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落難情緣小說>落難情緣最新章節列表 >落難情緣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落難情緣-第112章 胭脂贈佳人
更新時間:2023-05-25  作者: 洪門十一少   本書關鍵詞: 言情 | 古代言情 | 洪門十一少 | 明智屋小說網 | 落難情緣 | 放逐 | 情緣 | 神醫 | 強勢回歸 | 洪門十一少 | 落難情緣 
正文如下:
而張少飛,還不能上山打柴這段時間,有時和李治文、水蓮、盧惠蘭他們一起在河灘、山上牧牛、挖山草藥;有時獨自在田埂采生草藥,日子倒也過得清閑自在。

不知不覺中,又到了一年一度春耕生產季節。

廣袤的邱縣農村田野,春耕一片繁忙景象。

這天,張少飛也乘著這大好春光,外出到附近的山村采生草藥。

一路上,春風悠悠,春水滿田,燕子斜飛,黃鶯的歌兒清脆入耳。

不知不覺,張少飛來到洗河橋冼亭,站在亭上放眼遠望,但見山花燦爛,樹葉新綠;田間農民耕作;遠處傳來幾聲布谷、古意新韻,一派春意盎然,令張少飛心情舒暢,陶醉滿懷。

張少飛信步在洗河橋畔野田間,悠然自得欣賞田野風光。不知不覺,來到冼河大橋的南端,被一河兩岸田野的熱鬧場面所吸引。

在這花開草長、萬物競發的春天,在冼亭一帶的廣袤田野上,張少飛只見一派熱鬧的春耕生產景象,農事十分繁忙……

張少飛有感于此,詩從口出:

冼亭農務急忙然,牧童歌聲過耳喧。

父菑子穡親田隴,妻插夫耕居后前。

冼亭位于邱縣筠城南二公里,往集成公路冼河大橋的南端。

冼河是因隋代少數民族領導冼夫人來臨而得名,茶亭設置年代悠久,亭內有歷代文人墨客題留之楹聯碑刻甚多,乃文人墨客郊游必去之處。

亭四周水稻廣袤十余里,俗呼“眼穴洞”,是邑內主要農作區,西面通往隴塘學堂、十里村背荒山,為重要牧場。

再說十里村丁一江一家正在田里忙著耙田、插秧。

丁一江他娘親插完一塊田后,站起身來,抬頭看了看頭頂上的藍天,對媳婦說:“家嫂,時候不早了,你回去做飯吧。”

馮二妹聽到家婆叫她回去做飯,本能地“哦”了一聲。

她自去年十月嫁到丁家后,還未下廚做過飯,不知煮多少米為好。

家婆見媳婦這副惘然的樣子,有意刁難她說:“你現在就回去煮飯,到時把飯送過來。”

馮二妹問:“婆婆,煮多少米呀”

家婆說:“一升半,二升半,三個半升四升滿。”

“婆婆,那煮什么菜呢”馮二妹又問。

家婆瞪了她一眼,陰沉著臉:“無苗蘿卜蒸通心竹;過山叫煮皺面母。”

最后,她家婆又說:“午飯挑經鬧人堂門口過,在浪傘地用餐。”說完便到另一塊田去插秧了。

這一下,可難住了馮二妹。

因為如果解不開此“謎”的話,今天的飯、菜便無法煮,也無從送到。

馮二妹悶悶不樂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恰好遇見張少飛正朝她這邊過來。

張少飛走近過來,正要擦肩而過之際,見馮二妹悶悶不樂,便開口問道:“大姐,你好像有什么心事”

馮二妹見問,便一五一十地把她家婆的話全盤托出。

于是,張少飛一一向她解釋:

一升半,二升半,就是一個升半加二個升半就等于四升半,再加上三個半升正是六升,最后加上四升滿,不就是十升嗎你煮十升米肯定沒錯。

馮二妹聽后高興極了,又追問道:“那叫我煮什么菜呢”

張少飛說:“無苗蘿卜蒸通心竹,就是雞蛋蒸蔥苗;過山叫炒皺面母,就是牛肉炒苦瓜。

“飯菜煮熟后,送到那里呢?”

“叫你擔飯時從學堂門口過,到田頭芋仔地吃。”

馮二妹聽后愁云頓散,高高興興地朝前走了幾步,忽然想起還未說聲多謝人家,回過頭來,已看不見張少飛了。

馮二妹向路人打聽,方知道那個小青年是太鎮村的張少飛。

再說,今天張少飛采了一大背簍生草藥后,見回去的時間尚早,便想繞道去后梁村探望盧惠蘭和她爹娘。

張少飛迎著習習吹來的春風,行進在去后梁村的路上。

張少飛行到一處茂密的玉米地,只覺清風徐來,送來沁人心脾的胭脂水粉香味,禁不住放慢了腳步。

忽然,從玉米地那里傳來竊竊私語,又似乎帶著打情罵俏的聲音。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