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朱門風流小說>朱門風流最新章節列表 >朱門風流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朱門風流-第一百四十七章 殿試
更新時間:2010-01-01  作者: 府天   本書關鍵詞: 兩宋元明 | 歷史 | 府天 | 朱門風流 
正文如下:
殿試亦稱廷試,一向在會試之后舉行,歷來便是三月。㈦星閣。洪武三年初開科舉,定殿試日為三月初三,后罷開科舉十數年,待到洪武十八年方才再開科舉,又定三月朔日為殿試日。話雖如此,卻也有例外的時候。永樂七年,就因為永樂皇帝朱棣北巡,原該舉行的殿試便推遲了兩年,直到永樂九年方才舉行。今科殿試亦是延遲了十幾天,最后定在了三月十八日。

殿試由天子親自策問,自然是非同一般的肅穆光景。和會試只考經史不同,這殿試制策不但考經義,更考時政。制策公布之時,滿殿二百余名貢士自是人人聚精會神,張越也不例外。

“帝王之治天下必有要道。昔之圣人垂衣裳而天下治,唐虞之世治道彰明,其命官咨牧載之于書……周禮,周公所作也,何若是之煩與,較之唐虞之無為蓋有徑庭。然其法度紀綱至為精密,可行于天下,后世何至秦而遂廢?漢承秦弊,去周未遠,可以復古,何故因仍其舊,而不能變與唐……人之恒言為治之道在于一道德而同風俗,今天下之廣,牲畜之繁,彼疆此域之限隔服食趨向之異,宜道德何由,而一風俗何由?而同子諸生于經史時務之熟矣,凡有裨于治道,其詳陳之,毋隱,朕將親覽焉。”

待聽明白今科制策乃是論治道時,張越心中頓時生出了無數條陳,沉思許久方才動筆。

相比院試鄉試會試,殿試不用如同會試鄉試一般在貢院中擠那小小的號房,入內受策時更不用搜身以查夾帶,此時眾貢士恭送了皇帝,便開始全力以赴。雖說都是貢士,但畢竟三甲名次極其重要,若是忝附榜尾,自然不是什么光榮的事。縱使是張越也忘記了之前祖母的囑咐,畢竟。最后是一甲二甲還是三甲豈是他能夠決定的?

能擔任殿試主考官的歷來都是天子駕前最受寵的文臣,比如永樂二年乃是解縉,永樂五年是胡廣,永樂九年則是楊士奇,如今這永樂十六年的戊戌科殿試則是翰林學士楊榮擔任主考官。相比廷上進士中幾個五十開外的白頭翁,四十開外的他顯得極其精神。佐以下頜幾縷長須,更顯儒雅風度。幾個比他年長地考官坐在那兒,愈發顯得如同陪襯。

此時皇帝早已退去,楊榮的目光便在一個個士子中掃過,看到張越時不禁微微一笑。朱棣對張家的信任無可動搖,由于英國公張輔的關系,張越雖年紀輕輕卻能躋身于貢士之列,但這文章上的功力卻得經時日磨練。所以說,張越即便今年成為進士。這名次上卻不好奢求。七星[閣手機]站:Wap.Qi性e不過想必朱棣并不在意他的名次,關心地也就是他是否能中而已。

話說回來,當今天子縱使再喜愛張越。應該決不會讓第一宣力武臣的近親入閣。

張越此時完全無暇去看別人。這殿試雖有正式試卷,也有草稿紙,但他只有一天的時間,若是打好草稿再謄抄決計來不及。所以,他瞥了一眼草稿,干脆直接開始動筆。

北方三月的天氣仍是寒冷,可他一口氣寫滿了三張卷子,估摸著能有一千字的時候,額上已經布滿了細密的汗珠。這時候。他方才掃了一眼周邊人,發現人人皆是全神貫注額頭冒汗,于是便不再左顧右盼。順著思路寫下去,他漸漸發現了平素勤于練字的好處,至少,這一個個端正的小楷不費什么功夫就從筆下宛轉流出,瞧著倒也賞心悅目。

想當初他數九寒冬練字不輟的時候,大約杜楨就想到這一刻了。

如同現代那些監考官一樣。這殿試地主考自然不是坐在那兒紋絲不動。楊榮在坐了一個多時辰之后。便開始沿著考生地位子走動。甚至也會隨手拿起已經謄抄完一部分地卷子瞅上一眼。幾百份卷子。這讀卷官判卷地時間卻只有短短三日。自然不可能完全公正無私地判完所有卷子。不過是盡全力將佳卷呈上御覽而已。身為主考。今科學子全都是他地門生。他自然希望能多出幾個人才。這今后面上也有光。

他一路翻看了好些卷子。將幾個策論極其出色地學子一一記在心底。愈發覺得滿意。看這情形。今科至少不愁沒有佳卷呈上。他總算可以放下最大地一樁心事。待行到張越身前地時候。他隨手拿起考卷一看。見上頭依舊是那筆極其精神地端正小楷。不禁點了點頭。

細細一看文章。他不禁訝異地挑了挑眉。見張越全神貫注并沒有注意到自己。他若有所思地佇立片刻就放下了卷子。接下來他隨處轉悠了一下。也順便去看了看張倬地文章。見中規中矩就撂開了手。反而在最年少地夏吉桌前很是停留了一段時間。

倘若說張越給了他不少訝異。那么這個剛剛十五歲地少年就給了他更多地驚疑。那文章談不上圓潤。但卻散發出一股撲面而來地銳氣。和此人給人地漫不經心大相徑庭。他入閣時不過三十一歲。也算得上少年得志。如今再回過頭來看少年。登時生出了一種莫名地惆悵。

