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覆雪歸春小說>覆雪歸春最新章節列表 >覆雪歸春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覆雪歸春-第一百四十八章 面條
更新時間:2020-04-10  作者: 陌上殊   本書關鍵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覆雪歸春 | 陌上殊 | 陌上殊 | 覆雪歸春 
正文如下:
寶蘭山的風景如何,阿蘅記得不是很清楚。

她們一行人上了山之后,就暫住在相蘭寺中,又因著山中有猛獸出沒的緣故,也沒能進山去,只在寺中來回逛了幾圈。

阿兄自來到濰州后,素日里的功課就比在京都時要多的多,能夠一同出門前往寶蘭山,已經是他從百忙之中難得攢出來的一段空當了。

便是其他人,也沒有誰是真正無所事事的。

大伯母忙著教導溫菀姐姐,溫杝哥哥是溫家的嫡長孫,來了祖地之后,須得聯系祖地的族人,尤其是那些家境困難者,須得一一慰問。溫鈺小叔如今已經辭了官,看似是無事一身輕,可實際上他原本同好友戚漳商量好了外出游歷,現在將游歷的地點換成了濰州,但他總不能一直將戚漳丟在一旁不聞不問的。

因而相蘭寺一行,從出發到回程,滿打滿算也只有三天半。

回了祖宅后,阿蘅找出自己從京都帶來的小冊子,翻到了將近末尾的地方,看著上面書寫整齊的日子,拿起筆在上面劃拉了幾下,將前幾日的日期給劃掉了。

她一開始是打算帶上一本黃歷的,黃歷上不僅記載著每天的日期,還會有每日適宜和忌諱的事情,只不過朝廷發行的黃歷在每年都是有定數的,至少阿蘅派人出去找的那幾個書鋪中是沒有黃歷了的。故而她只能退而求其次的,自己整了個小冊子,在小冊子中的空白頁上寫滿了日期,過了一天便劃掉一個,等到整本小冊子上的日期都被劃的精光時,就該到了她回家的時候。

現在看來,那一天已經不遠了。

身處濰州祖宅的日子,也沒有阿蘅想象的那般難熬。

或許是因為這一次陪著她的人比較多的緣故吧!

每天都會陪著她吃一日三餐的溫菀姐姐,一直在學習功課,偶爾也會到她院子中略坐片刻的阿兄,還有三不五時的就要出門一趟的溫鈺小叔和溫杝哥哥,這兩人并非是同行,但每次外出歸來,都會特地給阿蘅與溫菀帶禮物。

帶禮物的事情大概已經成了慣例,只是阿蘅也不記得這種慣例是從何時開始的了。

溫菀姐姐還是每天都要跟在溫大夫人的身后學習著各種規矩,以及待人接物的方法。

阿蘅有時在靈鶴苑中,也會覺得很是無趣,偶爾也會跟著溫菀姐姐一起去聽大伯母的講述,只是那樣的次數總是極少的。

眼看著她們回去的行李都已經被搬上了馬車,可原本應該出現在濰州,并請她外出吃飯的段瑜之卻始終不見蹤影,仿佛他就真的不曾在濰州出現過,連帶著原本會在包廂中出現的那位同樣姓裴,卻是段瑜之遠方親戚的人,她也沒能見到,也就沒辦法將那人與裴江做對比了。

她是記不清那位裴姓之人的樣貌的,只隱約間覺得好像在哪里見過他似的。

阿蘅原以為自己最遲九月份也就應該能回到京都了,可實際上她們回程的路,要比來時更加的慢。

一路晃晃悠悠,等她們終于回到京都時,京都已經落下了第一場雪。

細碎的雪花只在半空中能看清些許的蹤跡,飄落在林間樹梢,亦或是直接落在地面上,就泯然無際,除了留下一點濕潤以外,就什么也沒剩下了。

“今年的雪下得還挺早的。”

路上休息的時候,溫桓下了馬,進了阿蘅所在的那輛馬車。

外面的雪并不算大,只是寒風凌冽,他從京都離開時,收納的行李中只帶了春夏的衣裳,現在他身上穿著的冬裝都是半路采買的。成衣鋪子里做出來的成品,雖說布料什么的,都挑的是最好的那種,但到底比不上府中量身定制的那些衣裳,條件不允許,也只能暫且湊活一下了。

好在已經到了京都境內,等再過不久就能到達城外的溫家別院,在別院中暫且修整一番,畢竟馬車的速度不夠快,若是不停歇的往城門趕去,也趕不上關閉城門的時候,與其在城門口湊活一夜,倒不如就在別院中休息一夜。

當然,溫桓對此也是十分高興的。

別院之中有他一年四季的衣裳,去了別院就能換下身上不太合身的衣裳,何樂而不為呢!

