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杜家小娘子小說>杜家小娘子最新章節列表 >杜家小娘子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杜家小娘子-第二百七十六章 海河澇
更新時間:2016-08-02  作者: 莫染流離   本書關鍵詞: 言情 | 古代言情 | 經商種田 | 杜家小娘子 | 莫染流離 | 莫染流離 | 杜家小娘子 
正文如下:
第二百七十六章海河澇

第二百七十六章海河澇作者:莫染流離

海河決堤了!

連續下了幾日雨,位于下游沿海地區的海河決堤了!

一時間家家戶戶俱是悲傷一片,為那些在水災中逝去的人念經祈福。

大商三面臨海,雨多雪多,如此造成了大商各地河流密布的格局。

面對交通相織的河流大商吸取前朝的教訓,一直采用的是聽之任之的態度。

所謂的聽之任之就是不會人為的改造河流,不會圍涂造田,不會截流塞源。

各地為了應對夏季水位上漲頂多會沿著河建堤壩,其他的措施幾乎沒有。

河流太多,就是想采取什么措施都沒用。

前宋滅國源于天災人禍,除了貪官污吏,接連的天災是百姓們反抗的最大原因。

當時王公貴族,大小辟員,寺廟僧院圈地圍田。百姓們手中的土地十不存一。

為了增加產量,得到更多的利益,這些圈地的人紛紛讓佃農圍湖圍河圍灘造田。想要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

當時宋朝的河流一下子減少兩成,與此同時田地亦是多了兩成。

接連幾年的糧食增產,更是使上位者的私欲膨脹,小型中型的河流消失的越來越多。

直到隨后一年雨水比往年多了些,各地河流大減,一時間雨水流無去處,滯留各地。

一片澤國。

隨后瘟疫橫行,十室九空。

接著便是百姓們在快餓死的時候終于奮起反抗,各地義軍突起,燒旗自立。

最終被糧多米多的山中殺豬佬奪得了天下。

大商初定之時,關于為何雨水明明和往年多不了多少遠沒有老人們見過的大雨季節多,卻造成了諾多地方同時大澇的原因進行了熱烈的討論。當時提出建造南北大運河的渡一大師認為是各地圍涂造林,河流減少,雨水一下子不能順利排入下游,導致淤積成澇。

因著這個原因,隨后大商的幾任皇帝俱是致力于疏通河道,保持河流暢通直入大海。百姓們亦是不允許把河流改成土地,一應發現,全家流放。

如今近百年過去,大商已經恢復了百年前河流密布的局面,每年雨季多是能夠順順利利渡過。

大商地形西高東低,河流注入北海東海和南海。

海河便一一條位于沿海的入海河,不過卻是一條讓歷代皇帝頭痛的問題河。

海河位于東臨府,橫穿東臨入海。

海河之所以是問題河,一切源于地形。

東臨府大致走向是西高和東高,偏偏中部的地區地勢低洼。來自西部的河水進入東臨府后便流入當地,造成東臨府每到雨季便是一片澤國。

一府之地面積太大,加之除了雨季積水東臨府是北部地區難得的稻米之鄉,產糧大府。這么一塊地方大商根本不可能放棄。

面對東臨府的積水成澇問題,歷代皇帝采取的措施實在太多,除了第三任皇帝孝武帝在位時提出‘開新河,通水道,縱阡陌’,挖出幾條直入大海的河流直通大海,同時借道南北相鄰的兩府,把東臨府中的河流用運河連接到其他州府入海的河流,減輕東臨府雨季河流的壓力,這個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他皇帝在位期間在海河一事上俱是沒太大建樹。

孝武帝的方法極大的改善了東臨府雨季澇災問題,十多年的時間內東臨府一直是北部的魚米之鄉。

可惜,事物長法。隨著泥沙淤積越來越多,海河的水位越來越高,等到雨季河水也更容易溢出。

東臨府西高東高中間低,這就造成了中間部分的地上河。

幾十年前針對這個問題,不少工部官員提出建造幾十條高高在上的地上河,一路護送這些河流直接入海。

這無疑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東臨府的官員也是這么做的,可這些地上河存在一個巨大的缺陷。

根基不穩,易潰易散。

簡而言之就是地上河的堤壩不穩固。

如今針對這個問題,當地官員只能不停的讓人往河邊堆積泥沙加固堤壩,同時派出大量的服勞役的人挖沙取沙,想盡辦法降低河流水位。

東臨府海河的問題是大商幾百年的老問題,幾年就要發作一次,突聞海河決堤百姓們沒有義憤填膺。只有對大自然,對災害的無奈,只能祈福經驗豐富的東臨百姓在大堤破潰之前及時躲避。

京中因為東臨府海河決堤一事悲天憫人。

杜小喜亦是從柳垚口中知道了東臨府地上河的問題。

說不感慨是沒有,杜小喜聽到決堤第一個想法就是貪污腐敗,豆腐渣工程,之后便是植被被伐,水土流失。

事實卻是大大相反,一切皆是因地形而起。

大商關于河流治理的政令讓杜小喜實在難以想象的科學先進可持續。

除了感嘆一番,杜小喜也和其他人一樣為當地的百姓祈福,其他再多的卻卻是無能為力。

上輩子杜小喜自小生活在大陜西的山中,杜小喜小時候河都沒見過幾條,她們那里年年最大的問題就是鬧春旱。澇災這種事情千百輩子就沒聽說過。

若是說怎么應對春旱的問題杜小喜還能根據小時候的經歷現身說法,提點什么建議。可要說道澇災,杜小喜這么個兩輩子的旱鴨子可真是沒辦法。

地上河啥的,是見都沒見過,怎么治?

轉眼又幾天過去,快到了兩個小家伙回書院的日子。杜小喜的心思便回到給兒子們準備東西上。

“少夫人,喜樂寺的小師傅來了!”

門房通報一聲,很快便有人引著一個十歲出頭的小和尚進來。

杜小喜一看,喲嘿,不認識!

看來是師父新收的徒子徒孫了。

杜小喜已經有兩年多沒見過師父,上一次見面還是匆匆一別,之后師父又帶著一群小和尚滿天下云游去了。

杜小喜覺得他師父已經六十歲的人,就因該有點老年人的樣子,就不要漫山遍野的亂竄不見人影了。

可惜,師父大了不由徒弟,每次師父總是云游的誰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小和尚對著杜小喜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小僧仁德見過師姑。”

杜小喜回以一禮,“勞煩你跑一趟,可是師父師兄有什么事情?”

小和尚點點頭,從被雨水濺濕的寬大袖袍中拿出一封信雙手奉上,對著杜小喜道:“師祖說請師姐盡力而為。”

杜小喜一臉疑惑的點點頭,吩咐茜草道:“帶著小師侄去吃些湯茶。”

小和尚趕忙拒絕,“回師姑,師祖還有話要帶給主持師伯,仁德告辭了。”

(未完待續。)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