位雖高。人卻老。千金難買少年時。果然是至理名言。

這一天殿試結束。考官連考卷和草稿一起收了上去。卻是有考生仍未能謄抄完畢。免不了捶胸頓足。這其中便有愁眉不展地萬世節。然而。當楊榮笑吟吟地和他說了一番話之后。他卻立刻眉飛色舞。直到離宮之后張越好奇地詢問時。他方才嘿嘿一笑。

“雖然是未了之卷,但小楊學士說我這篇萬字策論做得不錯,定然會連同草稿進呈御覽。這一甲我自然是不想了,但若能以未了卷得一個二甲,我也心滿意足了!”他說完忽然抓過了旁邊的張越,笑嘻嘻地問道,“我百忙中偷瞥了你一眼,你寫文章的時候竟沒打草稿?”

張倬自己年紀大了,對名次倒沒什么苛求。想到之前會試的時候他名次還在張越之前,多半是考官以子不蓋父為名將他挪到了兒子前頭,他心中倒是生出了幾許歉意。所以此時聽了萬世節的問題。看到張越并無懊惱之色,他不禁心中一奇。

“為文不屬草,你就不怕考官詰難你草稿上一片空空,破了規矩?”

“有個考官確實詰問了我,不過我答說科場必交草稿,不過是為了防代作。如今殿前眾目所矚,何來代作,何嫌之避?小楊學士就走了來,自然放過了我去。”張越笑了笑,見萬世節嘖嘖稱奇,他便沒好氣地說道,“我那字你也是知道地,要是打草稿決計謄抄不完,今兒個我費盡心思也就寫了三千余字的策論。哪像你洋洋灑灑幾乎要上萬言。”

這時候,夏吉也從后頭追了上來,熟絡地沖著萬世節叫了一聲萬大哥。又和張越打了個招呼。得知張倬乃是張越的父親,他一驚之后立刻豎起了大拇指。

“都說是父進士子進士父子進士,倒是沒聽說過同科得中的。元節你和你爹爹真厲害!”

張倬早聽張越說過這個年紀最小的貢士,此時聽他這么說倒也沒覺得有什么不好意思。于是,四人一路走一路說笑,這年紀相差頗大地組合倒是引來了旁人的頻頻側目。萬世節曾經往楊士奇那里走動得多,在南方士子中算是小有名氣,這兒就有好些人認識他,無不上來打招呼。自然。那些士子少不得讓萬世節介紹身邊的其他人。

“其他人不知道,但張越張元節我卻是認得的!”

斜里忽然冒出來一個聲音,張越循聲望去,卻依稀記得此人地面孔,仿佛是頭一次去楊士奇府邸巧遇皇帝和皇太孫時地眾士子之一。此時此刻,那人面上雖帶著笑,語氣里頭卻流露出一股濃濃地酸氣。

“他可是如今山東布政使杜大人地高足,這表字也是大楊學士起的,還見過皇上和皇太孫。不但如此。人家還是英國公的堂侄,去年年底英國公重病的時候,他巴巴地從南京趕到北京侍疾,比親生兒子都要孝順,皇上大喜之下便賜了他舉人功名。到底是世家朱門子弟,哪里是我們這些寒門士子能相提并論的!”

自從洪武年間開科考之后,南北士子的沖突從來就沒有斷過,最最有名的便是洪武三十年的南北榜。由于那一次錄取地五十一名進士幾乎都是南方人,北方士子集體鬧事。于是太祖皇帝朱元璋不但嚴厲處分了該科主考。而且該科狀元陳亦被處死,六月更是重開一榜。取的幾乎都是北方人。這轟轟烈烈的洪武三十年南北榜事件也使得南北文壇從來不對盤。

于是,被人這么一撩撥,一眾南方士子看向張越地眼神便有些不同。畢竟這里離著西宮還近,大伙兒又都是同年,自然不可能真正鬧騰成什么不可開交的樣子,但少不得有人說話陰陽怪氣。

“若是我能有那樣的親戚師長,別說十六歲不到中進士,只怕就是狀元也中了。”

張越兩世為人,對于這等冷嘲熱諷自不在意,更不想陷入毫無意義的意氣之爭。然而,他不接話茬,旁邊卻有人忍不住冷笑道:“我比元節年紀還小,我可沒有什么尊貴的親戚!有志不在年高,足下虛長年紀卻不能盡早登科,指桑罵槐算什么意思?”

那說話的人乃是一個尖下巴四十開外的中年人,一聽這話頓時怒容滿面。張越不料夏吉主動出面替自己攬下了事情,此時眉頭一皺,卻再不好旁觀,搶在那人說話之前沉聲提醒道:“各位別忘了,咱們的座師大人小楊學士昔日二十九歲中進士,三十一歲入閣,各位若是有心說起他事便罷,揪著年紀說不是,置小楊學士于何地?”

一席話后四周皆靜,幾個南方士子雖不滿,卻終究不敢多說什么,全都是悻悻然拂袖而去。直到他們走了,萬世節方才無可奈何地向張越攤了攤手。

“今兒個全都是我惹出來的麻煩,實在對不起元節你了!這些人都是死揪著一個理兒,他們認定是對地就是對的,認定是錯的就是錯的,最是難纏!”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

府天其他作品<<明朝謀生手冊>> | <<富貴榮華>> | <<奸臣>> | <<春宮繚亂>> | <<凌云志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