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我們的1649小說>我們的1649最新章節列表 >我們的1649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我們的1649-梅樂芝經理的科普文章(十四)
更新時間:2015-07-28  作者: 小樣有型   本書關鍵詞: 歷史軍事 | 小樣有型 | 我們的1649 
正文如下:
第14節從無序到有序

前面曾介紹熵,就是混亂程度的度量。而混亂程度就是無序程度。如何體會混亂?在一個系統中,以什么標準來表達混亂程度的增加或減小?以4硬幣的系統為例,全部是正面或反面朝上,則系統僅有2種狀態。如果是2個正面2個反面,則有12種狀態。以狀態的數量為混亂的程度指標,那么硬幣系統全部同面向上的狀態數量最少,無序程度最低,有序程度最高。2正2反的無序程度最高,有序程度最低。冰中的水分子固定某個位置震蕩,而水的分子可以自由移動,同質量水就比冰的熵高。由熱力學第二定律,封閉系統(物質和能量守恒)的熵總是增加的。也就是混亂是系統趨勢。但在自然界,可以發現大量由無序變有序(無序程度由高變低)的情況出現。秋高氣爽,天氣中經常出現云街現象。前面曾介紹對稱的破缺,產生bénard對流。細胞的繁殖過程中,把混亂的材料分子,加工成極端有序的排列,雙螺旋dna。這些現象的出現,似乎違反了熵增原理。

這些有序現象(稱為自組織現象)的產生條件,和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前提條件不同。在自組織現象中,物質和能量都在變動,不滿足熵增的基礎要求。一個系統,和外部環境進行物質及能量的交換(熵也同時發生變化),當系統可維持平衡時的結構稱為耗散結構。依賴環境的能量補給以及將熵釋放到環境中,此時系統的熵不變或者減小。這個理論體系是由比利時人普里高津建立。從全局來看,熱力學第二定律依然成立,熵減小僅在局部發生。

地球誕生時,遍地巖漿,火山和隕石撞擊時常發生。隨著時間流逝,表層逐漸冷卻。那時是荒蕪的世界。化石記載,自38億年前,出現原始的生命形式(同時期地球產生磁場),地球的表面地貌和大氣完全由生命改變。地球生命的出現和發展歷史,就是由無序變為有序最強烈形式。我們的出現就是終極逆天改命!

思考:

1bénard對流出現時,分子狀態總數因對流的出現而大幅度減小,系統的熵因此變低。系統的對稱性突然破缺,對流的平移中心線和旋轉對稱軸由以前的無數個降為幾個。但(!)系統的信息量急劇增加。熵、對稱、信息是相互關聯的,熵是系統各部分能出現的狀態數量總和,對稱是系統的對某種操作的不變性,信息是系統各種狀態存在的可能性大小的度量,體現不同角度對系統描述的結果。混亂程度愈大,各部分愈相似,則1不變性愈大。2差異愈小信息量愈小。

2生命的起源有多種解釋。淺海、泥沼、冰湖、深海、粘土、火星(或彗星)都是可能的起源地。由于無法復制當時的情況,所有的理論都是假說,區別在于可行性大小。但可行性大小與當時的情況沒有關聯,因為不能重復進行多次生命起源實驗來驗證可行性。但也可以爭論生命是多次起源的。總之,生命是出現了。從無甚關聯的一些分子團,到細胞結構的出現、a、dna,分子的組織程度突飛猛進,由無序進入到極端有序,dna記錄了生物一生所有可能的生化反應(仔細觀察白熾燈泡的鎢絲,和dna有類似結構)。在地球上看來,是發生熵極端減小事件,太陽輻射為此事件提供能量。從太陽看來,毫末之處的浪花翻轉,絲毫不影響本系統的運轉,再過50億年,再極端的事件也湮滅在太陽的末日中。唯一的期待就是涅磐。因為組成我們身體的材料都是更早恒星的遺物。

3具備現代意義上的城市早在公元前2000年出現在印度河下游。但是工業革命以后,才大規模出現在這個世界。鄉村,類似大的分子團,在廣泛的區域內存在,相應的對稱性和熵都比較高。城市則更像細胞,組織齊全,具備各種功能。世界的城市化過程,就是世界的熵減過程。

4人類的祖先來自東非,這個已成為共識。在人類先祖進入到舊石器時代后,持續了百萬年,也沒有什么進展。和黑猩猩、海獺一個層次,熵值非常高。新石器時代是重大突破,人類很輕易地征服了整個陸地世界,適應了各地環境,產生不同的生存方式,熵值陡然降低。1萬年前,當人類擺脫狩獵,進入農業時代,社會的組織(因農業生產需求)及宗教的

