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劍來小說>劍來最新章節列表 >劍來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劍來-第九百九十七章 酒,劍,明月
更新時間:2023-05-25  作者: 烽火戲諸侯   本書關鍵詞: 武俠 | 武俠仙俠 | 劍來 | 明智屋小說網 | 烽火戲諸侯 | 古典仙俠 | 烽火戲諸侯 | 劍來 
正文如下:
當前位置:第九百九十七章酒,劍,明月第九百九十七章酒,劍,明月

集靈峰竹樓這邊,確實風景絕美,當年選在這邊搭建竹樓,在這邊賞過景的客人,都說陳山主獨具匠心。

山中黃鸝成群恰恰啼,崖外飛云如趕春,與人當面化龍蛇。

小陌說道:“鄭先生回到家鄉,就更熱鬧了。”

陳平安沒來由笑道:“鄭大風說我輩讀書人翻舊書,如小別勝新婚。”

小陌點頭道:“鄭先生是極有才情的飽學之士,是學問人故作風流語,與偽君子假裝道學家,自然是截然不同的。”

陳平安說道:“上次去飛升城的酒鋪,碰到的老主顧,一個個都說鄭掌柜的葷話能佐酒,我這個二掌柜是遠遠不了。”

小陌笑道:“鄭先生豁達,有情有義卻不拘小節,走到哪里都是受歡迎的。”

“陪我走走。”

陳平安丟給小陌一壺酒,兩人一起拎著酒壺,去往山頂那邊,邊走邊喝,山色青欲滴,攜酒上翠微。

一座頂尖宗門的護山陣法,往往都屬于疊陣,相互補充,層層加持,必然攻守兼備。

落魄山如今擁有兩座護山大陣,其中一座屬于陸陸續續拼湊起來的劍陣,是勤儉持家的山主陳平安如燕子銜泥一般,一點一點積攢起來的家底,另外一座,則是“因禍得福”,老觀主當初做客落魄山,在山門口喝茶,估計本來是要與落魄山興師問罪的,由于陳靈均在小鎮那邊的出言不遜,這位“從不饒人”的落寶灘碧霄洞主,不屑與一條小小元嬰境水蛇計較什么,那就只好拿陳平安這位山主開刀了。

根本不用懷疑老觀主的手段,更不該懷疑這位十四境大修士的膽識和魄力。

“自出洞來無敵手,能饒人處不饒人”,從來不是什么溢美之詞。

當初小陌逃入落寶灘,白景如此行事跋扈的劍修,一樣需要主動止步。

只是不曾想一來二去,老觀主反而送出了一幅五岳真形圖。

使得作為山君的魏檗如今想要造訪落魄山,明明就這么幾步路,卻需要一份“通關文牒”才能不那么拖泥帶水。

難怪魏山君會在郁悶之余,忍不住與小米粒開玩笑一句,那是天底下最值錢的一碗茶水了。

這話半點不假,老觀主非但沒給陳平安穿小鞋,再送出一幅老祖宗級別的真形圖,不等于是兩件仙兵了?

山巔那座舊山神祠內,供奉有一幅陳平安從劍氣長城帶回的劍仙畫卷,最早是倒懸山敬劍閣,陳平安原本想要歸還飛升城,只是寧姚不愿意收回,她的脾氣,陳平安最清楚不過了,拗不過她的。

走到山頂,小陌感慨道:“公子,落魄山能有今日氣象,當真來之不易。”

陳平安自我吹噓道:“貲財盈筐,決然是勤儉持家。”

太平山早年曾經贈送給陳平安一幅陣圖,落魄山一直苦于沒有適合的飛劍,以至于前些年,陳平安就一直在打北俱蘆洲那座恨劍山的主意。所幸上次走了趟蠻荒腹地,期間路過云紋王朝的玉版城,作為包袱齋的后起之秀與集大成者,年輕隱官再次發揚了“賊不走空,見好就收”的吾輩江湖宗旨,從道號“獨步”、一位蠻荒嶄新飛升境的皇帝葉瀑手上,得到了十二把飛劍和那支作為擱放飛劍的珊瑚筆架,陳平安將前者收入囊中,后者則拿來跟陸沉做了一筆長遠生意。

