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落難情緣小說>落難情緣最新章節列表 >落難情緣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落難情緣-第407章 龍山卓錫泉
更新時間:2023-11-29  作者: 洪門十一少   本書關鍵詞: 言情 | 古代言情 | 洪門十一少 | 明智屋小說網 | 落難情緣 | 放逐 | 情緣 | 神醫 | 強勢回歸 | 洪門十一少 | 落難情緣 
正文如下:
再說六祖惠能大師回到龍山國恩寺,在大殿堂中講述布袋和尚¬——彌勒菩薩的這段公案,直聽得堂下僧眾等忘了時間,忘了年代,被故事中迭蕩起伏的情節、人物、場景所吸引……

六祖惠能這個驚天地、泣鬼神,悲壯無比的故事,那猶如來自佛國的天籟之聲,感動得他們熱淚盈眶……

神思悠悠之中,忽然,大堂下有一禪僧似有所悟,眨了眨他那雙聰慧的眼睛,仰著他那個渾圓碩大的腦袋,喃喃自語,“不對呀?”

這個禪僧的話,剛好被從他身邊經過的神會聽到了。

神會忍不住問:“兄叔,你是說……?”

禪僧見問,便說:“我是說祖師所說的時間,不對呀!”

神會說:“你是指我師父所說的彌勒菩薩歷經之事,后面的時間不對?”

“對,愚僧就是這個意思。”那個禪僧點著頭說。

“這叫能知過去與未來。”神會沖著他,神秘地微笑了一下。

然后,向各位僧眾行了個拱手禮,十分難過地:“貧僧在此拜托各位師叔、師兄弟了,請不要再提問題了,回去好好消化一下這兩天所聽的佛法吧。”

“為什么呀?六祖大師說到我們的心坎上了……”其中,有部分禪僧,不解地望著神會。

“唉,都到了這個份上了,不妨向你們透露一下吧,我師父他……行將圓寂了……你們就讓我師父休息一下吧。”神會哽咽著說。

“哦……原來是……”僧眾驚聞此言,一個個都難過得落下淚來。此刻,他們有多少的話兒要對六祖惠能大師說呀!

靜默中,他們一個個都不約而同地,拜倒在地上,齊呼:“叩謝師祖為我們開示,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六祖惠能大師。”

拜畢,殿堂下的人群,像缺了堤的洪水一樣——一下子都流走了。

望著殿堂下空落落的,這時,六祖惠能大師才感到唇干舌燥,拿起臺上那杯禪茶,一仰頭,“咕咕”地喝了個精光。

神會連忙趨步上前,挽扶著師父回方丈室歇去了。

當……當……當……

龍山國恩寺又一天的晨鐘響起。淡淡的晨霧朦朦朧朧,一輪紅日冉冉升起,似乎透著無限生機。

六祖惠能大師迎著噴薄而出的朝陽,信步于如龍之幡的龍山頂上,極目四眺,無意之中,看見二個僧人正挑著水桶往山下走。

不一會,又見二個僧人從下山挑著水往山上來了。

六祖惠能大師一見,心下嘀咕:難道寺里缺水,要從山下挑水上來?

為了探明究竟,六祖惠能大師匆忙從山頂下到半山腰,正好與那二個僧人相遇。

那二個僧人見到六祖惠能大師,放慢了腳步,齊聲說:“師祖早安。”

六祖惠能大師拱手還禮后,看著二個僧人,詢問:“你們這是?”

那個生得五大三粗,行在前面的中年僧廚說:“自從師祖您榮歸故里,慕名而來的僧眾越來越多,造成寺里用水不足,煮飯、洗菜用的水都不夠用了……”

“自今年開春以來,老天爺都未下過一滴雨,新州境內赤地千里,盧溪河水淺露底,農田干裂,顆粒無收,我等身在龍山福地,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行在后面的那個老成持重的僧廚說。

六祖惠能大師聞言后,心情沉重地揮了揮手,說:“老納知道了,你們先去忙活吧。”

“好的,師祖保重。”那二個僧廚說完后,挑著水往廚房去了。

用過早膳后,六祖惠能大師手拿卓錫杖,領著神會、法海一眾弟子,在山上環繞了一周,最后,在如龍之幡的龍山頂上停了下來,六祖惠能大師就在此處用錫杖擊地成泉,水質甘甜清涼,凈不見底。