阿蘅抱著鎏金小手爐,整個人都縮在毛絨絨的披風里頭,她點了點頭:“確實有些早……”

從前冬天落雪至少都是在進入臘月以后的,現在才十一月下旬,就已經開始下雪了。

雖然只是朦朦細雪,可到底也是雪的。

溫桓伸手在阿蘅的額頭上試探了下,手掌下的感覺并無異常,他還是擔心的問了一句:“我見你唇色有些發白,不會又感染風寒了吧?”

他們之所以會在路上耽擱許久,就是因為經常有人生病。

起初是溫大夫人與溫菀莫名的出現水土不服的癥狀,中途尋了個城鎮歇息了幾日,也讓她們二人好生吃了幾服藥,情況好轉后,才繼續踏上回程的路。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才走了沒多遠的路,溫杝又在下馬時,不甚扭傷了腳,一來二去的,又耽擱了不少的時間。

以至于阿蘅今年的生辰都是在半路上胡亂糊弄過去的。

去年的時候,阿蘅就沒能好好過上一個生辰,還是到了今年的認親宴時后補上的,原想著以后的生辰宴須得多盡盡心,誰成想今年又是錯過了呢!

阿蘅不知道溫桓一時間已經聯想許多,她食指輕輕觸碰了下唇瓣,感覺到指尖下的唇瓣已經出現起皮的現狀,她抿了抿唇,笑著道:“我沒有生病啊!唇色發白許是因為冷的,阿兄進來之前,我曾嫌車廂里太過沉悶,就將車簾掀開了一小會兒,大約是那時候被冷風吹到了,也不打緊,等待會兒到了別院,讓人去廚房熬上一碗姜湯,我到時候喝上一碗,應當就無事了。”

“外面的風那么大,怎么能掀開車簾呢?”溫桓搖了搖頭,道,“楊神醫這會兒也不知道是不是還在別院之中,算了,等到了別院,還是先讓府醫給你診過脈,看看是否需要喝藥,再來說那姜湯要不要喝吧!”

小姑娘的胃口本來就不大,喝上一碗姜湯以后,恐怕就吃不了多少飯,更遑論是喝得下藥了!

阿蘅聽見楊神醫的名字,嘴里就不自覺的生出一股子的苦意。

還是先前惹下的事情,楊神醫給她開的藥就格外的苦,原本能從楊神醫那里拿到的蜜餞,也全都沒有了。

她忍不住揪著溫桓的衣袖,小聲道:“能別讓楊神醫給我開藥嗎?或者阿兄幫我同他說一說,就算藥還是那么苦,喝完藥之后許我吃一顆蜜餞也是好的。”

溫桓還以為阿蘅會說些什么事情,沒想到她是在糾結湯藥的味道去了。

不過想想也是,去年她就因為一時疏忽大意,才會病的那么久,這一次就算她再不喜歡喝苦湯藥,也會認真遵循醫囑的,畢竟喝一副苦湯藥,與接連數月都得喝苦湯藥,那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概念。

溫桓答應下來后,整個車廂忽然就陷入了一番靜默之中。

先前能找出來的話題,似乎都已經說了個遍,以至于溫桓現在都不知道還能與阿蘅說些什么。

誰讓路途漫長,而他又忍不住時不時的出現在阿蘅的身旁呢!

風吹著雪花從馬車邊路過,坐在車廂里的人能聽見車輪滾動的聲音,還有狂風呼嘯而過的聲音,唯獨沒有他人談話的聲音。

溫桓沉默了許久,忽然開口道:“沒想到回來的路上會耽擱那么長的時間,連累阿蘅的生辰都只能在半路上過。”

阿蘅頓了頓,抬頭看向對面的溫桓:“阿兄怎么忽然又說起這種話來,雖然今年生辰的時候,爹娘沒有陪在我身邊,可阿兄還是在的呀!而且還有大伯母、小叔、溫杝哥哥和溫菀姐姐他們,我覺得這樣也還算不錯呀!”