如此一來,太平山陣圖剛好與十二飛劍搭配,可謂天衣無縫。

而上次桐葉洲舉辦下宗慶典,劉景龍作為陳平安最要好的“酒友”,當然要觀禮青萍劍宗建成儀式,他帶著弟子白首,離開太徽劍宗,在南下途中,按照陳平安的請求,劉景龍先去了一趟大驪京城,為地支一脈的陣師韓晝錦指點修行,其實劉景龍在那邊把酒水喝飽之后,還曾秘密進入落魄山,幫助那個當慣了甩手掌柜的家伙,為畫卷中那些“只余下劍意而無靈智”的劍仙英靈“鏡像”,做成了一件錦上添花的事情,劉景龍仔細研究過太平山陣圖后,以這幅陣圖作為道場基礎,挑選出十二位劍仙英靈,揀選出劍道相近的各自飛劍,手持十二飛劍,使得這座攻伐大陣,終于真正意義上趨于圓滿。

從以前陳平安估算的“可殺玉璞,震懾仙人”,提升為“可以重傷一位事先不知情的仙人”。

至于飛升境修士,就別來這邊瞎逛蕩抖摟威風了,一來如今進入寶瓶洲,需要與大驪仿白玉京主動通報行蹤,再者真當落魄山沒有飛升境嗎?真惹急了陳山主,可就真不講半點江湖道義了,開門關門放謝狗。

此外魏檗又偷偷摸摸繞過大驪朝廷,根本沒有上報大驪禮部和錄檔,就直接為這座劍陣大開方便之門,又使得那些持劍英靈,能夠自由來往于大半個北岳地界。

看見披云山門口那邊,鄭大風和魏檗的禮尚往來。

小陌打趣道:“我們魏山君是典型的好人有好報。”

送出那只木盒后,鄭大風就與魏檗看似勾肩搭背,實則強拽著魏山君一起登山,去往那處女官數量最多的樂府司喝酒。

至于魏山君會不會事先與樂府司官吏們提醒幾句,讓她們小心點鄭大風,就不得而知了。

小陌想起一事,“不知謝狗從哪里聽來的消息,說我們寶瓶洲五岳山君,有可能獲得文廟封正,公子,此事屬實?”

陳平安搖頭道:“這還真不太清楚,茅師兄在信上沒有說及此事,回頭我跟文廟那邊問問看。”

如今浩然天下,確實有個未經證實的傳聞,曾經的大驪一國五岳山君,如今寶瓶洲的五岳之主,似乎有可能擁有“神號”了。

至于由誰來住持封正儀式,照理說最低也該是一位文廟副教主,不過極有可能是文圣親自蒞臨寶瓶洲。

一旦果真如此,那么對于魏檗、晉青和范峻茂這幾尊山君而言,獲得文廟的封正,既是一種殊榮,更是一種實打實的大道收益。

別洲修士對于此事,是幾乎沒有什么怪話的,畢竟寶瓶洲當得起這份待遇。

至多就是不約而同調侃一句,北岳魏檗的神號,必須是那“夜游”嘛。

北岳魏檗,金身粹然,是寶瓶洲歷史上第一位上五境山君,后來金身高度又有提升,修為境界相當于一位仙人境。

君倩師兄當年曾經坐鎮落魄山,出拳迎敵,曾經使得北岳地界落下數場金色大雨,魏檗受益頗多。

如果魏檗憑借寧姚贈送的那份謝禮,能夠再次提升金身高度,第一個寶瓶洲上五境山神,第一個仙人境,再來第一個相當于飛升境的山神,這可就是一洲山水官場歷史上的“連中三元”了,因為神靈幾近不朽的緣故,那么山君魏檗,就會成為名副其實的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在陳平安這位年輕隱官橫空出世之前,先前寶瓶洲山上仙府和各國朝堂,達成了一個共識,修行境界的瓶頸,就看當下三位“仙人境”,他們的最終高度了,是止步于此,還是更進一步。

