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一個人的抗日Ⅱ小說>一個人的抗日Ⅱ最新章節列表 >一個人的抗日Ⅱ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一個人的抗日Ⅱ-第三百八十八章 空中大決戰
更新時間:2012-08-01  作者: 樣樣稀松   本書關鍵詞: 軍事 | 抗戰烽火 | 樣樣稀松 | 一個人的抗日Ⅱ 
正文如下:
第三百八十八章空中大決戰

第三百八十八章空中大決戰

印巴戰爭正成為一九七一年國際上的壓軸大戲,第一回合考慮東巴的因素,雙方算是打成了平手;第二回合的戰爭依然奪人眼球,雙方超過二十萬的地面部隊在兩個戰場,不,算上克什米爾,應該是在三個戰場進行著廝殺。....全文字無廣告

首戰失利后,印軍在賈朗達爾和岡格拉似乎頂住了南巴聯軍的猛攻,而在岡格拉,從默利納前來增援的三個師印軍僅剩下不到一天的路程,六個師對三個師的戰斗行將展開。雙方小規模的空中交火在岡格拉和賈朗達爾一直沒有中斷過,印度空軍出動雙機或四機,不斷地試探著兩個戰場聯軍空軍的實力。

一九七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就在印度援軍即將到達岡格拉時,城下的聯軍突然開始后撤,這使印軍高層非常郁悶,緊急尋求對策。這調兵遣將,費時費力,終于要在岡格拉城下發動進攻了,這敵人咋能讓他跑了呢?空軍,出動,轟炸敵撤退路線,破壞其撤退的秩序和公路、橋梁,遲滯敵軍的撤退速度。岡格拉印軍出動,保持距離,粘住敵人,使其不能從容而退。

印度西姆拉和安巴拉空軍基地,機場上整齊地排放著各種型號的作戰飛機。披掛整齊的印度飛行員已經坐進了飛機座艙,他們正在等待起飛的命令。

二十八日下午二時十二分,指揮塔臺傳來了命令:“第一攻擊波起飛!”印度空軍的飛機一架接著一架滑上跑道,迅雷烈風似的直插云霄。

這可是一支“龐大”的機群!第一攻擊波就出動了各型飛機九十多架。在指揮機的率領下,兩個中隊的米格—21和兩個“蘇7”超聲速戰斗轟炸機中隊在空中編隊完成,向岡格拉進發。

印度空軍起飛后不久,南巴聯軍指揮部便得到了情報。印軍增援岡格拉的情況一直在聯軍掌握之中,戰爭的重心轉移到岡格拉已經昭然若揭,大部分的空軍力量已經轉場至印巴邊境的納羅瓦爾空軍基地,留在賈朗達爾附近的只有兩個中隊的鷂式和兩個f86中隊作為空中掩護力量。

如果說在這次空中作戰行動中,南巴聯軍在搜集情報方面花了大量精力的話,那么在研究作戰方案方面是費盡了心機。[].(全文字電書)他們在戰前進行了空前廣泛和深人的戰法研究,不僅決策部門反復琢磨、推敲,還組織作戰部隊反復研究,后研究出一個頗具特色和行之有效的戰法“屏護空戰法”。

在這種戰法中,預警飛機是舉足輕重的,可以說是整個作戰行動的統帥和靈魂,所以三架預警飛機中的兩架被布置在主戰場方向。預警機因為裝有遠程搜索雷達,在空中可探測近四百千米內的敵機,它還能同時跟蹤多達一百個目標,能同時指揮四十架己方飛機實施攔截。

因為有了這“超越地平線的眼睛”,再加上地面的預警雷達和機動的雷達車,印度空軍的一舉一動都在聯軍的監視之中。掌握了先機之下的大空戰,南巴聯軍未戰已經占了上風。

預警戰機是聯合空軍的千里眼和順風眼,而電干擾飛機則是為印度空軍準備的致盲、致聾的另一大殺器。它能偵測敵機的通訊頻率和敵雷達波長,并對其實施強力干擾。在之前的空戰中它只是小試了下身手,現在這場決定勝敗的大戰,它可要全力施為了。

印軍飛機還在途中飛行,便被預警飛機捕捉到了,幾十秒鐘的時間,計算機便將敵機的航跡諸元計算完畢,并算出敵機的高度、距離、方位、速度等資料。聯合空軍立刻出動處于全神戒備狀態的戰機,前往迎敵。由于情報準確速,聯合空軍有充分準備,對敵情了如指掌。再加上預警飛機還在不停地發送情報,印空軍的一舉一動盡在掌握之中。

攔截機群出動了四個中隊,也是九十余架飛機,但都是鷂式戰斗機,這比印軍的攻擊機群的空戰能力明顯要高出一籌。而且在迎頭攻擊中,裝備了雷達制達導彈的鷂式比只有紅外尋線導彈的米格—21有優勢。

為了防止敵機得到雷達預警而提前退卻,攔截機群根據預警飛機的數據,掌握著時間和速度,保持低空飛行,到后躍升加速飛行,幾乎與印空軍攻擊機群同時到達了岡格拉附近的作戰空域。