更何況溫桓他們給她準備的生辰宴,在趕路的情況,真的是已經做到了極致了。

她的生辰是在十月上旬。

按照他們一開始定好的路線規劃,盡管中途又修改了許多次,但沒有哪一次是在那個時間段里趕到州府之中的。

阿蘅自踏上回程的路后,對時間就已經沒了計算的想法,日子是一天天的過去,她連每一天的具體日期都不想知道,平日里開口的就是上午、下午和晚上,亦或是今天、昨天和明天,總之是不計數的。

在這情況下,忘記自己的生辰也是很理所當然的事情。

他們一行人在十月份就已經到了州府之中。

在此之前路過城鎮的時候,他們要么住的是驛站,要么住的就是客棧,唯獨這一次住的是州府之中的宅院。

阿蘅一開始以為起因是小叔的好友戚漳,因為戚漳說他在州府之中有一座空閑著的宅院,院中只留了幾位忠仆幫忙打理宅院。他說難得有這樣的機會,想要邀請溫鈺到他的宅院中去看看。而阿蘅等人卻是沾了小叔溫鈺的光。

考慮到阿蘅迫切歸鄉的心情,他們在宅院中并沒有住太長的時間。

在戚宅住下的第三天,阿蘅就被溫菀拉著出門看首飾去了,據說她們暫時停留的這個州府就是以首飾精美才出的名。

阿蘅見過街頭金樓里的珠寶首飾,確實名不虛傳。

買過了珠寶首飾之后,溫菀還拉著阿蘅在街頭又閑逛了許久,等到天色漸晚的時候,她才終于松了一口氣似的,同阿蘅一起回到了戚宅。

溫菀大概是做不來這些轉移人注意力的事情,一開始要出門去往金樓的時候,阿蘅還沒有感覺到不對勁的地方。她也確實是想要買一些‘土特產’回去送人的,送給祖父與爹爹他們的東西,阿蘅在濰州的時候就已經準備好了,只有其他要送給女眷的東西,她仍舊有些拿不定主意。

恰好此次經過的州府,有很多可以送人的禮物。

便是溫菀沒有開口,阿蘅十有八九也會提出要出門的想法的,頭兩天沒有出門的時候,她就已經派了身邊的丫環出門去打聽消息的。事實上,她也讓人跟戚宅的下人打聽過消息的,只是這些人平日里能接觸到的東西實在是有限,就沒能提供什么有用的消息。

當她們從金樓出來后,阿蘅才發現的不對勁。

溫菀并不是那種喜歡到處閑逛的人,偏偏她今日卻提出了一個與往常習慣并不相符的提議。

那時阿蘅就知道她們肯定是瞞著她做了什么事情,她并不打算拆穿她們,甚至還順著她們的想法繼續做下去,不曾追問,也不曾露出疑惑的目光。

這并不代表阿蘅就真的不感興趣了,她只是明白身邊的這些人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傷害她的。

既然如此,那都給出幾分信任又有何不可呢!

不過阿蘅也沒想到她給出的信任會換回那么大的回報。

回了戚宅之后,她就瞧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生辰宴。

“而且今年阿兄還親手給我做了一碗長壽面呢!”阿蘅回想起那碗由一根面條組成的整碗長壽面,不由得補充道:“如果是在京都的話,我肯定是吃不上阿兄親手做的長壽面的。”

明明正在努力學習廚藝的人是她才對,結果也是她先吃到了阿兄親手做的事物,她自己的廚藝現在還一塌糊涂呢。

溫桓的嘴角略微抽動了一下。

他在戚宅住的那三天里,就只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學著做面條。

或許他在廚藝上確實是沒有多少天分吧,最后做出來的總是一碗面片湯,面條是成不了條的。

最后阿蘅吃上的那一碗是他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強整治出來的一碗‘長壽面’,碗里的面確實只有一根,就是這一根面條過于粗壯了些,剛做了面條下鍋煮時,他還一直擔心會煮不熟。

幸好放的調味料比較多,阿蘅當時又是感動大于理智的狀態,根本就沒有分辨出面條的不對勁之處,甚至還一個勁的夸贊他。

這會兒都已經過去了快要一個多月了,她想起那碗長壽面,就要開口夸他一頓。

問題是他做的那碗面條,真的沒有阿蘅所說的那么好吃。

請記住本書域名:。小說中文網手機版閱讀網址:.xszww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