(本章未完,請翻頁)發展,使得文明得以誕生,產生更高層次的人類群體形式,熵值變得更低。目前科技的進步,帶來的變化太快,以信息量的方式來計算,就是信息爆炸。就在這個時代,卻存在著信息的大量流失,就是多元化的消亡,大量弱勢文化、語言、思維方式在席卷全球的浪潮中無法立足,成為古董或書本文化,僅僅出現在數據統計中。但是這種信息的損失在更強勢的信息爆炸面前如同大海中的浪花。

5文明的發展,就是熵減的過程。以此角度出發,公元前六世紀到五世紀,是人類文明的一個爆發時期,可以和生命歷史上的寒武紀大爆發類比。熵的變化太劇烈,真是神奇的時代。希臘哲學、波斯祆教、印度佛教、中國諸子百家等各個地區的代表文明都蓬勃發展,形成了現代文明的基石。從文明的多樣性來看,后期反而是在降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文明的倒退。文明的特性在創造,失去創造性就是衰落。君不見自秦始古代輝煌而雜亂的成果創造者是不知何許人,只有代名詞勞動人民,焚毀后的歷史就是帝王將相和奴隸主的家譜八卦。此時,不符合文明的形態,符合自然界的形態。

6生命從單細胞發展到人的狀態,復雜程度的增加難以計量。從生命的總體而言,全部生命的熵卻變化不大。38億年來,地球生命的主體永遠是細菌類型的單細胞生命。愈復雜的生命,數量愈少,生存環境要求愈高。人只能在地面生存,而細菌可以上窮碧落下黃泉。生命的演化,就像掃地一樣,大量的塵土(細菌)在地面,少量細灰(高等生命)揚起來。時不時的來個偶然事件,導致地球高等生命大滅絕,對于生命總體幾無影響。但生命個體熵的急劇減小,對我們的意義很大。

7無序的度量是熵,有序的支撐是能量。能量和(或)物質的注入,使得系統熵降低或減慢熵增加。bénard對流依賴熱量的持續注入,過冷水的結冰依賴外來凝結核,豆腐制作中的鹽鹵,地球生命依賴太陽能,我們的生存依賴食物,鋼鐵的出現依賴大量燃料提供熱量的冶煉。唯一的問題是我們擁有智慧杠桿,可以在同樣的物質消耗下(愛因斯坦、克里克的飯量不會超過參孫),產生自然界千百萬年才能出現劇變。

在某些情況下,無序到有序(以我們的判斷標準)對應著熵增加的過程。似乎是違反我們的認知。液晶大量出現在生活中,而液晶最初被發現時,就是液體保持渾濁,但加熱到特定溫度,渾濁的液體突然變得清亮。正常情況,加熱是導致混亂程度增加的手段,而液晶表觀卻是無序(渾濁)變有序(清亮),實際上,液晶的確是無序程度增加了!

液晶的分子呈棒狀,運動狀態是棒指方向和棒平移兩種狀態的合成。那么棒狀分子的無序程度(熵)就是棒取向無序程度(取向熵)和棒平移無序程度(平移熵)的和。當分子間距很大時,棒的取向完全不影響棒的平移,此時液晶處于渾濁狀態。當分子間距變小時,棒的取向和棒的平移就相互干擾。當棒的取向完全一致時,棒的平移程度可以獲得最大空間。此時平移熵的增加值大于取向熵的減小值,因此總熵增加。所以當溫度增加到一定數值時,分子平均間距逐漸減小到特定數值,取向熵消失,僅剩下平移熵。此刻,以我們的視角,液晶變得完全有序。這就是熵致有序。本質就是有序導致內部分子運動自由空間變大,以增加熵。這是美國人昂薩格的思考結果。

思考:

1視角不同,有序也能和混亂取得共識。原因在于我們眼中的有序和混亂并不是必然對立的。某些時候混亂狀態是有序的,完全是我們的有序標準和自然界的有序標準不同。產生錯覺的原因是我們總以為自己是對的。

2液體和固體的混合物,容易產生一些奇特現象。蛋白石,是一種寶石,澳大利亞產量最大。一種液體和固體微球的混合物。內部小顆粒和大顆粒分離,各自形成團簇,最終增加了整體熵。因整體是有序陣列,尺寸和可見光的波長相當,在自然光照射下,某些顏色的光反射抵消,其他顏色的光保留在反射光中,使得蛋白石表現出豐富多變的色彩。黑色蛋白石,和u潛艇的橡膠聲納隱身層原理相同。可以把它當做自然形成的光子晶體來看待。自然中蝴蝶、

