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雙姝重生記小說>雙姝重生記最新章節列表 >雙姝重生記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雙姝重生記-第122章 建設
更新時間:2022-06-12  作者: 尤加利   本書關鍵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雙姝重生記 | 尤加利 | 小說在線閱讀 | 明智屋小說網 | 尤加利 | 雙姝重生記 
正文如下:
林瀟瀟最近手頭上的事情太多了。

首先是山上修路。

以前在胡國滑國鄭國住著,那邊天氣比較干燥,雨水較少。在山上住著也沒覺得土路有什么不方便。

但來了芮國之后,感覺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芮國三天兩頭下雨,還總是連著下幾天。雨水深入土壤,一開始還影響不大。但雨下的時間長了,土路會變得非常泥濘。

夏天的時候穿草鞋,踩在泥地里不太舒服,但好歹還能湊合。入秋后,雨水依然很多,只穿草鞋出門就有點腳冷了。可穿其他鞋子,又太費了。

林瀟瀟的倉庫里有以前的膠鞋,只是穿的次數多了后磨破了。沒辦法,這年頭的路不是后世的水泥路,真的很耗費鞋子。也就是運動鞋底子夠厚才耐穿了。

于是,林瀟瀟就想鋪路了。

萊棲山距離荔江不遠。荔江兩岸邊上堆積著許多河水沖刷出來的鵝卵石。

林瀟瀟發動群眾到荔江邊上撿鵝卵石。

正好現在沒有農活,把大家動員起來搞建設正合適。為此,林瀟瀟特意拿出了幾筐圜錢交給村長,作為村民們參與村子建設的工錢。

鵝卵石鋪路的方案交給村里的工匠負責。

公輸茍和他的徒弟們大派用場。他們術業有專攻,也節省了林瀟瀟的時間。

再就是冬天取暖問題。

對于林瀟瀟個人來說,取暖不是問題。她的太陽能供電系統已經裝好了,各種電器都能用了,又可以使用電暖器了。

林瀟瀟考慮的是村民取暖。

芮國多雨雪。一年四季空氣的濕度都很大。

有些村民來到這里后身體有些不適應,林瀟瀟時不時都要給大家熬點湯藥調理一下。

空氣濕度大,在相對密閉的空間燃燒木炭更加容易產生一氧化碳。所以,冬天在室內依靠點木炭取暖就不太可取了。

林瀟瀟參考后世想了幾個取暖方案,最后討論后發現都無法實現。思考再三后,林瀟瀟把村委會和公輸茍的工匠班底叫到一起商量。

“集中供暖?”村長不太明白林瀟瀟的意思。

林瀟瀟又解釋了一遍:“原本我想著在一個地方集中燒木柴,然后把熱水供應到各家,這樣就可以避免村民在家燒炭。”

公輸茍道:“就像以前的食堂?集中在一個地方做飯,也在那個地方燒熱水?”

“是的,”林瀟瀟道,“集中在一個地方燒熱水,然后把熱水輸送到其他村民家里,整個村子形成一個熱水循環。這些熱水在輸送過程中散熱,會讓村民的家里變暖和。”

林瀟瀟說著說著嘆了口氣:“這個集中供暖太異想天開了,不符合實際。我想問問大家,對冬天各家取暖有什么好的想法。”

“以前在家燒木炭的法子不行了么?咱們不是已經備下了許多木炭,還往崇義坊賣了不少。今年公輸他們改進了燒炭的法子,燒出來的炭更白煙更少,聽說雜貨店那邊大半都賣掉了。”某村老說道。

“銀霜炭出的少,全都讓他們拿去崇義坊賣掉了,咱們剩下的木炭煙味還是大,”林瀟瀟說道,“木炭的煙味是有毒的,這里又比滑國潮濕,我擔心冬天在屋里燒炭會中毒。”

“真有那么嚴重么?”又一村老問道。

林瀟瀟十分肯定地點頭:“以前我總是提醒大家燒炭時要保持通風。

只是芮國雨水多,木炭產生毒煙的可能又增加了幾分。咱們本來就人少,每個人的性命都很重要。不能等到出了事情再考慮解決辦法,最好的方法是防患于未然。”

村長道:“我看這邊比滑國暖和,冬天興許沒有那么冷,不點木炭就是了。”

一村老搖頭道:“這邊是暖和些,但潮濕得很。下幾天雨,被褥能擠出水來。我家兒媳天天點木炭烤被褥,要不然就得裹濕被子睡覺。”

