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民國梟雄小說>民國梟雄最新章節列表 >民國梟雄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民國梟雄-第一百四十六章
更新時間:2013-04-09  作者: 斷刃天涯   本書關鍵詞: 歷史 | 清史民國 | 斷刃天涯 | 民國梟雄 
正文如下:

一個工業一窮二白的國家,想要發展工業之難,難以想象。看看一百年以后的印度就知道了,阿三國還是有核國家呢,常規武器卻全靠進口。什么叫國防工業體系,這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大到令人無法想象。

漢陽槍炮廠算是國內最大的兵工廠了,連根彈簧都造不出合格的,原材料全靠進口。就這,頂多算是個半自造辦組裝的兵工廠。漢陽造是德國一戰以前裝備的武器,一戰之前就基本淘汰了,可是在中國一直用到抗戰結束?原因何在?沒有自己的工業體系,即便民國政府引進了毛瑟1924,產量也是少的可憐。戰爭的損耗巨大,補充起來卻非常困難。

不在位置上的人,永遠不知道做事的難處。動嘴總是輕松的。

這個時空的方劍雄,力排眾議,大肆賣國,只要外國的企業肯進來,什么都好商量。說句不好聽的,這還算是有賣國的本錢。看看歷史上的民國就知道了,1911到1937,整個國家的重工業毫無發展,全都是在吃前清的老本。漢陽長、滬局、寧局,這些都是清朝留下的企業。由此可見,一個四分五裂的國家,想發展重工業根本就是白瞎。

辛亥之后的民國,說句客觀的話,民族元氣還有那么一些。如果袁世凱統一之后,能夠潛心發展,接著一戰的機會,沒準能趕上一些世界的步伐。可惜,老袁要當皇帝!

一個西方人是很難理解中國人自鴉片戰爭以來心中淤積的民族怨氣有多少,更無法理解中華文明能延續五千年的根源所在。抗日戰爭是一個工業強國對一個農業國的戰爭,西方國家一致認為日本將速勝,可是結果呢?中國人抗住了,一抗就是八年,并且等到了勝利。

中華民族有太多的優秀品質,只要這些品質被激發,執政者不亂來,民族復興就不是一句空話。

哈豪森帶著很多疑問,在漢口火車站下了火車,并且很意外的在火車站上看見了有很多士兵在戒備。年輕的國防軍統帥,在士兵們隔出的人墻之間,出現在哈豪森的面前。

“歡迎公使閣下!”簡單的客氣之后,哈豪森上了方劍雄的車,沒有過江而是直接去了漢口駐軍指揮部。在一個簡陋的辦公室里,哈豪森沒有多少遲疑,立刻表達了自己的來意。

“元帥閣下,德意志帝國政府希望與中國政府結盟,我想這個事情需要您的幫助。”不管怎么說,中國政府給世界看到的還是一個民選政府,盡管他的本質是方劍雄個人的軍事。一個合格的外交官,是不會犯這樣的錯誤的。

“結盟?”方劍雄深感震驚,這是怎么都沒想到的結果。沒錯,1907年,德國人尋求過中美德三國聯盟,但是被日本人壞了好事,當然這里頭也有滿清政府的糊涂為內因。

方劍雄從沒有想過中德結盟的事情,這個跟歷史知識有關。德國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未來在一戰中必然出于不利的位置。當速勝成為一種不可能的時候,等待德國的只有戰敗一條路。不是德軍戰斗力的問題,而是國家實力的問題。威廉二世大量投入的海軍,在一戰的歷史上并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就是一直存在艦隊而已。方劍雄不認為威廉二世在這個時空會改變他對德國海軍的態度,那么哪支龐大的德國艦隊,最終還是難逃自沉的命運。

跟一個注定要戰敗的國家結盟,那是腦子進水的行為,或者腦袋被門夾壞了。

但是,方劍雄現在需要德國,所以不能做出太直接的反應。于是,沉吟成為了必然,顯得很重視,很猶豫,很黏糊,用一個“拖字訣”來最大利益的賺取德國人的幫助,當然,這種幫助不是無代價的。德國人不是傻子。

哈豪森并沒有著急,而是與安德里亞斯交換了一個眼神,對面微微的點頭,表示自己的看法為眼前這個全世界最大的軍閥動心了。

“公使閣下,您讓我為難了,這事情實在是太大了,我無法現在給您一個答復。我只能說,我會慎重考慮您的建議。”方劍雄終于有所表示,態度曖昧,語氣含糊。根據哈豪森與中國官員打交道的經驗,這個樣的答復已經是很不含蓄了。可以這么肯定,這個中國的實際掌握者,被德國拋出的橄欖枝打動了。