(本章未完,請翻頁)孔雀色彩斑斕的外衣,其羽毛鱗片上細微的反射結構也是類似結構。這些有序結構可以產生反射色彩,類似尺寸的無序結構也可產生反射色彩。起決定作用的就是反射結構(顆粒)的尺寸。而有序和無序的差異體現在光的入射角度不同,有序可能產生連續(間斷)顏色變化,而無序不受入射角度影響。當反射顆粒較大時,白光完全反射,形成乳白色,比如牛奶。因結構而產生的顏色優點是顏色濃烈而不褪色。

3化工的發展,合成大量新材料。很多材料的分子都是長鏈結構,平常保持松散的狀態。比如合成橡膠。當用力拉伸橡膠條時,這些分子的逐漸拉直,但內部原子之間無任何變化。分子的形態逐漸變得有序,整體熵減小。所需的能量就是拉伸力作的功。當橡膠條到達極限后,就很難再拉動,此時是原子之間的力作用結果,如果繼續拉,原子之間的結構被破壞,橡膠條斷裂。可以看到,熵變的效果就是物質產生尺寸變化幅度很大的彈性。而鋼鐵的彈性允許的尺寸變大范圍很小。(通常的彈簧為什么可以有較大的變動范圍?)我們的dna也是長鏈結構,但組織方式和彈簧很類似(老式的白熾燈泡,里面鎢絲也是類似狀況)。

4人體內部有大量蛋白質,結構迥異。組成器官結構、催化生化反應。當初蛋白質在自然條件下產生時,不存在任何產生生命的目的性。其結構完全符合自然熵最大的結果。那些在自我復制環節中出現的蛋白質數量逐漸增加,成為生命的基石。其結構和合成方式被記錄在dna中。不同的生命在各自的內環境下還生成特定的蛋白質。比如人體就存在這樣蛋白質,通過對早期人類糞便的鑒定,可以推斷出主人是否食人。

5蛋白質因熵而生成的特定結構,存在鏡像對稱性。這兩種鏡像對稱的蛋白質熵相同。正常情況下,兩種蛋白質都在自然中生成。并且蛋白質組作為組織原材料或催化劑時,都只能對和自己處于同一鏡像對稱側的蛋白質起作用。鏡像兩側的蛋白質無法相互作用,因為結構無法匹配,如同左手無法使用右手手套。早期生命偶然地使用了鏡像對稱的左側蛋白質(成為左旋)為基礎結構,導致目前生命全是左撇子,沒有鏡像右側蛋白質存在的余地(沒有dna記錄、沒有組織生產)。假設存在造物主,看樣子祂是左撇子,不完美。

綜合:

1燒菜總是大火燒開,小火燉熟,最后大火收汁,為什么這樣做?

2大風中為什么很難呼吸?

3一樓和地下室為什么比較潮濕?

4索爾仁尼琴在小說《古拉格群島》中寫道:大約1948年的蘇聯科學雜志上刊登了一篇文章,一群犯人發現一個冰凼,里面凍著一只類似蠑螈的動物,由于保存的相對完整和新鮮,那些人當場砸了冰,把動物烤著吃了。若此事件為真,推理氣候的變化情況。(關鍵詞:冷血?熱血?龍卷風?保鮮?質量?)

5文明出現在亞熱帶和溫度,而熱帶和寒帶則出現很晚或基本沒有,為什么?

66000萬年前生物滅絕事件中,幸存者包括鯊魚、鱷魚、龜等動物,還有一些小型的哺乳類動物,為什么這些動物能幸存?

7來自火星的隕石,發現自南極,為什么去南極找隕石?

8癌癥最易出現在那些細胞更新快的組織上,順式二氯二氨合鉑是一種抗癌藥物,引起惡心嘔吐,頭發脫落,為什么?

9食物的生熟區別是什么?

10各文明中大洪水傳說,估計發生在什么時期?

11儒勒凡爾納的小說《神秘島》上生活著豹子,這可能嗎?為什么?而笛福小說《魯濱遜漂流記》中島上生活著山羊,這可能嗎?

12電影《未來水世界》,若不存在陸地,主角能航遍全球嗎?

13二戰末美軍修的云南通往印度的公路和秦統一后始皇修的馳道,壽命差距如此大的原因是什么?

14雅典神廟、馬丘比丘的城市殘骸猶在,秦咸陽、漢長安、隋大興(唐長安)、宋開封均湮滅,差別何在?

(本章完)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

沒有找到此作者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