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錦程萬里小說>錦程萬里最新章節列表 >錦程萬里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錦程萬里-第八十八章 敘舊
更新時間:2019-11-28  作者: 油煎番茄蛋   本書關鍵詞: 言情 | 古代言情 | 經商種田 | 錦程萬里 | 油煎番茄蛋 | 油煎番茄蛋 | 錦程萬里 
正文如下:
接著,那女子拖著箱籠,緊趕幾步奔過來,將手上箱籠一扔,抱了貞錦依叫道:“錦依,可算見著你了!”說著便哇地哭出聲來。

貞錦依這才認出來:“錦佑師姐?!是你,你怎么來了?”

幾年未見,陵錦佑已長高了不少,也沒有少時小臉嘟嘟的模樣,輪廓變得清晣,眉眼就秀麗了好多。

“莫哭莫哭。”貞錦依輕撫著她的肩膀以示安慰。

卻聽經二姑姑說道:“都進屋去說話吧,哭得院外頭都聽到了,還當是這院里出什么事了呢。”

蘭嬸兒加快步子走過來,先拉著良三的堂侄媳婦問明了安排,便將經二姑姑和陵錦佑帶進她們住的屋子,把包袱等物放好,又去了正房的堂屋。

趁著堂侄媳婦和蘭嬸兒將飯菜端去再熱時,貞錦依問經二姑姑:“怎的績娘子沒同你一道來,倒是錦佑師姐來了?”

經二姑姑道:“先倒杯茶來喝,渴著可不好說話。”

貞錦依一笑,忙去倒了幾杯茶過來,先奉了一杯給經二姑姑。

經二姑姑這才將別后情形講了。

她從埠寧的染織巷離開之后,一度在埠寧郡府城內找了個事做,然而那家老板頗有些刻薄,經二姑姑又是個寧折不彎的性子,兩下里相處得很不愉快。

后來帶家在昌溪經營原有的織房之外,又開了個制衣作坊,帶大娘聽說她已離了染織巷,打聽到她的去處,便將她請去了昌溪。

績娘子家中兒女都大了,開銷也大,她回家之后少了進項,家中的日子便有些難過,得知此事也跟著投奔了去。

陵錦佑鬧著出家時經二姑姑還在埠寧,到昌溪之后,她將這事也告知了帶大娘。帶大娘便送了信給陵家,問他們是否愿意再將女兒送去昌溪繼續學藝。陵錦佑的父母正為著女兒的出路憂心不已,得了這信,哪有不情愿的,當即就去了道觀。陵錦佑也是樂意的,來不及落籍,頂著個道姑的身份就跑到了昌溪。

過了些日子她家人要幫她把籍戶從道觀轉去昌溪的匠戶冊上,那道觀的觀主因陵錦佑走得甚急,只是跟本師說了一聲,還未等得觀主點頭就先跑掉,心頭有些不滿,便一直拖著不肯將度牒給她。至今陵錦佑在昌溪帶家作坊里還是“黑戶”。

貞錦依聽得五味雜陳。

她被趕出繡坊,雖不見得恨帶大娘,卻也難免腹誹她識人不明,待得查抄之事出來,又覺得這場禍事跟她管理不善有很大關系。等到聽紓錦宛說了那些往事,更是認定此人小肚雞腸,對其的評價降至冰點。沒想到帶大娘對經二姑姑等人卻還頗念舊情。

也是,帶大娘跟她貞錦依沒什么交情,跟經二姑姑、績娘子一同長大又共事多年,感情就大不一樣了。看來這是個對“外人”防備,對信任的人親近的人,秋錦香一事,大約也是糟在這個以情感為基礎的信任上頭吧。

說著話,蘭嬸兒她們端了飯菜上來,眾人上桌吃著。

經二姑姑雖一日奔波勞碌,坐在桌邊仍是腰背挺直,舉止有度,陵錦佑見了也不好意思狼吞虎咽。

貞錦依又問她們帶家經營如何,她們在那邊過得可好。

經二姑姑并不說話,只有陵錦佑在貞錦依的追問下陸續答了一些。

帶家的制衣作坊是民戶,不像染織巷的官戶有官府拿錢養著,也沒有穩定的客源。昌溪雖比埠寧人多城大,帶家的生意卻只是勉力維持,因此也不敢多請人手。經二姑姑在那邊不光要管裁剪,也要幫著做縫紉等事。直到陵錦佑去了,才把她手上的雜活接了去。

這回官差去昌溪下公文,帶家是被官司搞怕了的,一句多話不敢說。經二姑姑不用多想,便知上省城的錦官院要比在昌溪托庇于帶家的小衣坊要強許多;只是績娘子放不下家中的事,不肯遠離,陵錦佑就自愿頂了她的缺。

那公文上只明寫著“原籍埠寧繡坊經二妞等繡匠”,這原是良三特意請局使留的一個空子,因知繡坊散落的人多,以備萬一有其他人要來,可以一同帶了上來。局使也有意多找些人手,不但未寫明人數,還叮囑過官差,能多帶幾個熟手便多帶幾個。

官差下來卻只與府衙交接,知是民戶帶家制衣坊送來的,府衙的人也說是繡工,便沒多質疑,都給帶了過來。

貞錦依聽了好笑:“經二姑姑,原來你的閨名叫二妞呀。”

經二姑姑不以為意:“女娃家,有什么正經名字,我們那時家里怎么叫,到了坊里也是怎么叫。還是后來領了官帖,托了誠先生幫坊里辦文書的事,誠先生說,既要入官家的名冊,總歸須有個正經名字才好,因此到你們這一輩時才都按著輩份取的名兒。”

原來她們的名字還是誠先生取的,貞錦依深覺跟這位冉冉升起的學問大家很是有些緣分。

次日,貞錦依就拉了她們去紓家。

當年在染織巷時,紓錦宛與繡坊眾人的交往其實并不多,但多年不見,如今再在故地相逢,便覺有說不完的話。

當晚貞錦依與陵錦佑都歇在了紓錦宛的房中,三個姐妹唧唧呱呱直聊了一夜。

過得一日,貞錦依便說要去拜望一下誠先生,陵錦佑也說想跟去瞧瞧田老安人。原來貞錦依入省之前,曾托陵錦佑多多照看誠先生母子的衣物。陵錦佑認了真,在坊中對誠家的東西特別上心,還常去誠家探看。

田老安人依然不肯叫她多做什么,但老人家居于內院不免寂寞,有年輕女孩子去總是高興的,常拉著她聊些家長里短的事,還暗示過要將鄉下的侄兒說與她。雖然最后沒成,兩下里倒親近了許多。

回到良家跟蘭嬸兒一講,經二姑姑也說往常麻煩誠先生不少,如今人家要進省城的書院講學,也算是高升,該去恭賀恭賀,并且將來都在省城住著,說不準低頭不見抬頭見,打個招呼是應當的。

于是良三叫貞錦依慎重其事寫了個拜帖,以良三父子為首,一群人都去了蒙學。

景州書院來的山長和弟子們并沒住在蒙學,都被繹家請了去殷勤招待,陪同的差役則住進了府衙安排的驛站。

良三他們去時,蒙學中只有誠先生母子在。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零點看書手機版閱讀網址:.lingdianksw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