印軍機群得到的預警時間很短,逃竄顯然是來不及了,米格—21紛紛沖上來,掩護“蘇7”超聲速戰斗轟炸機中隊。一通迎頭的導彈飛來,印軍飛機或中彈或急速規避,陣形有些散亂,沒等他們重調整編隊,鷂式戰機已經出現在視距之內,并且再次發射雷達制導導彈。

空戰開始了,一百多架飛機在空中象蝗蟲似的穿梭往來,以飛的速度互相追逐攻擊,導彈不時從機翼下飛射而出,機炮噴吐著紅色的火焰,發動機的轟鳴聲、導彈

的吼叫聲、飛機的爆炸聲混雜在一起,空中亂成一團,無法辨認誰在攻擊誰。

南巴聯合空軍在戰場前便依據預警飛機提供的信息,兵分兩路,一路迎戰米格戰機,一路繞過米格攔截,撲向米格機群身后的蘇七戰機。

蘇—7是前蘇空軍冷戰年代早的大量使用的戰術攻擊機,有“裝配匠”的綽號,如果投棄炸彈后可當作戰斗機進行有限的空戰。該機不足之處是掛彈量偏低,航程太短,對跑道要求高,不適應土質機場使用,限制了作戰使用。

也就是說,蘇—7不是空優戰機,只能進行有限的空戰,根本不是鷂式戰斗機的對手。但印空軍的指揮中心并不了解前線的情況,敵機攔截應該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并未給蘇—7機群下達撤退的命令。面對如狼似虎般撲上來的鷂式戰斗機,蘇—7只得倉促扔棄炸彈,硬著頭皮迎戰了。

戰斗進行得激烈,或者說是慘烈也不為過。為了隱藏實力,電干擾機雖然也在遠處徘徊,但并未全功率運作,只是對印軍飛機實行時斷時續的通訊干擾,即便如此,也給了印空軍作戰以極大的干擾。而且印軍飛機在性能、裝備、情報等方面也毫無疑問地處在劣勢,失敗也就必不可免了。

空中大戰一直持續到太陽西沉,如血般的紅霞布滿天邊算結束。印軍機群被擊落五十三架,聯合空軍損失十一架,將近一比五的比例,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戰果了。

但黃歷在聯合指揮部內卻微微搖頭,為啥就不能創造歷史上以色列空軍創造的紀錄呢,什么三十比零,嗯,好象還有一個五十多比零的紀錄。是以色列人太強,還是阿拉伯人太弱,有些搞不懂啊!

二十九日上午八時,印度空軍咽不下失敗的苦果,含綴再戰。此次除了兩個米格中隊負責德里上空的防御外,幾乎是傾巢出動。四個米格中隊、四個蘇七中隊,近兩百架戰機從四個空軍基地起飛,向岡格拉空域飛來。按照印度人想當然的判斷,在賈朗達爾和岡格拉兩地,聯合空軍應該是平均分配的兵力,昨天出動的飛機數量不夠,沒能形成數量優勢,今天全力壓上,南巴聯合空軍想合兵抵抗,在時間上是來不及的。

終于到了決戰的時候了,南巴聯合指揮部立刻指揮空軍按照預定計劃布陣迎敵,這次可不會再有保留,陣法的威力將使印軍戰機遭到慘的敗績。

南巴聯合空軍對這次空中大決戰是充滿信心的。他們采用“屏護空戰法”在印軍戰斗機來襲的方向上筑起了一道空中屏障,鷂式、梟式和兩架電干擾機分層次展開,梟式在下層、鷂式在中層、電干擾機在靠后的上層。而預警飛機則在后面運籌帷幄,統一指揮。

印軍戰斗機一起飛,就處于預警飛機的監視之下。預警飛機隨時將印軍戰機的速度、架數、航向和位置向梟式和鷂式飛機通報,并指揮它們迅速占據有利位置。

印軍飛機一進入作戰空域,兩架干擾飛機立即對其實施強力的電干擾,印軍飛機上的雷達發現不了敵機,耳機又聽不見地面指揮口令,還沒有開始空戰就陷入了被動地位。而聯合空軍戰斗機卻是“耳聰目明”,既可接受預警飛機的指令,又可利用本身的雷達發現目標,進行主動出擊,雷達制導導彈、紅外跟蹤導彈,機炮短距格斗,一架架印軍戰機帶著濃煙和烈火栽向地面。

在干擾飛機的強力電干擾下,印軍戰機既不能與友機聯絡,又聽不見地面指揮命令。就好比是蒙住了眼睛、捂住了耳朵與別人廝殺,這還能不敗嗎?而且印度空軍平時過于強調地面集中指揮,飛行員在空戰中的自主能力很差。在瞬息萬變的激烈空戰中、在指揮受到干擾失靈時,就必然處于被動挨打的局面。

這是一次在現代戰爭條件下的“勢不均、力不敵”的空戰,其結果未必具有普遍性,但世人卻能從中悟出一些道理,吸取一些經驗和教訓。對于引領空戰戰術理論的南洋聯邦,則是一舉揚名,令世界矚目。

(全文字電書)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

沒有找到此作者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