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劍來小說>劍來最新章節列表 >劍來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劍來-第八百九十七章 十二高位
更新時間:2023-05-11  作者: 烽火戲諸侯   本書關鍵詞: 武俠 | 武俠仙俠 | 劍來 | 明智屋小說網 | 烽火戲諸侯 | 古典仙俠 | 烽火戲諸侯 | 劍來 
正文如下:
第八百九十七章十二高位第八百九十七章十二高位←→:

崔東山獨自一人,率先走出那座以金色劍氣造就的雷池禁地。

小陌說道:“并無紕漏。”

崔東山點頭笑道:“先生需要閉關片刻,我們等著就是了。”

白衣少年雙手抱住后腦勺,黃帽青鞋的小陌懷捧綠竹杖。

崔東山以心聲說道:“除了最緊要的某件事,先生還會稍稍煉化那把‘井中月’,看看能否具象化出一座座……天地迷宮,可能是外邊的仙都山,可能是已經不存在的避暑行宮,也可能是家鄉墜地前的驪珠洞天,先生對‘迷宮’了解得越細微,就越趨近于‘真相’,所以此事若是成了,先生就等于讓這把本命飛劍在數量之外,掌握了第二種‘演化’神通,配合自成小天地的籠中雀,可以更加萬無一失。”

小陌有些疑惑,問道:“敢問崔宗主,公子為何不是以井中月配合籠中雀?”

崔東山啞然失笑,“萬事開頭難,從零到一,與從一到十,永遠是前者更難想到、做到。何況我說了,先生追求,是‘真相’,并非假象,故而每一把‘井中月’演化而出的人、物、事,近乎真實,已經很難很難了。”

小陌一點就明,點頭道:“如此說來,確實無異于登天之難。”

陳平安的靈感,源于中土文廟議事,李寶瓶的那場手勢比劃,“道生一,一生二,三生萬物”。以及后來與托月山元兇問劍,后者一造出來的那條密率長廊。陳平安再在落魄山竹樓后邊的無水池塘旁,想起那句佛家語的“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最后陳平安又記起了在劍氣長城那座牢獄里的自建“行亭”。

所以才會在大泉王朝的望杏花館那邊,讓小陌幫忙護道,陳平安就有了兩次嘗試,一次是憑借心湖書樓的眾多“拓片”,“摹拓”托月山地界的千里山河,一花一草,一山一屋,皆纖毫畢現,只是試圖“花開”時功虧一簣,當時得到屋外小陌的提醒后,陳平安就不再貪大求全,僅是大道顯化出一顆紫金蓮子的生長,只是在花開未開之時,依舊主動放棄了。

小陌眼睛一亮,欲言又止。

崔東山好像猜出了對方心中所想,點頭道:“你想到了,我也想到了,那么先生就一定更早想到了。只是此舉太過耗錢,而且都不是那三種神仙錢,而是極其稀缺的金精銅錢,況且先生又跌境了,迫在眉睫之事,到底還是養傷和恢復境界,所以多半是被先生故意暫時擱置了。”

“屋四垂為宇,舟輿所極覆也曰宙。”

崔東山仰頭看天,一腳跺地,再收起手,抖了抖袖子,喃喃道:“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

一把井中月,飛劍數量的多寡,與境界的高低直接掛鉤,例如陳平安跟陸沉借取十四境道法之時,與托月山大祖首徒那場問劍,曾經一鼓作氣演化衍生出將近五十萬把飛劍,事實上,這還是陳平安有意無意“藏拙了”,若是不惜精神氣的折損,放開手腳傾力施展當時那把品秩近乎巔峰、品相近乎圓滿的“井邊月”甚至是“天上月”,飛劍數量,估計可以達到驚世駭俗的八十萬把。

而籠中雀,陳平安確實如崔東山所料,早就琢磨出了第二種本命神通的某個可能性,與光陰長河有關。

這也是陳平安為何近期游歷,會學那楊老頭抽起了旱煙,哪怕再不適應,還是硬著頭皮吞云吐霧。

楊老頭每次在藥鋪后院與人議事,都會抽旱煙,憑此遮蔽天機,大道根祇所在,就是混淆攪亂一條光陰長河,除非是三教祖師,否則任你是一位精通十四境大修士,比如觀道觀的老觀主,都休想試圖憑借沿著一條光陰長河逆流而上,找出任何線索。

只是那些旱煙的云霧,卻是唯有神靈才能掌控的人間香火,或者退一步說,類似書畫的次一等真跡,就是金精銅錢了。

所以陳平安在風鳶渡船,就跟長命悄悄要了幾袋子金精銅錢,當然會記賬。

在崔東山看來,一旦井中月可以演化天地、幾近“真相”。

再配合那把籠中雀,能夠掌控一條小天地內光陰長河的流轉。

外人置身其中,下場可想而知。

小陌突然愧疚道:“早知道是這樣,我就答應靈椿道友了。”

崔東山轉頭,笑問道:“怎么說?”

原來是道號靈椿的上宗掌律長命,之前在風鳶渡船上邊,她想要為新收的嫡傳弟子納蘭玉牒,就跟小陌購買幾種已經失傳的上乘劍術,價格隨便小陌定,她可以用一袋袋的金精銅錢來換。

小陌覺得自己都是上宗的記名供奉了,哪里好意思收錢,為納蘭玉牒傳授劍術一事,就是一句話的小事,如何婉拒都不成,小陌只得撂下一句狠話,若要給錢,就不給劍譜了。

結果掌律長命還真就不要劍術了。

反正花錢購買劍術一事,她本就是廣撒網。

崔東山打趣道:“小陌啊小陌,你也就是太實誠太耿直了,這種事情豈可死板,與長命姐姐隨便討要個一袋半袋的金精銅錢,劍術也送了,人情也有了,兩全其美。”

小陌虛心受教,點頭道:“我還是未能真正入鄉隨俗。”

崔東山說道:“我有個建議,次山謫仙峰的山腳那邊,不是有條青衣河有個落寶灘嘛,回頭我送給你當修道之地,搭個茅屋什么的,你就在那邊定時傳道,”

小陌有些為難,“小陌只能說是境界尚可,可這論道一事,何等大事,委實是道行淺薄,為人授業,估計只會貽笑大方。又有公子和崔宗主珠玉在前,小陌哪敢為人師。”

在遠古時代,不論“道人”是何種出身,“傳道”二字,分量之重,無法想象。

修道,證道,得道,傳道。

四者缺一不可,才算一位真正的“道人”。

所以先前在桃源別業那邊,自家公子與那個名叫蘆鷹的元嬰修士,無償贈予十二字。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