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逍遙侯小說>逍遙侯最新章節列表 >逍遙侯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逍遙侯-第419章 狠斗
更新時間:2015-07-10  作者: 大司空   本書關鍵詞: 歷史小說 | 架空歷史 | 逍遙侯 | 大司空 | 大司空 | 逍遙侯 
正文如下:
王溥撈過了界,惹來范質的敲打,李中易這個被攻擊的對象,反而置身于事外。≥頂≥點≥小≥說,

楊炯見了此情此景,不由在暗中連連嘆息不已,好一個深沉的李無咎!

李中易依然全神貫注的欣賞著盞中之茶,對于議事廳內的大動靜,他始終置若罔聞。

這都啥時候了?

李中易壓根就沒有和文臣們,爭權奪利的想法。他現在就一個念頭,誰敢碰他掌握羽林右衛的兵權,誰就是他的死仇大敵!

毫不夸張的說,哪怕采取暗殺的手段,他也要絞盡腦汁的做掉那個家伙。

柴榮已經北伐了,除了兵權之外,李中易對行政、人事等方面的政務,可以說是,沒有絲毫的興趣!

別看文臣們現在鬧得歡,真到了改朝換代的時候,注定只能由槍桿子說了算!

史書上,寫得一清二楚:趙老二在石守信等人的密切配合之下,宰了韓通的全家,然后用刀槍逼迫全體宰執擁戴趙老二為帝!

皇帝者,兵強馬壯者為之!

整部五代史,各國的皇帝,像走馬燈似的換來換去,早已證明了上述真理!

“嗯,楊樞使說得很有些道理。”范質輕而易舉的拿回了主導權之后,輕撫長須,淡淡的說,“蜀國雖然富足,卻不足為慮。南唐名將林仁肇起兵八萬,已經攻破穎州,這才是心腹之患。”

李中易放下手里的茶盞,他心想,姜畢竟還是老的辣。范質不愧是主導朝政多年的首相,異常清醒的看破了當前最大的危機。

林仁肇。現任南唐的清淮軍節度使,他可是南唐第一名將。

正是這個林仁肇。一直頻繁上書唐主李景,極力主張找到合適的時機北伐大周,收復江淮十三州的南唐故土。

五天,僅僅五天的時間而已,林仁肇率領的八萬南唐精銳部隊,已經攻破了大周的南部重鎮——穎州。

林仁肇的破城速度,在攻城器械沒有大發展之前,簡直快得令人發指!

“李參政,陛下一直贊你。甚為知兵。如今,國家三面受敵,不知李參政有何高見?”范質的視線掠過李中易的身上,最終,落到了議事廳的大門外。

楊炯暗暗點頭,恩相不愧是恩相,只要一出手,就逼得李中易沒了絲毫退路。

范質一張嘴,就把柴榮給端了出來。李中易還沒聽完他的話,就已經心中有數,他必須說話了。

“范相公,諸位相公、樞使。南唐傾國之兵來犯,林虎子又是名將,絕對不可小覷。在下以為。朝廷必須派遣一員虎將,領兵破之。”李中易慢條斯理的端出了他的觀點。

楊炯翻著白眼。瞅著李中易的背影,嘿嘿。這位李參政的確不是一盞省油的燈,他提的建議異常正確,卻又是無關痛癢的廢話。

如今,朝廷三面受敵,傻子都知道,必須派遣大將,率領精銳南下拒敵。

問題是,派誰去呢?

朝中有名的虎將,大多跟隨柴榮北伐去了,遠水解不了近渴。

留在京城內的知兵之人,首屈一指的,就是李中易這個常勝名將。其次是韓通,再次是石守信和慕容延釗。

如果,派遣位列宰執之班的李中易出征,大軍的主帥,舍他其誰?不管是韓通也好,石守信也罷,充其量只能做個副帥。

南唐的林仁肇,手握八萬精兵,在得了穎州之后,其軍力必定更加的膨脹。

面對如此強敵,大周國即使再不濟,至少也要出兵八萬。

自從,今上登基以來,只要涉及到重大的征討,一直都是御駕親征。

楊炯暗暗嘆了口氣,今上最擔心的就是,軍權旁落,集于某個重將之手。

近六年以來,隨同陛下出征的大將,最多也就掌握三萬多禁軍。柴榮最信任的心腹之將,韓通,他名義上是侍衛親軍司十余萬禁軍的最高長官,實際上,手上真正能夠掌握的兵馬,還不到四萬人。

如今,驟然將接近十萬的重兵,托付于一人之手,柴榮如何安心?范質如何敢做這個主呢?

魏仁浦瞇起兩眼,仔細的打量了一番李中易,他心里很明白,李中易既然提議朝廷派重將迎敵,顯然是不想當大軍之統帥,以避開嫌疑之地。

識時務者為俊杰,在魏仁浦看來,李中易主動把他自己摘出去的行為,明智之極。

接近十萬兵馬的大軍統帥,說起來,威風凜凜,不可一世。實際上,已是坐于危樓之上,隨時隨地都有可能出現,樓塌人亡族滅的險惡局面。

范質瞥了眼李中易,淡淡的問王溥說:“樞密院管軍,王樞使想必已有良策?”

李中易暗暗擊節叫好,王溥想挑起政事堂的內斗,范質的心里肯定不爽,這不,六月的帳,還得真快啊!

魏仁浦的嘴角,露出一絲嘲諷的笑意,正因為喜歡攬權的壞毛病,柴榮才會把王溥貶去了樞密院。

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王溥到了樞密院之后,依然喜歡攬權。以至于,幾個樞密副使,對這位王齊物的意見,非常之大。

李中易進入政事堂的時間很晚,他也許不清楚王溥被貶的內幕。

魏仁浦卻是老宰相,他心里非常明白,在王溥被貶的過程之中,首相范質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宰相和首相,只有一字之差,權力和地位,卻有天壤之別!

王溥遲疑著,猶豫了好一陣子,面對范質炯炯的目光,以及眾人無聲的催促,他只得干咽了口唾沫,小心翼翼的說:“不如請太子殿下親自統軍迎敵?”

荒唐之極!魏仁溥無聲的翻了個白眼,讓七歲的小娃兒帶兵打仗,虧他王溥想得出來啊?

可是,魏仁浦仔細一想,卻突然發覺,王溥的建議,看似荒謬,實際上,卻擁有極大的合理性。

今上不在京城,太子本就被授權監國,名正言順。

太子尚年幼,即使率軍出征,不過是掛個名義罷了,絕無可能壯大軍中勢力,危及今上的皇位。

李中易也覺得,如果不是看破了柴榮的心思,王溥絕對不可能出這種高明的“餿”主意。

多年的官場生涯,告訴李中易一個異常重要的道理:越是要緊的關頭,所謂的是非就越不值錢,政治正確才是保護家小,維護權勢的最重要法寶。

王溥的建議,既讓柴榮安了心,又討好了太子柴宗訓,可謂是一舉兩得。

然而,在李中易看來,王溥的說法,漏洞也異常之明顯:柴宗訓這個太子,年僅七歲而已,他萬一夭折于途中,誰敢承擔這種塌天之責呢?(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