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落難情緣小說>落難情緣最新章節列表 >落難情緣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落難情緣-第107章 因禍得福(上)
更新時間:2023-05-25  作者: 洪門十一少   本書關鍵詞: 言情 | 古代言情 | 洪門十一少 | 明智屋小說網 | 落難情緣 | 放逐 | 情緣 | 神醫 | 強勢回歸 | 洪門十一少 | 落難情緣 
正文如下:
盧惠蘭已經痊愈了,用中草藥水輕輕地擦拭著張少飛那黑紫腫脹的嘴唇。

盧惠蘭的爹爹李學儒本來是一個頗有風度的先生,此時卻在焦躁不安地來回踱步。

他自言自語說:“這可如何是好,都已經大半天了,灌了那么多藥,咋就不見效呢?”

盧惠蘭淚如泉涌。

李學儒說:“他是咱家的大恩人,萬一為救咱家蘭女而死,怎對得起人家……”

盧惠蘭聽她爹如此一說,“哇”地放聲大哭起來。

她奔到堂中懸掛的觀音菩薩像前,見阿娘磕頭如搗蒜地跪在觀音菩薩像前,口中念念有聲地在祈禱。

盧惠蘭也跟著阿娘,跪在觀音菩薩像前,雙手合十,磕頭,虔誠祈禱……

在盧惠蘭和她娘的喃喃禱告聲中,張少飛的一根小手指微微動了動,眼皮顫動著意欲睜開。

李學儒大喜過望,高聲呼叫道:“謝天謝地,恩人醒了!終于醒了!”

張少飛的眼睛稍微睜開了一條縫,“哦”了一聲。

盧惠蘭念了一聲“阿彌陀佛”,五體投地拜倒在觀音菩薩像前。

張少飛見身體已無大礙,起身告辭想回家。但由于一天沒有吃東西了,剛一站起來,便覺得有點頭暈,晃了幾晃站不住腳。

李學儒趕忙把張少飛扶住,問:“阿少飛,你家住何處?你爹尊姓大名?”

張少飛說道:“我家在太鎮村,阿爹叫張錦釗,已不在人世了。”

“哦,原來錦釗兄是你爹,真沒看出來,咱們只是一河之隔呀!你尚未痊愈,先坐下,我叫你大娘去接你娘過來吧。”

盧惠蘭她娘正在廚房里做夜宵,聽說救了小女的男孩是隔離村張錦釗的兒子,放下手中的活出來,目光久久地停留在張少飛身上,注視著坐在椅子上的小男孩。

許久,盧惠蘭她娘像個老太婆似的,不住地囁嚅著:“真……真像……像你爹……”

許久,盧惠蘭她娘問道:“你娘過得好嗎?你出世時,大娘去探望過你娘呢!記得你比咱家蘭女大二歲,今年該有八歲了吧?”

張少飛點了點頭,說:“大娘真好記性,我娘說到八月我就滿八歲了。”

“你們瞧,我真是老懵懂,把去叫事都忘了……”盧惠蘭她娘話還未說完,就急急腳趕去太鎮村了。

盧惠蘭她娘來到張家時,見王少香正跪在廳堂中觀音菩薩像前上香祈禱兒子平安無事,快點回來。

盧惠蘭她娘見狀,禁不住喉頭哽咽,失聲說道:“大嫂,張少飛在我家呢……”

王少香自從叫張少飛去田里摘菜,整天在家埋頭織布,一心想多織點布拿到市上去賣,存多幾個錢,好供張少飛上私塾念書。誰知張少飛一去大半天不見回來。

開始時,王少香以為小孩貪玩,也就沒放在心上。

但到了太陽快下山了,還不見兒子回來,這下開始急了,放下手里的活,出去找張少飛。

王少香一到田頭,不見張少飛蹤影,心急地剛想大聲叫喚張少飛,誰知天色已晚,看不清田埂,一腳踩空,摔倒在水田里,扭傷了腳。Μ.166xs

王少香一拐一拐回到家,想換件衣服再出去尋找,怎料雙腳不聽使喚,扭傷的腳又腫又痛,行動不便。

幸好王少香的爹爹是方圓幾十里出名的郎中,未出嫁前,她跟著爹爹學了一門醫術,家里備有些閑時不用急時用的中草藥。

王少香忍著痛,找到幾味跌打扭傷的生草藥敷上,跪在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像前祈禱,開著大門,守候兒子歸來……

王少香迷迷糊糊中猛然聽到盧惠蘭她娘這一聲“張少飛在我家呢……”真好似黑夜里見到了光明,絕望中見到了希望,連忙請盧惠蘭她娘進屋。

盧惠蘭她娘說明來意后,扶著王少香去見張少飛。

自張少飛那次救了盧惠蘭,隨著光陰的流逝,盧惠蘭對張少飛也產生了一種莫名的感覺,有事沒事總愛跑到他家中,幫王少香做這干那,總想跟張少飛在一起玩。

張少飛他娘親也很喜歡盧惠蘭,經常在兒子面前夸贊她,小小年紀就這么勤快、懂事,不愧是出生在書香之家的孩子。

八月秋高,盧惠蘭約張少飛到村背后山去玩,在山中遇見文子在山上放牛。于是,他們三個一起趕著文子家里的那頭大水牛,放牧于村背后山的山崗上。

“蘭妹子,你看牛,我們去摘山果。”