劍修,看那已經是大劍仙的風雪廟魏晉,能否躋身飛升境。

山水神靈,得看披云山魏檗,山澤野修,就看書簡湖的劉老成。

他們三位,就是各自道路走在最前邊的領頭者。

這三條道路,就像已經有人帶頭走在前邊,后邊的人只需要跟著走,都不奢望能夠追上,并肩而行,更別提趕超了。

陳平安站在崖畔,輕聲道:“我們都喜歡說居高臨下,高屋建瓴這類成語。浩然天下九洲,如果將海平線作為尺子,陸地的高度,就是西北高,東南低。此外海平面,其實是存在微妙傾斜的,幅度不大而已,但是這件事,書上從無記載,一般修士根本無從得知,更難準確測量。”

“在寶瓶洲,陸地版圖的地勢,就是更為顯著的北高南低了,這倒是一個山上皆知的常識,所以同樣是身為一洲山君,范峻茂就比較吃虧。一洲練氣士,之所以都認為魏檗是最有希望成為首個金身高度相當于飛升境的山水神靈,不光是覺得魏檗與大驪宋氏關系莫逆,占據了‘人和’,還有就是這座披云山,最為占據地利優勢,是整個寶瓶洲陸地上,海拔最高的那座山頭。”

陳平安說到這里,雙手籠袖,抬起頭,“故而此山離天最近。”

陳平安第一次了解金精銅錢的價值,還要歸功于老龍城苻南華的“炫耀”,他用了一句不知出處的古詩,來形容這種神仙錢。

“水碧或可采,金精秘莫論。”

寧姚送出的那份謝禮,鄭大風去往披云山找魏檗之前,就已經跟陳平安通過氣了,寧姚讓鄭大風轉告陳平安三句話。

“這是我早就給披云山備好的禮物,你和落魄山,不能總這么虧欠魏檗的人情,人家不計較,不是你這個山主不上心的理由。”

“此物是要比金精銅錢更值錢許多,但是唯獨你最不適合煉化此物,送給魏檗,卻是一種恰到好處的雪中送炭,他若是憑此抬升神位一個大臺階,以魏檗的性格,只會更加照顧落魄山。”

當前位置:第九百九十七章酒,劍,明月第九百九十七章酒,劍,明月(2/7)

“送就送了,無需心疼,反正我會在五彩天下這邊搜集更多的金精銅錢。”

這就是寧姚為人處世的一貫作風。

也是陳平安認識她之后,一直堅持的共同習慣。

有事直接說,不管是大事小事,寧肯當場吵架,惹來對方的不高興,也絕對不給“誤會”留出絲毫余地。

所以在劍氣長城那邊,不管是任何選擇,陳平安都不曾對寧姚有任何隱瞞,事實證明,這就是他和寧姚最好的相處之道。

陳平安滿臉得意洋洋,將寧姚的那些言語,與小陌大致復述一遍。

小陌由衷贊嘆道:“山主夫人,真是打著燈籠都難找的賢內助。”

陳平安伸手出袖,揉了揉下巴,突然轉頭望向小陌,神色誠摯道:“小陌啊,下次夜游宴,你就別參加了,這種熱鬧別湊,鬧哄哄喝酒而已,沒啥意思。”

小陌嗯了一聲,陳平安剛剛松口氣,結果小陌就來了一句,“那就勞煩公子幫我捎帶賀禮。”

陳平安無可奈何,吾山門風,確實是以誠待人,可也不是說讓你小陌做人太實誠啊。

小陌立即識趣轉移話題,問道:“公子,樹下練拳如何了?”