后人為了紀念六祖惠能大師,故稱此泉為卓錫泉。

此泉不管年節旱災、還是澇災,多用還是少用,其水位始終保持不變。因此,很多信眾均視此泉為圣水。

卓錫泉近乎是個通名,并非國恩寺獨有,濟南最多,少林寺也有,是指佛門祖師以錫杖卓地,即現清泉而得名。

廣東韶關南華寺的卓錫泉也稱九龍泉。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當初建寺伊始,在此地卓錫見泉,水清而甘洌,泉涌之盛,宛如神龍吐水又因有九個泉眼,如同九龍逐戲,故稱九龍泉。

六祖惠能大師曾在此處浣洗袈裟,大文豪蘇東坡曾在此留下詩作《卓錫泉銘》,記錄了六祖開泉,猶如佛法禪心惠澤眾生。

六祖惠能大師在故里開掘的卓錫泉,位于龍山國恩寺的山頂后側,山林郁茂、深山密林處,雨霧繚繞,蒸騰而上,瑞氣盤旋。山間蒼松翠柏,植被茂密,山谷中一條溪水潺潺流淌。

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到龍山國恩寺參拜六祖惠能后,游覽龍山風景,留下千古名篇:

《飲卓錫泉》

山椒流玉髓,清泚道家風。

竹煮空云冷,松燃上藥紅。

沁傳茶味外,諦入飯盂中。

遍給衹林眾,香生利齒叢。

這首《飲卓錫泉》的作者張嵩,明永樂十三年(1415年)乙未科舉進士,常以邊任自許,代郭虔瑾為西安都護,開元十年轉太原尹。上述這首詩編列自乾隆23年劉芳《新興縣志》。

《飲卓錫泉》這首詩,是作者到龍山國恩寺參拜六祖惠能后,游覽龍山風景,不知不覺來到龍山山頂之上,被一口古井涌泉——卓錫泉所吸引,駐足觀賞,有感而作此詩。

卓錫泉位于國恩寺背后約10米處,為一口古井。當年六祖惠能還鄉時,遇天旱無水,鄉民及眾僧用水奇缺,打井又很困難,六祖惠能逐用錫杖卓地而泉涌,遂修建成井,故名卓錫泉。水質甘甜清涼,凈不見底,千年來,,天旱而泉水不斷,不增不減。20世紀90年代,曾有遠在臺灣的一位同胞,在夢境中出現此井,經他鄉多方尋覓,果在此處發現該泉井。這位臺胞夢想成真,十分高興,即在井旁立碑刻石建亭,作為紀念。

這首詩主要描寫了六祖惠能為解決當地鄉民和眾僧用水奇缺問題,以錫卓地而得涌泉,熱情贊揚了六祖惠能關心鄉民、眾僧的生活疾苦的精神,表達了作者飲泉不忘酌泉人,對六祖惠能大師的無限崇敬之情。

筆者試對作者的寫作特點賞析,認為“語句優美,描寫巧妙”。

卓錫泉位于龍山之顛最高之處,給人一種高山之顛不可能有水的感覺。作者在詩的開篇中用“山椒流玉髓”,把卓錫泉喻為玉液精髓一樣從山椒的頂尖之處流出來。運用這種寫法,使文章的語言更為形象、生動,既有氣勢,又別有情趣,簡直是神來之筆。

龍山是一個美麗的風景區,作者用“竹煮空云冷”,似乎把讀者帶回到原始的時代,給人一種毫無世俗情懷的蕩滌感覺。“沁傳茶味外,諦入飲盂中”用六祖惠能大師手中那枝錫仗卓出來的如玉液精髓那么珍貴的山泉水沖茶做飯,品嘗(食)之后,自然是口齒留香了。作者在詩中將卓錫泉的珍貴與作用簡直寫活了。

卓錫泉矗立于如龍之幡的龍山頭頂上,泉中之水中的倒影,隨波而動,影影綽綽,透出水靈的靈性。上面一條飛龍栩栩如生,飛龍盤繞、龍舞云涌,亭上飛龍騰繞,清泉由龍身上方一龍口中涌出,涓涓不息汩汩作響,注入池中,泉水清澈見底,宛如明鏡,這就是龍山國恩寺卓錫泉。

雖是時過境遷,但不變的信仰與虔誠,對于不同時代的人,神情是相同虔誠與平靜,一樣的掬一捧泉水,滌凈凡塵,一樣的飲一口泉水,讓清涼沁入心扉,一樣的身心明靜,通透,超然(此乃后話)。

邀請您進入最專業的網站閱讀,,!可以使用、→閱讀開啟瀑布流閱讀

模版設計:,。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