二人像箭一般的,朝著山腰跑去。張少飛和文子一邊跑,一邊隨手將穿在身上的外衣脫下,扔在草坪上。

盧惠蘭走過去把他們的衣服撿來放在身邊,獨自蹲在草叢中。這時她看見地上的山花開得正盛,一邊隨手采下許多淺紫色的花朵扎成一束,再扎在辮梢上,一邊低唱著小曲來。

八月里來

桂花開呀

啊依得依喲嗨

山坡前見一個牧童騎牛背

手拿笛子

吹的全是情哥哥呀想俏妹

落啊依得依喲嗨

盧惠蘭唱完后,那俏麗的臉上,現出恬靜的笑容。整個人長得就像一株從大地、從幽谷深處脫胎而出的蘭花草一樣,顯得清純與俊秀。

張少飛、文子摘了許多黃芽子和萬壽果、楊梅等果子回來,見到眼前如花般俊俏的盧惠蘭,不禁怔了一下,緊接著,文子機靈一動,拉了一下張少飛的手,詩意般道:

青天朗朗是文情,

畫眉叫叫要上林。

鮮花開放要明媚,

那個少年不多情。

文子話音剛落,就一溜煙似的跑到他家那頭牛那邊去牧牛了。

這邊只剩下張少飛和盧惠蘭了。只見張少飛把盧惠蘭最喜歡吃的楊梅遞給她,乘著雅興,也來了一首:

鮮花開滿青山崗,

一朵賽來一朵強。

問我愛的那一朵,

哪朵愛在我心上。

盧惠蘭見自己今天隨手扎的一束紫花扎在辮梢上,惹得自己喜歡的人詩意大發,竟以詩傳情,暗自竊喜之余,又有點擔心起來。

此時,只見盧惠蘭似喜似憂,神態嫵媚,眼波如秋水,嬌艷欲滴。

盧惠蘭見張少飛目不轉睛地打量著她,如花嬌靨的臉上泛起了一抹紅暈,害羞地低下頭來,嘴里一邊咀嚼青梅,一邊嗔道:“你……欺負人……”

盧惠蘭說完后,一邊走一邊哈哈大笑,留下了一串銀鈴聲。

張少飛看著她的背影,像清風一般掠去,似有陣陣暗香撲鼻而來,使得他心如鹿跳……

他快步追上她,問她:“說句真情話?”

她說:“含苞的花蕊未到花期怎盛放?”

好一對懵懂的少年啊!在充滿靈氣的小山崗上,自小留下了他們矯健的小腳印,留下了懵懂童年的天真爛漫和珍貴的美好時光。

日月輪回,轉眼之間,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又到了。

年初十這天,鄰村錦里舞火龍,盧惠蘭便約張少飛去舞火龍。

錦里村與太鎮村一脈相鄰,是邱縣內最大的一條村莊,人口有一萬之多。

這片土地具有悠久的歷史,秦漢時期的香火如縷不息綿延,村旁有一條九曲河流過,稱為云霧之水。

這條自南向北的河流,發源于巍巍云霧大山脈,匯云霧高山之水流經西江,注入大海。

波光漣滟的河流,給一河兩岸的大地平添幾分靈氣,澆灌出兩岸的秀麗風情,孕育著世世代代的邱縣子民。

大河出村后的拐彎處,一馬平川,樹木蔥蘢,一座古色古香的古寺矗立其間。

這座古寺叫禪龍寺,原為初唐僧人定慧所建于云霧山上。后來村人張萬程在村旁水之洄環處筑陂蓄流,澆灌田地。并將建于云霧山上的禪龍寺遷移于此,是邱縣最早的寺廟。

當地舉辦神圣的活動,都在這里舉行。

錦里村舞火龍的火種就是在禪龍寺接引火種,謂之圣火。

張少飛和盧惠蘭信步在禪龍寺大道,靜靜地欣賞沿途優美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

不知不覺,已到了晚上八點多鐘,一輪明月從天邊升起,整條村莊開始熱鬧沸騰起來。

只見村中男女老幼穿著節日的盛裝,前往禪龍寺恭迎神像回村。

在高僧大德的誦經聲中,村中德高望重的長者用從禪龍寺里接引長明燈之圣火(火種),點燃架起在寺前廣場上各坊的火龍。然后恭敬地將神像接出寺前,由專人負責抬著,每個坊選出二十個年輕力壯的小伙子負責抬著各自的火龍。

“舞火龍正式開始!”主特持一聲令下,醒獅起舞、鼓樂齊奏、鞭炮齊嗚、彩旗飄揚、焰火沖天,在當地有比過大年初一還要大之稱的舞火龍活動大幕正式拉開。

但見醒獅開路,神像殿后,人們舞動著火龍向村中進發。場面宏大壯觀,好一幅太平盛世,錦里火龍別樣紅的壯麗畫卷。

人們在各自坊號的賀元宵牌匾引領下,跟隨著舞火龍的隊伍向村中。每個火龍有六個小伙子負責輪番舞動。

只見他們一邊用帶叉的鐵桿把火龍高高擎起旋轉,一邊大聲吆喝!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