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電商穿越七零年代小說>電商穿越七零年代最新章節列表 >電商穿越七零年代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電商穿越七零年代-第632章 外租土地
更新時間:2019-07-30  作者: 恣悠悠   本書關鍵詞: 現代言情頻道 | 都市生活 | 電商穿越七零年代 | 恣悠悠 | 恣悠悠 | 電商穿越七零年代 
正文如下:
臨水的百貨大樓,火腿腸的銷量特別小,一個月也賣不出去一箱,一箱火腿腸才20斤。

韓屯村的火腿腸,打算依靠深南的市場推銷。部隊對這些高價的食品,需求量也不大。

火腿腸保質期長,方便攜帶和食用,在日本還是比較受歡迎的。

特別是進口的火腿腸,在日本銷量更好。日本國內食品污染嚴重,日本人對國外的食品還是比較認可的。

特別是華國的食品,在日本特別的受歡迎。八十年代以前,華國人連自己的肚子都填不飽,出口食品的數量極少。

實行土地承包后,人們的生產積極性提高,產量連年增加,食品有了結余。可惜由于華國交通不便,許多的食品根本運不出去。

韓屯有直達深南的運輸線,從深南出口日本,就特別的容易了,這也是山本在韓屯購買肉食品的一個原因。

至于價格嗎,當然是參考國際價格了。山本高價購買韓屯的肉食沒成功,也沒敢動低價購買的主意。

當然了,由于還沒投產,現在簽訂的只是意向書。

山本對苜蓿草喂養的家畜不死心,另謀他策,可惜他遇上了劉翠蘭。劉翠蘭婆婆和丈夫都是老實人,娘家又沒親人,平時有事就愛找悠悠姥娘商議。

這次進門就說:“姑,來咱村的日本人,喜歡苜蓿草喂養的家畜,愿意出一倍的高價購買。

我別的不在行,可喂了這幾年豬,對喂豬熟悉,只要有足夠的苜蓿草,我們六個人,增加一倍的量,也沒問題。

姑,我喂豬在行,可對建自動化的豬場一竅不通,您老人家知道的多,咱村里的豬場還能擴建不?”

現在,韓屯村的豬場,存欄量達到了五千頭,每年出欄兩次,年出欄量萬頭肥豬。

存欄母豬五百頭,兩年五胎,豬仔正好夠供應本村的豬場和群眾的。豬場每年的純收入,都在二百萬元以上。

悠悠姥姥對她說:“翠蘭,現在豬場的設備供應充足,咱們村也有錢,擴建豬場容易。你剛才也說了,喂豬得有足夠的苜蓿草。咱們村現在,苜蓿草雖有節余,可擴大一倍絕對不夠。”

劉翠蘭胸有成竹的說:“姑,咱們村的苜蓿草不夠,那不是還有平城縣的嗎,他們挨著咱韓屯的大洼,面積比咱們的都大,輕易沒人來割草,咱們村有空了收一次,沒空就爛在地里,怪可惜的。

姑,我是這樣想的,要不咱們村出錢,把他們的大洼包過來,足夠養一萬頭豬的。

姑啊,我可是打聽了,城里一畝地才賣伍佰元,他們這河灘地,二百也不值,說不定一次大水,就成黃河底了。

咱們租他們的,一年給個幾十元錢,反正他們閑著也沒啥收入。”

悠悠看了劉翠蘭一眼,這貨不會也是穿過來的吧,在這個年代,租地可不是一般人敢想的。

解放前耕地特別多的人家,才往外出租。解放后劃分成分,其中的一個標準就是:往外出租土地的,一律是富農。

富農可是黑五類分子,被鎮壓了三十多年,這幾年雖然不提了,可至今填個人表格,還有成分一欄。

解放后至今,土地可以買賣,還沒聽說有出租的。

悠悠姥姥也有這個顧慮:“翠蘭,現在國家讓租土地了?”

隨后她的一句話,就打消了悠悠的顧慮:“姑,我也是聽韓玉臣說的。韓玉臣和山本商量好幾次了,山本投資租地建豬場,他負責管理。

姑啊,山本是外資企業,您老也有外資企業。咱們國家的土地,能租給日本人,咋就不能租給咱們自己。

姑,咱們的土地,租給誰也不能租給小日本。韓玉臣一肚子的壞水,沒想到還是個賣國賊。

他還有臉找我給他們喂豬,當場就讓我罵了回去。我就趕緊過來找您了。您老見識多,看我這想法能行不?”

有了這個信息,悠悠趕緊聯系智腦,讓它查找國家有關的政策規定。

一分鐘不到,結果就出來了,國家還真有這種政策,不過還真是僅限于外資企業。

山本和韓玉臣的美夢破裂了。

悠悠和姥姥倆個人都知道,韓屯所處的這片黃河灘區,從此以后,基本上就固定下來了。

在地委工作組的協調下,平城縣三千多畝的河灘地,租給了震宇公司,實際上的畝數多了接近一千畝。

震宇公司接著就和韓屯村簽訂了合同,委托韓屯代為經營。

每畝年租金五十元,租期依據國家實行的耕地承包責任制規定,三十年的期限。

發洪水淹沒了,上交半年的租金。黃河南移土地掉入河底,租種合同終止。

國家黃委有規定,距離水面三百米的距離,不能算耕地,這片河灘地東西長兩千多米,緩沖地帶接近千畝。

這片河灘地的東面就是小李村了,黃河在小李村的東面,掉頭朝南流。小李村就位于黃河的轉彎處,他們村東北角的人家,懸立于河面上,令人提心吊膽。

平城縣委為此多方調解,堤外的村莊沒一個愿意接納他們的。人們被他們偷怕了,誰愿意和賊窩子做鄰居。

小李村也不愿意往外搬,在灘區住習慣了,每天聽著黃河水入睡,也沒那么可怕。

小李村所在的這片灘區,就他們一個村莊,他們村的耕地,都在村北,村周圍除了護村林,全部是堤外村莊的耕地。

正是由于村里的耕地離大堤最遠,最少四華里,他們村才沒往堤外搬。

從七六年開始,每次發洪水,黃河都從小李村這里往南移,八二年更甚,小李村的北面,只剩下不到五百畝的耕地。

這兩年,小李村根本不靠種地生活,他們不種地可不少收糧食,家家戶戶大囤尖來小囤流。

他們村周圍,近萬畝的耕地,屬于堤外十三個村莊的。最遠的村莊在十華里以外,和小李村就不是一個管區。

隔著黃河大堤,本來種地就不易,距離再遠,更加的困難,在生產隊的時候,都沒派人來河灘看莊稼。現在耕地分到各戶,更加的不可能有人看著。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xbiquge,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