“元帥閣下,您需要多久的時間考慮這個問題?”哈豪森倒是很直接的提出希望有一個時間限度,這是從自己的角度去考量了,有一個明確的時間,他好跟國內交代。

“公使閣下,恕我直言,短期內我很難做出一個決斷。這事情太大了,我必須與幕僚團隊進行溝通,爭取他們的意見。再者,目前中國的內部環境還不穩定,外部列強帶來的壓力很大。德國遠在歐洲,草率的結盟會讓我國的外部環境更加惡劣。我想,就算是結盟,也需要一個合適的時機。最后,我想表達一下個人的觀點,對德意志帝國本人充滿了好感,只要是中國有的,貴國又需要的,本人都愿意與貴國開展合作。如果非要有一個期限,我覺得應該是兩年以內,這個國家的一切都走上正軌了。”

方劍雄這句話的意思,有點畫餅充饑的狡黠。國家和國家之間,談感情那是愚蠢的行為。即便是結成了盟約,也不是不能撕毀的。意大利不就是這么干的么?

必須給德國人希望,讓德國人加大對中國的勾引力度,這樣才好火中取栗。反正明年歐洲炮聲一響,德國人在速勝的幻想破滅之后,就會上桿子的來求中國結盟了。到時候在拒絕也來得及,只要中國實力上來了,一切都不是問題。

“元帥閣下,很感激您這個態度。我想我沒有太多的問題了。”哈豪森很滿意,方劍雄給了一個兩年的時間,看著在拖,實際上任何兩個國家之間的關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肯定是需要一個漫長的時間來推動,說兩年,不等于一定是兩年。未來一旦出現一個合適的機會,結盟其實就是在盟約上簽字的短暫。

“公使閣下,有個事情麻煩你轉告一下歸國的鐵路巨頭們。中國政府即將推行鐵路國有華政策的決心已定,粵漢、隴海,這兩條鐵路即將由國家交通部接手修建。問題是,中國沒錢,辦法有兩個,第一,以鐵路為抵押,向貴國的銀行貸款,第二,貴國的企業家來華投資,合作修建這兩條鐵路。具體的合作,以此前的合作為藍本。”方劍雄一家伙就砸出兩條三千加起來幾千公里的鐵路,這對于德國人來說是很嚇人的一件事情。

德國就那么點大,鐵路網密集,但是要論一條鐵路的長度,那是大國的專利。德國人在此前合作中,已經獲得了多條鐵路的修筑權和經營權,其中已經動工的有成渝鐵路。當初的保路先鋒們,這一次并沒有在鬧騰了。大概是經歷了辛亥,很多人已經不那么熱血了。尤其是在四川地方國會議員的推舉問題上,話語權掌握在誰的手里,這個問題很重要。

政治人物總是站在利益的角度看問題,個人感情發揮的作用固然存在,但是很少,更多的是找到利益的共同點。中德關系也是這樣,當今世界英法占據了絕大多數的殖民地,后起的德國和美國并不甘心。美國人由于體制關系和地理位置的緣故,對于市場的需求還不到需要去發動戰爭的地步,美國的現行體制反過來還限制了軍隊的發展。只有德國具備了挑戰舊秩序的實力。既得利益者是不會甘心退出自己的利益,以軍國主義立國的德意志,在不滿足現有利益的前提下,戰爭成為必然。

當前的中德關系,也可以看做是對大英帝國的一種挑釁。揚子江流域是英國人的傳統勢力范圍,德國和美國通過方劍雄這個缺口,已經成功的滲透到了這一片區域,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這一點毫無疑問,而且前提是建立在方劍雄對國家政權的掌握之上。

哈豪森想當然的認為,方劍雄拋出的兩條鐵路,是在釋放信號。中德之間這種大范圍的合作,必然引起其他列強的注意。有趣的是,美國人也夾在進來。這就讓英法日俄這四國,在對待中國的問題上,不敢過于強硬。畢竟這兩個國家,只是來投資的。中國政府與這兩個國家,并沒有明確的合作協議公布出來。過分的強硬,會使這三個國家聯合起來對抗。

哈豪森不自覺的興奮了起來,這是一個成功的信息。

“元帥閣下,我希望早日得到您的好消息,我對這一次的會談,深感滿意。”

“公使閣下,如果不忙著回北京,請允許我邀請您一道去視察我們的黃陂特區的建設成果。我希望視察結束之后,歸國的更多企業能夠來中國安家落戶,這里有足夠大的市場,沒有長江流域,我們還有西北、東北、華北這些市場可以拓展。”(。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