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錦程萬里小說>錦程萬里最新章節列表 >錦程萬里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錦程萬里-第十八章 縣丞大人的關照
更新時間:2019-10-22  作者: 油煎番茄蛋   本書關鍵詞: 言情 | 古代言情 | 經商種田 | 錦程萬里 | 油煎番茄蛋 | 油煎番茄蛋 | 錦程萬里 
正文如下:
太陽快移到中天時,騾車才到了縣城。城門口驗過路引,便放了他們進去。

這渠安縣城只有一條街,最寬的地方目測有四五米,差不多可以容得下三輛騾車并排走。其中鋪有石板的大路長度約有一里多,兩頭連接的則是土路。

穿城大約有三四里長,然而正街上店輔的數量很少,高門大戶也不多。

按著鄉長之前給的指示,秋生叔將車趕到了縣衙外不遠處的縣學門口,讓貞家父女三人下車。隨后他將車趕到那邊樹下停著的一排車旁邊,與另兩個女孩子坐到那邊等候。

大約是各鄉都得到了織坊招人的消息,此時已有好些人等在了這里。

粗粗一看,多是男性家長帶著年輕的女孩子,還有幾個成年的婦人,不知是陪女兒還是自己來應選的。

因沒有桌凳,眾人都在門外的空地上等著,不少人是席地而坐。

貞繡珠從前也曾來考過,算是有些經驗,看這樣子,知道還未到考校的時辰,仍拉了爹和妹妹回到騾車上。大家取出干糧來吃。

這渠安縣衙的門面并不高大,門和柱子上的朱漆都褪了色,還不如隔壁的縣學看上去光鮮。

等了好一陣,縣學還是沒有動靜,倒是縣衙門口走出幾個人來。

一個仆從模樣的向前招了招手,這邊樹下的幾輛馬車忙趕過去,停在縣衙大門前。

貞錦衣認得門口中間的三個乃是繹之謙、計縣丞和韋主簿,便收起干糧下了車,站在車旁觀望。

門口的計縣丞正拉著繹之謙勸說:“繹大人在鄰縣進展甚是順當,世兄不必太擔心,待他回郡府再去會合豈不是少跑些路?”

繹之謙輕輕搖頭:“家父在鄉間辛苦,做兒子的怎么好閑坐衙中?”

這位計縣丞只是個舉人出身,在渠安縣衙里干了十多年,好容易從典史升至主簿,之后再難進益。

好在去年新上任一個知縣隋大人,此人年輕氣盛,卻又無甚背景,計縣丞立時貼心貼肺表忠心,很快被隋大人當成了心腹,不到半年就提升為縣丞。

計縣丞深知隋知縣自視才高,抱負遠大,只苦于朝中無人。

偏偏天賜良機,如今下派到此的勸諭使繹大人雖說品級只和知縣一般高,然而他的座師卻是前不久才升任戶部尚書的安正德,此次出巡亦是安大人親自向皇帝推薦的。

繹家父子住到他們縣衙,他們正可借此機會與當朝紅人攀上關系。

因此在繹大人去鄰縣時,計縣丞趕緊想方設法留下了繹之謙,變著法地與他交好。

但繹之謙是個實心眼,一心只把父親安排的事做好,對于吃喝玩樂全無興趣,隋知縣也只好投其所好,讓計縣丞陪他到各鄉去“勸農”。

雖說計縣丞把下鄉的差事轉派給了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韋主簿,但只要繹之謙回到衙中,計縣丞就在他面前講論本縣農事、貿易、人口之類的狀況,又幫他出主意,如何讓鄉農們更清楚新政的好處,更容易接受蠶桑、雙熟稻等等。

絲繭糧布的行市、換算的方法,也都是他教給繹之謙的。

幾天下來,繹之謙已認定計縣丞和隋知縣都是勤于政務的好官,尤其是通過算賬說動了不少鄉民之后,更是對計縣丞很有些佩服。

此時繹之謙抬出“孝”字大旗,計縣丞當然不能阻擋,非但不能阻擋,還要立即送他去幫父親承擔辛苦才對。

所以計縣丞眼睛一眨,立時改了口風:“繹大人真是勤勞王事,實為下官輩的榜樣,這樣熱的天,親身下到各縣不說,還要進鄉里巡察。繹家如此家風,想必世兄將來折桂之后亦是勤政愛民的好官。下官倒不是攔著世兄,只是擔心后安你對鄰近幾縣都不熟,繹大人又是各鄉游走,去了也不便尋人。不如這樣,還是韋主簿陪同你過去,他與本郡各縣乃至鄰郡的縣衙都有交道,要找人也好,有文書來往也好,都便宜些。”

韋主簿一眨眼又被派了個差,卻只有欣喜的份兒,忙點頭道:“正是正是,我陪七少爺去,要便宜好多。”緊跟著就吩咐仆從們,“快去,再尋輛車來,帶幾個人一同去。”

計縣丞又要請繹之謙回屋歇歇,繹之謙卻再三不肯,只在門口等著。

仆從們不敢怠慢,立即就有兩三人飛快地又去套了兩輛車,并叫了幾個差役來跟著。

繹之謙站在臺階上張望,抬眼一看,就看到了不遠處的貞錦衣。

貞錦衣見他視線過來,忙屈了屈膝,做個不完整的萬福。繹之謙便抬手遙遙還了個禮。

他二人自以為動作輕微,無人注意,然而旁邊正在叮囑衙役仆從們做事的計縣丞卻早看在眼里。

貨郎騾車旁的小女孩子瘦瘦小小,遠了看不清五官,雖是一身布衣,看著還算干凈齊整。

一會兒車上又下來一男一女,小女孩子便跟了他們往隔壁縣學走。

原來縣學的門剛剛打開了,里面出來幾個衙役、仆婦及一位穿長衫的年老師爺。

衙役擺出一張桌子,幾條凳子。眾人便都圍攏過去。

這邊新套好的馬車也已停到縣衙門口,韋主簿指揮幾個衙役收拾了些必要的物品,正往車上裝。

計縣丞催著繹之謙坐到前面車上去等,回頭喚過旁邊一個仆從,低聲吩咐了幾句。

仆從點頭應聲“是”,快步往縣學跑去。

那邊的衙役先是呼喝幾聲,待眾人都靜下來,領頭的衙役這才咳嗽兩下,大聲宣布:“都不要急!凡來應選的,先將你們鄉上寫的薦書交到莊師爺這里排序,一會兒按序唱名,唱到名字的進去給織坊的師傅們考校。工匠在先,學徒在后。”

眾人聽了紛紛取出薦書來往桌子前擠。

幾個衙役忙走下來,讓眾人排好隊,一個一個上前。

莊師爺在桌后坐下,收一個,問幾句,在一本簿子上寫下名字和應選的類別,將薦書分成兩類疊放在桌上排好順序。

計縣丞派過來的仆從伏在他耳邊說了幾句,莊師爺捻了捻胡須,回頭也湊在那仆從耳邊說了兩句。仆從點點頭,轉身進了縣學的門。

輪到貞三更父女時,貞繡珠將名帖和薦書一起遞上:“我們是勸諭使繹大人薦過來的,應選學徒。先生請看繹老爺的名帖,縣里的縣丞大人和主簿大人也都知道的。”

莊師爺打開名貼看看,笑著道:“既這樣,一會兒頭一個進去吧。”

說完果然把貞家的薦書和名帖放在了一疊薦書的最上面。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