那些太高深的科學理論,也可以成為很好的幫手。

之后大伙兒對于收徒的方方面面都進行了探討,最終決定就以郭逸那間培訓學校為基礎,就從他那個“少兒班”開始,逐年招生建立起短毛的系統教育體系。而在接受科班教育的低齡小朋友們中學畢業之前,則先用中國傳統的“師徒”方式帶幾個小跟班出來。{感謝各位書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手機端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