陳平安說道:“近期破境難度不大,就是需要打熬底子、縫補體魄缺漏的地方不少,躋身五境武夫后,還有得磨。”

小陌笑道:“樹下心性醇正,后勁足,又有公子親自指點拳法,武道肯定可以走得高遠。”

既然聊到了武學,陳平安就好奇問道:“小陌,在那段歲月崢嶸的遠古時代,有誰能夠單憑拳法,就將一位地仙的因果、命數一并打散?準確說來,是那種徹徹底底的打成虛無,不單單是魂魄消失而已。”

小陌一向思路縝密,沒有著急給出答案,反問道:“公子的意思,就只是驅動身體的筋骨氣力,不動用絲毫天地靈氣,單純以蠻力,也就是后世所謂的武道,打殺一位地仙,使其再無來世,徹底‘兵解’?”

陳平安點頭道:“差不多。”

原來“兵解”最早的本義,是這么個意思?

小陌想了想,緩緩說道:“三教祖師在內的遠古天下十豪,撇開不談,碧霄道友就能輕松做到,最早跟在至圣先師身邊的幾個書生,也不差,再加上這次與我和白景一并醒來的那個無名氏,他早年身邊也跟著幾個差不多路數的扈從,拳腳都不輕,林林總總加在一起,半百人數,怎么都是有的。”

陳平安驚訝道:“這么多?”

小陌微笑道:“若是再加上出生在太古時代的妖族,就更多了。只是他們往往不太輕易露面,因為人間劍修多了之后,最喜歡找他們的麻煩。”

小陌猶豫了一下,說道:“比如公子的那位師兄,君倩先生,他出身神異非凡,在千奇萬怪共同橫行人間的太古歲月里,他都是有數的存在,曾有屹立大地小日月、振翅只恨青天低的大道氣象。如果君倩先生不是被佛祖拉去論道一場,為佛法浸染天性,稍稍改變了性情,我估計后世的上古時代,白帝城鄭先生的那位傳道人,他都沒有斬龍一役的機會。”

小陌繼續說道:“公子,我有個猜測。”

陳平安笑道:“但說無妨。”

小陌說道:“我猜測當年天下真龍,之所以會叛出天庭,極有可能是君倩先生通過佛祖,暗中與所有龍宮水族,有過某個承諾,類似不傷蛟龍水仙之屬的契約。”

陳平安點點頭,“應該就是事實了。”

陳平安突然問道:“小陌,按照如今山上推測,武道十一境,大致可以視為練氣士的十四境。作準嗎?”

在太平山那邊,陳平安因為拜自己那位開山大弟子所賜,挨了某位十一境武夫的一拳,確切來說,是半拳。

當時就已經是十境氣盛的陳平安,面對那半拳,就只能是乖乖站好挨打而已,別說還手了,招架都難,躺在大坑里半天沒起身。

后來知道平白無故挨了這半拳的真相后,陳平安是又好笑又好氣,只能是啞巴吃黃連了,畢竟哪里舍得教訓裴錢半句。

何況裴錢打小就心思重,陳平安就沒打算跟她聊這個,免得她多想。

換成某位得意學生是罪魁禍首的話,陳平安還不得把這只大白鵝的脖子打個結。

小陌搖頭道:“不太清楚。此事可以問問白景。”

如今陳平安的潛心修行,無非三事。

煉劍,練拳,畫符。

煉劍一途,主要就是“籠中雀”和“井口月”兩把飛劍的本命神通,陳平安試圖煉化出一條大道運轉有序的光陰長河,將小天地變得更加趨于“真相”。

而武道攀升,就顯得比較枯燥乏味了,陳平安反反復復,只練半拳。

那位山巔“古怪”的十一境之拳,如同一部至高拳譜。

被一分為二,一半在那具仙人遺蛻身上,是那位坐鎮熒惑的兵家初祖故意留下了韓玉樹的皮囊。

另外一半,就在陳平安自身天地的山河內,相當于挨了半拳,人身小天地內山河震動,山川改道……每一處遺留痕跡就是拳路。

至于畫符一道,耗時頗多,陳平安看似是在分心,其實通過鉆研符箓,正是陳平安用來來補全光陰長河一系列渡口、渡客等存在的關鍵手。

陳平安笑著邀請道:“走,帶你看看我的一些收藏,以及我是如何修行的。”