這位村老的話雖有些夸張,但也反映了目前的現狀。

林瀟瀟也是隔幾天就要烤被子,只是不用木炭,而是用電暖器。

林瀟瀟說道:“我曾想過各家裝一個火爐或火墻,問題是咱們的屋子都是木制的,火爐和火墻同樣有安全隱患。”

火爐和火墻的煙筒也很成問題,搞不好就把自己家給燒了。

總的來說,集中供暖的困難點在傳輸管道,獨立供暖的難點在排煙上。

見大家都陷入了沉思,林瀟瀟又道:“不是今天就要拿出主意來,只是讓大家把取暖這件事放在心上,誰有了主意就說出來大家再討論。”

說到這里,村長和村老們便散了,林瀟瀟留了工匠們說話。

林瀟瀟在崇義坊買了一批書簡。其中有幾本講到了芮國四季風土變化,其中有一本更是對未來芮國氣候變化做出了推斷。這個作者推測即將到來的冬天,芮國將有連續幾場大雪。

這也是為什么林瀟瀟執著冬天取暖的原因之一。

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林瀟瀟決定對村里的房屋全部進行加固。

村里現在的房屋都是臨時建的,后來由各家自行決定是否加固重修。大部分村民的房屋都沒有進行加固。

林瀟瀟對大家說:“我對今年冬天有不太好的預感,我們防不了人禍,卻可預防天災。勞煩大家再辛苦些,給各家的屋子做些加固,以免連續的大雪將房屋壓垮。”

公輸茍與幾位徒弟對視一眼,皺眉問林瀟瀟:“山女,今年冬天會很難嗎?會像去年在滑國那樣么?”

去年在滑國,公輸茍先是帶著徒弟們遷徙到牛首山,之后又在山洞里藏了好幾個月。那段日子雖說比外面的人更好一些,但也真的很難。

經歷過苦難,大家都想過安穩日子。來到芮國后,看到崇義坊的繁華,大家都以為可以安定下來了。

待萊棲山的工程結束,公輸茍這群工匠還想著去崇義坊重操舊業,把工匠鋪子重新開起來。

林瀟瀟笑著安撫大家:“應該不至于,芮國比較安定,城內都是路不拾遺,咱們雖住在山上,也沒聽說周圍有土匪。至于其他,也許沒有達到天災的程度,只是連著下幾場雪。大家不必過于擔心,我習慣了未雨綢繆。再說了,這次有我在。”

林瀟瀟解釋一堆都不怎么管用,還是最后一句話能安定人心。

把大部分工作都推給了別人,林瀟瀟還有一件事要親自督造。

供暖能不能解決是以后的事了。眼下林瀟瀟打算在食堂旁邊修建浴池。若是冬天家里取暖的問題解決不了,那弄個浴池給大家泡澡也能緩解一下。

浴池當然是公共且男女分開的。

可惜萊棲山沒有溫泉,只能靠木柴燒水解決。好在萊棲山樹木夠多,他們燒個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也用不完。

浴池與食堂之間使用竹筒輸送熱水。因為兩邊距離近,傳輸途中損耗的熱量比較少,不會影響出水口的溫度。

萊棲山上有竹林,竹筒都是就地取材。

林瀟瀟瞧著竹筒比較多,變將自己屋子與食堂也連了起來。她想做試驗看看,用竹筒傳熱水的熱量損耗有多大。

林瀟瀟絞盡腦汁弄了一個簡易循環。從食堂引熱水,通過竹筒輸送到她的屋子,然后又輸送回去,利用蒸汽壓力開啟循環。

只是用了一個晚上,林瀟瀟就發現了問題所在。

竹筒送水的關鍵在節點。一根竹子的長度有限,一旦距離遠了就得把竹子連接起來,那么接口點怎么連接就成了問題。

林瀟瀟想了幾個方法,要么是漏水嚴重,要么是不保溫。

還有最糟糕的一點,竹筒的導熱性能太差了。

這一個晚上,林瀟瀟房間的溫度與平時一樣,沒有上升也沒有下降。竹筒導熱性差,決定了它的散熱性能差,其對屋內輸送的熱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不過這個實驗也有收獲。如果能解決竹筒連接問題,那么竹筒算是比較好的管道材料。如果能找到更合適的散熱材料就更好了。