小陌對此期待已久,作揖道:“恭敬不如從命。”

與小陌一起縮地山河,返回竹樓那邊。

陳平安率先步入沒有關門的竹樓一樓,泛起漣漪陣陣,小陌緊隨其后,跨步走入屋內后,卻是別有洞天。

天地茫茫,一望無垠,是陳平安本命飛劍“籠中雀”內的景象。

陳平安笑問道:“需不需要變幻景象,我可以直接搬來一座鎮妖樓,甚至是穗山,就連托月山都是可以的,足可以假亂真。”

小陌笑著搖頭,“公子,只需有一張蒲團即可。”

陳平安指了指小陌,調侃道:“這就是你不如老廚子和裴錢的地方了。”

言語之際,兩人身后就各自出現一張北俱蘆洲三郎廟秘制的蒲團,就像陳平安自己說的,確實以假亂真。

小陌盤腿而坐,赧顏道:“有些天賦,學不來就是學不來。”

“在桐葉洲太平山,我與萬瑤宗宗主韓玉樹狹路相逢,當時他被我坑了,白挨了那么一拳,這位仙人修士身上至少半數家當,連同本命物都被打成齏粉了,沒能留下更多寶貝。不過韓玉樹的一身道意和靈氣,全部都融入了這幅山河圖中。”

陳平安從袖中摸出一幅卷軸古畫,懸停在身前,手指一抹白玉軸桿,便有一幅古意盎然的山川水墨圖,舒卷攤開,大地山河如工筆白描,畫上繪有五嶽和九江八河,落款是“三山九侯先生”。

陳平安再抖了抖袖子,從中掠出幾件萬瑤宗的秘藏重寶,一一懸在身前,天地間霎時寶光四射,光彩絢麗。

一柄法刀“青霞”,隱藏有一位遠古神靈傀儡的“禮器”云墩,還有一枚能夠溫養三昧真火的絳紫葫蘆。

其實還有兩張來自萬瑤宗祖山的根本山水符,只在宗主手上代代相傳,秘不示人。

小陌笑道:“對于一位仙人來說,韓宗主屬于很財大氣粗了。”

陳平安點頭道:“這就是老字號宗門的底蘊。”

陳平安指著那幅山河畫卷,“這幅畫,就是萬瑤宗的護山陣法,也是韓玉樹壓箱底的殺手锏,估計在他們祖師堂供奉有大幾千年的歲月了,反正畫卷的年紀肯定要比萬瑤宗歷史更久。”

“萬瑤宗的開山鼻祖,曾是個桐葉洲的少年樵夫,他就是誤入福地,獲得這幅與三山福地同齡的古老畫卷,才得以走上修行路。據傳萬瑤宗最為聲勢鼎盛時,占據了半數福地的天地靈氣和各種氣運。只是在那位老祖想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時候,卻閉關失敗,未能躋身十四境,竹籃打水一場空,一身氣運悉數歸還福地。”

結果陳平安發現小陌的興趣,只在那件道門禮器上邊,笑問道:“認識?”

這件道門禮器“云璈”,古稱云墩,仿自遠古神靈用以行云駕霧的神物。按照山上說法,天地間云有云根,雨有雨腳。

白云生處有人家,與白云深處有人家,只是一字之差,就有天壤之別。前者是修道有成的真仙無疑,后者就可能只是隱士了。

后世云璈多是小鑼形制,眼前這件,高大木架,木架材質,以萬年古木松明子煉制,系掛有小槌,有一行云篆小字,“上元夫人親制”。

小陌點頭道:“曾經抬頭見過幾次。”

遠古云師神官,駕五色云車,馭六龍,乘風而行,出入天門,跨三山行四海泛五湖,青云路下有九州。

陳平安一揮袖子,那架原本大小如巴掌的袖珍云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