不要想去鐵匠鋪定制金屬管,因為價錢負擔不了,且鐵啊銅啊都是官家管制的。大部分鐵匠鋪定制器物都要顧客自己提供材料。

集中供暖果然還是實現不了。

林瀟瀟弄了許多竹筒做實驗,干脆在上面鉆上洞,連起來放在食堂里,弄了個可以用熱水的洗手池。

用來這個洗手池的功能越來越多。天冷了各家洗衣裳都到這邊來了。可比去河里洗冷水強。

順便說一句,村子里的用水是用幾條竹筒從山上的泉眼接下來的。終點在公共食堂,其他家用水需到食堂打水。

距離村子不遠有一條小溪,那邊有魚有蝦,可以洗衣服。

雖說潮濕的氣候讓人不太舒服,但卻讓大自然的物產更加豐富。

萊棲山很大,或者說太大了。

林瀟瀟原本也想挖山洞,鑿穿山體弄個密道。可是萊棲山比牛首山大,地形也更復雜,不適合鑿山。

是否要在山上再弄一個類似桃源的地方,林瀟瀟目前還沒想好。

林瀟瀟在萊棲山忙著,崔盼盼在崇義坊也沒嫌著。

昆侖荼書館重新裝修完畢。茶室和書房搬了過去。雜貨店變成了真正的雜貨店。

茶室和書房的顧客多為文人。這樣的店一開始客人是比較少的。

所以,崔盼盼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了雜貨店上。

這一次,崔盼盼先考察了崇義坊所有的店鋪,發現這里的店鋪的確以批發為主,僅有幾家是做零售的。

崇義坊的位置非常好,來往商隊特別多,所以生意都是大單的批發。

看了一圈下來,崔盼盼還是覺得超市型的雜貨鋪在這里應該是有搞頭的。

商隊做的當然是大生意,可商隊每個成員還有自己的個人需求。崇義坊有一千多常駐人口,這些人也要消費。

把崇義坊比作一個小區。這里有一千人工作和生活。他們的日常生活也要買東西。

崔盼盼便是想把雜貨鋪做成這個小區的超市。

小區超市的要點是貼近生活,方便生活。

第一樣要考慮的是餐點。

崇義坊有飯館和酒樓。飯館酒樓的優點是飯菜講究,缺點是上菜需要時間。

超市的餐點分兩種:速食和半成品。

速食可以賣茶葉蛋,肉夾饃,煎餅果子等。這些只做早點,且整個崇義坊都沒有重樣的。

半成品只在下午賣。把當天新鮮的肉食或蔬菜做成半熟或全熟的狀態,顧客可以帶回去在加熱,抑或直接食用。既可以保證新鮮食材不浪費,又能稍微加價出售。

崔盼盼想得比較清楚,雜貨鋪餐點的銷售對象是各店鋪的伙計們,所以整體定價是偏低的。

試營業七天,早餐賣的特別好,下午的熟肉賣的還可以,菜窩窩賣不太動。

崔盼盼根據具體銷售情況做了一些調整,雜貨店的餐點直接進入了盈利區。

第二件事是增加了成衣。

崔盼盼觀察了一段時間,總結出了大中小三個尺寸的樣衣。因為古人會束腰帶,所以衣服大了一點也影響不大。

為此,崔盼盼先是批發進貨一批麻布。

當時也是湊巧了,正好有一個來自魯國的商隊,他們帶來了許多布匹。其中綢緞和帶花紋的布匹很快就賣掉了,只剩了一堆粗制的麻布。

崔盼盼當時正想著做成衣的事情,便把這批麻布全部買下了。

崔盼盼自己設計了衣服的樣子。其實也沒啥好設計的,就是最普通的老百姓穿的衣裳。

她自己做的剪裁,然后找繡娘縫制。繡娘是在崇義坊臨時找的,按件計工錢。

由于不用繡花,布也是裁好的,每件工錢只有三錢。別看錢少,縫制太簡單了,幾乎發出去就被搶光了。才用了兩天就把第一批成衣做出來了。

最終做了大中小號的各十套。這三十套衣裳樣式是完全一樣的。

這是第一波試水,崔盼盼定價適中。

每套衣裳分上衣和下褲,單買每件十四錢,成套買二十五錢。

別看價錢低,其實利潤很高。每件衣服的實際成本在四五錢左右。

關鍵就看能不能賣掉了。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